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亂世佳人》前傳 信仰的顛覆(二十一)

(2021-12-26 01:05:17) 下一個

相信讀者諸君中,很多已經翻看《亂世佳人》無數遍,在下也寫過兩篇這部電影的背景曆史文章(重歸金本位 – 亂世佳人重歸金本位 – 左翼國父)。不過電影中省略了米契爾在原著中郝思嘉的父親郝嘉樂(Gerald O'Hara)的過往。為何他會來到美國的喬治亞州呢?他是如何得到以古代愛爾蘭的聖地(塔拉之丘,The Hill of Tara)命名的「陶樂」 (Tara)莊園呢?而他對於那塊由長女郝思嘉所繼承的土地的眷戀,又懷抱著何種情感呢?米契爾將這一切深深地紮根在愛爾蘭的過去。

某天,年輕的郝嘉樂,在愛爾蘭的老家附近遇到了一名替地主收租的代理人,他不假思索地罵了一聲:“奧蘭治黨的雜種!“那名收租代理人用口哨吹了一首民謠開頭的旋律回應他。那首民謠就是《博因河之水》(The Boyne Water)。一聽到這首慶祝英格蘭在愛爾蘭確立了新教統治體製的勝利歌曲,嘉樂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殺了那名代理人。

郝家先前就已經因為反英行動被警察盯上。嘉樂的兩個哥哥在家中的床底下藏了武器和彈藥的事被發覺之後,便立刻逃到美國,當時他們已在喬治亞州的沿岸城市薩瓦納(Savannah)成為成功的商人,於是嘉樂也前往薩瓦納投奔兄長。出發的早晨,父親給這個小兒子的臨別贈言是“不要忘記自己是誰”。

二十一歲的郝嘉樂,就這樣來到了美國。這樣的說法或許會有些誇張,但若不是因為郝氏一家代代繼承了博因河戰役的記憶就不會有女主角郝思嘉的誕生了。

博因河戰役發生於1689年,取得所謂“光榮革命”勝利的新國王威廉三世親自率領的英格蘭軍隊(新教),與跟法國援軍一起在愛爾蘭登陸的詹姆士二世軍隊(天主教),展開激烈的戰鬥。兩軍於1690年七月十二日,在距離都柏林北方約三十公裏左右,位於米斯郡的小村落德羅赫達附近的博因河畔決戰。博因河戰役(Battle of the Boyne)之後,許多愛爾蘭人掃蕩作戰中被殺。

接著從1695年起頒布“刑法法典”(Penal Law)為首的一連串歧視法令,禁止天主教徒在海陸軍、法律界和商業領域從事活動,不給他們選舉權,也不許他們擔任行政公職,連土地購買也遭到禁止。天主教的地主被迫強製采取平均繼承,他們所保有的土地漸漸地被細分;然而另一方麵,新教的地主則和英格蘭一樣,透過長子繼承製來保有土地的完整。結果,愛爾蘭的大部分土地被沒收,然後被分配給新教的英格蘭殖民者。聯合王國(不列顛)通過全麵否定天主教的愛爾蘭人,逐漸地改造,強迫他們認同新教。

流傳江湖多年的英國光榮革命後所謂“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也隻是一句重複千遍的謊言而已。

愛爾蘭可謂多災多難,因為不曾受到羅馬帝國的統治,所以和明確以國王為中心的英格蘭和蘇格蘭不同,地區性質的軍事領袖林立,抗爭不斷;自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England)在十二世紀末入侵愛爾蘭以後,愛爾蘭與英格蘭之間,便刻畫出了一段複雜的統治與壓榨史。

一五八三年,信奉天主教的德斯蒙德伯爵(Earl of Desmond)在愛爾蘭起事,這時成為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逐漸嶄露頭角的沃爾特.雷利爵士,因為鎮壓起事有功,獲得了芒斯特地區的土地,於是他便將故鄉德文郡的人們遷居到此地。據說,他那個以“失落的殖民地”告終的弗吉尼亞殖民計劃,就是始於芒斯特殖民。也就是說,愛爾蘭是他試驗美洲殖民的試驗田。

