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吸星大法 信仰的顛覆(五十九)

(2022-10-07 21:36:53)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普京在9月30號稱歐美是撒旦,向盎格魯撒克遜人宣戰,“聖戰”味道十足。

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傑克·基恩6日在接受福克斯電視台采訪時承認:“我們隻花了區區660億美元,就得到了一個跟俄羅斯開戰的烏克蘭。” 他表白美國的目的是:“華盛頓得以達成主要目標,即在俄羅斯周邊給莫斯科打造出一個勁敵,以掣肘俄領導層在東歐尤其是在前蘇聯國家施加影響……從而令俄失去實現野心的機會,即把某些前蘇聯國家拽回到自己這邊……倘若俄羅斯真的將某個前蘇聯國家爭奪過去,北約便會開戰,這場戰爭的規模將會比現在的衝突要大得多。爆發核戰爭的風險也高得多。這樣的衝突所產生的後果是任何一方都無從預知的。在整個冷戰時期,我們一直在規避兩個核大國之間爆發常規戰爭。因此,在烏克蘭人身上投入這樣的投資,讓他們為了美國的利益與俄羅斯作戰,可謂非常劃算。”五眼聯盟其實早已向俄羅斯宣戰。

歐美陣營中,也有溫和聲音。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南德意誌報》創刊 77 周年紀念儀式上表示:“隻有在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歐洲持久和平。……德國支持烏克蘭無可厚非,可是他們也應該考慮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畢竟歐俄能源貿易非常重要,她認為這並不是妥協,這是一種最大程度上保證德國利益的政治智慧。在對俄羅斯的問題上保持理智,也可以給歐俄之間提供更大的溝通空間。”

美國企業家、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在回應外界對其解決烏克蘭衝突計劃提出批評時稱,他是“烏克蘭的忠實粉絲”,但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粉絲。他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還稱,台灣衝突不可避免,他提議使其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但可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事實上,我認為,他們可能會有比香港更寬鬆的安排。顯然帝國內部不是每個人都想打核戰。

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烏克蘭就算有歐美支持,也不可能長期與俄羅斯作戰。最近的所謂大反攻都是俄羅斯主動撤退,人員損失極少,相反烏克蘭沒占領一個地方都損失大量的精兵。兵法雲:“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現在已經秋天,冬天即將來臨。烏克蘭這樣打法無疑是自殺。

目前烏克蘭現存人口不到戰前一半!烏克蘭原有4000萬人,俄烏戰爭爆發後逃往歐洲的難民多達1330萬人,戰爭中死傷近70萬人,烏東四州總人口760萬人,現在已屬於俄羅斯公民4000萬-1330萬-70萬-760萬=1840萬,其中還有100萬人服務於軍隊,平民百姓僅剩1740萬人。真不知戰爭怎樣持續下去。

目前世界運作的底層邏輯是能源,糧食與核武器。如何還相信GDP總量或者人均GDP這些猶太人設計數字遊戲真是腦子進水了。以前石油定價權在華爾街不在生產國,所以大家都必須看美元臉色,什麽庫存、碳排放、氣候等等。現在戳破這個伎倆,石油就是石油、石油就是硬通貨,是賣方市場,不用美元,後麵其他資源都會跟上,所以擁有資源的國家根本不著急換美元。

隨著美國從中東大撤軍後,影響力下降,沙特為了國家安全,必須依靠大國保護。雖然沙特皇室是猶太人一手扶持的,沙特的瓦哈比教派也是英國MI6建立(沙漠迷蹤 信仰的顛覆(四十七)。川普還是總統的時候,美國政策還算理性,沙特覺得依靠美國有安全感,因此沙特非常支持川普總統。拜登上台後,倒行逆施。為了自身國家安全,違抗美國命令也在所不惜了。剛剛歐佩克就違抗美國增產100萬桶的命令,反而減產200萬桶,從來令美國希望限製俄羅斯石油銷售價格落空。

可惜猶太帝國內部的激進派係不撞南牆心不死,不打核戰不罷休。10月6日,通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挑釁:“西方應對俄羅斯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以排除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猶太帝國內部的路線鬥爭非常激烈。讓我們繼續俄烏戰爭的源頭,彼得大帝如何引狼入室的故事。

