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複辟 信仰的顛覆(十二)

(2021-10-22 07:58:18)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拜登以“大重啟”為他主要政治目標,甚至不惜讓大量船隻不能停靠港口卸貨,因為貨車司機不打疫苗不能進入港口,從而造成居民消費品供應短缺。同時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警告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短缺將繼續,直到每個人都接種。

在10月14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采訪時,拜登政府的財政部第二高級官員沃利·阿迪耶莫(Wally Adeyemo)似乎公開敲詐了仍相當大一部分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美國人,似乎將消費品持續短缺歸咎於他們,這導致許多人嘲笑總統為“空貨架喬”。他說,現實情況是,我們要想在一個地方努力實現這一轉變,唯一的辦法是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每個人都接種疫苗。

大部分人對“大重啟”的概念相當模糊,雖然在下已經努力解釋,但畢竟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還有一些氣候變化,環保這些高大上詞匯。不過,如果我加“運動”兩個字,相信大家就非常清晰了。這個所謂“大重啟”運動就是一個政治運動。不問理由,隻是體現猶太金融集團的意誌,要韭菜打針就打針,吃藥就吃藥,不要用煤炭石油就不要用,因為豬牛羊排放太多二氧化碳,所以減少養殖數量,大家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澳洲就是一個政治運動現實的例子。除了前文揭露的警察大打示威者外,已經在本周四開始,沒有打疫苗連超市都不能進入,也就是連買食品都有困難,雖然目前還可以網購。甚至去年開始已經要求國民出境前需要向政府申請,雖然政府都會批準,但一個出境審查製度已經建立,隻要有需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實行出境管製。遙想當年上海灘富豪因為不舍得自己的產業與家鄉,不願意離開,結果以後想走都沒有機會了。政治運動進行的確需要嚴控邊境。

既然是政治運動,歐美傀儡民主政府也推出他們自己的老三篇,分別是疫苗,氣候變化與白人至上主義。這三大魔咒,可謂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利用所謂打敗種族主義,在學校推行“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簡稱CRT。宣揚“美國建立在種族主義之上,白人從種族主義中受益”。讓白人對自己的文化信仰曆史產生自卑感,罪疚感,以為自己是卑虐的民族。

不要以為隻是公立學校推行,皇家種族主義白人特權課程在每年1.9萬英鎊的英國私立學校推出。英國凱特福德聖鄧斯坦學院決定開始教授九年級的學生,為什麽沒有黑人詹姆斯·邦德角色,沒有黑人首相,以及梅根·馬克爾和凱特·米德爾頓是如何被區別對待的。

校長尼古拉斯·休利特(Nicholas Hewlett)解釋說:“我們麵臨著一個日益兩極分化的社會的風險,在這個社會裏,不同的一代人會根深蒂固地固守各自的不同立場,這是不健康的。”這門課的開設是為了回應BLM的抗議,並將深入研究“微冒犯”,如不努力拚寫和發音難的名字,或嘗試非洲式發型。

前幾天在美國的一個家長會上,一個家長憤怒地譴責公立學校教師聯盟的官員,譴責他們喪心病狂地教授小孩子同性戀知識,她拿出一本學校的教科書,教科書上的內容即使在成人社區也算是非常惡心的,它以漫畫的形式教授如何進行男同性戀,包括互摸性器官,互相口交等等,實在不可思議,用這樣的內容來教授還不懂事的小孩,美國社會墮落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無法理解,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同性戀是極其恐怖惡心的行為,我們知道特別是男同性戀,以排糞器官作為性器官,排糞器官上帝安排是用來排糞的,構造上完全不同於性器官,經常擠壓摩擦後必然嚴重破損,老化,據說很多男同性戀老年後排便都很困難,而美國的教科書卻宣傳鼓勵同性戀,隻能說美國社會已經墮落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看來歐美離罷課鬧革命已經不遠。

關於氣候變化的綠色新政,白宮發言人在回答記者關於高油價的時候說:“當然,我們都希望保持低油價,但氣候危機的威脅不能再等了!”這個氣候變化的魔咒現在也在密鑼緊鼓之中。

但這個綠色新政也沒有得到中俄的響應。國家能源局和安監局開始行動了:批準煤礦開工!核準新煤礦保供!不準因為單個煤礦出事故一刀切!在國家能源局和安監局督促下產能很快平衡!

