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聖雄甘地 信仰的顛覆(三十五)

(2022-04-17 01:59:06)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大英圖謀孟加拉分治失敗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為了負擔高昂的軍費,更加對印度橫征暴斂。英國在戰爭初期曾經擔心印度人會叛變,不過印度的主流政治領袖一開始就支持大英帝國。在戰爭期間,英屬印度供應英軍大量的資源和人力。約150萬印度軍人和勞工在歐洲、非洲和中東服役,同時印度的政府和王公們無論被迫也好自願也好,輸送大量糧食、資金和軍火。然而,孟加拉和旁遮普仍是印度獨立革命運動的溫床;當時孟加拉的連串革命,加上旁遮普的動蕩,近乎令整個地方行政陷於癱瘓。

1915年2月,英屬印度軍隊中的印度人策劃發動的加達爾兵變,是更大範圍的印德密謀中一係列密謀裏最著名的計劃,印德密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到1917年發動泛印度造反以推翻英屬印度統治的密謀。革命者包括印度、美國和德國的印度民族主義者,此外愛爾蘭共和主義者及德國外交部也提供幫助。

印德密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便開始醞釀,醞釀者有美國的加達爾黨,德國的柏林委員會,英屬印度的印度革命家,德國外交部通過駐美國舊金山的領事館也參與醞釀。英國派情報人員滲透進入加達爾運動,最終挫敗了計劃中的1915年2月兵變,主要領導人都被逮捕。在駐印度軍隊中的兵變圖謀也被粉碎。

這些一係列的兵變嚇壞英國人,他們推行了許多的戰時措施,其中包括1914年《外國人條例》,1914年《侵入印度條例》和1915年《印度防禦法》的通過。隨後是第一屆拉合爾陰謀審判和貝納雷斯陰謀審判,這些審判判處了許多印度革命者死刑,還有其他人被流放。戰爭結束後,由於擔心第二次加德勒人起義,通過了《羅拉特法案》,引發後來的阿姆利則慘案。

麵對如此動蕩不安的印度,老謀深算的英猶早已經積極培養代理人,一個超級聖人,為印度獨立後,繼續間接控製印度做準備。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英屬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當時是印度的土邦,今屬古吉拉特邦管轄)的一個印度教家庭中。他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1822年-1885年)是當時的土邦首相。他的母親普特利巴伊·甘地(Putlibai Gandhi,?-1891年),是他父親的第四任妻子。他們是商人的後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在1883年5月,13歲的他與14歲的卡司杜巴·甘地(1869年4月11日-1944年2月22日)成婚。他們有4個孩子,全是男孩。

1888年9月4日,19歲的他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在倫敦期間,他恪守著離開印度時母親對他的教誨,不吃葷和不酗酒。盡管他試圖英國化,例如上舞蹈課程,但他卻不吃房東太太給他的羊肉與卷心菜。她給他介紹一家倫敦的素食餐館,在那裏,甘地了解並且成為素食主義者。他參加素食社團,並且當選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成立了一個地方分會。據他說,這給了他組織與運行社團的寶貴經驗。他遇到的素食主義者,有些是神智學社團的成員。神智學社團由Madame Blavatsky於1875年成立,作為大學兄弟會的一個延伸,他們致力於研習印度印度教與佛教的經典。他們鼓勵甘地閱讀《薄伽梵歌》。此時,甘地還沒有皈依宗教,但是開始閱讀印度教、基督教與其它宗教的著作。

神智學社起源自俄國的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Blavatsky)發起的一場宗教運動的神智學,鼓吹一種混合了社會改革、培養超自然的神秘體驗以及對早於西方文化的古老印度教智慧的讚美等內容的學說思想。布拉瓦茨基堅稱它並不是宗教,但她也說過神智學是“曾經普世的宗教”的現代形態。“不是宗教”這一點體現在它對其他信仰以及哲學、科學的包容性上,它並不禁止信徒信仰其他的學說。這場運動在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人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對國大黨的溫和派領導郭克雷也產生很大影響,甚至對在印度和歐洲的不少歐洲人也影響頗深。

