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第三羅馬帝國 信仰的顛覆(五十五)

(2022-09-10 20:06:30) 下一個

本號已經看好黃金多年,可惜目前黃金隻是震蕩,表現遠遠不如石油。雖然拜登上台之初,本號已經看好石油,但黃金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美國債務問題越來越嚴重,而拜登也是故意推高全球的通脹,詭異的是黃金好像已經不能反映通脹一樣。

表麵的理由是美元加息及美元升值,壓製了金價。黃金的缺點是沒有利息,因此美元加息的確是造成黃金的壓力。但美元每年3.5%的利息遠遠低於8%的通脹。如果美元利息長期低於通脹,黃金跑贏通脹的機會非常大。同時美國的經濟也承受不了長期加息,當衰退明顯的時候,美聯儲又需要降息了。用通脹洗債,高利息,高通脹,但利息低於通脹是未來10年代趨勢。

目前所謂美元強勁不是因為美元多好,而是因為歐元與日元太爛。這次俄烏戰爭,更是令歐洲冬天麵臨又冷又餓的險境。歐洲通脹的高企也令歐元有加息的壓力。一旦歐元與美元的利差收窄,歐元就會強力反彈,美元指數就會回調。

其實全球貨幣都爛是人所共知的,以上的理由隻是美國操控黃金價格的借口。美國一直用紙黃金來操控金價,JP摩根高管剛剛被檢控就是證明。但用紙黃金加杠杆來控製實物金的價格,多少也要消耗些實物黃金。最近,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實物黃金和白銀的庫存持續流出(見下圖),可見他們一直在壓製金銀價格。注冊黃金大量的流出並不能說明他們失去了對金價的掌控。畢竟他們利用了杠杆和無限量紙金轟炸,外加遊戲規則由他們製定,故,至少目前還沒有失控。

這種狀況隻能說明美國為了維持美元的霸權,隻是用最大的努力去壓製金價。但美國“通脹洗債”國策不可動搖,故此印鈔不遺餘力。加上開放邊境,令美國內部治安惡化與人種混亂等等自殺政策,中俄印土伊有意搞貨幣聯盟等等,黃金總會反映美元衰落的本質,從而一飛衝天。

猶太帝國如此不管顏麵,讓我們繼續俄羅斯與猶太人纏鬥的曆史。話說在十二世紀中期時,基輔境內就已存在著十五個公國,大公的位置頻繁更迭,直到十二世紀末,基輔公國已名存實亡。1236年,蒙古拔都帶領十五至二十萬軍隊,橫跨烏拉爾山脈,攻擊了位於伏爾加河下遊流域的不裏阿耳人後,第二年年底,他們又進一步地攻進了梁讚公國。據說經過六天六夜激烈的戰鬥後,把梁讚城內的居民幾乎全數殺戮。後來深入蘇茲達爾地區的蒙古人部隊,更是在各地屠城。1238年三月,弗拉基米爾大公尤裏也在與他們的戰爭中喪命。

拔都率領的蒙古軍在幾個月內,就占領了當時俄羅斯的主要地區,而位於北方、當時最繁榮的諾夫哥羅德城,則因為正巧時逢俄羅斯特有的“春天惡路”現象,積雪融化、路麵泥濘,才讓他們暫停進攻。退至南方平原上的拔都,在秋天時又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行動,1240年發動對基輔的進攻。

幾年後,羅馬教皇曾派遣使節柏郎嘉賓(Plano Carpini)前往哈拉和林。後來,柏郎嘉賓向教皇做的這一段有名的報告中,也提到了這起事件:“我們在旅途中經過基輔時,看到的是難以計數的死者頭骨散布在地麵的景象。基輔過去是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城市,但現在看起來卻幾乎與死城沒有兩樣。有沒有剩下兩百個家庭都無法確定。更何況,這些人們也已全數歸蒙古人統治。”拔都的部隊在攻擊基輔後,還進一步地像是要將西南部的公國連根拔起般,一路壓境,並持續朝著波蘭、匈牙利進軍。

1242年的春天,大汗窩闊台的死訊傳來。得知這消息的拔都停止了“西方遠征”計劃,將部隊東撤到俄羅斯南部的大草原上。後來他在伏爾加河的下遊處建立了一個名為“薩萊”的城市,並在這個城內統治著廣大的俄羅斯。以現今的地理位置來看,薩萊就位於阿斯特拉罕以北的一百三十公裏附近一帶。因為該城建立在當時稱作“欽察”的原野上,於是他們便被稱為“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1243年,雅羅斯拉夫.弗謝沃洛多維奇被召進薩萊的皇宮內,舉行對欽察汗國的臣服儀式。儀式後,欽察汗國正式承認雅羅斯拉夫二世為“羅斯諸王公之長”,並同時授予他一份“敕令(Jarlyk)”。三年後,雅羅斯拉夫大公為了參加大汗的登基典禮,甚至還千裏迢迢遠赴哈拉和林。此外,除了雅羅斯拉夫之外,前往拔都的宮廷行臣服儀式的,還有烏格裏奇、羅斯托夫,以及雅羅斯拉夫爾的各王公。

