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分水嶺 信仰的顛覆(五十八)

(2022-10-01 08:13:00)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阿列克謝沙皇改革軍隊,確立農奴製,慢慢把俄羅斯變成中央集權國家,但還有教會不能完全控製。俄羅斯教會雖然在十世紀末繼承了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特別是在1453年君士坦丁淪陷後,無論是儀式或教會典籍,都與希臘正宗漸行漸遠。譬如俄羅斯教會在劃十字時,是先用兩隻手指來劃,然後頌唱兩次“哈雷路亞”或行跪拜之禮,但這些都與希臘的儀式有所不同。

1652年四月,阿列克謝任命四十七歲的諾夫哥羅德都主教的尼康擔任牧首。尼康在沙皇的指示下,開始著手儀式與教會典籍改革。他的參考來源,並不是“莫斯科手抄本”,而是希臘的文本。他依照希臘手抄本,啟動了廣泛的改革,例如廢除以往以兩指劃十字的方式,改由三指進行、讚美詩“哈雷路亞”要唱三遍而非兩遍,而且沒有“跪拜”的必要。另外,在教堂周邊巡禮的行進方向也與之前相反。這些變化理所當然地引起反對,但在尼康的堅持下,改革依舊快速地推動著。尼康高壓又強硬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不過因為“莫斯科牧首即全世界正教會之首”這句話,他一步也沒退讓。

俄羅斯這場宗教改革,並非真正宗教改革,隻能說是教會儀式改革。與馬丁路德站在“因信得救”的福音主義立場,從信仰方麵所做的根本改革差太遠了。尼康的改革隻能算是象征性的改革,但還是影響了所有人。

不過,雖然有反對改革的聲音,但能采取激烈行動的人數或程度仍然有限。因為他們多數人受限於世俗生活,無法離開城市與村落,因此隻能悄悄保持“古老的儀式”,或是停止出席教會活動以表達抗議。

普通的信徒與村落、城市中的教會神父們,怎麽看待儀式改革呢?對於當時不須研讀聖經、也沒看過聖經的人們來說,在教會進行的儀式與典禮就是信仰的全部,儀式即為信仰本身,更是救贖的手段。然而某天,當神父們突然對他們說往後十字的畫法不能再用兩根手指,而是要以三根來畫、開導他們巡禮教會的行進方向要與至今為止的相反時,一般信眾們肯定是吃驚不已。而這點對隻會初步識字,且欠缺神學知識的神父們來說也是相同的。所以他們才會認為,不管有什麽理由,都不能馬上遵照這種儀式改革。

1670年代,尼康的儀式改革幾乎沒有影響到多數的地方教區,這些教會依然照著舊有的典禮書進行祈禱儀式。1683年,梁讚的都主教巴別爾到了許多村落與小城市內的教區做巡察時,對於這些教會沒有照著新的典禮書儀式感到吃驚不已。不過不是這些神父或一般信徒們抵抗改革,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收到指示,而且新的典禮書也還未送到他們手上,因為俄羅斯國土實在太過廣袤,城市教會還好,要將儀式改革的命令傳達至每個遙遠、孤立的小村子的教會中,要把修訂版典禮書一本本送到鄉村神父的手上,那肯定會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因此直到進入了1680年代地方教區的神父開始響應中央的要求時,要全國規範也已到了世紀末。

這個宗教改革雖然由尼康發起,但尼康太過傲慢,尼康曾用月亮與太陽做譬喻,表示牧首的地位高於沙皇,公然藐視沙皇權威。阿列克謝沙皇終於在1658年把尼康免職。尼康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認為沙皇應該很快就會來慰留他,不僅如此,尼康還在莫斯科以西六十公裏處,蓋了壯麗的新耶路撒冷修道院,並且還以內容含有剝奪修道院各種特權的理由,指稱《會議法典》為“惡魔之書”,同時宣告開除流放自己的阿列克謝之教籍。兩年後,教會選出了新的牧首。沙皇算是初步掌控教會,雖然還不能算完全掌控。

阿列克謝沙皇於1676年去世,於是發生第一任王妃的米羅斯拉夫斯基家,與第二任王妃的納雷什金家之間發生的繼承人之爭。阿列克謝過世後,起初是由米羅斯拉夫斯基家的費奧多爾三世登基,雖然隻有十六歲,但身體孱弱。1682年四月,結婚後沒多久的費奧多爾,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就與世長辭。