布拉瓦茨基夫人來頭不小,曾宣稱在薩拉托夫發現了曾祖父帕維爾·瓦西裏耶維奇·多爾戈盧科夫親王(Prince Pavel Vasilevich Dolgorukov,死於1838年)所遺留下來的私人圖書館,裏頭有許多奧秘典籍,激發了她對東西方宗教的興趣。多爾戈盧科夫在1770年代晚期參與了共濟會的活動,屬於“嚴規禮儀”的一分子。她還宣稱自己在這個時期曆經了神秘體驗,年幼的她在幻象中見到了一位“神秘的印度人”(Mysterious Indian),未來的她將會與這男人的本尊結識。“大師”(Masters)這種存在首次出現在她的生命當中。

英國的安妮貝桑特(Annie Besant, 1847 - 1933 年)作為一名神智學的皈依者來到印度, 並很快變成神智學社(Theosophical Society) 的領導。以神智學社的追隨者作為主要支持核心創建了自治同盟,貝桑特通過馬德拉斯和孟買的報紙找到大量的支持者。而國大黨的激進派領袖提拉克也出獄,創建了另一個同盟。該同盟主要集中在印度西部。這兩個同盟不僅通過期刊、報紙,還通過海報、明信片等作為宣傳武器,還都建立研討會和閱覽室,同時組織巡回演講並利用戲劇和歌曲傳播自己的學說。令這兩個自治同盟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貝桑特於1917年被捕,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發動了一場規模更大的寂靜主義政治運動。

安妮貝桑特與甘地 1921

可見甘地從留學英國開始就已經成為英國政府背後支持的所謂宗教組織培養的對象,而甘地後來哲學思想也是來源於此。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梭倫、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甘地主張神是有人格的唯一普遍的存在,是世界的創造者和保護者,是" 一"。他對神的唯一性作傳統的經驗哲學式的論證——因果論證明:我們存在,我們的父母和他們的父母存在,因而必有整個創造的父母存在,即神存在;目的論證明:宇宙處於和諧、有序、統一之中,因而必有一個理智的製造規律者存在,即神存在;倫理的證明:良心乃人內部的神聖者,知善惡,使人去惡從善,良心的聲音說明神的存在,即神存在;經驗論證明:人們除日常生活的需求外,還渴求精神的滿足,需要一個愛的對象,尤其是在憂慮和危難時,神即愛的最高對象,即神存在。

甘地又主張神是" 多" ,認為作為創造者的神是唯一的,但神又表現為世界,自我顯現於宇宙的無數形式之中,並以此來證明它的無所不在。

甘地就是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去否定印度教的多神。

另外甘地認為真理就是神。" 真理" 是甘地哲學的兩項最主要的原則之一。甘地指出,真理是至高無上的原則,它包括無數其他的原則,是指言論的真實和思想的真實。因而它不隻是我們所理解的相對真理,而且是絕對真理、永恒真理,是上帝。他還指出,真理也指超越時空的絕對實在,真理意味著實在,存在於實在之中,並屬於實在,除真理之外,沒有別的東西。這樣," 真理" 、" 神" 、" 實體" 三者同一起來了。

甘地的" 真理就是神" 有其現實意義一麵,即他要求人們好像愛神一樣愛真理,在真理的旗幟下統一起來,進行民族解放的鬥爭。

甘地隻是重施羅易的偷天換日 信仰的顛覆(二十八)的故技,把印度教的多神論變成一神論,把神從印度教中當作人格性實體的理想實體改變為一種理性的對象,一種理性的實體,從而把神(人格性實體)的否定和神(理性實體)的肯定結合起來。

甘地以真理就是神為理論基礎,創造出非暴力理論。甘地說,神寓於萬物內部,善是人類的本性,任何人都屬於人類的一員,因而不存在" 敵人" 或" 敵對者" ,隻存在犯錯誤者。喚醒人的神性,其非暴力的本性就明顯地顯現出來,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 愛" ,愛包含著仁慈、友好、寬恕、善良、同情等高尚情感,能純化內在的生命。甘地大力倡導愛自己、愛他人、愛人類、愛一切生命。