話說彼得大帝出訪歐洲的使節團其中一個目的是建立對抗奧斯曼帝國聯盟,但此時的海洋大國,都把精力放在西班牙的王位繼承問題上,並不把奧斯曼帝國視為最急迫的問題。至於維也納宮廷方麵,也因為剛打贏讚塔戰役,態度也表現得不甚積極。結果是與俄國、薩克森、丹麥三國形成了一個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700年7月,俄國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為期30年的《君士坦丁堡和約》,8月8日彼得大帝收到簽約消息後,立刻與瑞典宣戰,親率3萬大軍包圍了瑞典的納爾瓦城堡,揭開了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的序幕。

歐洲三十年戰爭後,瑞典稱霸波羅的海及其沿岸地區。卡爾十二世於1697年即位時隻有15歲,但擁有在歐洲北部首屈一指的武裝力量,計海軍戰列艦42艘,陸軍15萬人,而當時與瑞典對抗的北方同盟,總共隻有軍隊8.5萬人,計俄國4萬、波蘭、薩克森2.5萬、丹麥2萬,除丹麥外,俄波都沒有海軍。

彼得時代的北歐版圖 大北方戰爭開戰前,瑞典是包圍著波羅的海的大國。

自從猶太精英掌控荷蘭與英倫三島後,他們的策略就是不能讓歐陸有一個超強的國家,當時超強的國家就是瑞典,而彼得大帝的主動靠攏,無疑是猶太精英集團的天賜之物。估計彼得大帝與英國荷蘭共同國王威廉三世詳談後,達成協議,猶太資本支持彼得大帝,作為交換條件,需要引進共濟會與攻打瑞典。俄羅斯如果能打敗瑞典則可以控製波羅的海及沿岸,增加出海口,加強對外貿易,雙方遂一拍即合。

彼得大帝以為瑞典國王卡爾十二年少,可以欺負。結果卡爾十二毫無畏懼,沉著應戰,采用各個擊破戰略,依次打擊對手,開啟了“大北方戰爭”。三個月後,卡爾十二率軍突襲西蘭,兵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三個月即迫使丹麥簽下城下之盟,退出戰爭。

接著卡爾十二帶領8000精兵趕到納爾瓦,在風雪中向數倍於己的俄軍發動猛攻。俄軍雖數量占絕對優勢,卻因號令不一、組織混亂而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此役死去的俄軍達1.5萬人,而瑞典則隻有667人陣亡。這一戰不但讓俄國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也讓整個歐洲為之震動。彼得狼狽逃回莫斯科。

如果卡爾的部隊繼續進攻俄羅斯,也許就不會有近代的俄羅斯了。好在卡爾改變進攻方向,進軍波蘭。可能他認為俄羅斯太弱隨時可以收拾,也可能認為臨近冬天,不利於進攻俄羅斯。但作為事後孔明,這個是卡爾十二最大失誤。

轉戰波蘭和薩克森的卡爾,19歲在裏加戰役中大敗波蘭軍,杜那蒙德之戰擊潰薩克森和俄國聯軍三萬人;20歲攻克波蘭首都華沙,接著在克裏索之戰擊潰了薩波聯軍,三周後攻克東歐第一名城克拉科夫;21歲在普烏圖斯克再度擊敗薩克森軍,迫使波蘭貴族會議廢黜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II世的波蘭王位,任命卡爾的親信斯坦尼斯瓦夫為波蘭國王;23歲在東波蘭擊退俄軍奧格維部,盡得其重炮和輜重;24歲迫使奧古斯都II世無條件投降,薩克森亦降伏於瑞典。

在長達五年的波蘭轉戰中,幾乎每次戰役卡爾十二世都是麵對兩倍甚至三倍的敵人,卻屢戰屢勝,一人一軍轉戰敵後,擊垮三國同盟,令波蘭、薩克森兩大勁敵臣服,最後僅剩下俄國一個對手。

