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繼承彼得遺誌 信仰的顛覆(七十二)

(2023-01-07 07:00:24)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誰是皇帝 信仰的顛覆(六十八)。話說安娜一世晚年的時候,一直在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彼得大帝把安娜一世三姐妹的婚姻當成政治籌碼,安排她們嫁得遠遠的,因此她們都非常討厭彼得大帝,無論如何不能讓叔叔的後人登上皇位,所以堂妹伊麗莎白公主首先被排除了。原本安娜一世想把皇位直接傳給外甥女安娜,但是安娜在她臨終前的兩個月生下了一個男孩,這讓她改變了主意。

安娜一世有個著名的情人,德國人恩斯特•約翰•比隆,幫她管理俄羅斯的大小政務,鞏固她的政權。執政期間給了他無上的權力與崇高的地位,到她臨死前還惦記著給他謀後路。為了確保她死後比隆繼續掌權,安娜一世指定外甥女安娜剛出生的兒子伊凡為皇位繼承人,比隆為攝政,直到伊凡成年,這樣比隆起碼還可以享受十幾年的榮華富貴。

從血緣關係上看,伊凡六世的母親是羅曼諾夫王朝第4代沙皇伊凡五世的第3個女兒葉卡捷琳娜公主的女兒,伊凡五世與彼得一世都是第4代沙皇,名義上與彼得一世共同執政。即伊凡六世的外祖母是葉卡捷琳娜公主,葉卡捷琳娜公主是安娜一世的同母姐,所以安娜一世就是伊凡六世的外姨祖母。

伊凡六世的外祖母葉卡捷琳娜公主出生於1691年10月29日。1716年被叔叔彼得大帝嫁給梅克倫堡•什未林的公爵卡爾•利奧波德,梅克倫堡家族統治的什未林位於德意誌北部,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小邦國,現在是德國的一部分。

什未林城堡近景

什未林城堡遠景

1718年,葉卡捷琳娜公主生了一個女兒安娜•利奧波德,她是父母唯一成活的子女,是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也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孫輩,她的其他所有兄弟姐妹都夭折了。

安娜•利奧波德

1739年,21歲的安娜嫁給布倫瑞克公爵安東•烏爾裏希,布倫瑞克現在也是德國的一部分。1740年8月23日,安娜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伊凡。

1740年10月18日,安娜一世去世後的第二天,不到兩個月大的嬰兒伊凡被宣布為俄羅斯帝國的新沙皇,史稱伊凡六世,德國人恩斯特•約翰•比隆成為攝政王。可惜安娜一世生前並沒有為比隆掃清障礙。

無論是伊凡六世的父母還是大多數貴族都不接受由比隆掌權。諸君還記得嗎,比隆擔任安娜一世成立的特務機構秘密刑偵事務衙門,大肆殺害和流放了很多保守派老貴族。因此比隆樹敵無數,

三周之內,比隆便在伊凡六世父親的策劃下倒台。1740年11月8日/19日午夜,比隆在臥室內被皇宮禁軍首領米尼赫率領的禁軍抓獲,並被放逐到西伯利亞(後來他獲準在雅羅斯拉夫爾居住)。伊凡六世的母親安娜·利奧波德被選為新任攝政王,不過,實權還是掌握在米尼赫等禁軍將領手中。米尼赫掌權後不久,即被副總理安德烈·伊凡諾維奇·奧斯特曼推翻,米尼赫被撤銷官職,貶為庶民。奧斯特曼出任新的攝政王。

安娜•利奧波德成為攝政王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奧斯特曼

伊凡六世的統治和他母親的攝政僅13個月,1741年12月6日,伊莉沙白·彼得羅芙娜發動政變登上了皇位。伊莉沙白是彼得大帝的女兒,而伊六的祖上是德國人,父母也是德國人,傳到他這一代,羅曼諾夫的血統十分稀薄,又是這麽幼小的嬰兒,無論從哪方麵看,皇位都應該屬於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一世全名叫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出生於1709年12月29日,是彼得大帝與皇後,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兒。他們一共生了12個小孩,但是存活下來的隻有倆女兒,伊麗莎白和她姐姐安娜。

她們長大後,姐姐安娜嫁給了普魯士荷爾斯泰因家族的查理•腓特烈公爵,生了個男孩後因為難產去世,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的丈夫)。妹妹伊麗莎白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成年後膚白貌美大長腿。西班牙大使利裏亞公爵曾不無誇張地描述過伊麗莎白:“我從未見過如此出眾的美人。迷人的麵容,閃爍的雙眼,完美的嘴唇,頸部和胸部都透著鮮有的潔白。她身材高挑,性格活潑,總是興高采烈,充滿幻想。你能感覺到她非常聰慧,也非常可親,但同時你也會意識到她胸懷大誌。