下圖是著名的《車爾尼戈夫大公米哈伊爾在貝特·拔都之前》(Prince Mikhail Chernigov before the bet Batu )。畫麵中,在成吉思汗聖像下方昂首而立做英雄狀的就是米哈伊爾大公,他左邊彎腰握刀做小人狀的就是蒙古大軍統領拔都。畫麵左側的是蒙古人,都在斥責米哈伊爾對他們的領袖不敬;畫麵右側的幾個人是米哈伊爾大公的隨從,他們在為米哈伊爾的命運擔心。從這幅畫作上可以看出,畫家的繪畫技藝非常深厚,眾多人物的形象特征刻畫得十分到位,個性十足,栩栩如生。成吉思汗的石雕神像,旁側的小金人等,都畫出了非常逼真的質感。曆史上,車爾尼戈夫是13世紀前後東歐的一個小公國,在當時與俄羅斯的前身弗拉基米爾公國一樣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米哈伊爾是車爾尼戈夫的大公。拔都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蒙古西征大軍的統領,征服東歐的大片地區後建金帳欽察汗國。1318年,米哈伊爾前往金帳汗國向拔都進貢,拔都命令他向成吉思汗的神社(雕像)跪拜致敬,米哈伊爾不肯,被拔都刺死。

從此金帳汗國利用手中的誥命權,運用各種挑撥手段,甚至運用軍事手段,鼓動公國之間的不和,挑起紛爭。在金帳汗國統治期間,為了得到金帳汗國的誥命,弗拉基米爾大公國時期,直至後來的莫斯科大公國時期,幾乎每一個繼承人即位,都要引發公國間的攻伐戰爭。

開始的時候,拔都設立了“八思哈製度”,管理治安的同時,還直接向俄羅斯人民征收“稅貢”。蒙古的八思哈住在各都市的近郊,運用軍隊向人民征稅。汗國向俄羅斯征收的稅項有十四種之多,由於他們的征稅手段非常強硬,招來俄羅斯人不斷反抗。沒多久之後,“八思哈製度”被迫廢止,而原本的征稅工作,則轉由俄羅斯的各王公來處理。

不過,蒙古人始終沒有介入俄羅斯人的信仰。他們認可教會傳教的自由、給予他們免稅的特權、保護他們的財產,並且對民眾的信仰不做一切幹涉。然而即便如此,這個時代並沒有蓋出像過去一樣大規模的教堂。

如果對“韃靼之軛”時期與基輔時代做比較的話,不難發現文化的急劇倒退,各王公甚至無法閱讀、書寫,以及石造教會消失等。當時的俄羅斯也因為切斷了與拜占庭及西洋各國的關係,在歐洲舞台上漸漸“相對孤立”。曾有許多曆史學家認為,因為蒙古的侵略與統治,令俄羅斯的發展延宕了一百五十年至兩百年,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對都市的破壞。

韃靼人對俄羅斯境內的都市的破壞與掠奪,損害了都市間的聯絡網。後來三個世紀,這些都市因為一直未受重建,最後消失。有“眾城之母”之稱的基輔,其人口也銳減至僅剩數百戶,幾個世紀後,她依舊無法恢複過去的繁華。即使部分的城市在重建後複興了原本的經濟生活,也會因為經常遭受韃靼人的襲擊,讓重建之路舉步維艱。

在商業通路遭到暴力阻斷後,許多都市也因為人口的減少,影響了城市內的手工業生產力。即使是殘存下來的俄羅斯都市,其經濟活動也發生了大幅度的衰退。到了十四世紀,俄羅斯幹脆放棄重建受到破壞的都市,開始在邊境上建造新的要塞。在這些作為經濟中心的都市的衰退也把農村與農民帶入衰退。歐洲在中世紀時,誕生在各都市內的“市民文化”,從未在韃靼人統治之後所建造的“要塞”都市中產生。

雖然俄羅斯在1480年就從“軛之枷鎖”掙脫出來,然而,克裏米亞韃靼人依舊會間歇性地攻擊俄羅斯,這使得俄羅斯政府不得不長期維持強大的軍事力量。

蒙古人把俄羅斯人被趕出了南方草原這塊“最肥沃的土地”長達數個世紀之久,造成了俄羅斯的人口、經濟活動,以及政治權力皆大規模地移往東北。接著在1299年時,基輔都主教也遷往了東北的弗拉基米爾城內。這些轉變,也預告了“莫斯科時代”即將開啟。