卡爾進攻波蘭,令彼得大帝獲得喘息良機。彼得一世從失敗中看到了俄國的軟弱渙散和軍隊的陳舊落後,他利用瑞典人深陷波蘭戰事的有利時機重振軍備。他征集新兵,訓練他們正確地使用火槍。還派遣貴族子弟出國學習外國的軍事技術和理論,在國內開設各類軍事學校。他非常重視軍官的任命,根據才能提拔軍官。彼得還親自主持並參與製定了許多規章製度和一係列軍事條令,用最快的速度使這支陸軍一躍成為俄國曆史上空前強大的軍隊。為了彌補在上一次戰爭中軍械的損失,他命令每三個教堂交出一口銅鍾來鑄炮。一年之後,俄國就鑄出了300門大炮。

1705年二月,也就是納爾瓦戰役戰敗後不久,彼得馬上就發出了征兵令。命令全國的村莊從每二十戶人家中,挑選出一位優良的單身人士當兵,村莊自己審核。自此,俄羅斯開啟了征兵製度。同年十二月,俄羅斯再次以相同標準征兵。再到了後年的十月,國家又發出了一次征兵令,不同的是,這次廢除了隻挑選單身人士的規定。之後俄羅斯幾乎每年都在實施征兵,直到波爾塔瓦戰役告捷後,征兵人數才緩和下來。1713年一月,選兵基準從二十戶中挑選一人的規定減半成四十戶挑選一人,到了1714年二月更降至了七十五戶中挑一人。當然每年征兵時,各村莊都是能拖則拖,非得政府三催四請,村莊才交出人來。據說在彼得的執政時期,平均每年就從全國村莊裏征用了兩萬人的士兵,執政初期時甚至高達三萬人。

1714年,政府為強化貴族的土地所有權,建立“一子繼承製”,並同時廢除“封地下授”。於是貴族們便必須參加“永久性的國家勤務”,同時能夠領到薪水。至於這個“國家勤務”,最後於1722年公布了根據年資與功績設計出的“官等表”後,才終於有了一個完整的體製。

如此,彼得便將國家勤務——特別是“兵役”,交給了貴族們負責。除非是生病或是因傷脫離軍旅,否則貴族們必須一生肩負這個義務。且彼得幾乎沒去顧及到貴族們的“退伍”及“休假”,他們也就無法像自己的父親、祖父一樣可以住在自己的村子裏。直到戰爭結束後,貴族們才可以向政府申請四個月、六個月或十二個月的休假。不過要完全解除兵役,隻能透過兩種方式:一是“透過敕令,或是擁有陸軍參事會裁定的醫師證明來申請”,而另一種方式,就是“死亡”。

猶太資本的支持與彼得大帝英才,使俄羅斯軍隊脫胎換骨。卡爾十二當初放棄繼續進軍俄羅斯應該想不到彼得大帝已經獲得猶太資本無限量的支持,目的是不能讓瑞典成為歐洲唯一強國。

26歲時,卡爾十二世率領瑞典軍5萬,在嚴冬遠征俄國,初戰得勝,取得霍沃夫岑大捷;但在深入烏克蘭腹地之後,遭到俄軍堅壁清野,因此後勤短缺,嚴寒交迫,減員近半,火炮和火藥也所剩無幾。

瑞軍進攻受挫,被迫改變直奔莫斯科的計劃。卡爾十二世率軍南下烏克蘭,以尋求哥薩克首領馬澤帕的支援過冬。為此卡爾十二犯了一個錯誤:為了爭取烏克蘭,他出兵南下,卻將離自己隻有100公裏的後援部隊孤單地留給了俄軍。彼得抓住機會,親率俄軍發動進攻,不但殲敵9000餘人,而且奪取了瑞典人幾乎全部火炮和輜重。

瑞典軍隊由於供應被切斷,彈藥嚴重不足,特別是所剩不多的火炮也幾乎沒有炮彈可用了。但是卡爾十二卻拒絕了部下的撤退建議,反而圍攻在烏克蘭境內禾斯卡拉河畔的波爾塔瓦要塞。

彼得一世早已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軍隊保衛要塞,並快速地到達建立起一條反圍攻的戰線,引誘瑞典軍進入要塞和俄軍之間的陷阱。而就在決戰前夕,在一次偵查中,卡爾十二的腳中了彈,無法親臨戰陣指揮大軍。

