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夢裏天山(九) 記憶中的烏魯木齊

(2021-04-20 14:48:03) 下一個

吐魯番西三百六十華裏是烏魯木齊,不確定到底有多少個名叫阿拉木汗的姑娘。在烏魯木齊,我不能算遊客了,雖然很多地方都已變得陌生,以至於每次回去都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恍惚遊弋,像是個邊緣人。

現在是陽春三月。記憶中,烏魯木齊的春天是惱人的,書上所有關於春天的美好描寫,什麽繁花似錦、春紅柳綠、五月鮮花等等,讀起來都那麽不切實際,如同對牛彈琴:明明是夏天才有花開,四月還在化雪好不好。至於踏青,清明節學校組織郊遊或去烈士陵園掃墓,踏的隻是黃土和殘雪,寒風瑟瑟中哪裏有青草的影子,實在是不明覺曆。好不容易等到白雪變黑,最後終於化完了,接連刮好多天大風,那些原先掩在雪下的紙片、塑料袋在風中被塵土卷著漫天飛舞,就到了中小學生們學雷鋒大掃除的日子,幫環衛工人攬拉圾、給公交車擦車,家家戶戶也都開窗擦玻璃,忙完之後夏天就到了。所以讀雪萊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不以為然地理解為:化雪刮風了,夏天還會遠嗎?風過後,街道上的花盆開始整整齊齊地擺放出來,然後才有詫紫嫣紅、繁花盛開,這座城市也隨著美麗起來。

我其實不喜歡在街道上放花盆的做法:每年都有好多花盆破掉。直接種到地裏不好嗎,還是土質不合適?多種些草、間歇地插播些花卉,視覺效果應該更好吧。感覺就如我所願似的,這些年草地越來越多了,街景的盆花也更有造型。

烏魯木齊河灘快速路打造主題花堆扮靚城市_造型
圖片來自網絡

倒是那些刺玫,烏魯木齊的市花,一開始就是種在地裏的,風裏雨裏地長著,長時間地開著美麗的花,似乎把春天積攢的力氣都用在了夏天,隻是聞不到香味,所以書上關於“濃鬱的玫瑰香”是另一個我讀不懂的描寫。

雪化後,各學校、單位都組織種樹。從我父母那一代起、到我這一代,記不清在妖魔山(也叫雅瑪裏克山)、水磨溝、水塔山種了多少次的樹,每次跟著一車人從車箱上被卸載下來,眼前的山坡都是光禿禿的, 搞不清楚是以前種的都死光了、得重新種,還是換了個地方,反正隻見種樹、不見樹長,說好的”十年樹木”呢?總之每天出門就見的妖魔山永遠是一座禿山,看不到變綠的希望。直到離開很久後再回去一看,不禁揉了好幾次眼:山上驚現一片一片的綠色!神奇啊。看來在這種幹旱的荒地上種樹,十年是遠遠不夠的。又過了幾年,滿山全綠,綠化後的山坡被規劃成森林公園及高級住宅小區,現在人們都親切的把這座山簡稱為雅山。

preview
圖片來自網絡

 

水磨溝倒是很早就成了公園,水塔山如今也是綠樹覆蓋的公園了,更令我欣慰的是水塔山上建起一座炮台,擺上了一門立過功的大炮。這門大炮是光緒年間,左宗堂率湘軍西征,打敗有著“中亞屠夫”之稱的阿古柏留下的。當年左宗棠為了表示不收複新疆決不生還的決心,命人抬一口棺材隨軍出征,振作了士氣,所向披靡。他的麾下劉錦棠、金順帶領先鋒部隊,把大炮架在六道灣的山梁上,僅放一炮,不可一世的阿古柏軍隊便聞聲鼠竄。當年迪化(烏魯木齊)軍民為紀念這一勝利給這門大炮修建了炮台,驕傲地稱之為“一炮成功”。曆經多年風雨之後,炮台倒塌,本世紀初景區在水塔山的新址建了現在這座氣勢磅礴的炮台,把大炮從原址搬過來,重新架起,炮身斑駁的鏽跡展現著曆史的紛雜。

烏魯木齊一炮成功廣場古代火炮高清圖片下載-正版圖片500014493-攝圖網
圖片來自網絡

炮台前立著左宗堂的雕像:不但平定叛亂,而且一路墾荒、興修水利、造福當地,不愧為功垂千古的英雄。不過,我以為應該把劉錦棠、金順的像也立上,又不缺地方,功臣都值得人們銘記。尤其是劉錦棠,不但是當年親手點炮的人,後來在任新疆巡撫期間體恤民生、開墾農田,讓新疆得以休養生息、欣欣向榮,離任時十萬各族百姓沿途哭送,依依不舍。