普京也說:“減少對氣候的負麵影響的任務不能成為企業和我們公民的沉重負擔。”普京周二稱,席卷歐洲能源市場的(價格)竭斯底裏(狂漲),是能源產業投資不足造成的。他說,世界需要更平穩地向綠色能源技術過渡。

普京說,看看歐洲發生了什麽,市場一片混亂。為什麽?因為沒人當回事。有些人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推測,低估了某些事情,開始削減對采礦業的投資。他說還,俄羅斯不會重複其他國家在采用綠色技術方麵所犯的錯誤。

中俄如此態度,令英女皇非常不滿意。《路透》報導,英國正尋求在10月31日至11月12日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市舉辦的COP26上,大國能支持更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計劃。中國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若以各種形式缺席,這代表著英相約翰遜盼各國能達成氣候協議的希望受挫。

與此同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被捕捉到與身邊人士談及COP26時,批評全球領袖在氣候變遷的問題上“光說不練”。

英國《衛報》報導,女王當地時間周四出席威爾斯議會開議儀式,被捕捉到與媳婦卡蜜拉、議會主席瓊斯(Elin Jones)論及月底的氣候峰會(COP26)時抱怨,“我一直聽聞有關COP的消息,結果還是不知道有誰會出席”、“我們隻知道誰不會來……當他們光說不練時真的很讓人惱怒。”

2015年簽訂的《巴黎氣候協定》中提出將全球暖化幅度控製在約攝氏1.5度,消息人士稱,除非中國“加碼”,否則無法維持這個水平。

《泰晤士報》指,會議即將開鑼,可當前還有半數G20國家尚未提出計劃,中國也在其列,與北京有聯係的企業也被告知,不要期待會有新的承諾。美國氣候特使克裏周三(13日)受訪時稱,會議可能無法確保主要排放國承諾停止燃燒煤炭,以及在短期內加大減排力度。

諸君不要以為英女皇隻是一個吉祥物,英國王室早已經加入共濟會。1717年共濟會第一個聯合組織“共濟會總會”在英國成立,1737年3月5日,喬治二世的長子-皇儲弗雷德裏克·劉易斯在倫敦的臨時會所加入共濟會。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濟會憲章》並且將新版憲章獻給皇儲。雖然這位皇儲死的太早,沒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長子也就是喬治三世,維護了共濟會的政治地位,這之後王室和共濟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喬治四世、喬治六世、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都是共濟會會員。

雖然從下圖看,羅斯柴爾德可以這樣用手指查爾斯王子,說明英國王室也隻是一個小股東而已,但英國皇室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雖然克倫威爾把查理一世的頭砍下來,軍事獨裁15年,但結果他死後,查理二世還是複辟了。

話說克倫威爾當權以後,從近代英國曆史發展進程看,克倫威爾時代的英國即開始呈現出崛起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各種跡象,而始終貫穿其間的海權戰略則是英國開始崛起的重要表現:通過海軍的運用使得共和國政府能夠統一英倫三島;通過海戰擊敗了荷蘭,使得《航海法》成為國際貿易新規則;通過英西戰爭以及後續一係列外交手段,將其海權擴展到整個大西洋,最終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盡管隨著克倫威爾的去世,其政權也隨之解體,但是包括複辟王朝在內的曆屆英國政府卻繼承了克倫威爾的海權戰略,甚至於他沒有實現的戰略目標也在後世得到實現,故克倫威爾時代可以被認定為英國海權的初興階段,克倫威爾及其政府的多項海權舉措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先河。

促使英國崛起和海權初興的構成要素在於:較為完善的近代國家行政係統保證了各部門能夠很好的執行和實現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商人為代表與海權關係密切的新興階層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逐漸掌握話語權並能夠影響國家意誌;穩固且持續的國內製造業發展與海外貿易形成了良好的循環;海軍自亨利八世以來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並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克倫威爾與其政府合理的海權戰略及其切實有效的落實。當然這一切,都不能缺少猶太人掌握的金融與貿易的服務。為了發展經濟是否應該犧牲人類的道德底線,對很多人是一個不容易的選擇。