1709年6月28日淩晨2時,俄國和瑞典在波爾塔瓦展開激戰。瑞典參戰兵力約兩萬,而俄軍方麵兵力約為前者的兩倍,火炮上百門。在抵禦瑞典軍隊的猛烈進攻時,彼得親臨前線指揮,終於穩住局麵。隨後俄軍步兵開始反擊,騎兵則包圍瑞典軍兩翼。到中午時,瑞典軍開始撤退,隨後變為潰逃。瑞典軍殘部撤退中被俄軍追及,被迫投降,隻有卡爾十二率千餘人逃往奧斯曼帝國。此役,瑞典軍被擊斃9000餘人,被俘1.8萬餘人,損失火炮32門和全部輜重,而俄軍戰死1345人,傷3290人。這一戰不但決定了曠日持久的北方戰爭的結局,更完全終結了瑞典作為強國的曆史。

在俄羅斯嚴冬遭遇人生最大挫敗後,卡爾十二在土耳其客居時,促成奧斯曼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同意與瑞典結盟,對俄國宣戰。卡爾十二還為奧斯曼軍精心擬定作戰計劃,帶給他們先進的近代陸軍思想,令奧斯曼軍戰鬥力大增。

彼得一世率大軍揮師南下,正中卡爾十二下懷,也遭遇幾年前瑞典軍一樣的困境,被對手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步步推進卻人員損失慘重,彈藥損耗嚴重,最後,隻剩三萬八千人俄軍,被二十萬奧斯曼軍包圍於普魯特河畔。

彼得一世靠著將隨身財物賄賂土耳其首相, 簽訂《普魯特和約》,割地求和,才得以死裏逃生,卡爾十二也得以回國。

32歲的卡爾十二單騎穿過奧地利,到達波羅的海沿岸的瑞典屬地施特拉爾鬆德,在那裏,他麵對著俄羅斯、普魯士、漢諾威、薩克森和丹麥五國聯軍的圍攻,苦戰一年,直到城池被打成廢墟才撤回本國,此時距離他離開瑞典本土已過去整整十年。

回國後的卡爾十二世絲毫沒有被失敗打擊所氣餒,而是迅速改革財政,重整國力,重建了一支強大軍隊,但彼得一世沒有給他喘息時間,俄軍在1713—1714年連續發動了對瑞典的陸海進攻,迫使瑞軍撤出了芬蘭。失敗沒有熄滅卡爾十二世的鬥誌,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一點沒變。

1717年5月,彼得一世率勃·庫拉金·彼、沙菲羅夫·彼、托爾斯泰等人赴巴黎與法國政府舉行了會談。7月1日,彼得一世委派托爾斯泰和魯勉采夫去維也納,同奧地利皇帝交涉阿列克謝事件。8月,俄、法、普三國簽訂《阿姆斯特丹條約》,規定法國不再向瑞典提供軍事和其他物資援助。這項條約使瑞典失去了同盟國法國。軍事上的失利和外上的孤立使瑞典被迫同意與俄國談判。同年,彼得一世派遣遠征軍侵略希瓦汗國,但沒有成功。

1718年卡爾十二率六萬大軍遠征挪威,在圍攻腓特烈斯頓要塞時身中流彈,意外戰死,年僅36歲,和他那位英雄祖先古斯塔夫II世的死法一致。由於卡爾十二歲是背後中槍,坊間一直流傳是內部人所為。估計是猶太精英認為隻要卡爾十二不死,瑞典永遠都是強國。

再次失去軍神國王的瑞典人徹底失去了信仰,麵對諸國聯軍,繼續苦戰了兩年,終究不敵,被迫割讓了波羅的海沿岸、芬蘭和德意誌領地,從此退出歐洲列強行列,僅僅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延續至今。