此外,在十七世紀初期,詹姆士一世也在愛爾蘭北部的厄斯特地區,實施了有組織的新教徒移民政策;到十七世紀中葉為止,已經有十多萬人從英格蘭及蘇格蘭移入。厄斯特地區因此逐漸“英國化”,而這也成為後來大大震撼了二十世紀的北愛爾蘭問題的起源。

雖然經曆英格蘭幾個世紀的打擊,但愛爾蘭人不屈不撓,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激勵下,又再奮起反抗。可惜愛爾蘭人聯合會起事失敗了,愛爾蘭被納入聯合王國之內,英國的控製力進一步加強。

我們說回抵達薩瓦納的嘉樂,嘉樂發揮了愛爾蘭人精明的商業才能,逐漸地融入了美國南部社會,但作者米契爾說他有兩個無法改變的地方,那就是愛爾蘭腔的英語和“愛爾蘭的渴望”。何謂愛爾蘭的渴望?對於這句為長女思嘉所繼承的話的內涵,米契爾是這樣說明的:

被英格蘭人奪走過去曾屬於自己的土地、被迫變成佃農的愛爾蘭人,全對土地懷著貪婪而深切的渴望。那份出自愛爾蘭人的渴望,讓他希望看見自己的土地就在眼前,變成一片綠地蔓延開來。也因為這份激烈、堅定不移的心情,讓他想要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農園、自己的馬匹、自己的奴隸。而且在這個新天地,不像他拋在身後的故國一樣,必須要麵對兩種危險的威脅——那就是不管是作物或是小倉庫都會被一口吞噬的沉重稅賦,和說不定何時土地租借權就會被沒收的不安。

這裏提到的“沉重稅賦和被沒收土地租借權的不安”,精準地說出了在郝嘉樂渡海前往美國的時代,英國人折磨愛爾蘭人的方法。

嘉樂渡海前往美國的時間,是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因此從小說開頭所記載的時代一八六一年四月倒推三十九年,就是一八二二年。當時愛爾蘭已經被納入聯合王國二十多年、成為英國糧食供給地的愛爾蘭,像郝家那樣的農民,處於佃農競標製度之下。這種藉由佃農之間的自由競爭,在每個收獲期決定地租的製度,表麵上給人一種民主式自由競爭的錯覺,但也正是郝嘉樂所擔憂的“沒收土地租借權的不安”的元凶。

根據同時代的經濟學者J.S.彌爾(John Stuart Mill)指出,這個製度雖以參加投標的佃農越多、地租就越高的自由競爭為基礎,然而佃農們卻支付不起得標的地租,所謂的地租也不過隻是個表麵上的名目。 因而在他們取得土地耕作權時,也就等於背負了對於地主的債務。而佃農原本就不可能以現金支付地租,因此隻有繳納實物給地主,也就是除了馬鈴薯以外,所有自己生產的農作物。

換言之,愛爾蘭人因為以馬鈴薯為主食,所以將自己生產的馬鈴薯以外的作物,全部都繳納給地主,用來輸出前往英國。這個佃農競標製度的結果,造成弱者彼此之間的互相傷害,強化了佃農和地主之間的從屬關係。然而,競標製度得以成立的前提,卻是因為馬鈴薯種植的普及 而持續擴大的愛爾蘭的人口過剩。這是多麽諷刺啊!

結果在1845-1846年秋天的所謂“馬鈴薯饑荒”,愛爾蘭歉收的作物隻有馬鈴薯;針對英國輸出的穀類,據推算足以養活當時愛爾蘭的兩倍人口。而且,因為英國市場需求的變化,耕地正逐漸地被轉化成牧地,因此畜牧業的產量也是呈現增加的趨勢。因此,饑荒是人禍。而且為了取得牧地的來源,付不起地租的人們,會立刻被強製驅離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土地。可是在愛爾蘭,並沒有可以吸收他們的產業。