莫斯科因為與伏爾加河連接起西北與東南地區而成為一條重要的商業道路。另外,因為她距離欽察汗國與西邊的立陶宛大公國相當遠,因此並不像其他地區一樣飽受源源不絕的戰亂之苦,也令莫斯科得以在短時間內重建與複原。

莫斯科公國在十四世紀初時,領土已比當初多出了一倍。於是,莫斯科王公便有了與特維爾王公爭奪“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力量。兩個公國為了獲得這個“大公”的地位,在服侍欽察汗國的同時,不斷互相作戰、較勁彼此的實力。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塔(在位1328─1340年)由於頻繁出入薩萊,因此與欽察汗國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他在位時,獲得了包攬各公國繳納給欽察汗國貢稅的權利,最後打敗特維爾王公,獲得了大公之位。

他的孫子德米特裏,更是在1380年的秋天時,在頓河上遊的庫裏科沃原野擊敗了欽察汗國。德米特裏也因此被尊稱為“頓斯科伊”,意即“頓河英雄”。不過這並不代表俄羅斯在此戰役後,便立刻脫離了蒙古的統治。因為在兩年後,莫斯科又再次遭到韃靼人部隊的短暫占領。然而毋庸置疑的,這起戰役大幅提升了莫斯科大公的聲望,奠定了他成為領導俄羅斯統一的基礎。

伊凡.卡利塔任內俄羅斯的都主教席位從弗拉基米爾遷至莫斯科,雖說當時的都主教幾乎都由希臘人擔任,但俄羅斯正教會在莫斯科統治者的庇護下,透過世俗權力與宗教領域的相輔相成,有了很大的發展。

十五世紀前半,莫斯科大公國內部為了爭奪“大公之位”,親族之間不斷發生戰爭。最後由在1462年即位、時年二十二歲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 - 1505年在位)結束內戰,並為俄羅斯帝國奠下基礎。

伊凡三世吞並了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與特維爾等公國,也是第一個宣布自己為“全俄羅斯的君主 - 沙皇”。他位於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有著兩公裏長的堅固城牆所圍繞。不過雖然獨立的各公國已消失,各王公也轉為貴族的身份侍奉著大公,仍會出席有著政治中心地位的傳統“貴族會議”。伊凡不可能無視這些人在會上的發言權,因此他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將“書記官”或是“服役貴族”這些親信送進貴族會議當中。同時為舍棄了“世襲領土”為核心的行政、財政的古老宮廷傳統,朝著設立官僚製的國家機構,踏出了第一步。

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沙場,他的弟弟則帶著卓婭與其他孩子們逃亡至羅馬。在羅馬,卓婭一家受到了羅馬教皇,特別是尼西亞都主教,同時也是羅馬教廷樞機主教的貝薩裏翁所庇護。貝薩裏翁在立場上是屬於傾向天主教與正教會合並的“合一派”。在卓婭來到羅馬後,貝薩裏翁便撮合她與俄羅斯大公的婚姻。

1472年六月底改名為索菲婭的卓婭從羅馬出發,年底抵達了莫斯科。在克裏姆林宮內的教會接受都主教祝福並舉行了結婚典禮。與伊凡結婚後,生下了包括下一任沙皇瓦西裏的九位男女孩。

俄羅斯曆史劇《索菲亞》中卓婭公主乘坐的 “ 三套車 ”

在索菲婭加入莫斯科大公國以後,莫斯科大公國名正言順地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國徽也就成為俄羅斯的國徽,從此雙頭鷹也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象征。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俄羅斯就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說法,這在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裏成為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的一個主要方麵。

索菲婭公主嫁入莫斯科的時候,帶來了大量的書籍,都是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前夕從君士坦丁堡搶運出來的。一方麵,這批書籍對俄羅斯的文化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麵,莫斯科大公國對拜占庭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說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帝國還是有根據的。 自從索菲婭來了以後,莫斯科大公國的宮廷製度就按照拜占庭帝國的標準作了改革,從此莫斯科大公國的各種規章禮儀日漸完整,成為一個完整的體係。宮廷內舉行的各種儀式也要求進退有節,因而更加莊嚴更加隆重,體現出大國風度。

蒙古方麵,在庫利科沃戰役後,欽察汗國分裂成了諾蓋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裏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各個小汗國,以及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自稱是“正統繼承國”的“金帳汗國”。金帳汗國的阿黑麻汗在1472年,為了恢複對俄羅斯的統治而發動遠征,但這個行動最後以失敗收場。

