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是非成敗 信仰的顛覆(六十四)

(2022-11-12 07:20:44) 下一個

美國中期選舉終於結束了,拜登得意洋洋說自己是四十年來民主黨最好的總統,因為這次中期選舉,民主黨國會和州長失去的席位最少。一般來說,中期選舉,執政的總統所在黨都會失利,總統做得好,得民心,失利少,做得不好,失利多。

其實幾天前,白宮發言人就強調點票需要幾天時間,這個2020大選後已經成為新的慣例。塔克·卡爾森:“你可能會把這種延遲稱為第三世界,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需要選民身份證。在加納,他們不用等幾天就能看到選舉結果。即使在委內瑞拉,不管你怎麽想,他們也會在數小時內清點選票。”“民主黨拖延選舉結果,以便計算方便的選票收獲垃圾場,裏麵裝滿了他們需要贏得的足夠選票。”

投票結果表明猶太統治集團對拜登倒行逆施的充分肯定,成績是顯著的。猶太統治集團已經不想掩蓋選舉隻是一場表演,欺騙人民的騙局。其實好像佩洛西炒股炒成股神上頭條,帶上兒子一起出訪亞洲,當今世上,包括所有獨裁國家,都不會這樣不顧臉麵的。炒股賺的這些錢對佩洛西來說多嗎?不帶兒子一起訪問就不能讓兒子做生意了嗎?目的好像讓美國人慢慢接受他們隻是韭菜的事實。以前還裝,現在不裝了。據說川普還是按照原定計劃,宣布競選2024總統大選,諸君還認為重要嗎?

美國已經進入另外一個治理模式。

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向第聶伯河左岸轉移俄軍的工作已於今天淩晨5點在赫爾鬆方向完成。所有俄羅斯軍人都已越過第聶伯河左岸。在第聶伯河右岸沒有留下一件軍事裝備或武器。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的編隊和軍事單位在被重新部署到第聶伯河左岸後,占據了先前準備好的位置。在重新部署到第聶伯河左岸期間,該集團軍的人員、武器、軍事裝備和物質資源沒有損失。

在軍事層麵來說,未嚐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新卡霍夫卡水電大壩在烏軍不斷炮擊下一旦潰壩,第聶伯河右岸大片地區包括赫爾鬆市部分市區將被淹沒,該地區的俄軍部隊後勤補給線和撤離路線將會被洪水截斷,該地區部隊將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

俄軍撤到左岸後,因為第聶伯河寬,烏克蘭軍隊,包括“外國雇傭軍”,都很難再有用武之地。而且更絕的是:俄軍放棄了赫爾鬆城之後,烏克蘭軍隊還麵臨著一個進城還是不進城的選擇,如果進城人數太少,俄羅斯人說不定坐著船,渡河摸進來偷襲。要是人數多,那更麻煩,水庫大壩被他們炸得,已經裂開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決口了。到時候被“水淹七軍”的,恐怕反而是他們自己。

有傳言,俄羅斯從赫爾鬆撤軍是俄美烏正在談判停戰。談判在土耳其和利雅得舉行。官方媒體對此保持沉默:談判是俄羅斯和美國直接進行,烏克蘭隻是旁聽。談判主要是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大交易,烏克蘭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談判過程中,美國同意對烏克蘭作出領土讓步。以下各種跡象可能意味談判進展順利:

  • 第一,10月30日停止對烏克蘭能源係統的大規模導彈襲擊。
  • 第二,11月2日恢複糧食交易。
  • 第三,俄羅斯已從赫爾鬆撤軍,這是落實“協議”的第一步。
  • 第四,美國隨後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 第五,美國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後,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必須撤離紮波羅熱核電站,之後烏克蘭根據華盛頓的命令從DPR撤軍
  • 傳聞今天在沃羅涅什出現了和平鴿般的白雲,極大幾率是PS的

     