甘地指出,實行非暴力的方法是" 堅持真理"。他說," 堅持真理" 是一種反對暴力和非正義的力量,這是一股神的力量," 真理就是神"。任何強大的力量在它麵前都會被折服,它可使真理的堅信者自覺忍受痛苦,作自我犧牲,使犯錯誤者" 變心" ,棄惡從善。因而,隻要堅信真理者以信仰神為前提," 堅持真理" 即可通過真理的力量戰勝邪惡,實現人類的美好命運。

這個“非暴力”革命理論就是要印度人放下武裝。英猶統治印度二百多年,橫征暴斂,還使出饑荒與瘟疫的手段去折磨印度人,就是一群魔鬼。結果就是不斷引發兵變。甘地的非暴力理論是要求印度人對魔鬼放下武器,用愛去感動他們,真是與虎謀皮。

甘地是英國人塑造最成功的聖人偶像。從1915年甘地從南非回到印度開始,他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普通農民,遊曆全國,坐在火車三等車廂裏,像印度教聖人(Sannyasin)一樣腰纏土布。旅途中每停靠一站,他都會出來對大批聚集的人群演講。

甘地從來不以印度教徒自居,也不謀求建立一個印度教的印度。從前文可見,他所宣傳的非暴力思想甚至從來都不是印度教傳統的核心價值觀。與後來出現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不同,甘地試圖建立一個基於各種宗教社團聯合基礎上的印度,而不是印度教統治的印度。但盡管如此,甘地的整個行為方式、衣著以及他所使用的語言充滿了印度教特征。真是一個聰明絕頂的設計。

這些畫麵被新聞記者、攝影師以及電影紀錄片一再放大強化。並且,甘地給印度政治精英們提供了一種具有說服力的政治活動策略。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威廉·夏伊勒1925年到1932年期間負責歐洲、近東、印度的報道。他同情印度獨立運動,與甘地交好,近半個世紀後,出版了一本對甘地的近距離觀察細錄。

1931年,夏伊勒全程陪同了甘地的英國之行,近距離見證甘地受到的待遇。火車一到倫敦,就有數千名支持者來歡迎他,印度事務部的官員給他當司機,汽車剛到旅館,即發現幾百人佇立雨中等候,旅館大廳裏更是聚集了來自議會、政府、國王、教會、工會、新聞界的1500多人。他會見了從議員到紡織工人的各界人士,甚至以恢複棉布貿易來煽動英國工人向政府施壓支持他。

夏伊勒發現甘地有極高的表演天賦。赤裸上身,腰上係一塊土布,坐在一架小紡車麵前,素食、禁欲、靜修,他用東方元素裝扮一身。在信息傳播尚不夠便捷的時代,當西方看到一個風俗習慣、生理習性與自己迥異的東方人居然也能將普世價值參雜著玄學出口成章,當然是大為驚訝和欣喜。他還可以穿著纏腰布覲見英皇喬治五世,在會議上能突然中斷討論,兀自做讓英國人陌生的祈禱,高唱《薄伽梵歌》。

同時,甘地善於利用媒體,夏伊勒一接觸甘地就意識到。除了使甘地個人在媒體上大放異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動都會由媒體來放大效應,如著名的向食鹽行軍活動成為與新聞界互動的大狂歡,之後進占達拉薩那鹽廠行動更是在美國1350家媒體上刊登。

除了媒體的推波助瀾,為了樹立這些未來統治代理人的英雄形象,也必須經常把他們投入監獄。但英國人在監獄中為國大黨領袖被給予特別的A級優待,他們可以看書,可以會客,提供的食物也是其他普通囚犯所無法獲得的。

如果看過電影《甘地傳》的一定記得一場法庭戲,就是源自於此。1922年,甘地煽動叛亂罪的審訊定下了基調,在描繪1919年的事件如何導致他對英印政府“不滿”之後,甘地表示“要求並心甘情願地接受加諸我的最高的刑罰”。法官宣布判處甘地6年監禁,但是他又表示,如果之後政府認為適當減輕刑罰,將“沒有人比我更高興”。甘地還利用這次審判戲劇性地明確闡釋了他政治風格的核心內容。拒絕被置於懦弱且沒有尊嚴的普通被告地位,甘地直率地服罪並將讓其他人服罪看作是自己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迅速地擁護英國人有關“公正”的觀念,然而否認這一觀念與殖民主義相矛盾。同時,通過讓自己遭受痛苦,他進一步鞏固了為所有人的利益而奉獻的聖徒形象。