這場人為的饑荒導致流行性斑疹傷寒和痢疾之類的疾病爆發,滿街都是乞討的群眾。政府雖發起了以工代賑的政策,然而為了賺取日薪而聚集在道路工程作業現場的人們,卻因為饑餓 而接二連三的死亡。人們在籌足埋葬費用之前無法掩埋屍體。屍體腐爛又造成疫情不斷擴大。饑荒到1851年左右才開始穩定,根據同年進行的人口普查,十年之間愛爾蘭的人口減少了一百六十二萬人。在這段期間,聯合王國政府和教區的濟貧委員會都未能夠采取適切的應對措施。

因此很多愛爾蘭人像郝家一樣,為了逃離馬鈴薯饑荒的元凶——佃農競標製度、取回被英國所剝奪的土地,而渡海到美國。

小說主角,郝家長女思嘉無法消除父親遺傳的博因河戰役的記憶,繼承了更強烈的愛爾蘭移民氣質。當她失去女兒美藍,也失去了丈夫瑞德,開始模模糊糊地理解到自己什麽都不明白的時候,原著作者米契爾讓她如此吶喊道,“明日,在陶樂思考吧!明日,再思考挽回瑞德的方法吧!因為,明天又會是嶄新的一天!”“不要忘記自己是誰”的郝家之血,是“就算麵臨敗北,也不會承認敗北的祖先之血”。

在愛爾蘭之外,肯定有很多繼承了那份血統的「郝思嘉」。南北戰爭前夕,在一八五八年的紐約,幾乎與都柏林同時成立了以愛爾蘭的獨立與成立共和國為目標的「芬尼亞運動」(Fenian movement)。他們甚至發動恐怖襲擊。為愛爾蘭共和軍(IRA)的恐怖攻擊行動提供武器和炸藥的,主要也都是美國的愛爾蘭人。獨立後的美國和愛爾蘭之間,以共和為誌向的反英、反大英帝國的網絡,以各式各樣的形式產生連結。經曆兩次被沒收土地後的愛爾蘭人依然不屈不撓,堅持自己的理想,真是令人欽佩。

快要到元旦了,這裏先預祝讀者諸君新的一年心想事成,萬事勝意。如果說新年願望,當然是希望美國最高法院將於明年1月7日舉辦的特別聽證會,希望最高法院判決強製疫苗政策違憲。

這個瘟疫已經曆時2年,是時候讓大家喘口氣了。川普的猶太富商好友馬克.金斯伯格在去年12月15日,就是美國大選後,曾經接受俄語地區最著名的媒體人德米特裏·戈登的采訪。他是美國億萬富豪,地產開發商,收藏家,區塊鏈技術專家。他在2017年9月用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進行全球第一筆房地產銷售。他與矽穀關係良好,擁有訪問最新科技成果的權限。

在采訪中,他認為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比人類社會運轉快數百倍,而人工智能技術是關鍵,以後大幅減少醫生,護士,工人,物理學家,會計師,運輸司機與飛行員等等,將造成大量人口失業,如紐約的手術有6成以上通過機械人來完成。大量人口隻能留在家中依靠政府救助。這次瘟疫就是一個社會試驗,看大家最低接受多少政府補助,在家多久不出門,如果反抗,就用瘟疫作為理由強製大家留在家中。而紮克伯格的元宇宙會把大家帶來虛幻中,幫助大家在家中打發時間。

同時馬斯克的芯片植入人體技術將讓大家幾分鍾內學會各種知識與技術,將對人類帶來質的變化,這種技術可以控製人的健康,變好或變壞由他們控製。

顯然現在馬斯克的芯片植入技術還沒有推出,大規模推廣還需要時間,因此曆時兩年的試驗可以暫停了,充分研究後,為將來的應用打下基礎。

技術進步大量人口過剩,大英帝國也經曆過,當時他們策略是把英國人改造成新教信徒後,大量驅趕他們去殖民。現在全球已經沒有新的地方可以殖民了,用瘟疫與疫苗消滅剩餘人口當然是一個選擇。下回我們繼續回顧大英帝國如何改造蘇格蘭人,如何大量驅趕多餘人口。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盧冠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山草地' 的評論 : 謝謝。以後多交流
雪山草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介紹愛爾蘭這段曆史。早期愛爾蘭移民在美國很不容易,到處受到歧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