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化骨綿掌 信仰的顛覆(三十三)

(2022-04-03 01:21:34)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印度1857年起義雖然失敗,但大英帝國也取消撤藩計劃,重新加強土邦王公地位。英國人雖然意識到不可能永遠統治印度。但正如寇鬆總督在1900年所言:“我們可以喪失我們所有(白人殖民地)的統治權並生存下來,但是如果丟掉印度,我們的太陽將永遠沉落。

因此英國人必須作最後的努力。他們設立參事會,參事會成員增加到12名,其中半數須由不受殖民政府雇用的非官方人士組成。這小小的一步開啟了整個帝國時期常見的政治算術學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參事會人數和級別,每個機構的成員數,官方成員與非官方成員、任命與選舉成員的人數比例,就提出或展開討論的議題提供建議,甚或是獲得一些領域內立法權的機會等,所有這些都斷斷續續地緩慢向前推進。另外建立市政機構,讓地方人士負責管理公益事業,改革文官製度,吸收印度人擔任文官。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錢方麵,對兵變造成的經濟損失都由印度買單。

Imperial Assemblage 1877

軍隊的結構也進行改變,起義前,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中歐洲人不到19%,大部分炮兵由印度人控製。起義後,英國人在印度軍隊中的比例增加,軍官及炮兵部隊由歐洲人控製。

大起義後英國縮編孟加拉人在軍隊中的比例。英國開始從少數所謂的“尚武民族”,旁遮普錫克人、尼泊爾廓爾喀人、西北邊境的帕坦人中大量招募軍隊,起義臨近結束時錫克族士兵增長達10萬人。同時,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種姓、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組成新的軍團。此外,英國殖民當局還嚴禁印度人私藏武器。

《泰晤士報》駐印度記者拉塞爾評論:“在東印度公司管轄時期,英國官吏和印度人隨便交往,他們之間尚有一種真正的好感,並且常常有友誼之情。大起義的黑暗恐怖,在英國人心中產生了對印度人的反感。對於大不列顛來說,大起義留給英國人太多曆史性的悲慘回憶,它真正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的帝國信念構成了一次嚴重危機,就像出現了一場地震!

印度兵變引起了兩個民族間的深仇宿恨,這種變亂所挑起的惡感,要過許多年以後才能消除;也許將永遠不能恢複信任;要是這樣,我們在印度維持統治將付出很痛苦的代價,想起來是很可怕的。“因此英國人居住於獨立劃分的地方。

為了加強統治,英國人以英語已經在各處殖民地被證明是世界性的語言為理由,令英語成為聯係印度各地操不同語言的人的紐帶。大部分受過英語教育的人,都有在其本地區之外從事政府、法律或記者職業的經曆,受過英語教育的人很快與傳統的貴族形成競爭,也對參加選舉政治有利。

同時英國人通過偷天換日 信仰的顛覆(二十八)裏麵提及的梵社與聖社這類的所謂進步組織,顛覆印度人的傳統信仰。他們習慣用提高婦女地位為籍口,去顛覆傳統社會。如他們利用中層階級,特別是他們的兩性關係。1873年發生一起著名的謀殺案,加爾各答外一個寺廟中的大祭司以贈送助孕藥物為由誘奸了名叫愛羅蓋希(Elokeshi) 的婦女。愛羅蓋希的丈夫拉賓(Nabin) 在加爾各答工作,得知這件事後盛怒之下砍掉了妻子的腦袋。他們就利用這一個別事件衝擊婦女對寺廟的信任。

他們除了開動媒體宣傳機器外,還創造了19個戲劇和無數的藝術作品,包括卡立格特繪畫(Kalighat drawing,第一次毆打,下圖)。卡立格特繪畫以加爾各答的一個重要的朝聖地點命名,改變了他們所模仿的英式繪畫和水彩畫的風格,而以優雅且充滿活力的神靈形象為主要內容以迎合朝聖市場的需求。

幾十年後,泰戈爾著名的小說《家庭與世界》(Ghare Baire)以相同的方式展示了一位所謂反抗傳統家庭角色的女性的悲慘命運。巴金的《家春秋》的手法就是源自於此。

英國人以為通過這些統治手段的調整已經把印度穩定下來,可以放心繼續對印度進行壓榨。到1913年,印度已經成為英國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英國出口的商品包括紡織品、鋼鐵產品、機械和英國工業優勢的其他產品。反過來,印度向英國提供其急需的原料,包括棉花、靛藍染料、黃麻、大米、油籽和茶。