    本來北約的如意算盤是引誘俄羅斯迅速占領烏克蘭全境,利用損失不大已經訓練八年的烏克蘭精兵發動遊擊戰。這樣成本非常低,歐美的軍工企業完全能夠供應。結果普京不上當,老老實實占領烏東地盤,烏克蘭軍隊隻能進行常規戰爭。結果幾個月下來,把歐美彈藥庫清空,據說美軍155炮彈快空了,都開始找韓國買。東歐國家的蘇製裝備已經被烏克蘭揮霍見底。

    這種情況,北約也隻好停戰。美國專業媒體《政界》(Politico)10月26日報導說,美國方麵在本月的一次北約閉門會議上告訴北約,美國將加快在歐洲基地部署改進型B61-12戰術核武器,預計這款新型核彈將在今年12月部署到位,比原定計劃提前幾個月。另外,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10月25日表示,華盛頓準備在亞洲盟友受到攻擊時使用核武器來保護他們,並明確表示美國將部署其“核、常規和導彈防禦”。

    同時在歐亞進行核威脅,有可能是逼俄羅斯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隻是這樣一來,全世界都會發現歐美是隻剩下核武的空架子,後麵中俄印土伊搞獨立經濟貿易區就會有更多國家加入。而美國就算還想搞事,也必須加強自己的軍工企業,不然下次打幾個月武器又不夠了。普京雖然占上風,但看曆史,猶太人往往取得最後勝利。

    話說彼得大帝,雄才偉略,打敗歐洲強國瑞典,控製波羅的海地區,通過波羅的海港口加強與歐洲的貿易,遷都聖彼得堡,改革政府,軍隊與教會,發展工商業,科學,教育與媒體,努力融入歐洲現代文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彼得的的革命。

    如保守的神職人員們,無論高低,都批判彼得的“革命”。對於大部分的貴族來說,彼得的行為也確實是難以理解。他們與一般民眾不同,深知彼得並非“冒牌頂替的沙皇”,也不是“反基督”,而是真正的沙皇。但他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這位沙皇要將首都北遷、離開莫斯科,又為什麽采取與大國產生摩擦的擴大領土政策,還要花費大量金錢去維持一支海軍?

    在充滿傳統意識的俄羅斯民眾是這樣理解彼得大帝的“革命”,“這些事情決不會發生在過去的沙皇統治時期。當時的髯子是高尚的象征,衣服也比現在的好看,那時的沙皇都會和王妃一起到各式各樣的修道院朝聖。會這樣做的才叫做沙皇,所以彼得不是我們的沙皇。彼得是反基督,他背棄了整個王國,跑去與日耳曼人深交、住在日耳曼人的村裏、穿著日耳曼人的衣服,甚至會在禮拜三和禮拜五時吃肉。“對於民眾來說,一次次席卷而來不斷加強的負擔讓他們難以承受,可無奈這就是沙皇的命令。因此他們認為,現在的沙皇並不是一位愛國愛民的真正沙皇,應該就如傳聞所說,真正的沙皇肯定早在他的孩提時代,就在”外國人村“或國外被人掉包了。

    農民出身、並在1742年寫了《貧富之書》 的批評家伊凡.波索施科夫曾經表示:“沙皇有保護農民的責任。雖然領主隻是暫時性地擁有農民,但沙皇卻是農民永遠的主人。農民的富有,將成為王國的富有;若農民窮困,王國也將跟著窮困。

    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是彼得的兒子,儲君阿列克賽領導反對彼得的革命。王子阿列克賽是彼得大帝的長子,是彼得一世沙皇與第一個妻子葉芙多基雅.羅布欣娜所生的。家庭的悲劇在於皇後對丈夫的事業不感興趣,沙皇夢想用歐洲的生活方式改造俄羅斯,而皇後是在一個傳統的俄羅斯家庭長大的,她認為沙皇的想法是荒謬的。