但克倫威爾以秦始皇搬的殘暴手段,的確令英國人非常憤怒。以至於在他成為護國公3年後,有人匿名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鼓勵人們將他刺殺。在1658年9月,奧利弗·克倫威爾去世了。他的屍體上被塗上了防腐的香料,以便為他舉行一場皇家葬禮,他的遺體將躺在聖台上,讓人們列隊經過,進行最後一次瞻仰。但是,防腐香料沒有起到防腐的作用。克倫威爾的遺體已經腐朽得無法見人。於是,他匆匆忙忙地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個蠟像被展出,供人們參觀。後來,一口空棺被安放在一場巨型葬禮的中央。一名觀察者評論道:“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快樂的葬禮,因為除了狗以外沒有一人哭泣。”

克倫威爾去世後,克倫威爾的長子理查德·克倫威爾(1626-1712)繼承了父位,但由於他沒有治國的才能,是他統治的時間極為短暫。理查德·克倫威爾被人民推翻後隻得流亡法國。

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英國乘機複辟王位。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遺體被掘出來吊在絞刑架上,然後被斬首示眾,最後他的頭顱流落民間,直到300年後才被他的母校劍橋大學收回並安葬。但這種報複的行徑並不能掩蓋英國經濟社會結構已經改變,目前英國經濟已經由猶太金融所支持的工業與貿易把持。查理二世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不想同議會至高無上的權力相抗衡。

查理在1660年4月4日發表的《布雷達宣言》中說,他登基後所有的基督徒將享有“良心的自由”,除了追究處死其父的凶手之外他將不念舊惡赦免一切。保障宗教自由並保持在革命期間所獲得的財產的所有權。答應同議會共同管理國家,國王不設常備軍,隻有王宮衛隊和駐紮在蘇格蘭、愛爾蘭各據點的人數較少的部隊。王室土地在革命時期已被拍賣,在財政方麵完全依靠議會,議會在所謂王室費項目下規定一定的款項來維持國王及宮廷的開支。這讓他贏得很多人的支持。

他和他驕傲的父親不同,是個脾氣隨和的人,對不同的宗教信仰持很寬容態度,極力在舊英格蘭教會的熱心支持者與幫助他複辟的長老派之間求得一致。但是由國教徒控製的議會抵製了國王的寬容。談判破裂,新的祈禱書出來了,另有兩千多名教士離開了自己的教區。可以說,當時代表猶太資產階級掌權的議會對這個國王非常不信任。

1665年出於海軍和商業的競爭議會向國王施加壓力要他對荷蘭開戰(第二次英荷戰爭),但是國王卻沒有多大的興趣。雖然克倫威爾時期的海軍強大,但是由於英國的瘟疫、倫敦大火以及議會的吝嗇,戰爭最後還是荷蘭勝利,這讓英國民眾對國王感到失望。

經過幾年的外交斡旋,查理決心報複荷蘭,他開始與法國結盟,根據1670年與法國簽訂的密約,查理與法國一起對荷蘭發動戰爭,並在合適的時候宣布自己為羅馬天主教徒,而法國要承擔財政方麵的補助,並在勝利後將荷蘭的港口送給英國人。估計議會知道查理二世與法國結盟,不想消弱荷蘭這個新教國家,最後拒絕撥款,查理不通知議會就開始了戰爭(第三次英荷戰爭)。法國陸軍長驅直入荷蘭,但是查理的海軍卻很難有進展。而議會卻日益的反對法國、反對天主教,議會進而要求查理撤回發布的信教自由宣言,要求國王同意審查條例(第一審查條例)以排除羅馬天主教徒擔任任何政府職務。

國王雖然按照議會的要求作了但是還是沒有獲得撥款。查理無奈之下隻能與荷蘭議和。而議會卻要求國王對法國開戰,而查理則在試圖調解法國和荷蘭的關係,但是迫於議會的壓力,他隻能同意荷蘭的奧倫治王子威廉與他的侄女瑪麗(瑪麗二世)結婚,這樣對法國形成戰爭威脅。後來就是這個威廉三世與他侄女登陸英國,進行“光榮革命”,這是後話。