到19世紀末期,印度的商業化農業生產通過各種方式將整個國家與國外市場聯係起來,從而影響經濟發展全局以及依附它之上的數百萬人的生計。這幾十年間,印度經濟不僅沒有實現從農業生產轉變為以工業生產為基礎,反而是依賴於農業的產業比率增長超過70%。對出口農作物依賴的興衰最清楚的例子莫過於棉花了,在19世紀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之間,因為美國內戰,印度向英國出口的棉花價值增加了2倍,而到了1900年,這一數據又跌落到僅有之前水平的1/9。

靛藍染料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實際上就已經不再是出口原料了,代替它的是一種合成染料。而在此期間,茶和黃麻是主要的經濟作物。這兩種經濟作物均為英國商人控製,他們通過對土地和資本的優化配置獲得豐厚利潤。盡管商業化農業為農作物種植者帶來了收入,但在很多區域卻也擠占了穀物的種植空間,穀物作為印度人的主食,不僅抗災力強而且低質。這樣使得農民不得不依靠其他地方種植的糧食。如旁遮普“運河殖民地”,這片新開辟的土地上有著充足的水分,使得小麥、甘蔗和玉米的產量得以大幅度增加。商業化種植代表著內部消費品比例和出口商品市場比例的同時增加。

印度對英國的價值遠遠超出這些直接的經濟效益。19-20世紀之交的印度在許多方麵成為英國全球帝國體製的中心。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印度是英國在熱帶地區殖民地所雇傭的契約勞工的一個來源地。19 世紀70年代以來,因為耕地細碎化和農業的不確定性,印度的農民更願意去做一段時間的海外勞工。印度的契約勞工部分去了牙買加(Jamaica)、 特立尼達(Trinidad)、 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毛裏求斯(Mauritius)、 斐濟(Fiji)、 納塔爾(Natal) 和馬來亞(Malaya)。還有一些印度勞工則去了緬甸(Burman)、錫蘭和肯尼亞(Kenya)的東非沿岸、桑給巴爾(Zanzibar)和烏幹達(Uganda)。

印度軍隊也是類似的方式派往海外,英統治者以壓榨印度納稅人的利益為代價,保護貿易路線並確保英帝國從中國到東非和中東地區的利益,尤其是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期間。英國官員、印度警察和文職人員,特別是在印度本土磨煉技術的林業和公共工程技術人員在英帝國的其他地區工作,本土的印度貿易組織甚至將其業務擴展到英屬殖民地的印度洋地區。

印度對英國如此重要,他們當然希望盡量延長大英帝國的統治。而且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幾十年是1857年之後確立體製框架的大英帝國統治體係鼎盛的幾十年。同時,也是大量自發組織繁榮發展的幾十年。報紙、傳單、海報的出版數量激增。小說、詩歌及政治、哲學和曆史性的非小說類文學作品創作繁榮發展。伴隨著這些活動,從集會、遊行到政治化的街頭演講、暴亂和恐怖主義行動,公眾生活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麵。

英國人當然不會忘記秘密監察印度人的反英活動。艾倫·屋大維·休謨(Allen Octavian Hume)1870-1879年在印度中央政府擔任農業和田賦部秘書,任內收集到大量印度人反英的秘密活動情報,他主張讓印度人更多的參與印度事務,遭到反對,又回到地方政府工作,1882年退職後居於西姆拉,為控製印度反英的秘密活動,英國殖民政府派遣他參與籌建印度國大黨。英猶駕輕就熟地祭出受控反對派的把戲,英猶自己領導反英運動。

1885年印度國大黨在孟買召開第一屆大會時,他是召集人之一。國大黨建立後,他曾任該黨的秘書長多年(1885-1908)。

早期的國大黨對英國統治並沒有提出質疑。國大黨的成員主要從事法律、新聞和教育行業,一小部分為企業家,少數為地主和商人。他們希望更多的印度人能夠參與立法會議,希望提高公開競爭考試的年齡限製並在印度同時舉行考試,以實現印度文官向印度人開放。他們呼籲減少軍隊支出,與19世紀80年代英國人在緬甸部署軍隊相關,這些年軍隊支出達到了印度總稅收的一半。