年輕時的伊莉莎白

她父親彼得大帝生前對她珍愛有加,尤其是晚年的彼得一世非常親近伊麗莎白,他總是說自己“就像愛自己的靈魂一樣熱愛自己的兩個女兒”。據一位法國家庭女教師稱,伊麗莎白不僅會說法語,還掌握了德語、意大利語和俄語。伊麗莎白綜合了父母雙方截然相反的性格,她有父親的才智和難以捉摸的脾氣以及躁動充沛的精力,喜歡騎馬、打獵和跳舞,她還有母親天生的魅力和同情心。

到了伊麗莎白十四五歲的時候,她父親彼得大帝環顧整個歐洲王室,地位相當且年齡相仿的王子,隻有法國的路易十五。誰知法國的攝政王嫌她母親葉卡捷琳娜一世出身卑賤,而且伊麗莎白是婚前出生的私生女(她父母當時還沒舉行婚禮),就拒絕了。後來就與5歲的西班牙公主瑪麗•安妮訂了婚。

於是彼得一世轉而促成了伊麗莎白與德意誌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公國的王子卡爾·奧古斯特訂婚。因為彼得一世的喪事,婚禮一直延期。俄國皇室本計劃於1727年1月6日宣布卡爾·奧古斯特與伊麗莎白訂婚的消息,但因葉卡捷琳娜一世不斷地遭到傷寒與感冒的侵襲,訂婚儀式不斷延遲。結果在同年5月,先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去世,兩周後,卡爾·奧古斯都又在婚期前因為天花英年早逝。

而伊麗莎白的姐姐安娜,此時已經遠嫁給同為荷爾施泰因家族的戈托普公爵卡爾·腓特烈為妻。後來繼位的彼得三世就是他們的兒子。作為彼得一世的外孫,卡爾·彼得·烏爾裏希改宗東正教,改名彼得·費奧多羅維奇,被選定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即後來的彼得三世)。1745年,由伊麗莎白做主,彼得迎娶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國的索菲婭公主(即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為妻。

插一句題外話,東正教是俄羅斯國教,要真正摧毀俄羅斯斯拉夫人必須摧毀東正教。本來蘇聯改宗無神論,已經接近成功,但民族傳統根基深厚,通過普京又重新扭回來。這次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裏爾提出東正教1月7號聖誕節暫時停火就是雙方通過宗教角力。

自從1589年俄羅斯東正教變成自主教會後,君士坦丁堡牧首隻是名義上俄羅斯東正教的領袖,但不能幹涉俄羅斯東正教內部事務。結果2018年現任的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巴托洛繆一世宣布烏克蘭東正教會也是自主教會,從此不歸俄羅斯管。俄羅斯立刻宣布斷絕與君士坦丁教會交往,同時也造成烏克蘭東正教徒內部分裂。

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巴托洛繆一世宣布烏克蘭東正教會是自主教會

烏克蘭東正教會成為自主教會之後,推動和歐美一樣,在12月25日過聖誕節,而不是像之前1000多年,在1月7日過節。現在普京提議1月7號停火,澤連斯基不同意,一定得罪烏克蘭軍隊內部很多東正教徒。北約與俄羅斯雙方都拚命往對方根上挖,俄羅斯與北約的仇怨是不可解了。

我們言歸正傳,伊麗莎白直到父母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一世去世,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家出嫁。1727年葉卡捷琳娜一世病逝後,彼得一世與前妻的孫子小彼得繼位,稱彼得二世。從輩分上算,彼得二世是伊麗莎白同父異母哥哥阿列克謝的兒子,也就是她的侄子。盡管如此,伊麗莎白與彼得二世年紀相仿,而且伊麗莎白天性開朗活潑,喜歡各類打獵,騎馬等室外活動,很快就成為小彼得的親密玩伴。彼得非常欣賞伊麗莎白的美貌和熱情洋溢的秉性,他喜歡年輕的姑媽陪在自己身邊。

俄劇《伊麗莎白》

1728年3月,在皇室遷居至莫斯科的一路上,伊麗莎白一直不離彼得的左右,她跟年輕的皇帝一樣熱愛狩獵,他倆一道策馬飛奔在莫斯科郊外的山林間。到了夏季,他們兩個人一同泛舟河上;到了冬季,他們又一起駕雪橇。彼得不在身邊的時候伊麗莎白就會找來其他男人陪著自己。她坦言說自己“隻有在熱戀中才會感到心滿意足”。伊麗莎白雖然輕浮,不過對宗教非常虔誠,在尋歡作樂之後,她總是會獨自一人長時間地進行禱告。