這場法庭戲,無論法官還是甘地,都配合得天衣無縫,我相信現場比電影還要精彩,現場觀眾一定被甘地的高尚情操感動。監獄有特殊待遇,而且保證出來後有更高聲譽,這種英雄誰不想做。

甘地提出了實行非暴力的三個要求:要自我純潔、不為愛、憎、迎、拒逆流所縛;要文明,以善意胸懷對一切人,包括敵人;要忍受痛苦,不迷戀物質福利,作為自我犧牲,以喚醒敵人內心的神性。

為此,甘地曾說:“如果隻控製一個感官,放任其它的感官享受,必然是白費力氣。用耳朵聽色情故事,用眼睛看色情畫麵,用嘴巴品味刺激性的食物,用手觸摸撩撥人心的東西,卻盼望控製住剩下的唯一感官,那是癡心妄想。這就像一個人把手放在火上,卻希望不被燒著一樣。”為了撲滅心中的欲念,甘地在37歲時,就莊嚴地向妻子下了節欲的誓言,宣布夫妻生活正式結束,從而開始了長達幾十的禁欲修煉。

禁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甘地怎麽做到的呢?很簡單,和年輕漂亮的一絲不掛的女孩一起沐浴,並睡在一張床上,有時甚至和幾個裸女同榻而眠,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定力。更荒唐的是,晚年的甘地,還讓兩個十幾歲的年輕女孩陪在左右。

那兩個年輕的女孩並非無關之人,而是他的兩個親屬,一個是他的侄孫女馬努,一個是他的侄孫媳婦阿芭拉。在甘地生命最後幾年,這兩位美少女一直陪伴在身旁,直到他遇刺身亡,這兩個十幾歲的女孩也參與甘地禁欲修煉。甘地認為,讓馬努、阿芭拉與自己同床共寢室是為了更加全麵地引導她精神成長,“我們相擁而眠,彼此用身體溫暖對方,直到祈禱時刻到。”

刺殺甘地的高德西對甘地的看法代表傳統印度教的觀點。高德西來自婆羅門勢力最為強大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從小接受良好教育,非常有曼斯菲爾德所說的“男性氣概”,能熟練背誦《薄伽梵歌》等。

在他們看來,甘地的激進行動,是對印度、印度教徒的一種“去勢”。這套性政治的話語在當時的印度極為流行,英國人和穆斯林是強奸犯,印度教徒是被蹂躪、閹割和失去貞節的受害者。高德西認為,印度教經典《薄伽梵譚》借神祇黑天對阿周那的教導闡明了對合法暴力的支持,鼓吹印度教徒放棄一味的寬容,不斷組織起來,通過競爭和“自衛”,成為一個單一性的社群和國家。而甘地則認為曆史已成過去,其意義在於其精神內容,因此曆史可以照現實需要加以解說,不必糾纏過去事實。他主張鼓舞精神,喚起民族自信心,並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高德西最清楚地感受到,他們首要的敵人還不是外在的英國人或者穆斯林,而是來自內部的、將印度去勢的甘地。

被捕後的密謀集團  成員合影。下排左三為高德西

1948年1月30日,高德西在甘地做晚禱的途中,先是向他深鞠一躬,感謝他為印度所作的巨大貢獻,然後連開四槍,將甘地打死。高德西並沒有逃走,直接投案自首,表現出驚人的控製力和沉著冷靜。他本來不擅英語,但後來在法庭辯護時語言極為嫻熟,仿佛暗殺賦予他生命的意義和動力。

印度畢竟有幾千年璀璨文明的根基,猶太人這些表麵看來變幻無窮,但其實沒有根基幻術最終騙不過印度人,就算有槍炮暴力作為後盾也枉然。甘地的非暴力革命理論不能蒙騙印度人,但能蒙騙當今世上很多人,真是令人唏噓。

相比之下的歐洲白人,猶太人隻是用金錢的誘惑就乖乖交出政權,很多人自動改信猶太教的分支新教,現在還主動開放邊境混血,真是高下立判。目前歐美政壇妖風陣陣,歐美多國領導人都絕後,現在美國還公然組建人妖內閣。奧巴馬也高調回白宮,告訴美國人他才是白宮真正主人,你們美國人選一個傀儡而已,而且美國人也知道奧巴馬背後還有老板。