當時國大黨隻是一個後備組織,以“忠實的反對派”麵目出現,通過請願及演說來表達這些訴求。在最初的二十年中,並沒有展示什麽是其未來的重點,它甚至避而不談所有宗教爭議和社會改革的問題,有意遠離當時轟轟烈烈的廣泛的社會文化改革運動。

準備妥當後,英國人開始使出挑撥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的陰辣手段。英國是推翻莫臥兒穆斯林皇朝而統治印度,因此一開始,英國人不信任穆斯林,視他們為試圖複辟穆斯林統治的“狂熱的盲目分子”。現在穆斯林貴族看上去如同印度教王公一樣,也成為忠誠的主要支柱。

英國人通過如作家班吉姆的孟加拉語小說創造了一個神話的曆史,其中勇敢的印度教徒戰勝了殘酷的穆斯林暴君。穆斯林作家的創作也轉向曆史,一方麵反擊東方學者對穆斯林“聖戰”和“不忠”的批評,為伊斯蘭教辯護。

勇敢的少年希瓦吉為了保護無辜小牛,一刀砍下伊斯蘭屠夫的胳膊

另外通過國大黨激進派民族主義者巴爾.甘加特爾.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 1844- 1920 年)讚美印度民族並反對莫臥兒皇朝穆斯林殖民統治。他經典的座右銘是“自治是我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將得到它”。莫臥兒皇朝統治已經結束,真要反對殖民統治應該反對英國,提拉克意在挑起宗教民族矛盾。

保護母牛也是印度教與穆斯林一個分歧,一個可以挑動民族矛盾的利器。英猶控製的宗教改革組織“聖社“呼籲印度教徒向政府請願,抗議“屠宰母牛“。保護母牛團體向政府請願、遊行,甚至就此問題編戲劇。護牛者向屠夫提起訴訟,而這些屠夫通常都是穆斯林。他們還試圖在路上攔截被送往牛市和屠宰場的牛,或截獲那些作為每年一度的穆斯林'Idu'I-Azha慶典祭品的牛。這個慶典是紀念亞伯拉罕(Abraham) 用動物代替他的兒子作為犧牲。

終於1893年發生了集體暴動,引起暴動的原因是民眾堅信地方官員未堅持法庭的公正裁決,事實上法庭並不支持將牛視為受保護的宗教對象。本來對穆斯林來說,作為食物的牛肉並沒有獨特的價值。不僅如此,食用牛肉主要是窮人,同時也不一定非用牛來祭奠,因為用羊也可以。然而,穆斯林越來越認為必須堅持正式法律在此問題上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擔心占多數的印度教徒還會限製他們其他的風俗習慣。

1885 年孟買,印度穆斯林的宗教遊行

在英國橫征暴斂,故意挑起民族矛盾的同時,英國人使出饑荒與鼠疫手段。1896年和之後的1899年季風降雨不足而導致的饑荒,尤其是德幹地區,那裏的經濟作物導致農業產量不穩定,用堅持自由貿易原則的借口令援助不能及時送達,絕望的農民拒絕繳納土地稅。

第二場災難是鼠疫,這種疾病在19世紀90年代末從孟買港口進入到印度。在1896年鼠疫大流行之初,英屬印度政府以“輕描淡寫”的姿態表示疫情已得到控製,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預防措施,目的是保證作為印度西海岸重要港口的孟買能維持開放運轉,結果導致疫情在英屬印度全境迅速傳播。

英屬印度當局起初將疫情歸咎於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和衛生條件。為此,孟買政府開展一場大規模的城市清潔運動——用海水和鹽酸的混合液衝洗排水溝和下水道,排查全市數十家糧店和穀倉,在小巷和社區鋪撒消毒粉等。在此過程中,有數百個貧民窟被搗毀,成千上萬的窮人流離失所。英猶做法簡直是驅散人群,故意散播病毒而已。

政府對鼠疫的故意推動,當然令疫情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甚至遠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也發現感染者。在此背景下,當時印度總督埃爾金在幾乎沒有任何論證的情況下,在疫情暴發後的次年草率出台《流行病法》。該法規定,政府有權檢查任何船隻或乘船人、有權拘留和隔離任何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並銷毀其認為遭到汙染的所有個人物品、有權立即拆除任何被認為可能存在疫情的房屋等。正是因為這樣措辭模棱兩可的“特殊措施”,導致出現軍警隨意闖入私人住宅“抓人”的亂象,很多未經確診的疑似感染者被直接被送到醫院,但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死亡的命運。