一場繼承人之位的爭奪戰,很快地就在費奧多爾病床的枕邊展開。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有一位叫做伊凡的十六歲男孩,他是費奧多爾的弟弟,但同樣身體不好,且還精神遲緩。相比之下,彼得雖然剛滿十歲,但非常健康,是位體格壯碩的孩子。納雷什金派係獲得了牧首約阿希姆的支持。最後,費奧多爾死去時,母親娜塔莉亞“攝政”,彼得即位。然而沒多久,米羅斯拉夫斯基派又發動了反擊。

米羅斯拉夫斯基派係的主要人物是一位二十五歲、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索菲婭,也是《鹿鼎記》中金庸虛構的韋小寶幫助下政變成功哪位。她同時也是已故的費奧多爾的姊姊。索菲婭頭腦聰明,曾與兄弟姊妹們一起受過高等教育,不過她對於權力的欲望卻比任何人都還要強。當時住在莫斯科的法國外交官努維爾就這樣描述過她:“索菲婭從未閱讀過任何馬基維利的著作,卻將馬基維利所有的處世方法發揮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不謀略就無法獲得任何收獲”,以及“在統治進入危急狀況時,就算犯罪也是無可厚非”這幾點上。”後來,索菲婭撒了一些甜頭給負責莫斯科警備勤務的射手衛隊,策畫了推翻納雷什金派係的計劃。

同年五月,也就是彼得即位後的第二個月,射手衛隊闖進了克裏姆林宮,襲擊了納雷什金派的主要人物。包括使節官署的首長阿爾塔蒙.馬特維夫在內,共有四十人遭到殺害。娜塔莉亞與彼得雖然勉強逃過一劫,但權力終究還是落入了索菲婭手中,後來,彼得降格成伊凡的“共同統治者”。雖說同時有“兩位沙皇”是非常奇特,但拜占庭帝國也曾有過這樣的先例。於是,掌握了實權的索菲婭開始“攝政”,而彼得與他的母親,則被一同放逐到位於莫斯科郊外一處名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村子內生活。後來,即使克裏姆林宮有舉辦儀式活動,彼得也沒有受邀,也沒有受過正規的帝王教育,算是放任不管了。

不過索菲婭兩次主導對克裏米亞的遠征失敗後,失去貴族的信任。他們打算藉由讓已長大成人的彼得結婚,而使索菲婭失去“攝政“名分。於是在1689年一月,舉行了彼得的結婚典禮。索菲婭也感到了彼得方麵的威脅,她準備再一次發動宮廷政變。彼得獲悉索菲婭集團的陰謀,於1689年8月7日晚上離開普列奧布拉倫斯基村,逃到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索菲婭集團不得人心,許多貴族和朝廷大臣紛紛歸附彼得,射擊軍也開到了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附近。索菲婭集團的陰謀失敗了。她被監禁在修道院。10月6日,彼得啟程返回莫斯科。彼得掌握政權後,把國家大事交給自己的母親掌管,由大貴族若阿辛大主教和波雅爾杜馬輔佐,自己則醉心於造船和航海。

彼得從小就胸懷大誌,在彼得和其母被索菲亞驅趕到莫斯科郊外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居住期間,彼得不甘心傀儡的地位,積極謀劃奪權,於是利用遊戲為名,召集了一批與其同齡的少年組建“少年軍”,分編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謝苗諾夫斯基兩個兵團,日夜操練軍事技能,類似《鹿鼎記》康熙與韋小寶一起訓練的小太監衛隊。而彼得與緬希科夫的相識正好在這段時間。

緬希科夫的出身很低微,原是一個遊走於莫斯科街頭巷尾的賣餅少年,偶然間與外出遊玩的彼得相識。當時,彼得心血來潮想吃餡餅,便讓手下人向緬希科夫購買,但可能是因為算錯賬的緣故,緬希科夫竟與士兵爭吵起來,場麵鬧得很凶。彼得見到後便將緬希科夫叫到身邊問話,一見之下便被他的機靈乖巧所吸引,歡喜之餘便把他收留在身邊當玩伴。就此,緬希科夫的人生迎來大轉機,最後成為彼得最重要的助手。