水塔山公園裏還修了一座白塔,是圓形的藏式佛塔,在藍天下與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相應,顯得寧靜、安詳。這座塔是九十年代修的,乾隆時期則在紅山和妖魔山各修有一座寶塔。這兩座山之間是雪山融水流經的河道,沒有河堤,自古就常肆虐淹沒大片土地。民間傳說這裏原先是一座山,有赤龍和青龍在這一帶興風作浪、禍害百姓,於是西王母從天池追到此處除妖,揮劍把大山斬成兩截,把兩條龍分別壓在下邊,壓赤龍的就叫紅山,而壓青龍的那座山裏還住著牛魔王,妖魔山由此得名,降妖的寶劍則變成了從兩段山之間穿過的烏魯木齊河。乾隆年間,這條河又泛濫成災,人們以為壓在山下的妖龍又作祟,就在兩處斷崖的山頂上各造了一座鎮龍寶塔,青磚樓閣式的造型,以祈豐年。除了寶塔,紅山上還修了大片的寺廟群,是當時人們祭拜靈山博格達峰之處,可惜在民國時期,奪得政權的盛世才為泄私憤一把火全部燒光,僅剩山腳下的山門。八十年代末,為了保護瀕臨倒塌的文物,人們把山門移到山頂,並修了座眺望樓,又重修了山下的大佛寺等幾處景點,還將紅山塔刷成赤紅色,於是“塔映夕陽”更顯靚麗。

圖片來自網絡

塔的下方矗立著林則徐的雕像,以紀念這位曾在新疆為民造福的功臣。

紅山上有條通到山頂的石階,記憶中這是以前唯一有石階可登的山,我就是通過這條階梯明白書中所寫的“登山”是怎麽回事,而其它的山都得手腳並用地爬,所以新疆人一般都說“爬山”。站在山頂懸崖之上,繁華的市中心一覽眼底,小時候每次在這都賴著不肯下山,總想再多看一會兒。

位於紅山斜對麵的人民公園,因在當年迪化城的西麵,人們通常都叫它“西公園”,是另一處小時候賴著不肯離開的好玩之處:那裏有旋轉木馬,朝陽閣門口經常有表演,還有鑒湖可以劃船。生活在幹旱缺水的烏魯木齊,鑒湖是幫我理解詩詞中那些詩情畫意的地方。

主播帶你遊公園——人民公園_烏魯木齊
圖片來自網絡

鑒湖本是一處天然小湖,乾隆時期辟為官員休憩之地,後來劉錦棠因其平如鏡麵,稱為“鑒湖”。清末民初時的新疆都督楊增新把鑒湖擴建成與民同樂的公園,修了眾多的亭台樓閣,對公眾開放,成為當時的省城一景,但如今僅剩丹鳳朝陽閣、湖心亭得以保存下來。原在湖心亭旁邊的龍王廟竟然是被大水衝毀的,難道龍王爺沒認出是自家?

楊增新是個值得多用筆墨書寫的人物。在沒有朝廷糧餉供給的情況下,他施展渾身解數平衡當地各民族間的利益,緊縮開支,平定了包括革命黨在內的各地起義與暴亂,還主持興辦羊毛紡織廠、開辦電台、在獨山子開采石油、委派下屬包爾漢開辦汽車公司,造出新疆第一輛汽車,使邊塞經濟在戰亂中得以發展。對外,他抗擊外蒙古與沙俄的進犯,並且在當地的蒙古、哈薩克人的支持下保住了阿勒泰地區,對袁世凱簽訂的割地條款他都斷然拒絕承認,仍然派兵堅守疆土,護住了那一方美麗的寶地,否則現在去喀納斯還得辦理出境手續。在中央政權從大清易幟為北洋政府、南京民國政府的風雲變幻中,作為新疆都督的楊增新本著維護國土統一的原則,不管誰在朝廷當政他都支持,在中央與地方各勢力之間周旋,有原則地采取“塞外孤懸”的策略,讓新疆遠離軍閥戰火,保得邊塞平安,還做到了輕徭薄賦,贏得各族百姓的愛戴,被尊稱為“楊將軍”。有意思的是,楊將軍似乎很滿意自己在新疆的功績,豪不客氣地在鑒湖邊為自己修了雕像與置像亭,後來被盛世才拆毀。如今人們已經在重新審視曆史,也應該為楊將軍重立雕像了。