彼得大帝首任皇後葉芙多基雅.羅布欣娜

皇後對丈夫態度冷淡,經常讓彼得大帝大發雷霆。時間一長,理政勤奮且疲憊不堪的君主就與“外國人村莊(日耳曼區)的酒吧老板蒙斯的女兒安娜變得越來越親密,然後強迫皇後去修道院做了修女。當時隻有八歲的皇太子阿列克謝感覺就像母親突然被人奪走了一樣。

後來,彼得相中了一位叫做瑪爾塔的女孩子,她的父親是一位來自利沃尼亞,並在緬什科夫的宅邸內工作的農民,也是彼得大帝的寵臣緬希科夫專寵的軍妓。不過彼得對於她的身分,卻是不感一絲偏見。到1709年年底為止,瑪爾塔共產下了兩個女兒,她在1708年時改宗正教會,並同時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賽耶夫娜。1712年二月,兩人的結婚典禮正式舉行,於是農民的女兒、曾經身為女傭的她,就此成為了“沙皇的王妃“。

父母關係的不和諧影響了年幼兒子的心理。阿列克謝愛他的母親,開始記恨自己的父親。彼得大帝一生銳意改革,勤勉專政,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國家,他並沒有試圖去改變兒子對自己的看法。

多年來,父子關係一直僵持著沒有得到好轉,並有惡化的趨勢。在與瑞典人的戰爭期間,彼得大帝激進的改革、增稅和鎮壓叛國者並沒有使他增加聲望,相反這一時期殘酷戰爭使國家動蕩不安,無數的起義隊伍讓彼得一世疲於奔命。

那時很多人都認為彼得大帝是外國代理人,是俄羅斯民族的叛徒。相反,阿列克謝似乎是反對沙皇的貴族們的一線希望,他們想方設法加深繼承人對父親的仇恨。

隨著皇太子阿列克謝逐漸長大,也越來越反感彼得強權式“帝王教育“。他不接受德國老師的一切教導,包括政治、外文以及軍事,表現得非常怠惰。又急又惱的彼得,於是嚴厲地斥責阿列克謝:”要是你不肯照著我說的做,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於是兩人之間的不和關係,就這樣浮上台麵。

彼得大帝與他的兒子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不認同父親歐洲化的政策。他說,我們患上了媚外症,看不起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這非常危險。他也不認為歐洲的科學有用,因為古人不懂科學,也很幸福。他還是虔誠的基督徒。被送到歐洲學習時,他怕耽誤向神懺悔,寫信邀請莫斯科的神父到歐洲陪他。

後來,阿列克謝不僅不隱藏對彼得教育方式的反感,甚至開始討厭起他的父親。在阿列克謝進行告解時,就表白過“我曾想看他死掉的樣子”,神父安慰他道:“想必神會原諒你的。我們也曾經希望他消失在世上,或許因為他給大家的負擔實在太大。”阿列克謝背後是支持莫斯科傳統的勢力,包括高級神職人員。

僧侶們稱阿列克謝是聖者,希望有朝一日阿列克謝掌權,俄國重回傳統時代。僧侶們以阿列克謝的母親(彼得的第一任皇後)為中心,結成同盟。雖然掀不起大浪,但他們時刻關注時局,伺機而動。有次彼得病重,他們以為阿列克謝即將登基,開始為回歸傳統的變革做準備。但事與願違,彼得不久便痊愈了。兒子的行為,讓彼得非常痛心,兩人漸漸形同陌路,甚至幾年不說一句話。

1715年,彼得大帝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凱瑟琳生了一個兒子叫彼得·彼得羅維奇。隨著新繼承人的到來,阿列克謝的地位搖搖欲墜。彼得一世對長子提出了一個條件:要麽改正並開始幫助他的父親,要麽將剝奪他的繼承權。如果繼承權被剝奪,阿列克謝就隻能去修道院和母親做伴了。