緬希科夫雖然出身貧寒,沒受過正規的教育,但此人忠誠勤懇、聰明過人,在彼得身邊很快便學會了許多知識。同時緬希科夫為彼得出生入死在所不辭,漸漸地贏得彼得的好感,成為小沙皇最可依賴的心腹。幾年後,緬希科夫幫助彼得,用“少年軍”幫助平息索菲亞策動的射擊軍叛亂,並將其關入修道院,成為名正言順的沙皇。

彼得掌權後,實施一係列重大改革並積極對外擴張,而在這一些重大事件中,無論是跟隨彼得出訪西歐、兩次遠征亞速,還是參加北方戰爭、遠征波蘭,亦或是營建聖彼得堡、喀琅施洛特等城市中,緬希科夫都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並且憑借著波爾塔瓦戰役中的優異表現,被授予陸軍元帥的軍銜。此後,緬希科夫又兩度出任陸軍院院長職務,並在彼得大帝外出期間管理國事,由此可見彼得對他的極大信任。

彼得在母親攝政期間,頻繁往來於莫斯科郊外的“日耳曼區”。這個日耳曼區是1652年,阿列克謝沙皇在莫斯科郊外的亞烏紮河對岸設置的,並要求所有外國人必須在四周之內處置莫斯科市內的住居,然後搬到這個村莊裏。他們希望這樣能避免正教徒受到外來的負麵影響。

這座位於莫斯科郊外的村落裏,所有的廣場、噴水池、大馬路,或是帶有庭園的二、三樓宅邸皆散發著歐洲氣息,宛如一座歐洲小都。過去,克柳切夫斯基用較為保守的譬喻,稱此處為“築於莫斯科東郊的西歐一角”,而聖彼得堡大學的普拉托諾夫則稱其為“在俄羅斯這片文化沙漠中出現的綠洲”,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於是歐洲文明,便藉由“外國人村莊”進入了俄羅斯。

彼得與“日耳曼區”的居民變成好友後,讓彼得猶如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彼得時常會拜訪村中一位叫做帕特裏克.戈登的人,帕特裏克出身於蘇格蘭,同時也是彼得後來的軍事顧問。同時,彼得與弗蘭茨.萊福特的關係也相當良好,弗蘭茨是瑞士傭兵的孩子,當時已經在俄羅斯居住了十五年,雖然傳聞教彼得玩耍、喝酒的人也是他,不過對於彼得來說,弗蘭茨無異是個最棒的朋友。其他還有像是教彼得說荷蘭語的安德烈.維尼爾斯,他的父親是第一位在俄羅斯設立“鐵工廠”的商人。彼得的第一位“情婦”安娜,也是“日耳曼區”的酒吧老板約翰.格奧爾格.蒙斯的女兒……彼得就這樣在各式各樣的朋友陪伴下,一邊玩鬧、一邊學習長大。可想而知,一位沙皇做出如此行為,不免有人會投以白眼,其中又以神職人員尤其嚴重,不過彼得對此卻毫不在意,甚至還反過來組織了所謂的“小醜與弄臣的戲謔與酗酒宗教會議”,大肆飲酒作樂來諷刺他們。

1694年,彼得的母親去世,彼得正式“親政”。1695年,為了打開一條通向海洋的出海口,彼得一世率3萬俄軍攻擊了黑海南岸原屬俄國、後被奧斯曼帝國占領的亞速城。但因為俄國沒有海軍,無法阻止奧斯曼帝國從海上源源不斷地向城內增援,盡管俄軍奮勇作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

彼得吸取教訓,開始建設自己的海軍。首先,在位於頓河中遊的沃羅涅日地區裏挑了一處城市來興建造船廠,接著強迫聖俗兩界的高官一同負擔造船的費用。不僅如此,彼得還從全國召集了工人,在附近的森林裏進行伐木與運送工作,同時任用旅居俄羅斯的外國人來進行造船作業。“快速”與“大量動員”就是彼得改革事業最大的特征,從這次造船計劃中,我們也能看見這改革事業的雛形。