彼得二世對伊麗莎白非常依賴,容不得別人靠近她。當伊麗莎白的生活中出現了男友之後,每次都是被彼得二世以各種借口,把這些人或是調到烏克蘭當差,或是派到國外當大使。

久而久之有傳聞說,彼得二世成年親政後,不如把伊麗莎白嫁給他,這樣親上家親,還解決了皇位之爭。首先提出這個建議的是戈洛夫金公爵和奧斯特爾曼伯爵等人,但馬上就遭到了教會和大多數貴族的反對。

1730年1月,彼得二世駕崩,這對伊麗莎白來說本來是登上帝國寶座的天賜良機,因為她的姐姐安娜既已去世,她就是皇帝唯一的直係親屬了。然而,伊麗莎白本人卻對奪取皇位興致缺缺,使自己失去了最好的機會。隨後,以一等文官戈洛夫金公爵為首的最高秘密委員會卻把皇位給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彼得一世長兄伊凡的女兒,庫爾蘭大公的遺孀),即安娜一世。對於這段經曆,伊麗莎白從未遺憾過,後來她說過:“當時我還太年輕。我很高興自己沒有那麽早奪得皇位。我太年輕,臣民們是不會接受我的。”

伊麗莎白的父親彼得大帝跟自己的哥哥伊凡關係不和,哥哥去世後,彼得對寡嫂和侄女們十分冷淡、漠不關心,而新任的沙皇安娜恰恰就是伊凡的二女兒。因此她們的關係肯定好不到哪裏去,皇室更不可能給伊麗莎白掏巨額嫁妝了。就這樣,伊麗莎白被迫成為大齡剩女。

安娜執政期間,伊麗莎白的日子並不好過,她被這個二堂姐百般刁難,又是減少她的零花錢,又是削減她的封地,畢竟她的存在對王位有著很大的威脅。某天這對堂姐妹大吵一架後,伊麗莎白被迫離開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躲清淨去了。

安娜女皇在位期間,重用情人兼寵臣比隆,指使比隆控製下的秘密刑偵衙門對莫斯科貴族們大肆打擊,濫用刑罰,招致很多人的不滿。等1740年10月安娜女皇過世,繈褓中的伊凡六世成為俄羅斯皇帝。本來比隆已經讓天下人為之側目,又加上了伊凡六世代表的德國布倫瑞克家族勢力,兩股勢力共同秉政俄羅斯,使得朝中重臣們的不滿情緒進一步發酵,最終演化成了宮廷政變。

這時候一貫忠於彼得一世的禁軍等力量把希望寄托在伊麗莎白身上,很多人認為伊麗莎白在所有彼得一世繼承人中,最有資格。一方麵由於有了彼得一世親自組建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鼎力支持,一方麵伊麗莎白對自身命運的擔憂。這其實是英國係共濟會重新奪權,趕走德國係共濟會。

法國大使拉謝塔迪侯爵和禦醫萊斯托克都是伊麗莎白的情夫,他們向伊麗莎白進言道,假如她不采取行動,攝政太後安娜·利奧波爾多芙娜將會把她逮捕後幽禁在修道院。伊麗莎白同意先下手為強。午夜時分,她來到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近衛團的營房。伊麗莎白說:“你們都清楚我是誰的女兒!”士兵們高呼道:“我們準備好了。我們要殺光他們。”“不,”伊麗莎白說,“一個俄羅斯人都不能死。”

俄劇《伊麗莎白》

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麗莎白率領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發動不流血政變。政變當天,伊麗莎白身穿胸甲,在向聖母瑪利亞禱告後乘坐雪橇,前往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營地,率眾前往皇宮。雖然有禁衛軍的支持,但支持者中沒有一個在當時是軍官,無法下令,伊麗莎白隻好親率大軍進入冬宮。政變者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宮中守衛普遍倒戈相迎,由於積雪太厚,身穿長裙的伊麗莎白幾乎全程是被抬進宮中去的。政變軍順利進入冬宮二樓,逮捕了熟睡中的安娜和安東·烏爾裏希夫婦,將他們押上了事先準備的雪橇。隨後伊麗莎白向士兵們下令,隻有在小皇帝醒來之後才能逮捕他,於是眾人一直守在伊凡六世的搖籃邊,直到他醒來。伊凡六世醒來後被眼前的景象嚇哭,隔壁臥室裏年僅四個月的妹妹葉卡捷琳娜公主也摔下床來,導致雙耳失聰。不倫瑞克家族全體遭到逮捕和關押,俄國宮廷的德意誌勢力被徹底剪除。就這樣,伊麗莎白公主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第三位女皇。