卡爾十二充滿自信,勇猛無畏,用兵靈變,戰場上洞察力驚人,屢次麵對強敵以少勝多,也深得屬下士兵愛戴,將他視為北歐神話中的奧丁戰神。僅以軍事才能而論,卡爾十二並不下於飽受讚譽的“北方雄獅”古斯塔夫II世,肯定在他的生平宿敵彼得大帝之上。此外他還喜好建築、繪畫、科學、哲學,在數學的八進製上更有發明貢獻,用以改進火炮。

可惜卡爾十二的性情過於自負和狂傲,將一切環境和戰略劣勢都僅僅當做對自己才能的考驗,總希望以寡擊眾豪賭戰役勝利來創造奇跡;在前期屢戰屢勝時堅拒彼得一世的求和申請;遠征俄國在損失慘重,輜重盡毀時,仍不肯撤軍回國,終致波爾塔瓦決戰時因意外負傷,不能指揮如意而全軍覆沒。他隻知道如何進行戰爭,卻不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終結戰爭,不止令他自己功業成空,也令古斯塔夫II世昔年開疆所得的大片領土盡喪,瑞典從此離開了世界爭霸的舞台,告別了英雄的傳奇,這是他比不上古斯塔夫II世的地方。

伏爾泰在他的著作《查理(卡爾)十二傳》評論道:“幾乎他的一切行動,直至他單調的私人生活,都遠遠超出好像是真事的範圍。在莆田之下的芸芸眾生中,他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也可能直到現在為止,在所有國王中他是獨一無二的在整個一生中堅定不移、意誌從未衰退的人。……發動戰役以前和取得勝利之後,他總是謙虛低調;打了敗仗以後,他總是堅定不移。他對別人和對自己同樣嚴厲冷酷,對臣民和自己的艱苦生活同樣無動於衷,漠不關心。他主要是個特立獨行、舉世無雙的人,而不是個蓋世無雙、崇高偉大的人。他是個令人傾倒讚揚的人,而不是個值得效法的人。”

1818年,是卡爾十二世逝世一百周年,瑞典現代詩歌之父以賽亞·騰格爾(Esaias Tegnér)創作了一首長編詩歌來讚頌卡爾王奧德賽般的英勇事跡。該詩歌由寧蘭翻譯成中文,符合中國詩的格式,朗朗上口,富含底蘊,充滿著一種戰鬥的激昂,和英雄的氣勢!

Charles XIl: on the centenary of his death 1818

Esaias Tegn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Ning Lan

查理王,少清狂

起立烽煙臨戰場。

泰阿漫舞向天笑,

磧沙披馬旗飛揚。

槍刺寒鋒新鑄鐵,

關山連海從頭越。

俄軍震栗不敢前,

勇士藍衣陣如雪。

 

以一當十虎劍光,

瓦薩驕兒氣淩蒼。

紛紛虜騎奔還墜,

午課才開暮受降。

三王俯首全歐動,

雷神顏色比何郎。

 

重髯構網結私晤,

雛鳳清啼破冥霧。

蓮花翠袖弄歌弦,

曲盡周郎終不顧。

 

皎月霜明楓葉丹

冰心長對玉壺寒。

運時翻覆憑天意,

百戰何求匹馬還。

 

星垂露野照孤墳,

歲久苔滋英骨沉。

老柏成薪湘竹死,

功名煙絮幾留痕?

 

願擬行歌聞舊國,

巨靈拔起庸儒沒。

人言直北墨林深,

時有戰魂獨灼爍。

青鳳不亡唯睡遲

百年一夢秋河落。

 

長拜鬆陵臥鬼雄,

殘碑銘字想韶容。

詩人仰止聞天語,

雲錦織旗獵勁風。

彼得大帝在猶太資本信貸支持下,恍如練成了“吸星大法”這個絕世武功,短時間內快速功力大增,富國強兵。但以彼得大帝的英才,加上當時荷蘭與英國的皇權慢慢旁落,由猶太資本控製的議會掌控,怎麽不知道猶太資本如“吸星大法”一樣,初時修練時不會覺,其後禍患卻慢慢顯露出來。如果修練後不理會它,終有一日會得毒火焚身。那些吸取而來的他人功力,會突然反噬,吸來的功力愈多,反撲之力愈大。但彼得大帝明知艱險也要練,自然有他的道理與底氣。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