1696年五月底,俄羅斯的海、陸軍再次包圍了亞速,俄軍這次花不到兩個月,就成功打下了敵人的要塞。凱旋回到莫斯科的俄軍在城內舉行了勝利遊行,遊行隊伍以海軍大將萊福特為中心,彼得則是位在其後。盡管隻是部分的勝利,但俄羅斯戰勝了大國奧斯曼帝國的消息,震驚歐洲。

1697年三月初,在亞速戰役告捷的俄羅斯政府,為了更進一步找尋一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盟友,派遣了使節團前往各個歐洲大國。使節團共有兩百五十人,規模非常浩大。雖然派遣使節並非是件稀奇的事,但說到這次使節團裏較特別的部分,就是其中有三十五人是為了學習造船與航海,其中一位就是彼得本人。

彼得化名為彼得.米哈伊洛夫,彼得匿名能讓他避開繁瑣的外交儀式,獲得自由行動的機會;另一個理由,就是能夠對國內外隱藏他不在俄羅斯的事實,避免可能發生的“權力空白“問題。彼得冒這麽大的險,也要前往歐洲,可見他想親眼見識歐洲文明的先進,以及想向他們學習的強烈願望。換句話說,這個大使節團,就像是這位年輕沙皇的”校外教學“,而當時陪在他身邊一起周遊列國的,還有他的得力能臣緬希科夫。

彼得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阿姆斯特丹與倫敦,也就是當時最先進的“海洋國家“之首都。彼得與十名夥伴在阿姆斯特丹取得了工作許可,一起在東印度公司的造船廠當造船師傅。這些行為並非隻是一時的政治表演,因為他們在十一月初時,還一同見證了巡防艦的下水典禮。

他們在阿姆斯特丹停留長達四個半月的時間裏,幾乎都在學習如何造船。其餘的時間,則與歐洲第一個猶太資本建立的資本主義共和國,荷蘭國王威廉三世會談,威廉三世剛結束入侵英國,發動所謂“光榮革命”,鞏固了猶太資本所支持的克倫威爾的革命成果,最後還兼任英國國王(《光榮革命 信仰的墮落(十五)》)。彼得看見荷蘭與英國在猶太資本信貸支持下,快速富國強兵,荷蘭還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羨慕至極。估計當時彼得與威廉三世詳談怎樣引入猶太資本進入俄羅斯,作為條件,同時引入共濟會。隻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是先甜口苦的毒藥,最後羅曼諾夫家族也如歐洲各國君王的命運一樣,把江山拱手讓與猶太精英。

彼得還參訪醫院、植物園,以及參觀風車和煙火等等。而其中最吸引彼得的,就是陳列在博物館之中的“珍奇物品“,例如用酒精保存的五十個小型人體,以及人體解剖實驗展示,這些東西後來有一部分被搬到了他”私人的收藏櫃“裏。彼得非常羨慕因為世界貿易而極其繁榮、街道整體皆有運河連接的阿姆斯特丹,故此他新首都聖彼得堡以阿姆斯特丹為藍本。

彼得其後在英國觀看軍火廠和海軍演習場所旁聽了英國議會辯論,考察了英國的政治製度、經濟製度和文化教育各個方麵。

1698年6月,彼得一世訪問維也納。此時,俄國國內射擊衛隊又一次發動兵變,要求立索菲婭為沙皇。彼得聞訊後,急忙趕回國內,殘酷鎮壓了叛亂,先後處死上千名叛軍官兵,還把一百多具叛亂者的屍體吊在索菲婭的窗前。

彼得一世在西歐時已清楚看到,擴大反土同盟以及解決黑海的出海口問題,暫時是不可能的。但是,北歐卻出現了新的情況,薩克森、丹麥等國同瑞典在波羅的海發生嚴重衝突,這為彼得進攻瑞典,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他改變戰略計劃,1698年8月3日,彼得一世同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在烏克蘭的拉瓦會晤。雙方在口頭上達成共同反對瑞典的協議。俄國、薩克森、丹麥三國形成了一個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699年,彼得下令在莫斯科成立市政廳,在各地建立自治署,取消了對他日益不滿的領主杜馬,設立了由親信組成的辦公廳和樞密院,又兩次進行地方行政改革,從而建立起有效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開始進入現代的分水嶺,而當前世界的局勢也進入了分水嶺。9月30日普京在頓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紮波羅熱州和赫爾鬆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簽署儀式上發表重磅講話。