楊增新在鑒湖附近還修了一排長廊平房,以紀念被貶至此的紀曉嵐,稱為“嵐園”。不過以前這排房子常年鎖著維修,我一直沒機會進去過,據說現在已經修好開放了。動物園曾經在嵐園附近,後來遷到了地盤更大的南公園,再之後又遷到範圍更廣闊的達阪城,上次跟親戚一起去時,驚奇地見到了企鵝跟鴕鳥,無論是占地麵積還是物種都稱得上是土豪版。

離南公園不遠的三屯碑水庫建有水上樂園,巨大的魔天輪很受孩子們歡迎。那一處公交車站的站名原為”三甬碑”,但人們都念作“三屯碑“——漢唐時期,”甬”字的發音是“屯”,這是新疆漢語方言中保留下來的一個古音。就這樣,說新疆土話的人讀”屯”,說標準普通話的人讀”甬”,各發各的音,後來有關部門幹脆把站名改成“三屯碑“,統一了發音,”三甬碑”的牌子永遠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再往南到燕窩景區有工人療養院和幹部療養院,風景宜人,附近的烏拉泊水庫一帶在唐朝時稱為輪台(不同於巴州的輪台縣),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便誕生於此,水庫南側存留了古城遺址。

圖片來自網絡

這些地方都是夏天的好去處。夏天是最令烏魯木齊人享受的時光,各種戶外活動你追我趕地湧現在街頭、小區、操場,太陽下了山還到處都是人們的身影,直到徹底黑下來。

童年時最喜歡看星星,跟姐姐買回來看圖識星座一類的書,在夏夜涼風習習中,沒有蚊子的困擾,毫無顧慮地打著手電筒,用肉眼找尋北鬥、牛郎織女等等,可惜頭頂上能看見的星座寥寥無幾,從來都沒有過銀河:天山太高了,擋住了大部分的星星,所以對銀河的描述也上過我那個迷之困惑的名單。

對星星的渴望後來在五一市場的星光夜市得到了滿足。在自治區中醫院旁邊的五一路上,一到天黑,規模龐大的夜市籠罩在一大片璀燦閃耀的點點繁燈之下,各類美食、商品琳琅滿目,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邊感受著天空所沒有的”星”光,一邊品嚐難以抗拒的羊肉串,堪稱絲綢之路上的盛況。這個在烏魯木齊人心裏占據絕對分量的夜市,卻因暴亂而關停了八年。這幾年治安好了,據說星光夜市又重新閃耀了,這個消息令我激動不已:一切真地在變好啊。

圖片來自網絡 https://www.baike.com/wikiid/2039320986061395149?prd=mobile&view_id=26m9dc2gco4g00

白天的五一市場也是人山人海的地方,老字號的抓飯館總是排隊、客滿,要想大快朵頤可真不容易。前幾年跟著姐姐另去了一家叫“福豆來”的抓飯館,在南昌路與哈密路交叉口的引橋旁,門麵雖不起眼,一旦去過、念念不忘,怎一個香字了得:一人一大長截帶拐的羊腿,肉嫩、味足、米香,過癮!從此每次回去都催著家人再去。不過路邊停車不容易,通常都是妹妹把我們放在門口就不知道去哪找車位了,然後她自己再頂著炎炎烈日走過來。

烏魯木齊很少下雨,更不打雷,在外地第一次經曆那震耳欲聾、似乎就在腳邊突然炸開的一擊時,著實被嚇了一大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麽叫“平地一聲驚雷”。由於雨水少,市區街道的排水功能沒受重視,一旦下大雨,街邊就變成兩條小河,很是心疼腳上的那雙鞋。

整個一夏天,烏魯木齊街頭的盆花都爭奇鬥豔地開著,即便凋零也是落在盆裏或地上,激不起流水落花之傷感,更何況詫紫嫣紅開遍之後,就有香甜的瓜果了呀,所以那些憂鬱傷春的詩句也令我困惑了很久。

悲秋倒是有點兒。瓜果還沒吃完,秋天早早就到了,路旁的白楊樹葉子開始變得枯黃,落在街旁經常沒水的小渠溝裏。聽著環衛工人掃樹葉的聲音,倒是能體會出些許暮秋之意,但心情並不太沉重,畢竟隻有那麽稀稀落落的兩行樹,本不成林,也就少了意境。鯉魚山公園的紅葉倒是美得不像話,還有眾多的矽化木做點綴,倒是賞秋的好去處。

