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世紀冤家 信仰顛覆(九十)

(2023-07-22 05:53:54) 下一個

根據美商務部的數據來看,今年前5個月,美國從墨西哥進口金額高達1949億美元,從加拿大的進口金額為1754億美元,中國排在第三,墨西哥已經成為美國頭號商品進口國。

當然我們對墨西哥的投資和出口也是大增的。比如2021年中國企業對墨西哥投資額同比大漲76%,比如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商品與中國對墨西哥出口的商品清單都出奇一致,比如包含海信在內的中國家電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建廠就近生產零關稅出口到美國市場,比如2023年前5個月中國對墨西哥出口326億美元同比大漲85%。真實情況比中國樂觀派複雜得多,嚴格來說這是中美兩國共同導致了這個結果。

因為美國已經是墨西哥外國直接投資占比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墨西哥外國直接投資在2020年下降到282億美元後,2021年回升到了314億美元,2022年前9個月達到321億美元,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約116億美元流入了製造業。

根據拉丁美洲私募資本投資協會的數據,包括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墨西哥私募投資在2022年達到34億美元。盡管與2021年的56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但卻是2019年13億美元的兩倍多。這一數字不包括美國公司在墨西哥開設工廠投入的資金和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如果包括,實際數額可能會更大。

目前尋求在墨西哥擴張的美國企業大多來自製造業,希望在墨西哥提高產能。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特斯拉接下來打算在墨西哥建設一家規劃上和上海超級工廠同級別的大廠,為此,特斯拉正在動員中國供應鏈企業前往墨西哥建廠。例如,旭升集團今年3月底就曾表示,將在墨西哥投建生產基地,總投資額不超過2.76億美元,5月下旬,該項目在墨西哥的科阿韋拉州正式啟動。

美國大幅增長墨西哥的投資主要是近五年(2018年後)發生的,畢竟墨國基礎薄弱,所以在訂單和投資額大增後,必然會短期快速加大對中國中間品和部分終端品(比如機床、集成電路、汽配等)的需求。後麵墨西哥到底是我們的馬甲手套,還是成為美國的後花園,那就要看中美兩國誰的力量更大、誰的話語權更強、誰的產業鏈更優勢了。

從民調看,川普除了在共和黨內領先外,也領先於拜等。民調的結果完全與2020大選相反,雖然川普真正的支持度不變,如果民調反應油條心,老川會在2024重回白宮。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經濟學人》也再次暗示準備川普的回歸。

很多人期望老川的回歸會帶來和平,而他也多次表示他能24小時內令俄烏戰爭停止。戰爭停止容易,但令普京相信美國不會利用這個暫時和平重新訓練一支精兵則難。同時,普京為何要放棄這個令北約流血不止的軍事行動?一般說來,普京要完全占領烏克蘭全境與波羅的海三國,才會暫時停止。

對美國來說,俄羅斯不同阿富汗,美國不能輸。在阿富汗輸,大家不會懷疑美國軍隊的戰鬥能力。而這次全力支持的烏克蘭,除了這個所謂夏季反攻損失大量北約引以為豪的武器外,北約的工業生產能力竟然連這樣小規模的戰爭都支持不了。連老川自己也說在拜登領導下,美國的武庫空空如也,國庫一蹶不振,美國徹底蒙羞。如果就這樣停火,全世界都不再相信美軍的戰鬥力,會連帶把美元霸權推下神台。

現在美國公共債務的利息支出已超過9000億美元,占美國GDP總量的16%,甚至超過了美國的軍費開支。總不能靠墨西哥的工業盈利來還債吧?

隻要美國還是維持高稅負高負債的國策,就隻能繼續對外擴張,這不是總統可以改變的。老川培養墨西哥為工業基地,是為了加強美軍的後勤補給,複活美國的戰爭機器,令世界保持對美軍戰鬥力的迷信,這是維係美元霸權的關鍵。

當地時間7月21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談及對華政策。他表示,盡管美中存在固有競爭和持續緊張關係,但隻要瞄準核心實際的問題,兩國“真的有可能”建立一種穩定的關係。沙利文還表示,美國將不得不無限期與中國共存,這會是未來國際格局的特點,與大國共存將是美國施策的基本戰略前提。

主持人稱當今美中競爭會讓部分人聯想到冷戰時期,當時美國從意識形態角度擊敗了蘇聯,人們目睹了蘇聯的崩潰。他問沙利文:“這場競爭是關於中國政權的競爭嗎?還是說這種競爭將永久存在,隻是與中國的體量有關,我們將麵臨與中國無限期的地緣政治競爭?它會不會像冷戰那樣自然結束?”