查理設法建立一支小規模的常備軍,但是議會擔心他因此而進行獨裁統治,盡管他在位時這一階段還沒有這種打算。當時國內的反天主教形勢正在高漲,這讓他處理國內事務非常困難。查理的弟弟約克公爵詹姆士就因為前述的第一個審查條例通過之後辭去所有政府職務而公開皈依羅馬天主教,接著又娶了羅馬天主教徒的瑪麗亞·貝亞特麗切·德斯特續弦;王後凱瑟琳是天主教徒,查理的主要情婦法國的樸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凱魯瓦耶也是天主教徒。人們因而懷疑國王對法國有所許諾。

1674年的時候財政大臣丹比伯爵也受到被檢舉的威脅,因為下院認為丹比應該為國王的親法政策負責,雖然他跟此沒有什麽關係。

1678年夏天發假誓的報信人透露了一樁“天主教陰謀案”,雖然查理堅持說這這是個陰謀,但還是導致約克公爵夫人的秘書科爾曼以及其他很多天主教耶穌會會士被處死。

1679年查理第一次解散了任職18年的原先的查理一世的保皇黨議會。但是議會解散前通過了將羅馬天主教徒從上、下議院中驅逐出去的第二個審查條例。

1679年春天新的議會開始了,但是他們提出一項排斥約克公爵繼位權的法案,但是查理決定抵製這項法案,在支持國王的托利黨與肆無忌憚的沙夫茨伯裏領導的輝格黨之間進行了長達兩年的鬥爭。查理通過對上院施加影響,阻止了這項排斥法案的通過 1680年查理在位期間的第四次議會開會時,下院再次表決通過排斥法案,查理解散議會。

1681年查理召集第五次議會,對輝格黨施加軍事壓力,雖然擔心內戰,但是查理與法國國王達成秘密協議,一旦發生叛亂,法王將給與支持。由於輝格黨被指控為策劃暗殺國王,托利黨的影響慢慢恢複,輝格黨的陰謀被稱為“拉伊豪斯陰謀”。國王利用自己的影響並把與自己友好的官員安插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職務上,國王粉碎了輝格黨,輝格黨的主要領袖沙夫茨伯裏伯爵死於荷蘭。

查理的最後的四年統治時期平安無事,因為他從關稅和執照稅中增加了歲入,財政問題不再有;維持了一支賴以生存的常備軍;弟弟約克公爵實際上也恢複了海軍大臣的職務。

1685年2月6日54歲時死在懷特霍爾宮。死前被接納進羅馬天主教會。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繼位。

查理是一個極其機警的政治家,也是一個說謊能手,盡管比起父親和祖父,他明顯天性懶惰,但是遇到危機後就全力以赴去解決。除了兩個審查條例,他對議會很少作出讓步。他不放棄對王國武裝力量的控製,他還竭力拯救其大臣塞繆爾·佩皮斯免予因叛逆罪被處決。因為他的手腕,才勉強維持複辟後的政治平衡,而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就魯莽與懦弱得多了,而他的性格也與他早年的經曆大有關係,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就像毛澤東,陰謀來陰謀去,陽謀來陽謀去,不就是想座那個位置嗎?
不就是想說少奇壞,我好!阿彪壞,我好!
不就是吃飯拉屎,然後讓別人承認嗎?
有什麽陰謀論,陽謀論的,有什麽好神秘的?
...
太陽底下真有什麽屎殼郎可以藏得住的屎球嗎?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一直聽說共濟會,光明會等等。還沒看到對這些現象(運動)的心理分析。世界上的人,無論幹什麽都有心理動機。
哪怕是個動物,也有心理動機---生存本能。
哪怕是陰謀家,他也有自己的心理動機。
感覺如果沒有心理動機的認識,就不能說真正了解共濟會,光明會,共產主義,斯大林,毛澤東。
...
人類的需求,就那麽多內容、層次,就說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們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麽?
他們是想永生?還是想不被別人控製、所以要掙錢?
還是想體會自己能控製別人的快感?還是一種虛榮心?
或者像馬克思那樣是唯物主義者、崇拜物質力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