2025年對於位於從前東德的一座城市Chemnitz,是一個大喜的日子。因為這一年,Chemnitz得到了《2025年度歐洲文化之城》的榮譽。
對於這個城市,我一直想去。來到德國35年,這個念頭一直沒有斷過。它位處前東德的土地上,那裏極右勢力強大,經常打外國人,嚇得我一直不敢去。今年,這個害怕可以小一點了,因為上個月人家剛剛開了慶祝會,各路大蝦都前往祝賀,包括馬上在這周選舉中要落網的總理舒爾茨。人家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節目,歡迎大家前往參觀遊覽。
想著可能開春後,那裏人就要多起來了,趁現在天還寒冷,趕緊去了吧。(11-17.02.2025)
說一個心裏的秘密,為啥心心念念要去那個城市?還因為這個城市在東德時期叫“卡爾馬克思城”,我們中國人有馬克思情節嚒。
可惜,從家裏去C城,要彎彎繞。後來想了個辦法,在萊比錫住下。這有二個好處:一是從Wuppertal有直達車去那裏, 而萊比錫去C城也有直達車,這樣的話,交通最為便利;其二,萊比錫是個展會城市,國際都市,旅館多選擇也多,價格可以優惠。
就這麽出發了。
那一陣子,流感猖獗,我們格外小心。因為去年就是因為生病浪費了三次旅行。出發前,我還是喉嚨痛了,染上了。本來也可以取消不去的,但是感覺聖誕節之後,憋得慌,還是決定走。
到了萊比錫是下午,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正常。去了老城逛街,上了館子吃晚飯。興衝衝地期待第二天的C城之旅。
第二天十點二十分,我們來到萊比錫主火車站的23號站台,這裏每小時有一班快車直達C城。一路上,風景美麗,心情大好。隻是這一天比較冷,也比較陰,沒有下雨。
在C城,我們直奔馬克思雕像。這是我前一天晚上同老公要求好的,請他為我同馬克思合影。這個馬克思巨頭雕像,已經成了著名的C城城標。
如願以償之後,我們又去了老城轉了一圈,有點失望。這個城市與“歐洲文化之城”的稱號完全對等不上,在我的眼中,都是社會主義時期建的火柴盒子建築。
維基百科上說:
開姆尼茨 (1953 年至 1990 年,卡爾馬克思城市)是薩克森自由州西南部的一個獨立城市,是僅次於萊比錫和德累斯頓的第三大城市。由於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和汙垢,開姆尼茨被賦予了撒克遜曼徹斯特的綽號。同名河流貫穿這座城市,位於厄爾士山脈盆地厄爾士山脈的北部邊緣。1953 年,在卡爾·馬克思逝世 70 周年之際,開姆尼茨更名為卡爾-馬克思城市。這是東德政府為了證明開姆尼茨工人運動的悠久傳統和該市在重建方麵取得的成就。事實上,馬克思從來沒有來過這裏。
老城中心,是一棟舊市政廳。
上圖是那種火柴盒子式的建築。
下圖是著名的紅塔和商業大廈,進去轉了一圈,沒什麽特別的。
反正,我們想看的地方,都走了一圈;在回萊比錫之前,去了那裏最好的一個美術館,看到了一些名畫,特別是表現主義畫家Karl Schmidt-Rottluff的作品。本來,這裏就是表現畫派的大本營嘛。
第二天,我們就被阻隔在萊比錫,再也動彈不了了。原因是老公病了,肯定是在路上被流感染上了。這次的流感非常厲害,擊倒了全德國800萬人,基本每十個人中間一人中彈。男人有病,特別嬌貴,他死活不肯再出門了,就此躺在賓館裏,早上下樓吃個早餐,晚上我在外麵給他弄個快餐回來。就這樣,他在萊比錫的旅館裏度過了他的“假期”。
可是,我快活得不得了。我好像被徹底放飛了。
一個人去看那些著名的青年風格的建築、一個人去餐館吃飯、一個人去咖啡店發呆、一個人去美術館溜達、一個人去拜訪著名的音樂家(格裏戈)。
要知道,萊比錫來過不下4次,每次都是計劃好的旅行,時間總是匆匆。而這次我有充足的時空,隨心而欲,一點壓力都沒有,太幸福了。
我把這次的度假,稱為“歪打正著”的假期,我們既完成了既定目標,又額外收獲了許多喜悅。而老公被我伺候著,好吃好睡,在賓館的房裏看了許多電視節目。隻是有點奇怪,看電視不在家裏看,要跑到千裏之外的萊比錫看,代價有點高啊,嗬嗬。
注:從家裏到萊比錫直線距離為600公裏,1200華裏,但是坐火車需要5個半小時,不知德鐵是怎麽設計的。先往北開,直到漢諾威,才往下降,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