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悟空,情義難斷

(2023-07-13 16:21:38) 下一個

我隻遠遠地見過和尚,沒正兒八經地交談過,也沒係統地研修過佛經,對佛及出家人的概念大都來自一些典籍的節選、小說、影視劇及零散的文章。《心經》短,倒是囫圇吞棗地通篇讀過。母親信佛,從她那裏也多少知道一些。印象中的出家人六根清淨、六塵不染,不貪圖聲色犬馬,憑借青燈伴古佛,修得看破紅塵、了無牽掛的超脫。但似乎四大皆空的同時又要以慈悲為懷,大慈大悲方能普渡眾生,也就是說要心係眾生,並非真的無牽無掛、無情無義。我便迷茫了:什麽時候應皆空、什麽情況要掛念?這空與念的度怎麽悟?

 

吳承恩《西遊記》裏的悟空恐怕沒做到六根全都清淨、無所牽掛。本性本是見到蟠桃就手舞足蹈,幸虧唐僧沒帶著他路過天池腳下的蟠桃園,取經途中各式各樣的齋飯,包括人參果之類的,都未入他的法眼,即便有桃子也不大可能是蟠桃,否則恐難持戒。感覺那些佛、菩薩們並非真心為難取經的師徒四人,設置的諸多誘惑戳中的都是二師兄,對大師兄來說不疼不癢的。如果八十一難中冒出來個蟠桃精,會不會得靠唐僧來搭救?石頭裏蹦出的猴子心裏也牽掛著眾猴,花果山是他停靠的港、避難的灣,想家了、使性子、耍脾氣時一句“老孫去也”,翻個筋鬥便回去享福了。在東海龍王殿裏衝衝涼,冷靜下來,想想手無縛雞之力的受氣包師父,唉,師父要取的是經文,俺老孫取的原是道義,縱然千萬個不服管,終究還是乖乖回去聽緊箍咒。因打死白骨精被師父休棄後,又是傷心又是牽掛,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淘猴居然還流出了幾滴眼淚,情義可見。孫行者在被壓五指山前就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取經途中又一路降妖伏怪、救人危難,舉著金箍棒雲裏水裏地直打得天翻地覆,最終打出一個鬥戰勝佛。善良、正義、剛正不阿的悟空贏得民間熱愛、偏愛,他的義牽動著凡夫百姓的情。

 

86版的同名電視劇裏,六小齡童憑祖傳章氏猴戲的一身硬功夫把一個齊天大聖演絕了。猴哥瞪著一雙火眼金睛騰空翻滾,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好不威風凜凜!可惜呀,不是好萊塢出品,沒貼迪斯尼的標簽,跟新線影業也不搭邊,沒能翻騰出個國際美猴王。

 

電影《大話西遊》裏的悟空依舊任性妄為,卻墜入紅塵,敢愛敢恨,另有一番情義。他白一陣、紫一陣地迷茫過:是癡情的白晶晶還是執著的紫霞?被一滴晶瑩、溫潤的淚珠攪和得頭疼啊,弄不清真愛到底是哪個,這威力更甚於緊箍咒。跨越時空的兩段悲歡離合令他又牽又掛,情深、纏綿、抱憾、絕然。周星馳將生離死別的悲痛、難舍難分的眷戀、舍我為伊的情義全部注入那一訣別的眼神,望穿千年,定格永遠。

 

曆史上法號悟空的和尚乃一唐朝時從西天取經回來的高僧,俗家名叫車奉朝,今陝西涇陽縣生人。天寶十年(751年),西域西邊的罽賓國(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一帶)國王遣大首領薩婆遠幹偕同高僧三藏法師舍利越摩到長安麵聖,請求歸附。應他們之邀,唐玄宗派中使張韜光隨行出使罽賓。年方二十一歲的車奉朝奉旨擔任使團的武官左衛,告別了父母與發妻,護送一行人走絲綢之路的中線,途經安西都護府所在地、安西四鎮之一的龜茲(今新疆庫車),別過在那裏守城的也是二十歲左右的一眾唐軍後繼續向西翻越帕米爾高原,用了兩年時間到達佛僧雲集的佛國罽賓,不料在東都犍陀羅大病一場,臥床不起,無法再隨使團一起東歸,遂留在犍陀羅養病。我佛慈悲,承蒙阿彌陀佛保佑,四年後竟然無恙了,在這僧來僧往的佛像藝術發源地,受佛法的感召,車奉朝拜三藏法師舍利越摩為師,落發為僧,法名達摩馱都,即法界,時年二十七歲。借地理位置之便,他隨師父遊遍了罽賓、北天竺、中天竺等國,訪師問道、研修佛法。一晃就過了二十餘年,年過半百的法界思念故土,再三向師父請示回國。最後舍利越魔與他揮淚而別,將梵文《十力經》、《十地經》和《回向輪經》及佛舍利等聖物作為臨別的贈物,囑他轉呈大唐皇帝,助他回去繼續宏揚佛法。

 

從修佛之地離開師父後,法界經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瓦罕走廊,取道安西四鎮中的疏勒(今喀什),被疏勒王裴冷冷與鎮守使魯陽請留五個月,接著到於闐(今和田),被於闐王尉遲曜、鎮守使鄭據請留六個月。當時河西走廊已經被吐蕃(今西藏)攻破,從樓蘭故地(今若羌)取道河西的絲綢之路南線遭到阻斷,於是他改道缽浣國與據瑟得城,這兩處具體位置仍待查考,不知那時是否有王,鎮守使分別為蘇岑與賣詮。然後扺達龜茲,回到當年出國時走的中線,時間不確定,推算大約在公元784年前後,當時的龜茲王是白環,守城將軍是郭昕,唐朝名將郭子儀之侄。法界在此留住一年有餘,請懂梵文的蓮花寺高僧蓮花精進一起將《十力經》翻成漢文。