這個季節更多的是感到冷了,到了穿毛衣的時候,天山毛紡廠(即天山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天山“、“金天山“等名牌就開始搶手了。每次聽到內蒙古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心裏就泛酸:羊絨的英語讀音是克什米爾呀!除了成衣,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地產毛線專賣店,都是純羊毛、羊絨的,於是各式手工編織的圍巾、毛衣也都成了街頭亮麗的風景線。懶得自己織的,就去找毛衣加工點,有式樣大全之類的雜誌,自己挑選款式,等上幾天成品就能上身。一進十月,暖氣陸續開通,躲在家裏享受溫暖,心裏盼著寒冷卻童話般的冬天。

白雪覆蓋的鑒湖是最美的,月宮般的的瓊樓玉宇,長廊拱橋也都銀裝素裹、玉砌一般,沿湖有玉樹瓊枝相伴,這塊天地就像是用和田白玉雕琢出來的,一片靜謐,似乎與俗世無緣。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腳印,卻不知踏雪何處可尋梅。

烏魯木齊的冬天- 知乎
圖片來自網絡

不多久冰燈就閃亮登場,形態各異的冰雕及五彩繽紛的冰燈圍著湖滿是的,處處流光溢彩、晶瑩剔透,恨不得它們永遠不要融化。也有燈謎,很多人圍著猜,興高采烈的。我倒是不喜歡在謎語上費腦子,隻管賞景:掛著謎語的各式宮燈更令我著迷。

冬天是玩髀石的最好季節,在屋裏隨便一小塊平整的桌麵、幾個羊拐骨就行了,是絲綢之路沿途常見的一種遊戲。撲克牌、麻將也熱鬧,不過我倒不會,小時候被父母管著沒敢學,其實我自己興趣也不大,興趣大的就悄悄地幹了,比如溜到鑒湖上去滑冰。冬天湖水凍住後成了天然冰場,吸引了很多人,我偷偷摸摸地也跑去,沒教練也沒章法,就隻管支楞著胳膊往前衝,正衝得興奮,旁邊一個人忽然猛地摔趴在冰上,被他後邊來不及停下的速滑冰刀傷到了手,這才感到害怕,立刻打住。

另一件事就更危險了,不過當時沒覺得,就是扒車。從家裏到學校有一截筆直的馬路,下完雪,來往的車輛把雪壓成了冰,路麵非常滑,車速都比較慢。等有卡車路過,伸手扒住車後廂就被帶著滑到學校了,很攢勁。雖然老師們天天強調不準扒車,上學快遲到的時候就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了,直到一個小孩出事,學校為此停課訓話,司機們也被告知一旦發現有人扒車就立刻停下來,從此就再也沒車可“搭”了。

有冰的路麵本身就很危險,不但汽車事故頻發,人也會滑倒。為此市政府出台了一項規定:隻要雪一停,全城禁車,每所中學、每個單位都要立刻停課、停工,清理自己門前的雪。於是街上就出現了浩浩蕩蕩的鏟雪大軍,到處都是鐵鍁、剁冰鏟的聲音,混雜著年輕人趁機打鬧的嘻笑聲。鏟出的冰雪都堆在路邊,街道便顯得窄了。有一陣人們討論引進鏟雪車或著直接撒鹽,但麵對嚴重的鹽堿化問題,哪個領導都不敢拍板,於是人工鏟雪還是年複一年地持續著。前幾年聽家人說開始用鏟雪車、也撒鹽了,我就納悶,難道鹽堿化不再是個問題了嗎?

烏魯木齊在蒙古語裏意為“優美的牧場“,在乾隆開發立城之前,除烏拉泊一帶那座當時無人知曉的唐朝古城廢墟外,在九家灣還有座很小的蒙古人城堡,其餘就都是空曠的牧場。其實在烏魯木齊這塊土地上,清政府曾劃分出三個區域:西北部的鞏寧城住的都是滿族人,所以民間稱為“老滿城“,有完整的城牆、四個城門,設有鍾鼓樓,有八旗駐兵,商旅也繁茂,還有眾多輝煌的廟宇祠堂,麵積比迪化城還大一倍,是當時的軍政中心;位於中間的迪化城是漢城,在南門、北門、東門和大小西門內,曾各有門樓,滿清政府把聽話的“良民”漢人安排在這裏,另外南門外還有一座年代再早一點的舊屯城,也屬於漢城;回族、維族則被限定在南門以南到山西巷、二道橋一帶漢城之外的區域。這是造成烏魯木齊人口按民族分布的曆史原因。其實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族混居已經很好了,但之後、尤其是零九年的七五暴亂以後又不得已分化,至今還在一點點地恢複中。