不過阿列克謝進入修道院的消息,卻遲遲沒有回報過來。父子倆僵持不下時,僧侶們接受“神啟”,說彼得時日無多。阿列克謝以為,隻消再拖一段時間,父親去世,他就可以登上皇位了。但隻要在國內,父親就會逼他做選擇,所以他想逃到國外。

彼得曾釋出作為阿列克謝父親的最後溫情,若阿列克謝回心轉意的話,他原本是打算讓他加入自己位於丹麥的遠征軍。接到這個訊息後,阿列克謝就跟朝臣們撒謊,說要到哥本哈根與父親匯合,騙取護照,阿列克謝的馬車立刻朝著聖彼得堡駛去,但在途中卻突然急轉南下,一路朝著維也納的方向狂奔。神聖羅馬皇帝查爾斯六世的王妃與他亡妻形同姊妹,阿列克謝決定向神聖羅馬皇帝尋求庇護。

阿列克謝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在他的祖國肯定會被殺。他的存在對次子彼得羅維奇和國家的和平都構成了威脅。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阿列克謝試圖與查爾斯六世達成一個協議,利用他的軍隊幫助坐上俄羅斯沙皇的王位。作為回報,他將把俄羅斯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土地送給奧地利人。後來阿列克謝把同樣的條件以書信的形式送到了瑞典人手中。

阿列克謝出逃,讓流言滿天飛,坊間都認為是彼得暴虐,容不下兒子。所以,各地支持阿列克謝的教徒,開始發動反政府暴亂;軍官們也達成秘密協議,打算彼得回國後將其殺掉。麵對父親“四麵楚歌”的局麵,阿列克謝興奮異常。他寫信給國內的僧侶集團,通過他們對暴亂分子進行鼓勵,也表示一旦暴亂成功,他將回國繼位。

發覺孩子下落不明,並且在拚命收集情報後,得知兒子竟然逃亡到維也納,彼得大怒。後來,彼得向查爾斯六世要求交出阿列克謝,並威嚇其若不照做,將不惜發動戰爭。後來經過一年以上的搜捕與外交交涉後,奧地利人沒有為他派出軍隊,卻得到了查爾斯六世可能背叛了的假信息。反過來,彼得一世在信中承諾原諒他所有的罪,隻要他回國就一筆勾銷。

阿列克謝接受了父親的條件,1718年一月底,前往聖彼得堡回國。然而,當他回來後,他立即被剝奪了王位的權利,並被迫宣誓放棄王位。與此同時,阿列克謝因謀求推翻父親權力而受到審判,所有支持他的人都被處決。

彼得大帝為什麽沒有遵守自己的諾言,並快速地把自己的兒子處死?事實是,阿列克謝如果承認了所有的罪行就會得到原諒。不幸的是,他並沒有坦白一切,特別是他隱瞞了自己寫給瑞典人的信。但他的情婦村姑埃弗羅西婭不打自招合盤托出了。

在逮捕、處決了相關人士後,於六月底宣布的“推翻政權計劃”調查結果中,阿列克謝也被宣判了死刑,這個死刑判決,包括僧俗兩界的高官共一百二十七名署名同意。死刑宣告後兩天,阿列克謝還未等到行刑之日,就在監獄中結束了自己二十八年短暫的一生。有一種說法,彼得大帝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子的尊嚴決定不公開處決,並下令在執行判決之前將他殺死,不發出任何噪音。

阿列克謝被處決後不到一年,彼得不到兩歲大的兒子也夭折了,彼得已經沒有兒子可以繼承他的皇位。在三年後的1722年二月,他公布了新的帝位繼承法,允許“當時統治國家的君主選擇他所期望之人繼承自己的皇位”。此外,若那位未來的皇帝產生了“某些墮落的跡象”時,也可剝奪該人之權利,並任命其他人選作為繼承者。簡單來說,這法令是彼得的遺言、是他的人事規畫,彼得就算死了,也打算讓他的想法在後世繼續活著。不過在這法令中,彼得自己並沒有寫上自己所期望的人選。