英屬印度政府如此防疫必然招致反彈。1897年6月22日晚,孟買臨近的浦那市防疫專員沃爾特·查爾斯·蘭德正坐在回家的馬車上,突然,從路邊的黑暗角落裏衝出三名刺客,他們每人都是一手持槍一手握劍,合力將蘭德斃於槍下。據稱,蘭德之所以遇刺,與他粗暴的防疫手段有關。“蘭德以不計後果地粗暴執行防疫政策而臭名昭著,他手下人挨家挨戶地搜查,與搶劫沒有什麽不同”。更過分的是,他讓男女老幼全都扒光衣服接受“檢查”,有時候這種“檢查”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這些以防疫為名的行為,顯然已經違背了基本的倫常。

這場鼠疫的死亡高峰出現在1907年,直到20世紀10年代才逐漸消退。英屬印度政府又開始扮演無辜,承認當初犯了錯誤,最初的應對措施有些過激,而且沒什麽實際效果,“既沒能阻止鼠疫蔓延,也沒能挽救生命”。

當前兩年多的疫苗運動如此成功,是猶太金融集團過百年無數演習的結果,這個印度鼠疫隻是其中一個演習而已。

印度這次鼠疫所引起的恐慌和暴力已經給印度人的心靈留下創傷。旁遮普省和孟買的衛生官員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冷漠”一詞形容民眾,人們對瘟疫和暴力已經習以為常,甚至麻木不仁。

英猶散播鼠疫同時,也不忘記培養受控反對派。上文提到的國大黨的提拉克因出版被認為具有煽動性的出版物且隱瞞了行凶者,被判擾亂治安罪而入獄8個月。一個提高自己培養的所謂反對派名氣的手法。

19世紀90年代是印度人民水深火熱的十年,英國人為製造饑荒和鼠疫的同時,還為了英國茶葉種植園主的利益,將控製勢力延伸到最東部的阿薩姆(Assam) 和曼尼普爾(Manipur),向卡拉特和吉德拉爾擴張勢力引起了當地部落不滿而造反,還不斷在西北邊境進行軍事行動。1894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稅收,印度政府開始對進口棉織品征收關稅,結果卻馬上被要求對國內商品征收等價的5%反補貼稅,以此抵銷這一保護措施的作用。這項反補貼稅是英帝國政府以印度產業為代價保護本國製造商利益的一個顯著象征。

盡管新的《抗饑荒法案》(Famine Code)有相關規定,並且政府有能力將糧食通過鐵路進行運輸,但英猶故意不作為,令農民麵臨著絕望的境地。因糧食歉收、饑荒和瘟疫死亡的人數非常多,與19世紀早期明顯的人口穩定增長相比,19世紀90年代人口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英猶策略是通過饑荒與鼠疫,減少印度人口,消磨印度人的意誌。

英猶這些陰辣招數,令在下想起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其中一段:“奴才曾詳細問過殯殮貞妃的仵工,得知貞妃大殮之時,全身骨骼寸斷,連頭蓋骨也都成為碎片。這門殺人的功夫,好像叫做‘化骨綿掌’,請問太後是不是?”太後道:“我怎知道?

海老公道:“奴才聽說,世間有這樣一門‘化骨綿掌’,打中人後,那人全身沒半點異狀,要過得一年半載之後,屍體的骨骼才慢慢的折斷碎裂。但出手殺貞妃之人,顯然功夫練得沒到家。那仵作起初給貞妃的屍體整容收拾,也沒什麽特異,到得傍晚入殮,忽然屍體變得如同沒有骨頭了一般,全身綿軟。他嚇得什麽似的,隻道是屍變,當時一句話也沒敢說。奴才威逼利誘,用上了不少苦刑,他才吐露真相。太後,憑您聖斷,這門‘化骨綿掌’的功力,打中人後,兩三天內骨骼便斷,隻怕還不算十分深厚,是不是?”太後陰森森道:“雖不算絕頂深厚,但也有些用處了。”

海老公道:“太後說道名師必出高徒,這句話反過來也是一樣,高徒必有名師。皇上會使八八六十四式‘八卦遊龍掌’,教他這掌法之人,就多半會使‘化骨綿掌’。”太後問道:“你找到了這位武功高手沒有?”海老公道:“已經找到了。”太後冷笑道:“你好深的心計。你教小桂子跟皇上練武,這半年多來,便是在找尋皇上的師父。”