講話力數西方在蘇聯解體後一直在嚐試削弱和摧毀俄羅斯,普京首次做講話中提到:“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兩次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它摧毀了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順便說一下,它開創了一個先例。

我還要提醒大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夥同英國在沒有任何軍事必要的情況下把德累斯頓、漢堡、科隆和其他許多德國城市變成了廢墟。他們是故意這麽做的,我再強調一遍,在軍事上沒有任何必要。目標隻有一個:就像日本的核爆炸一樣,恐嚇我們的國家和整個世界。“

普京提醒世人:“你不能用印出來的美元和歐元養活人類。這些紙片不能養活人,也不能用西方社交網絡的虛擬、自我膨脹的資本化為家庭取暖。”“為了擺脫另一個亂麻,西方需要不惜一切代價摧毀俄羅斯和其他選擇了主權發展道路的國家,以便進一步掠奪他國的財富,從而關閉和填補窟窿。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我不排除他們會試圖把整個係統推向崩潰的境地,或者,可別讓他們選擇使用一個著名的“戰爭會把一切都抹掉”的公式。“

“讓我們回答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現在,我想回到之前我所說的,我想呼籲國家所有公民,不僅是在大廳裏的那些同事,而是俄羅斯的所有公民:在我們的國家,在俄羅斯,我們真的想擁有是媽媽和爸爸,還是“父母一號”、“父母二號”、“父母三號”? 我們真的希望從小學開始就對我們學校的孩子施加導致退化和種族滅絕的變態嗎? 要告訴他們,除了女人和男人,還有其他一些性別,並告訴他們可以通過做一個變性手術實現嗎? 我們想為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孩子做這一切嗎? 對我們來說,這一切都是不可接受的,我們有其他的(選擇),我們自己的未來。

“我再說一遍,西方精英們的獨裁是針對全社會的,包括西方國家自己的人民。 這對每個人都是一個挑戰。 這種對人類的完全否定,對信仰和傳統價值觀的顛覆,對自由的壓製具有“反宗教”的特征是徹頭徹尾的撒旦主義。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基督譴責假先知說:“通過他們的果實,你就會認識他們。” 而這些有毒水果對人類來說已經很明顯了,不僅在我們國家,在所有國家,包括西方自己的許多人。”

除了首次提到美國是全球唯一使用過核彈的國家,在沒有任何軍事必要的情況下把德累斯頓、漢堡、科隆和其他許多德國城市變成了廢墟外,普京還點名盎格魯撒克遜人。他說道:“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再滿足於製裁,他們已經轉移了注意力,令人難以置信,且事實上,他們通過在沿著波羅的海底修建北溪國際天然氣管道上實施爆炸,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的能源基礎設施。每個人都知道誰從中獲利了。誰獲利了,就是誰幹的,這是顯而易見的。”

羅馬人對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評價:他們不懂軍事作戰,但他們彪悍勇敢。他們不懂政治鬥爭,但他們非常狡猾。跟海盜一樣,這是人類天然的、自發形成的生存法則,樸實簡單有效,沒有受到意識形態扭曲。

不懂軍事作戰,但彪悍勇敢;不懂政治,但狡猾,相當於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怪不得歐美白人最後都被猶太精英精神與金錢控製,成為他們的打手。“光榮革命”後的大英帝國,白人都被新教精神控製,為猶太人出生入死,打下日不落帝國。沒有大英帝國,何來今天的猶太金融帝國?(有興趣可重溫《信仰的顛覆(九至二十三)》)

普京點名盎格魯撒克遜人意味這場戰爭是斯拉夫人與被猶太人控製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之間的戰爭。美國CBS新聞:在白令海巡邏時,美國海岸警衛隊在阿留申群島基斯卡島以北138公裏處發現了一艘中國導彈巡洋艦。隨後又發現了2艘中國和4艘俄羅斯軍艦,其中包括1艘驅逐艦。難道黃種人與斯拉夫人聯手,推翻這個金融帝國?

從彼得大帝開始的親西方現代化,其實就是猶太化,普京9月30日宣告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