伊凡三世撕掉阿黑麻汗要求其納貢的信件,此事是烏格拉河對峙的直接原因

1480年秋天,汗國又率領了十萬大軍,與伊凡的部隊在奧卡河上遊的烏格拉河畔相互對峙,9月30日,正當前方戰事緊張之時,伊凡三世突然返回莫斯科。憤怒的群眾包圍了他,指責他臨陣脫逃。羅斯托夫大主教瓦西安對他說:“基督的人民對你不滿,因為你出賣了他們並遠遠躲開。” 在這場關鍵的戰役中,伊凡三世一時的軟弱差點葬送了他的前途。麵對金帳汗國洶湧的攻勢,幸虧羅斯軍隊旺盛的士氣及羅斯托夫主教瓦西安的鼓勵使伊凡重新回到前線。

金帳汗國的阿黑麻汗軍隊前鋒很快就抵達了距離莫斯科不足200公裏的奧卡河南岸,看到河對岸的莫斯科軍隊嚴陣以待,阿黑麻汗決定避開鋒芒,改為迂回戰術,下令移師西進,繞過莫斯科軍隊的集結地,從南方進入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地,迅速推至烏格拉河南岸,意圖是從南方向莫斯科發動攻擊;同時還派人疾馳至立陶宛大公國,請求卡西米爾二世速發援軍,夾擊莫斯科。

阿黑麻汗抵達烏格拉河南岸後,發現河對岸竟然又出現了莫斯科的軍隊,既沒有渡河船隻,又無力跨河強攻,阿黑麻汗隻好下令就地安營紮寨,同時等待立陶宛援軍的到來。當時已經是深秋,阿黑麻汗希望進入冬季後,烏格拉河上凍,屆時與立陶宛合兵一處,一鼓作氣消滅對岸的莫斯科軍隊。

1480年10月26日,烏格拉河終於上凍了。莫斯科前線的騎兵後退30公裏,到盧紮河畔的小城克裏緬涅茨與莫斯科主力匯合。但阿黑麻汗正在等待立陶宛的援軍此時正忙於應付莫斯科的盟友 - 克裏木汗國的進攻,已經無力增援阿合馬汗了。 阿黑麻汗在烏格拉河南岸等到了1480年11月11日,立陶宛援軍還是沒有到來。而麵對寒冷的天氣,阿黑麻汗躊躇再三,沒能下達過河追擊莫斯科軍隊的命令,在望北興歎一番後,下令撤兵,兩手空空地回南方的金帳汗國去了。就這樣,雙方沒來得及兵刃相見,就結束了這場史稱"烏格拉河對峙"的戰役。 烏格拉河對峙標誌著金帳汗國對羅斯諸城邦240年的統治正式結束。

烏格拉河對峙

伊凡三世在位41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莫斯科大公國,後來成為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羅斯的版圖擴大了六倍。16世紀初期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已經擴展到歐洲,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戈梅利-切爾尼科夫一線的第聶伯河沿岸已經成為俄羅斯的領土,在南方和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克裏木汗國接壤,俄羅斯的勢力發展到了頓河中下遊。俄羅斯的東部邊界在伊凡三世發動的一係列軍事和外交攻勢後,喀山汗國已經完全成為莫斯科的藩屬國,俄羅斯的勢力還越過喀山汗國,抵達彼爾姆一帶的烏拉爾山區,再向東就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領地。

在北方,當諾夫哥羅德並入俄羅斯版圖後,莫斯科的勢力也隨之擴張到和瑞典相鄰的卡累利阿地區。這樣,在瓦西裏三世即位時,俄羅斯的領土麵積已經和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洲中西部不相上下,成為地處歐洲東部邊緣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歐洲大陸上的東西兩個不同文明的劃分已經初現倪端。

伊凡三世的外交絕不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成就,其成就對俄羅斯有深遠而巨大的影響。首先莫斯科奧斯曼帝國保持著良好的經貿關係,而不是響應梵蒂岡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建立反奧斯曼帝國聯盟的提議,令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貿易順暢;然後和立窩尼亞騎士團控製下的漢薩同盟簽訂貿易協定,充分發揮了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等城邦對外貿易的優勢,保障了俄羅斯商人們在波羅的海沿岸通商的順暢。

伊凡三世利用北歐諸國對北方強國瑞典的恐懼,在英國支持下與丹麥簽訂通商貿易協定,並多次出兵削弱立陶宛和立窩尼亞騎士團的實力,逼迫立窩尼亞放棄漢薩同盟,奪得了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實際控製權,控製了曾經稱雄一時的立陶宛。同時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個王國、羅馬天主教教廷、克裏木汗國以及奧斯曼帝國等遠鄰保持良好關係,使得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為俄羅斯帶來了巨額財富,這是俄羅斯得以鞏固發展的重要保障。

最為重要的是,莫斯科大公國擺脫了長達240餘年的蒙古統治。以拜占庭帝國繼承人的身份登上了國際舞台,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征服方圓千裏的遼闊領土。這個15世紀初期還是東歐平原上偏安一隅的大公國,在16世紀初期一躍成為歐洲地區不可忽視的大國。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