“我們並不尋求一種終結的狀態。”沙利文說,“我們將不得不無限期與中國共存,這會是國際格局的一個特征。我們必須學會作為大國共處,這是我們施策的基本戰略前提。”他補充道,盡管美國不尋求終結的狀態,但致力於建立一種“根本上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利益與價值觀的穩定狀態”,“這是一個更加穩定、繁榮與安全的世界”。

沙利文還稱,美國正在尋求與盟友合作擺脫對中國控製的關鍵供應鏈的依賴,讓美國處於最有利的地位是他的職責所在,這也需要國內盟友的合作,以及製定各種規則和規範。

中美現在是重演英法為了掌控現代工業領導權的爭鬥。在美國準備好以前,中俄美之間有一段短暫的和平也是可能的。不過這可能是在下一廂情願的願望,戰爭無論勝負,人民必然受罪,如果戰爭不能避免,當然希望能拖則拖。現在美國的條件比拿破侖時代的法國要好很多。這場纏鬥,很難在短期分出勝負。

話說拿破侖重整法國軍隊與經濟財政政策後,開始雄心勃勃與大英帝國爭雄。說起來拿破侖的“大陸封鎖“政策源自英法幾個世紀以來纏鬥不休的曆史。1337-1453年,英法兩國為爭奪歐洲毛紡織業中心佛蘭椹爾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其間英國軍隊幾次踏上歐洲大陸,侵入法國境內,從而埋下了英法民族仇恨的種子。在1618 - 1648年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法國因參加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戰爭一躍而成為歐洲大陸的強國,雄屹於西歐。這一時期,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繼荷蘭之後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

近代以來,英國在海外擴張和殖民拓展中曆盡艱險先後打敗了海上強國西班牙、荷蘭等,初步建立了海上強國的地位,看到了一絲“稱霸海洋的曙光"。然而,在1667 - 1668年的“西班牙遺產戰爭”中法國大獲全勝,路易十四還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和商船隊,大有與英國並駕齊驅,甚而取代英國海上和殖民貿易地位強國之勢。接著,英法之間的第二輪角逐便拉開了序幕。

“太陽王”路易十四

1688 - 1697年,法國同“奧格斯堡聯盟”各國作戰,英國參加了該聯盟與法國對抗1701 - 1713年,英國由於害怕法國搶奪西班牙殖民地而參加了奧地利反對法國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英國為削弱法國又參加了“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1756 - 1763年,英法為爭奪殖民地和海上霸權,展開了長達七年的全方位角逐,史稱“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終於戰勝了法國,從而登上了世界商業和殖民霸主的寶座。

然而法國並未就此罷休,在1775 - 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期間,它又聯合西班牙、荷蘭等國組成複仇性同盟,支持美國獨立,報了“七年戰爭”的一箭之仇。

1789年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乃至世界為之震動,尤其是1792年法蘭西共和國的成立和“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不斷傳播,迷惑了整個歐洲。雖然法國本身與這個口號並不相符。但人總是被這些高尚而空洞的口號迷惑。隨著法軍在反擊歐洲幾次反法同盟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法國的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到了督政府和拿破侖統治時期,法軍更是所向披靡,威脅著英國的霸主地位。這樣,英國與法國之間新的更殘酷的戰爭又降臨了。

對英國來說,均勢外交政策是其傳統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歐洲大陸。近代以來,英國為了防止某一強國征服全歐洲而參加了四次大的戰爭,而且每一次都是謀求“為歐洲均勢的建立或恢複以及它日後經商、殖民所必需的海上實力奪得或保持明顯優勢。”同拿破侖的法國進行的十四年戰爭也同樣是為了同一目標。