 

從踏入大唐地界一路走來,座座佛都熙熙攘攘,駐紮在那裏護衛絲綢古道繁華的唐軍,除了從中原派駐過來的漢兵,還有膚色有深有淺、鼻梁有高有低的當地兵。那些年齡跟他相差無幾、曾經的黑發已成白發的血性將士們守著塞外孤懸的城池,雖已與大唐斷了音訊,不知朝廷年號已變,護城的信念裹卷著他們視死如歸的意誌,幾度打退口中念佛、來勢洶洶的吐蕃大軍,真真無欲而剛、大公而強,盡顯大唐雄風。安西四鎮將士們的氣概令曾經也是武將的法界動容,從疏勒城起一路誦經,超度陣亡的英魂。此番情義,若搬上屏幕也是一個菩薩心腸、大慈大悲好和尚。

 

之後法界繼續向東到達烏耆(今焉耆),烏耆王是龍如林,鎮守使為楊日祐,誦經三個月後北上,去北庭都護府所在地庭州(今吉木薩爾)。北庭節度使原為曹令忠,本是西域古老民族粟特人,因盡忠盡義地率領唐軍抵擋吐蕃大軍、嚴守轄地,被唐德宗賜名李元忠。784年,忠勇、義氣的李元忠卒於任上,楊襲古接任北庭都護。沒有文獻記錄法界到達庭州的具體時間,但他隻見到楊襲古,所以應是785年或之後。在北庭轄地,吐蕃、大唐廝殺逐鹿,還有一部分剛到伊州(今哈密)與西州(今吐魯番)一帶不久的回鶻(今維吾爾)人夾於其中,與唐軍同盟了一段時間後又左右搖擺,另有葛邏祿、吐穀渾等其它勢力。戰事因河西走廊上由唐軍把守的最後一地——沙洲(今敦煌)失陷而更加吃緊。眼見西域的唐軍士兵浴血奮戰,不能再殺生的法界隻能繼續誦經超度英烈。

 

法界在庭州龍興寺大概住了四年左右。除戰事阻斷路途、給將士們誦經、超度外,他在龜茲、庭州兩地住留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翻譯佛經。繼在龜茲蓮花寺譯完《十力經》之後,法界請正在庭州龍興寺講經、精通梵文的於闐高僧屍羅達摩等人一起將《十地經》和《回向輪經》翻成漢文。全部經文譯完已是貞元五年(789年),適逢大唐中使段明秀來至北庭,他當即決定與之同行趕回長安。那時從西域通往長安還剩一條能通行的路,即向北繞道回鶻的地盤。彼時回鶻人仍在遊牧,信奉摩尼教兼薩滿教,法界擔心珍貴的梵文經書被毀,忍痛割愛地把原版珍藏在庭州龍興寺,隨身僅帶了漢譯本與佛舍利。

 

第二年,年已六十的法界回到闊別幾近四十年之久的長安,家中親人全已離世。他被唐德宗安置在章敬寺,禦賜法號悟空,成為大唐有史記載的最後一位從印度取經歸來的佛僧。

 

悟空離開庭州後不久,伊州慘烈淪陷。回到長安的那年,庭州、於闐也淪陷,次年西州難逃厄運。至唐憲宗時的808年,一個寒冷的冬夜,唐軍在西域殘存的最後一部分兵力、守護安西最後一座孤城龜茲的白發老兵們在唐字旗下盡忠竭力,全部陣亡。

 

身在長安的悟空掛念安西、北庭故交,明知西域不保,唯有日日誦經,“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當長安西明寺高僧圓照於795年到訪時,他細述在西域與天竺等地四十年的經曆、行程,所述地理方位與玄奘《大唐西域記》吻合,由圓照聽錄為《悟空入竺記》,成為珍貴、可靠的史料。那些曆曆細數的一串串地名、一個個人名帶著溫度、透著掛懷。武官皈依的悟空於812年圓寂。

 

九百餘年後,康熙最先收複伊州故地,至1755年的乾隆年間,西州、於闐正式回歸中央政府,接著烏耆、龜茲、庭州、疏勒先後歸屬,至此,除碎葉外的安西、北庭轄地重新歸來。之後又是幾番人間滄桑,而今,西域故地剛開始重現絲路榮光,竟橫遭製裁、又陷艱難,幸眾誌成城、竭力蒸蒸日上。

 

悟空!慈悲為懷、情義難斷,西域是你的蟠桃園、東土是你的花果山。

 

2023年7月12日

 

 

 

附:

《悟空入竺記》https://nigioikhatsi.net/han/16-shizhuan/51/2089/2089-2.htm

維基 釋悟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B%E6%82%9F%E7%A9%BA

安西都護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9%E8%A5%BF%E9%83%BD%E6%8A%A4%E5%BA%9C/989775

維基 安西大都護府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5%AE%89%E8%A5%BF%E5%A4%A7%E9%83%BD%E6%8A%A4%E5%BA%9C

北庭都護府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5%8C%97%E5%BA%AD%E5%A4%A7%E9%83%BD%E6%8A%A4%E5%BA%9C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