鞏寧城跟迪化城在同治年間曾毀於妥明、阿古柏及白彥虎之亂,當時兩城的滿、漢人口連被殺帶逃亡地僅剩十幾人,左宗棠平亂後,光緒(西太後)抽調大批滿漢過來補充,在迪化城東又建了新滿城,並把原立於伊犁惠遠城的政治中心東遷,以迪化城為省會,此後曆任行政長官都對迪化有所擴建。盛世才統治時期曾在老滿城設立師範學校,之後為國軍駐地,後來成為八一農學院(現農業大學)的校址。

老滿城的城牆在農業大學的院子裏還留了一截殘垣斷壁,緊挨著居民樓,看起來更像是半塌的院牆,旁邊立有一塊碑,提醒著人們這段牆的曆史。是該勞民傷財地拆了居民樓,以保護這珍貴的二百多年前的一點殘存,還是任由人類行為繼續加劇古跡的風化消失?實在是兩難之舉。

詳實深入!烏魯木齊90歲老者半生探尋老滿城曆史
圖片來自網絡

原迪化城的城牆、城門在五十年代改造的時候被拆得無影無蹤了,從三十年代及更早的老照片上能看出城牆、城樓、街道及建築的布局與內地城市基本相同。現在的烏魯木齊與內地的相似程度反倒不如以前,高樓林立中出現了許多圓頂的清真寺。很多遊客以為在烏魯木齊能看到更多的民族特色,其實是不了解烏魯木齊的曆史,有些想當然了。

位於南門的汗騰格裏清真寺原為同治年間所建,八十年代重修成由四角的尖塔簇擁著中間的圓頂,正麵鑲有藍色玻璃,阿拉伯式建築中帶有現代風格,素雅中透著華麗。這是我當年很喜歡的一個清真寺,因為它的下麵一層是熱鬧的商鋪,有各種稀奇的特色物件,包括中東和獨聯體國家的商品。

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的二道橋清真寺緊挨著國際大巴紮,是地標建築,也是這附近的維吾爾人做禮拜的地方。

2020烏魯木齊旅遊攻略,4月烏魯木齊自助遊/周邊自駕/出遊/自由行/遊玩攻略【攜程攻略】
圖片來自網絡

 

大巴紮另一邊的塔塔爾寺是二十世紀初蘇聯塔塔爾人所建。從南門一帶一直到大巴紮,密密麻麻地分布著許多清真寺,有圓頂阿拉伯風格的,也有中式風格的回民寺。陝西老坊寺與陝西大寺是烏魯木齊最古老的清真寺,當年乾隆平定蒙古準噶爾之亂後,由西遷來疆衛國戍邊的陝西回民所建,古香古色,保留著中式樓閣風。

烏魯木齊陝西大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片來自網絡

小時候,夏日的微風中傳來毛拉或是阿訇唱經的聲音,是清唱的,歌聲悠揚,雖然聽不懂,仍然感到仿佛有隻溫柔的手安撫著自己,讓人忘記委屈與不快,變得沉靜、平和下來。後來換成了高音喇叭,雖然分貝高了,卻不再感到悠揚。有時候周圍的幾個喇叭同時響,讓人無處可躲:多麽留戀以前清唱的悠遠綿長……

作為滿漢占人口主體的烏魯木齊一帶,從乾隆時起修建了很多文廟、學宮、佛堂與道觀,全都在曆次暴亂中被毀。光緒平亂後在北門附近又重修的文廟是曆任地方長官帶領眾人祭拜孔子的地方,有幸得以留存完整,後來成為博物館。

烏魯木齊文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片來自網絡

位於九家灣平頂山上的紅牆關帝廟也叫紅廟,不但保佑過清軍的軍魂,也是民間的寄托,曾經興盛一時,文革時被毀,八十年代重修,母親和姨去過,說人不多,沒什麽香火。

作為地處中亞、連接東西方的一個經濟與文化中心,尤其是抗戰期間抗日物資從歐洲陸運到前線的中轉站,烏魯木齊還有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以前還曾設過俄國、英國、美國的領事館。