另外,法國長期以來堅持的“自由邊界理論”也對英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按照路易十四時代就巳經提出的這種理論,“萊茵河畔,大洋之濱,阿爾卑斯山……是法國的最後疆界。隨著法國大革命和反擊反法同盟戰爭的勝利,法軍開始在阿爾卑斯山脈和萊茵河地區紮下營盤,“奪取自然疆界,似乎成了他們注定的目標”。吉倫特派的著名領袖人物布裏索就曾公開說過:“法蘭西共和國必須以萊茵河為界。”

1793年1月31日,法國通過決議對日後法軍占領尼斯和薩瓦等地先作認可,接著丹東又提出兼並比利時和“自由邊界"政策,而拿破侖甚至帶領軍隊越過“自由邊界”,這樣不僅擴大了法國的版圖,擴充了法軍實力,更重要的是破壞了英國追求的“歐洲均勢”和大陸和平,也排除了法國同奧地利和解的任何可能性。尤其是法國占領比利時對英國本土構成的直接威脅,使本來已經繳化了的法英兩國商業、航海和殖民地之間的鬥爭再次升級,以致他們為爭奪政治、經濟優勢的戰爭成為不可避免。1793年後,英國便通過外交活動將歐洲許多封建國家聯合起來,組織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反法戰爭。而拿破侖的大陸封鎖政策也正是法軍無法在軍事上真正打敗英國時所采取的另一種手段。

法國自韋爾納夫以來,一直奉行重農主義政策。對於重農主義者來說,農業本身才是真正財產和繁榮的唯一源泉。因此,法國的政治家們相信“一直從急於出售工業產品的英國人那裏得到好處,同時法國也出口一些它並不急於賣掉的農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點和以農業為關鍵性問題的法國革命的方向相吻合。因此,羅伯斯庇爾和聖茹斯特就不厭其煩地的把簡樸的田園生活的好處同對外貿易所帶來的墮落的生活的壞處相對照。然而,隨著西歐大規模的海外掠奪及世界市場的開拓,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也開始萌芽並產生了。這是和重農主義相對立的經濟理論。法國在馬紮然時期就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到路易十四和柯爾柏時期達到了頂點,但是由於法國的工業競爭能力比不上英國,因而這種政策直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仍一如既往地被采用並,最後還發展成大陸封鎖。正如喬治.勒費弗爾所說:“在資本主義各國間還沒有建立足夠鞏固的依賴關係之前,重商主義不會喪失其影響,即是在英國也是如此"。法國與中國一樣,都不想改變農業社會的格局,但猶太人開創的大航海時代,脅迫全世界一起改變社會結構,也是十分無奈的事。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戰爭和封鎖也開始出現,並且愈演愈烈,其中英法之間的封鎖戰又表現得最為突出。1678年以後,當兩國處於戰爭邊緣之時,商業戰爭和彼此之間的封鎖、貿易禁運等,就象兩國之間的正常聯係一樣。直到1786年英法兩國簽訂了新的商貿條約,才結束了法國一百多年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然而,這個商約對法國不利。因為法國的工業產品無法同英國同類產品公平競爭。因此,1789年法國革命爆發後,法國又回到了傳統的對外經濟政策的老路。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給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廢除行會,經濟得以自由發展。通過取消內地關卡、減少交通稅等實現了全國市場的統一。可是,長期受著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影響的法國人產生了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英國人的財產和力量是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之上”,隻要斷絕“現代迦太基”的海外市場,英國經濟就會逐漸衰落。而法蘭西人口的絕大多數是保持自然經濟的農民,“如果十分必要的話,它是能夠依靠自己的資源生存下去的吧。基於這種觀點,法國在同英國進行的商業戰爭中長期采用的封鎖手段,也就自然成為後來大陸封鎖的根據。

1793年1月,吉倫特派的首領布裏索和凱爾聖的演說表達了以下觀點:“法國擁有巨大的潛在資源,而英國經濟則依賴於貨物出口及信貸心。“對英國的沉重打擊,莫過於對它關閉法國這個最好的主顧的門戶旭。

