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文學開始隻有口頭文學,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許多神話故事,隻能口口相傳。
從1932年起,在日據時代,有人為他們用文字記錄文學。二戰之前,是用日文,二戰之後,用漢文。
1970年代起,台灣原住民文學,有了一個小高潮。那時湧現出了一批台灣原住民文學家,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孫大川,1993年孫大川成立「山海文化雜誌社」,開拓了以漢語書寫的原住民文學發展空間。此階段島內大學院校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陸續開設原住民文學相關課程,2001年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成立,設置「民族語言與傳播學係」。
有時,我在想,也不能一味地拒絕外來文化。比如,這批後來頗有成就的原住民文學家,他們是走出自己的部落,接受了漢文化的教育,等到自己的民族意識覺醒的時候,再次回到部落,去開拓自己的文化根源。互惠互利,不是?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條件,那麽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仍然被包裹在自己的種子裏麵,不為外人所了解。
這裏選錄一首原住民詩人的詩歌,不作評論,讀者可以自己去領會。
落葉 ◎莫那能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是的,朋友
彩虹已從山穀出走
山穀裡的大合唱
也離開了部落
隻剩下落葉般的記憶
那些纏繞著百步蛇般的記憶
在憤怒的血液中飄盪 沉沒
一吋吋地 一吋吋地沉沒
終於把我捲進罪罰的漩渦
族人的榮耀已從遙遠的傳說
出走,傳說中的土地精靈
也已被漢人俘虜
隻剩下落葉般的嘆息
那些交織著梔子花影的嘆息
在哀傷的淚水中墜毀、散落
一滴滴的,一滴滴的散落
終於將我化成痛苦的漣漪
我終於在黑暗中看見一條路
一條原住民的命運之路
路上佈滿落葉般的足印
一印印蠻橫深踩的異族足印
沿著不可知的未來和方向
發出惴惴不安的輕響
唉!朋友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作者簡介: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族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1989年出版第一本臺灣原住民漢語現代詩詩集《美麗的稻穗》。積極參與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