海老公喘息道:“不敢,大家彼此彼此!太後以武當派武功教給皇上,想誘奴才上當。不過……不過那‘化骨綿掌’是蛇島的功夫,奴才幾年前就已知道了。”韋小寶略一凝思,已然明白,心道:“他奶奶的,老烏龜奸猾得緊,他教我什麽‘大擒拿手’,什麽‘大慈大悲千葉手’,都是少林派武功,好讓太後以為他是少林派的,其實卻是辣塊媽媽的崆峒派。隻可惜太後的假武當派‘八卦遊龍掌’,卻瞞不了老烏龜。”又想:“原來皇上的武功,都是太後教的。”

隻聽得太後說道:“事已如此,難道你還想活過今晚麽?”海老公道:“太後盡管去召喚侍衛到來。來的人越多越好,奴才便可將種種情由,說給眾人聽聽,總有一個人會將真相傳入皇上耳中。”太後冷笑道:“哼,你倒打的如意算盤。”她說話聲音甚是緩慢,不住調勻呼吸。海老公道:“太後保重聖體,別岔了經脈。”太後道:“你倒好心!”海老公的武功本來高過太後,雙眼既盲之後,便非敵手了。但他於數年之前,已從仵作口中查知,殺害董鄂妃和貞妃之人使的是“化骨綿掌”,這是遼東海外蛇島島主獨門秘傳的陰毒功夫。其時他不知凶手是誰,便即幹冒奇險,暗練一項專門對付“化骨綿掌”的武功,雖然大傷身體,功夫卻已練成。“

英猶治下的印度,表麵看來一切如常,但裏麵骨骼幾乎寸斷。“化骨綿掌”這種陰毒功夫真是隻有猶太人才配得起。

俄烏戰爭,俄羅斯進展順利,俄烏雙方正在頓巴斯建立兩個強大的戰術集群。俄羅斯正在從其他方向(基輔、切爾尼戈夫、蘇梅)向頓巴斯調動軍隊。烏克蘭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但由於俄空天軍的威脅,對頓巴斯戰場的直接增援規模非常小。因此,烏克蘭武裝部隊將新組建的預備役部隊和其他從現役機動兵力中想盡辦法湊出的大約數萬人(這和傳說中的“基輔守軍東進”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一點點部署到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東部,遠遠的吊在俄軍攻擊力量的側翼,雖然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距離頓巴斯尚有不短的距離,但這已經是烏克蘭武裝部隊在頓巴斯能構建所謂包圍的最大努力了。

在頓巴斯戰役開始時,俄軍非常可能取得兩倍的人力優勢、三到四倍的裝甲力量優勢、 五到十倍的航空兵力優勢,具體能實現什麽程度,還要看戰役開始前期雙方部署的落實情況和俄軍對烏軍調兵手段的打擊力度。

戰役開始時間可能是4月上旬,當然可能會稍晚一點。 馬裏烏波爾之戰的結束將釋放俄羅斯軍隊和 DPR 民兵的一個5萬多人的重兵集群(俄軍第 150 摩步師、海軍步兵的幾支部隊;DPR 的一些營和二級獨立部隊;車臣國民近衛軍的部分部隊)。這些部隊的釋放,以及充足的火炮,將為戰役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有生力量補充(最近部分 DPR 部隊已被調動,以組織進攻頓涅茨克西南、西部、戈爾洛夫卡西部,車臣部隊已投入魯別日諾耶戰線)。

雙方可能麵臨的問題是相同的:兵力不足。無論是烏克蘭的防守密度,還是俄羅斯的進攻密度,都沒有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相同位置爆發的同名戰役的標準,烏克蘭的問題無法解決,俄羅斯的問題通過合同兵的補充和大量“招募誌願部隊”的方式克服。

為了應對猶太金融集團的圍堵,普京甩出“三板斧”,打響“金融反擊戰”。第一板斧:要求“不友好國家”以盧布支付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費用。這主要是針對歐洲,因為歐盟40%的天然氣、27%的石油和46%的煤炭都從俄進口,對俄能源高度依賴。

第二板斧:將盧布錨定黃金,建立“盧布-黃金”體係。據悉,俄央行已恢複從銀行購買黃金,交易固定價格為每克5000盧布進行。此舉不僅能支撐盧布匯率,還能收集到更多黃金,幫助俄方加快去美元化。