但是,這場曠日持久的封鎖戰,卻是以英國的“一紙封鎖令”而開始的。“1793年2月14日,英國宣布捕拿法國所有的商船,並命令海軍立即實行吧。英國妄圖憑借其強大的海軍封鎖法國眾多的港口和漫長的海岸線,置法國於不利地位。法國也不示弱,國民會議緊接著宣布捕獲一切英國船隻,並於1793年5月9日通過決議宣布中立國運載的敵國貨物為合法的捕獲品。在法國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革命起義後,英國政府便決定用饑餓使法國陷於絕境,於6月8日通過了一個重要的議案,“宣布封鎖法國所有的港口,阻截和扣押駛往法國的運送糧食的所有船隻。這種旨在餓死全法國人的做法,使法國在三個月之後被迫製定了“最高限價法”,而且於1793年8月宜布對英禁運,“努力使封鎖程度超過英國人所能做到的嚴密程度。立即囚禁法國境內所有的英國僑民,並沒收其全部財產響。這使法國對英國的封鎖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由於走私猖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雙方封鎖的嚴厲程度,而且法國不久又恢複了中立國的某些權利,英國也在1794年8月18日解除了對法國禁運的糧食貿易。但是封鎖並沒有終止,英國還繼續在海上封鎖法國。法國則在大陸上嚴厲的查禁英國貨物,對英國臣民嚴懲不息。1796年夏季,法國宣布對“順從敵國的中立國將對其財產全部沒收,海陸同時執行”。1798年1月18日,督政府通過一項新的法令,使封鎖更加明確嚴厲,“再次蔡止英國貨物入境響。並采取一項空前的措施對付中立國,即“如果發現中立國船隻運載任何英國產品或在英國的某一港口停泊過,這些船隻和貨物則被視為合法的捕獲品”。

霧月政變後上台的拿破侖,不僅是“重商主義的信徒,而且更加敵視英國及其商業地位,他相信,隻要摧毀英國的商業繁榮,關閉大陸市場,就會打垮“可惡的阿爾比恩(大不列顛島的古稱)”。於是,重商主義以及英法之間長期的商業封鎖戰爭,便構成了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既然法國革命破壞了英國追求的“歐洲均勢”,同時法國又堅持“自然邊界”,英法之間新的戰爭將不可避免。1790年,在英國糾合奧地利、普魯士兩國代表在荷蘭會晤,並簽訂了《萊亨巴赫協定》。該協定不僅使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大大加強,更重要的是促成了普魯士、奧地利聯合起來反對法國革命,從而為日後的反法同盟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1791年8月27日,在俄、英的慫恿和支持下,普王和奧皇在皮爾尼茨發表宣言,號召歐洲各國采取行動,派遣軍隊恢複法國國王的統治,以主持“公道"。1792年7月26日,普奧聯軍總司令不倫瑞克公爵率軍入侵法國。不久以後英國也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借口,趕走了法國駐英代辦,並於1793年2月1日對法宣戰。緊接著,英國策劃了由普、奧、荷、西和撒丁尼亞等國參加的第一次反法同盟。然而,由於共和國的宣傳鼓動和共和國軍隊的英勇奮戰,法軍在各條戰線上都捷報頻傳,拿破侖也嶄露頭角。1795年,普魯士被迫退出了反法同盟。1796年,拿破侖領導法軍打敗撤丁尼亞並占領了整個北意大利。1797年10月,奧地利戰敗求和,第一次反法同盟徹底失敗。

1798年2月,作為督政府將軍的拿破侖,為擬定打敗英國的計劃,受命視察法國北部海岸,在敦克爾刻和佛蘭德海岸作了實地考察,得出了如下結論:“隻要法國不掌握製海權,入侵英國就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多年之內是這樣,因而除非作孤注一擲的打算,否則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輕易冒此風險心。回到巴黎後,他在2月23日呈遞給督政府的報告中提出了打敗英國的三種計劃,除了上述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外,還有以下兩種,即:“把......全部精力和方略灌注在萊茵河一帶,以便從英國人手裏奪取漢諾威和漢堡;從經濟上摧毀英國,或者率領軍隊前往地中海東部,占領埃及,切斷英國同東印度和遠東的經濟聯係。