位於南門的人民劇場建於五十年代,是烏魯木齊比較早的地標建築,曾經用作大會堂,直到八十年代在友好路上建了新的大會堂。劇場的設計采用歐亞合璧的風格,並融入了維吾爾元素,顯得宏偉堂皇,門口的兩尊雕像與裏麵的浮雕總令我目不轉睛,每次都是被拽開才不得已去看表演。

圖片來自網絡

新華南路上的自治區圖書館,曾隨著姐姐常去,坐在那些寬大的桌子前,感覺視野都開闊了許多。她上大學後,我也就不去了。曾位於人民電影院附近的烏魯木齊市圖書館,隻去過一、兩次,狹小的空間裏黑咕隆咚的,全沒有窗明幾淨的樣子,在周圍繁華的影劇院、娛樂城襯托下,甚是落魄。後來這座圖書館拆遷到了南湖一帶,聽說新館高大上了許多,隻是還沒去過。感覺圖書館還是太少了,應該像電影院一樣的密度,供居民們使用。設想一下,假如人們都習慣時不時地去圖書館讀書借書、小組討論,這樣的社會就是真正的小康了。很久以來我一直幻想著這樣的畫麵,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悠閑地坐在窗前或樹下,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一段靜靜的時光。可惜生活永遠是忙碌瑣碎的,亦或是惰性,總之心境不在,這樣的畫麵竟沒能實現過。

曾經讓烏魯木齊成為牧場的烏魯木齊河早已變成地下河,看不見了。小時候小夥伴在裏麵遊泳,水流挺急,曾有被水衝走的。沿岸的居民有時偷著往河裏、河邊倒髒水、扔垃圾,屢禁不止,再加上水分蒸發嚴重,為了安全並保證下遊的水量和水質,政府把它封了起來,在上麵修了路或綠化地,既美觀又實用,規劃的比以前好多了。隻是見不到河的烏魯木齊,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麽,所以我對伊寧、庫爾勒這些有河的地方很是羨慕,好在有鑒湖與水上樂園做補償。沿著河道從西公園往南走,分別排列著幾座橋,依次是西大橋、中橋、三橋、四橋、五橋等,簡單、清晰、好記,一如清朝時得名的那十道灣。1984年位於人民路上的中橋重修成一座現代化的立交橋,氣派的樣子很受市民們喜歡,中橋也從此改名為人民路立交橋。再後來剩下的幾座橋也陸續重建,有的卻改成了讚助商的名字,什麽廣匯橋之類的,從此我便弄不清回家的路。在橋邊立塊碑、刻上讚助商的大名不好嗎?為了不走丟,我堅持用三橋、四橋、五橋的稱呼,而父親則更固執地繼續叫著中橋。

父親是個倔脾氣,至今都不肯接受簡化字。我也以為簡化字是一大失誤:漢字是極特別的文字,字形構造不僅表意,更具有獨特的心裏暗示功能,簡化之後,形聲字受影響不太大,但會意、象形、指事這幾部分便被切割了,顯得字不達意,斷了傳承。我們在埋怨中醫退化的時候,也該理解:文字的載體已經不給力了。不僅是字意,文字所暗含的價值觀也變得淡漠,所以跪了幾百年的秦檜都能站起來了。

應該說現在的烏魯木齊比記憶中更有魅力,單是日益增多的綠地就足以令人欣慰,而太陽仍像記憶中一樣,每天都從博格達峰上升起,隻是以前抬頭就見的冰封雪嶺,如今在高樓林立中需要找塊空曠的地段才能看見。從三千年前周穆王祭山起,這座靈山就一直注視著腳下的這塊土地,無論她是優美的牧場、滄桑的戰場、還是繁華的城市,也無論雪雨風霜。

2021年3月13日

 

注: 本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附:

男聲小合唱《烏魯木齊我的家》,詞曲:艾尼瓦爾江 https://youtu.be/CZqZeUQyfOY

 

烏魯木齊航拍 https://youtu.be/EDvYK-WUz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老鄉啊,謝謝!我沒上到妖魔山上,也忘記防空洞這一茬了。水庫還在,也挺美:)放心吧,現在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有些煩人的事。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讚新疆人的實在,文字雖多,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妖魔山比以前的禿山漂亮多了,嗬嗬
妖魔山上的防空洞還在嗎?
三甬碑水庫還在嗎?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老鄉美言!兒時的記憶是抹不去的,更欣慰的是越來越好了 :)
秦風漢魂 回複 悄悄話 文字優美,很多兒時的記憶浮現在眼前,謝謝您老鄉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