同時印度和俄羅斯找到了SWIFT的替代方案,雙方已經完成了交易平台相關的工作,該平台被視為SWIFT的替代品,新的結算係統可在一周內啟動。印度人畢竟受過英猶二百多年的殘暴統治,對所謂大重啟自然比別人有更深刻的體會。諸君應該明白在下寫英屬印度係列的苦心了。

麵對歐洲各國對印度大量購入俄羅斯低價石油的指責,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印度正在見證一場與購買俄羅斯石油有關的“運動”。他諷刺,歐洲各國一麵宣稱製裁俄羅斯,但是他們3月份從俄羅斯購進的石油數量卻上漲了15%,而且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買家還是來自歐洲。蘇傑生強調,三個月以後再看俄羅斯能源最大的買家是誰,他斷定還是歐洲,而且以印度的購買量甚至都不能進入前十。

據悉,印度在表示不製裁俄羅斯、不譴責俄羅斯後,被指3個月就購入了比以往一年還多的俄羅斯打折石油。隨後,印度遭到了歐洲各國不停地施壓和恐嚇。不難看出,印度對於歐洲的雙標也是非常反感。

第三板斧,就是限製國內資金外流,尤其是流向俄方規定的“不友好國家”。目前,俄政府已經禁止外國投資者出售證券,和從俄金融體係中提取資金了。

可見,俄方甩出的這三板斧,並非毫無章法,而是有著深思熟慮和遠大布局。俄羅斯是真正的整個國家坐在金山上,石油,煤炭,天然氣,木材,各種金屬儲量都巨大。俄羅斯沒開發的地方太多,俄羅斯西伯利亞探明的儲量,光北極俄羅斯就有1000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俄羅斯目前探明的天燃氣儲量,按照現在的采集量可以采2000年。有如此的資源,俄羅斯可謂已不戰而勝。 ?

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負責人馬丁·布魯德米勒在德國討論拒絕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時評論道:“如果完全停止進口或長期停止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供應,德國將麵臨前所未有的經濟損失!這可能導致德國經濟出現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布魯德米勒說,他稱抵製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呼籲是一項“不負責任的實驗”。其實就是普京警告的歐洲麵臨去工業化的問題。

應否用盧布買俄羅斯能源對一個愛民的政府本來就不是問題,何況錢不是問題。加上北約擴張,烏克蘭頓巴斯大屠殺在先,普京出兵起碼不能算錯。如果一個政府為了一個虛假的崇高理由而不能保證人民的溫飽,隻能證明普京所說的:“歐洲國家準備忽視本國公民的利益,以滿足“海外霸主”的需要。美國將試圖把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俄羅斯,並從其他國家的困境中獲利。“也就是一個殖民政府而已。

遙想當年鎖國,千錯萬錯都是美帝的錯。現在輪到歐美韭菜挨餓受凍的理由當然是普京了。

當德法還在猶豫是否接受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能源的時候,俄羅斯規定5個月不準出口葵花籽油。咖喱腸配炸薯條算是德國“國菜”!可是其用油主要是葵花籽油,而俄羅斯又是主要供給國,現在俄羅斯禁止出口,油價飛漲,各飯店都不再供應這一“國菜”了。俄羅斯對付德國的方法實在太多,不僅僅是多穿件毛衣的問題。

俄羅斯後續可能將盧布結算擴大到糧食領域,德國的困境可能更大。

另一方麵,猶太金融集團的代理人,拜登還在不斷使出“化骨綿掌“。除了表態能源價格高企,有利綠色能源發展這種高調外,拜登政府還計劃將於5月23日結束“第42條”政策,也就是允許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人在邊境尋求庇護和其他方式進入美國。“第42條”,是指川普總統在2020年3月頒布的一項限製在邊境尋求庇護的政策,如果申請人來自於一個疫情嚴重的國家,將被直接禁止入境,不管他們在邊境申請政治庇護還是其他,以此來阻止新冠疫情。

消息一出,數十萬人正源源不斷湧向美墨邊境,國土安全部預計,屆時每天將有超過1.8萬人湧入美國,每個月將有超過50萬人湧入,比去年的規模高出3倍左右。

猶太金融集團對烏克蘭的失利,美元地位的削弱,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對美國與歐盟的掏空一點也不擔心,現在還加大輸入難民,真不知他們有什麽暗牌!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