中國古代皇帝希望用太監幹政,因為太監絕後,可以信任,他們最多愛財。目前歐美政壇人妖太監當道,顯然背後另外有老板。甚至目前美帝的菊花黨連當年的閹黨也不如。當年閹黨不能上台麵的,現在都站立於廟堂之上。

好在俄羅斯的普京能反戈一擊,為西方文明作最後一戰。目前馬裏烏波爾殘餘守軍危在旦夕,濱海區完全被拿下並清理完畢。目前隻剩下亞速鋼廠廠區的烏軍了。這個鋼廠是前蘇聯建造,能防核彈,能堅守數月或數年的多層地下城堡。據最新消息,俄頓聯軍已經突破防守衝入廠區,僅今日一日在馬裏烏波爾烏軍減員4000。

據俄羅斯國防部,被包圍在亞速鋼鐵廠的烏軍與基輔的無線電通信強度急劇增加。攔截的內容(過去 24 小時內收到 367 次此類攔截)表明,抵抗的烏軍陷入絕望的境地,幾乎沒有食物和水。他們要求基輔當局允許他們放下武器投降,但被拒絕,並以“戰時”的名義威脅“隨後處決”。 俄羅斯人提議烏軍從莫斯科時間 4 月 17 日 06:00 起放下武器,以保證生命安全。看來攻克鋼廠,全境控製馬裏烏波爾指日可待。

俄烏戰爭開戰以來最撲朔迷離的是俄羅斯國防部在4月14日夜宣布,起火爆炸的“莫斯科”導彈巡洋艦在拖帶過程中,由於損毀嚴重,風浪太大而沉沒。這是俄烏戰爭開戰以來俄軍的最大損失。“莫斯科”號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首艦,排水量11500噸,屬於史前時代的霸王龍,在1976年開工,1979年下水,1983年正式服役。2017年進行了升級改裝,裝備16枚P-1000“火山岩”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

烏克蘭方麵的敖德薩軍政管理局在13日表示,是烏軍使用2枚“海王星”岸艦導彈重創了“莫斯科號”。烏軍說導彈命中了“莫斯科”號的左舷,爆炸導致該艦嚴重側傾。

不過,像烏克蘭“海王星”那種彈重幾百公斤,或隻有一二百公斤的小型反艦導彈,要想擊沉一萬多噸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是很不容易的。除非是大火引發大規模的殉爆,才能導致戰艦沉沒。不然一般情況下也就是擊傷軍艦。但諸君這種概率高嗎?

據俄羅斯戰地記者亞曆山大.科茨TG的報道,2021年1月19日,美國海軍歐洲司令部的 C-40 Clipper 軍用運輸機(波音 737-700 飛機的軍事改裝,使用民航塗裝)向敖德薩運送了一批裝有特殊貨物的集裝箱。此外,在卸載時主動幹擾係統進行了工作。

根據他在情報部門的消息來源,這些集裝箱中裝有 Mk-2 改裝的 AGM-119 企鵝反艦導彈,這些導彈以前曾在挪威皇家海軍服役。

正如俄羅斯外長所言,俄羅斯不僅與烏克蘭交戰,而且與整個北約基礎設施交戰。在下認為更大的可能性是北約偷偷布置在烏克蘭的導彈,這種導彈隻可以部署在北約成員國。估計普京不敢公開指責北約,否則就必須直接與北約開戰,北約當然也不會承認,隻好讓烏克蘭承認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俄羅斯一方麵警告美國和北約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行為是在加劇俄烏衝突,並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但是大批重武器依然運抵烏克蘭。拜登政府最近宣布的對烏新軍援包括11架米-17直升機、18門155毫米榴彈炮、300架無人機以及反炮兵雷達。據悉,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700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占其庫存總量三分之一。

當地時間16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稱,俄羅斯軍隊當天在敖德薩附近擊落了一架烏克蘭軍用運輸機。他表示,這架烏克蘭軍用運輸機上載有大批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目前,西方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都是鐵路、公路運輸,用飛機運送武器很難見到,還沒有證據證明俄軍擊落飛機。

另一方麵俄羅斯最近開始大範圍的報複動作了:

1、烏克蘭到處都是空襲警報。轟炸機,導彈,遠程大炮… 多次軍用設施被轟炸。

2、基輔一天之內遭到俄軍三次導彈襲擊,造成整個電力癱瘓,晚上漆黑一片!