事實表明,在拿破侖領導的英法鬥爭中,法國先後實施了上述三個方案,首先就是督政府時期的遠征埃及。

還在路易十四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萊布尼茨就曾給路易十四寫過報告建議“法國派兵占領埃及”,以便奪取當時的世界強國荷蘭的海洋優勢。現在,由於督政府無力在近期內發動進攻英國本土的戰爭,便決定派軍隊進攻埃及,剛從意大利戰場凱旋歸來的拿破侖便成了遠征軍統帥的最佳人選。1798年3月,拿破侖被派去征服埃及,建立以後征服印度從而毀滅英國的商業和殖民事業的基礎。

1798年5月19日,拿破侖率領法國遠征艦隊,離開土倫港,僥幸躲過英國的艦隊,而後進入埃及水域,從而“將中古時的冒險事業帶入了世界近代史”。法國遠征軍在踏上埃及領土後連戰告捷,但法國海軍卻未能逃掉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的追截。1798年8月1日,法國遠征埃及的艦隊在埃及的阿布基爾港遭英國海軍圍殲,全軍覆沒,法國遠征軍喪失了撤退和取得增援的任何希望,從而宣布法國進攻埃及、打敗英國計劃的破產。

1799年11月9日(即霧月十八日)從埃及匆匆趕回國內的拿破侖依靠大資產階級的支持,在巴黎發動政變,執掌了法國政權。1800年6月14日,他率領法軍在馬倫哥平原大敗奧軍,重新占領了北意大利。隨後,法國分別同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葡萄牙和俄國簽訂了和約,粉碎了英國於1798年糾集的第二次反法同盟。1802年英國被迫同法國簽訂了《亞眠和約》。這樣,法國通過十年苦鬥,終於迎來了“普遍的和平。”

然而,這隻是一次暫時的休戰,法國知道英國不會就此罷休,因此在《亞眠和約》簽訂之後,利用這短短的和平,大力擴充陸軍,建設海軍,並在英吉利海峽對岸集結陸海軍,建立布倫軍營,準備從那裏一舉攻占英國。拿破侖還命令海軍上將維納夫率領地中海艦隊前往直布羅陀,與西班牙艦隊會合而後北上牽製納爾遜的艦隊,以配合法軍渡海作戰。他說:“讓我們把一切力量都集中在海軍上,從而打垮英國”。

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加冕稱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之後,他便立即踏上了前往布侖的征程。英國則迫不及待地組織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10月21日,法西聯合艦隊同英國海軍艦隊在特拉法加海角激戰,法西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滅。這樣,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終於成了法軍不可逾越的“山巔”,從此法軍對“一溝”之隔的英國也隻能“望洋興歎”了。1805年底,對英作戰的兩種方案已經完全失敗,隻是拿破侖大軍在大陸上所向披崖的勝利,才給他的第三種對英作戰方案,也是最後一種作戰方案帶來實施的可能。

特拉法加海戰

1805年10月20日,法軍在烏爾姆戰役中打敗奧軍主力,同年12月2日,即拿破侖加冕一周年紀念日,法軍在奧斯特裏茨大敗俄、奧聯軍,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之後法軍乘勝進軍,不僅控製了德國西部和中部地區,還占領了那不勒斯和荷蘭。1806年10月,在獲悉普魯士的“挑戰書”和新的反法同盟成立之後,拿破侖率領軍隊閃電般地擊貴了普魯士,占領了幾乎整個德意誌,包括英國皇家領地漢諾威。而且法軍還沿著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前進,占領沿海的村莊和城市,沒收所有的英國貨物,至此大陸封鎖政策的實施條件已趨成熟。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侖在硝姻未散的普魯士首都柏林簽署了著名的《柏林敕令》宣布封鎖不列巔群島,禁止歐洲大陸同英國的任何通商、通訊往來,並派遣法國及其盟國軍隊四處搜捕英國僑民,沒收其財產。之後又先後頒布《華沙敕令》《米蘭敕令》等,使其大陸封鎖政策得到逐步完善和嚴厲執行。

拿破侖也是時代的產物,他的大陸封鎖政策也不是他個人異想天開。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盧冠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冠何時完' 的評論 : 對的
新冠何時完 回複 悄悄話 英國就是在特拉法海戰消滅了西班牙法國無敵艦隊後和滑鐵盧反法戰役勝利後走強的。此後占殖民地無數,開啟了全球搶錢模式。18世紀的法國,十九世紀的英國,二十世紀的美國。德國一直是那個想要崛起,每次都被打趴的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