1724年5月7日,彼得一世給妻子舉行了加冕禮。但不久,彼得知道自己的妻子行為不軌,同高級宮廷侍從官威廉·蒙斯有暖昧關係。而且,蒙斯還被指控犯有貪汙、盜竊國家財產罪。這些問題激怒了彼得。11月14日,威廉·蒙斯被斬首處決。隨後,彼得在給大臣們的敕令中,命他們今後不得再執行皇後的任何指示或建議。他還進一步封閉了替不忠誠的妻子管理財產的機構。

1725年2月8日(儒略曆1月28日 ),因尿道結石手術引發尿路感染,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去世,終年52歲。他的臨終遺言是:“希望上帝寬恕我的諸多罪孽,因為我是在為國家和人民做好事。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曆史學家們有了一個非常沉重的課題,就是重新檢視曆史。其中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史研究所(聖彼得堡分部)的葉甫蓋尼.阿尼希莫夫,就是在重新檢視包括彼得時期在內的十八世紀的議題上發言最積極的人。他曾經做過一個民意調查,“哪一段俄羅斯曆史,最讓您感到驕傲?”第一名為占了百分之五十四點三的“彼得大帝時代”。第二名為“布利茲涅夫時代”,不過它的票數卻不到彼得時代的三分之一,兩者間的差距相當大。

阿尼希莫夫認為以下兩點是共識:第一點,在彼得發動改革之前,曆史的風向早已慢慢吹往變革的方向;也就是說,當時社會在各個方麵都產生了問題,有著必須立刻著手解決的危機。第二點,就是彼得的選擇有個傾向,他會從所有改革方案中,選一個最強硬、不可妥協、讓俄羅斯社會產生最多犧牲的方案。重點在於,彼得大帝的目的,是要把俄羅斯人從“受洗的熊”變成“啟蒙的國民”。這裏所謂的“熊”,是俄羅斯人的暖稱。彼得為達成這個目的,選擇了借助專政與強製性的手段,因此借助強製力而得的進步,就成了彼得改革的最大特征。

在成功推行了許多改革的1723年,彼得曾寫過:要是老師不強迫教導學生,我的國民們肯定會像個不愛上學的孩子一樣,不願意跟老師學習字母。學習對他們來說,肯定是非常不快的事,不過隻要好好讀下去,這些心情之後都會變成感恩,眼前的現狀就是最清楚的證明。我在各個方麵都聽見了大家對我說的感謝之聲,這也是為什麽我幾乎所有的政策都會以強製的手段推行的原因。

阿尼希莫夫最後總結說:“我們直至今日,都隻是走在彼得大帝為我們在曆史上辟好的林中小路上。

在歐洲進入以信貸貿易模式富國強兵,彼得大帝雖然明知道猶太資金是毒藥,也隻好吞下去,不然歐洲其他國家就會欺負甚至瓜分俄羅斯,因此阿尼希莫夫認為“在彼得發動改革之前,曆史的風向早已慢慢吹往變革的方向;也就是說,當時社會在各個方麵都產生了問題,有著必須立刻著手解決的危機。”是有道理的。

不過彼得大帝與當今的普京一樣,麵臨斯拉夫人與猶太人一起生活已經有過千年的曆史,猶太人早已經滲入俄羅斯與歐美的各個領域,可謂血肉相連。甚至可以說,自從羅馬人建立猶太行省那一天起,歐洲白人已經與猶太人分不開了。因此歐洲雖然多次排猶,殺猶,但一百幾十年後,猶太人權力更大,最後總是猶太人獲勝。猶太人這種病毒,每次壓製後恢複,病情隻會更嚴重。現在俄羅斯的經濟金融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猶太人手中,普京發起對猶太金融帝國的攻擊,有可能隻是另外一次白人對猶太人的反擊。與以前歐洲的方法區別不大,希望這次中俄印土伊聯盟有萬世之謀。

欲知後事如何,傾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