3、俄羅斯圖-22轟炸機投入到轟炸馬裏烏波爾。

4、頓巴斯前線的烏克蘭軍隊遭“電子戰”,GSM、GPS等通信信號中斷1小時,令烏方感到擔憂。論幹擾能力,俄羅斯確實很出色!

金融戰方麵,普京要求俄羅斯企業都得從國外股市退市,私有化價格由企業負責人單方麵決定,然後給國外投資者開收據,憑收據來換俄羅斯股市上交易的股票。股票買賣當然用盧布結算。

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包括如:

1俄羅斯最大銀行,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國內銀行資產的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

2 Gazprom,通常被中文媒體簡稱為“俄氣”, 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開采企業。

盧克石油公司,世界上第二大私營石油公司,占全俄石油開采量的19%,全俄石油加工冶煉的18%。

3諾瓦泰克公司,俄羅斯最大的獨立天然氣生產商,公司主要經營區域集中在西西伯利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這個區域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天然氣生產地區,占俄產量的90%和全球產量的約17%。

4 Phosagro,是俄羅斯,也是歐洲最大的磷肥生產商,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高品位磷礦生產商,也是全球第二大生產商,俄羅斯唯一的飼料磷酸二氫鈣、霞石精礦生產商等等。

都是俄羅斯國計民生的核心企業。據統計2021年底,國際上持有俄羅斯股票的,58%屬於美國基金,2020年這一比例為53%,2013年是41%。因為這些俄羅斯企業支付的股息,是世界上最豐厚的,平均超過7%!

從2月24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開戰以來,俄羅斯和歐美之間的關係,全靠俄羅斯在歐美,主要是在美國上市的企業這根細絲維係,現在被普京揮刀砍斷了。

平情而論,俄羅斯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是因為掌控了戰場的製空權,雖然說北約在不斷地給烏克蘭提供更加先進的重武器。但是烏克蘭沒有製空權,這樣的仗是沒法打,俄羅斯隻需出動大量的無人機和空軍戰機,就能擊毀大量的烏克蘭裝備。俄羅斯最大的優勢,可以飛彈攻擊,雖然成本很大,但是國內會逐步的量產,以國家力量造武器成本很低戰爭都是相互消耗,烏克蘭買不起的時候消耗的就是北約。

BBC 最近至少兩次承認,與許多人的想法相反,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烏克蘭的物質基礎設施耗盡得越多,俄羅斯的優勢就越大。隻要俄羅斯能夠經受住製裁,時間是站在他們一邊的。這種言論在西方媒體上很少見,因為人們通常認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對莫斯科的傷害最大。

美國專家米爾斯海默再次給出了這個問題更廣闊的視角。這不僅關係到烏克蘭的失敗,也關係到美國拒絕失敗。俄羅斯不會輸,美國不想輸。烏克蘭人無論如何都會輸。

俄軍非常期待頓巴斯大會戰,一舉消滅烏軍主力,然後以勝利者姿態結束戰爭。但是,實力較弱的烏軍可能不會選擇決戰,決戰是俄軍最想看到的,烏軍主力可能會化整為零,打遊擊戰,讓俄軍重錘打蚊子。俄軍會師頓巴斯,這個思路是對的。如果能決戰那是更好,即便不能決戰,也可以守住戰爭果實,造成既定事實。

可能鑒於這個殘酷的現實,也可能俄羅斯在烏東烏南進展太快,寄予厚望能拖住俄軍的馬裏烏波爾市也接近結束,故此北約才冒險暴露在烏克蘭的實力,用導彈打莫斯科號,同時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警告俄羅斯:俄羅斯轟炸烏克蘭首都基輔已經越過北約紅線,美軍駐波蘭第82空降師正在待命!而英國首相約翰遜也提出英國繞開北約直接出兵幹預的可能性。估計是希望限製俄軍的速度,盡量讓俄烏戰爭延長。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