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正文

抽象畫派之父 - 康定斯基

(2023-12-27 12:35:50) 下一個

最近在新南威爾士藝術館展出的康定斯基專題畫展,讓我們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這位抽象畫派的開山鼻祖。瓦西裏·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年出生於莫斯科,其父親是茶商。幼年時期與父母居住在羅馬和佛羅倫薩,後來回到敖德薩。作為富商子弟,康定斯基從小收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開始畫畫、寫詩、彈鋼琴、拉大提琴。他擁有社會科學和法律學的博士學位,20多歲就在莫斯科大學擔任法學教授。

 

然而就在所有親朋好友以為康定斯基前途已定之時,他的命運卻出現了令所有人吃驚的轉折,1895年莫奈的《幹草墩》係列油畫在莫斯科展出,29歲的法學教授康定斯基在莫奈的“草墩”畫前駐足,久久不願離開。這些用厚重的顏料塗抹、毫無細節、純粹以色彩和光線取勝的畫作,使他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原來光,影和色彩可以從物體本身中抽離出來,成為畫家抒發內心情感的有力手段。同一年,他在莫斯科大劇院看到了瓦格納的《羅恩格林》,瓦格納將神話故事、哲學概念等毫不相幹的內容用音樂揉合在了一起,就像那位在天鵝的簇擁下從天而降的英雄羅恩格林一樣,音樂劇從此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透過心靈的眼睛,我看到了一幅不可思議的畫麵正在逐漸交織成型。波瀾的色彩,狂野的線條,互相穿梭著、輝映著。”這是多年後康定斯基回憶自己聆聽瓦格納音樂劇的現場感受。來自歐洲的全新藝術表現手法,使得這位俄國年輕人熱血沸騰,他發現自己不能忍受終身周旋在枯燥乏味的法律詞語之中。次年,30歲的康定斯基拋開一切,前往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繪畫。

 

從1900 年到 1910 年,康定斯基四處旅遊,先後去了威尼斯、突尼斯、荷蘭、法國和俄國。他一路吸收印象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從羅特列克的簡約二維木雕版畫、莫奈筆觸厚重的風景寫生、馬蒂斯狂野的色彩堆疊、秀拉斑駁的點描畫作中吸取營養,來表現自己的斯拉夫童話和民俗故事。這段時間,康定斯基重視純色彩的心理效果,強調鮮紅顏色像號聲一樣激動人心;白色象征著快樂歡悅、純潔無瑕;黑色則象征著悲哀和死亡;黃色所表現的也許還不是精神病的抑鬱苦悶,而是狂躁狀態;藍色常常代表深度,它引起對遠方的無限呼喚,和對純淨和超脫的渴望 …… 康定斯基說:“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鍵,眼睛是打鍵的錘,心靈是一架具有許多琴鍵的鋼琴。” 他相信色彩是能直接對心靈發生影響的重要手段。

 

最初康定斯基並不畫抽象畫,促使他踏上這條道路的重要因素,除了印象派、野獸派與立體派的影響,還有他本人的一次奇妙經曆。對於這次經曆,康定斯基在自己的書中這樣寫道:“那天,迎著暮色,我帶著畫箱回到了家裏。突然,我看見房間裏有一幅難以描述的美麗圖畫,它全身都散發出一種內在的光芒,讓人癡迷。我趕快來到這幅畫麵的跟前,除了形態和色彩之外,別的我什麽也沒看見,而它的內容則是無法理解的。這是一幅我自己作的畫,它此時正歪斜地倚靠在牆邊上。第二天,我試圖在陽光下重新獲得昨天的那種感受,但是完全沒有成功。因為我花了許多時間去辨認畫中的內容,而那種朦朧的美感卻不複存在了。我豁然明白過來,是客觀物象損毀了我的繪畫。”

 