據說伊凡六世的母親安娜•利奧波德事發前兩天就接到消息說伊麗莎白計劃謀反,當時她正準備參加一位閨蜜的婚禮,就耽擱了兩天。兩天後的深夜,熟睡中的一家四口被伊麗莎白逮捕了。估計這一年這種消息太多,麻木了,關鍵她浪費一年時間沒有好好防範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登基後,立刻恢複了她爹彼得大帝的所有改革措施,把宮廷裏的德國人都趕跑。為了取得貴族們的支持,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她宣布在位期間不會處死任何政敵。於是,嬰兒沙皇伊凡六世開始生不如死的生活,關在地牢裏被囚禁幾十年。

伊凡六世一家起初被拘留在裏加,伊莉沙白剛開始還打算把他們送回布倫瑞克,但是她很快發現,國內居然還有人想搞陰謀複辟伊六,於是她改變了主意。1742年12月13日把他們轉移到了達加夫格娃(Daugavgrīva)要塞。1744年6月,洛普辛娜事件發生後,女皇把伊凡六世轉移到了白海的霍爾莫戈雷,伊凡六世在那裏待了12年,他與家人隔絕,身邊除了獄卒沒有其他人。當伊凡六世囚禁在霍爾莫戈雷的消息傳開後,年輕的伊凡六世又於1756年被秘密轉移到了什利謝利堡要塞,在那裏他仍然受到嚴格的保護;甚至連要塞的指揮官都不知道“某個囚犯”的真實身份。在伊莉沙白一世統治期間,伊凡六世遭到了除名毀憶。所有帶有伊凡六世名字和頭銜的硬幣、公文和出版物都被有組織地沒收和銷毀。

1762年彼得三世登基後,伊凡六世的處境似乎就要得到改善了,新皇帝探望了他並對他的境遇感到同情,但幾周後彼得三世本人就被廢黜了。之後,伊凡六世的看管接到了新的指令,他們為伊凡六世帶上了手銬,甚至在伊凡六世不服管束時可以鞭打他。

1762年夏天,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時,又向負責“無名者”的官員下令,如果有人企圖從外麵解救伊凡六世,立刻處死他。在沒有女皇的親筆詔書的情況下,伊凡六世絕不可能活著被交到任何人手中。此時,二十年的單獨監禁已經使伊凡六世心理失常,不過伊凡六世似乎並沒有真正精神錯亂。然而,盡管伊凡六世身上充滿秘密,但伊凡六世很清楚自己本是皇帝,並一直稱自己為君主。盡管伊凡六世被下令不許接受教育,但伊凡六世還是學會了字母,並且可以閱讀《聖經》。

衛戍部隊的海軍中尉瓦西裏·米洛維奇發現了伊凡六世的真實身份,他製定了一個解救計劃並且決定在解救成功後正式宣布伊凡六世為皇帝。1764年7月5日午夜,米洛維奇在一些駐軍的支持下逮捕了指揮官別列德尼科夫,並要求別列德尼科夫釋放伊凡六世。一個名為切金的軍官立刻按照秘密指令讓伊凡六世的獄卒殺死了伊凡六世。不久之後,米洛維奇和他的追隨者就被逮捕並被處決。伊凡六世被悄悄地安葬在要塞裏,他的死確保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王權,直到她的兒子成年。

從1744年起,不到四歲的伊六被單獨囚禁在一個黑暗的地堡裏,標記為帝國的“一號囚徒”。雖然他被關押的地方與父母、妹妹相距隻有幾十米,但是他們卻至死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終其一生,伊六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任何親人。伊凡六世不僅是俄羅斯曆史最年幼的皇帝,從他的一生來看,他也許還是俄羅斯曆史最悲慘的皇帝。他就像偶然吹過的一陣風,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被人遺忘在曆史的長河裏。

伊凡六世的弟弟妹妹們都在監獄內出生,他們於1780年6月30日被釋放,之後由他們的姑姑丹麥王太後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朱麗安娜·瑪麗亞撫養,並在日德蘭半島的霍森斯定居。在朱麗安娜的監護和葉卡捷琳娜的資金支持下,他們在那裏被軟禁了一輩子。雖然他們是囚犯,但他們生活得相對舒適,還保留了一個由四十到五十人組成的小“宮廷”,這些人除了牧師以外,都是丹麥人。

那麽伊麗莎白一世如何繼承父親彼得大帝的遺誌呢?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盧冠霖 回複 悄悄話
cys254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多人同名,看了都暈。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是德國人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