奇特的親身經曆讓康定斯基確信隻有抽象化才是藝術的未來,他在《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中對傳統的寫實藝術大加鞭撻,他認為傳統藝術隻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而已,它們並不包含作者的情感,所以也就無法向觀者傳遞出真正的感情。隻有通過抽象化,像音樂那般的抽象化,才能夠打破這層限製,把感情完美地傳遞出來。他宣稱:“唯物主義的噩夢會限製一個人的靈魂,唯有通過抽象化,我們才能向著自己內心的目標前進。”他甚至把模仿先賢和自然的藝術家比做沒有了靈魂的猿猴。在這種強烈感情的驅動之下,康定斯基和誌同道合者在1911年創立《藍騎士集團》(Blue Rider),大力鼓吹純粹的顏色、線條和形狀足以表達思想和情感,它們是能喚起感情的獨立的視覺語言。作為慕尼黑先鋒運動的鼓吹者,康定斯基的理論與藝術試驗,在歐洲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從此康定斯基拋棄所有的傳統繪畫技法,不再嚐試寫實,而是逐漸脫離對具體和客觀形象的描繪,純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線條來表達內心的思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公民康定斯基被勒令三天內離開德國,他不得不返回俄國。俄國革命之後,他被任命為莫斯科美術學院教授,1919年協助組建俄羅斯博物館。1920年,他被任命為莫斯科大學教授,一個由政府發起的他的個人作品展覽在莫斯科舉行。然而他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受到了來自蘇維埃共和國主流藝術界的抵觸,他們的創作社團“生產者聯盟”於1922年簽署宣言,正式拒絕“抽象創作”。在這種情況下,康定斯基不得不又回到了德國,同年加入位於德國魏瑪的“國立建築學院(即包豪斯)”(des Staatliches Bauhaus)。這所學校的宗旨是“創造出一棟將建築、雕刻、繪畫結合而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這所學院化繁為簡的建築設計風格對康定斯基影響甚大,他開始以簡潔的幾何線條作畫, 將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直線交織在一起,構成藝術界前所未見的新型畫作。“三角形和圓形的觸碰,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上帝和亞當,其實是一樣的動人。”這是他當時的豪言。

 

隨著納粹勢力在德國崛起,自由主義的大本營包豪斯學院於1933年被迫關閉,康定斯基不但失去自己執教10年的職業,而且他的抽象藝術非常不受待見,被納粹稱之為“墮落的藝術”。當時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已經受到美國藝術界的重視,但這位智者這一次卻看走了眼,他沒有選擇美國,而是決定移居巴黎,加入了法國國籍。之後隨著法國的淪陷,康定斯基的藝術創作之路也就此步入末路。這位抽象派大師沒有能夠熬過二戰,他於1944年在貧困之中猝於法國塞納河畔。

 

康定斯基在他後期的創作中,融合了自己早期直覺式的畫風和後來的幾何圖形風格。他終身對音樂的熱愛,推動他嚐試將音樂與色彩融合,試圖將音樂的旋律性加入自己的畫麵,使他的畫麵出現了具有獨特個人氣質旋轉、交錯的風格,讓人們能夠從他”描繪“的音樂來“聆聽”繪畫。但是音樂和繪畫,一個是動態,一個是靜態,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當人們麵對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時,在本能反應上有著天壤之別。事實上,人們可以輕易地從音樂中想象出畫麵,卻很少人能夠從畫麵中聽到音樂。康定斯基在這方麵的嚐試,很少有成功的佳作。

 

終其一生,康定斯基以自己天才的嗅覺和品味,看出了抽象主義的無限潛力和發展方向。他追隨自己的夢想,不斷探索和實踐,奠定了自己在抽象畫派一代宗師的地位。同時他深厚的文化素養,使他能夠在哲學的高度來看待藝術、人類和社會,在一個充滿了衝突和變化的亂世留下自己不朽的印記。

 

1911年,他在自己的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時代,物質主義已專製多年,而剛剛警醒的心靈既無信仰也無理想,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物質主義噩夢把人類生活卷入邪惡、無聊的玩樂漩渦,惡噩夢至今仍未完結,掌握著正待蘇醒的心靈。” 一百多年後的我們,重讀康定斯基的這段老話,會不會覺得他說的就是現今的社會,這是特意留給我們的醒世箴言。

 

漫步在康定斯基專題畫展,他的思路曆程和人生經曆,似乎比他的畫更能打動我的內心。同樣作為第一代移民,百年之前康定斯基的熱情、選擇、思考和奮鬥引起我的思緒萬千,仿佛我們就是同時代的人。就如策展人在展會聲明中所說的那樣:“他的故事,最終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堅韌的故事,在一個世紀之後依然能夠引起共鳴。”毫無疑問,在動蕩不安的今天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從康定斯基那裏吸取人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蘇.蘇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謝謝介紹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抽象與寫實都是藝術手段,各有特點:
-寫實的技術勞動比較繁重,在有攝影可代勞的情況下,再現真實的繪畫功能價值降低。
-作品是給人看的,寫實容易理解和引起共鳴。
-抽象突破真實形體的局限,可自由發揮,專注於意念創新。
-抽象常晦澀難解,與觀眾的溝通是個大問題,但其內涵的探索也是趣味所在。
-抽象缺乏技藝規範,難有評價共識,塗鴉和力作隻在一念之差。
兩者不應是絕然對立的,更多的實踐介於其間,使得藝術越發多姿多彩。
桃木 回複 悄悄話 I like him very much. His works are far more acceptable than some of others.
PrimeryColor 回複 悄悄話 美術(或藝術)從具象到抽象,是必然的。要發展,必然從非造型方麵去突破。今天就傳統畫法而言,前人已經封頂。這些貌似業餘畫家的作品,恰恰是突破傳統的起點。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