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炒股宏觀經濟筆記 -- 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時間點

(2021-03-22 00:58:53) 下一個

一般分析認為,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了美國的70%, 中國經濟總量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最近北大經濟學家林義夫就做過這樣的預測。

 

這種預測主要基於代表兩個各自國家經濟規模的數值:中國政府統計的國民經濟總量, 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統計的名義GDP。實際上,這兩個數值不能直接比較,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對標的不應是美國的名義 GDP,而應是一個叫nominal GDP(exclude imputation)的數值。這個數值,nominal GDP(exclude imputation),我們姑且名之為市場GDP,就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總規模,相當於中國政府統計的國民經濟總量。美國名義GDP在市場GDP之外,還要加一個矯正,叫折算(imputation)GDP,這個矯正,占名義GDP的七分之一,中國政府不統計,甚至連學術界的討論估算都沒有。網上看,有零星中方智庫人士抱怨美國折算自有房租金(占折算GDP 的一半)入nominal GDP, 誇大了美國的經濟規模,其實就是對數據的誤讀。所有的經濟數據都是有合適的應用場景,在中美經濟規模對比這個場景之下,中國國民經濟總量不應對標美國名義 GDP,而應對標美國市場GDP。

 

折算GDP是非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以市場價折算進入GDP計量。著名的例子就是兩個經濟學家約定一億元價格吃屎,有交易無市場,中國不計入經濟總量,但美國可以計入。如果聯邦儲備銀行認為存在一個吃屎市場價,那麽兩位的經濟活動還是可以按市場價, 而不是兩位約定價,計入折算GDP,進而計入名義GDP。以前有法國學者估算中國清朝GDP,說是總量世界第一。中國有經濟學家質疑,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怎麽可能有那麽大的經濟總量。其實引入折算GDP矯正一下,就好理解了。小農張三一人分飾兩角--農夫張三種地打糧零元賣給消費者張三,折算GDP以市場糧價計入名義GDP,以當時清朝人口和農業大國的地位位,世界第一還是有可能的吧。

 

中國的非市場經濟活動,如農村互助建房,不能計入經濟統計,並不合理。以前外地大學生分配北京工作,單位管住宿,這和單位以市場價出租宿舍,然後給員工住宿補貼,經濟活動價值完全一樣。非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 不作imputation 折算, 反而扭曲了經濟活動的評估。

 

美國會對非市場經濟活動進行矯正。主要是家庭為分界,家務勞動不計入,夫妻間的情趣內衣個展當然也不宜按法國角舞廳折價。但是社會上的非市場經濟活動還是以折算(imputation)的形式計入名義GDP。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St. Louis 分行公開的數據:

2019年 名義GDP是$21,747.394B,市場GDP$18,031.415B

 

兩者差值就是折算GDP, 有3.7萬億美元, 占了名義GDP的七分之一。折算GDP本身是個國家得話,相當世界第四的德國,超過兩個俄羅斯。折算GDP中占比最大的是自有房租金(房客湯姆付零元房租給房東湯姆,統計部門以市場價折算),占了一半有餘,$1,700.373B,占名義GDP的8%;其他還有免費金融服務 占八分之一,例如開儲蓄賬戶超500美元,可以得到支票賬戶的免月費。占名義GDP的1.7%;非市場的員工福利也很大,主要是醫療相關。美國經濟中, 醫療GDP過重, 有3.8萬億美元之巨。相較於中國14億人口的6.5萬億人民幣,美國3億人口花費在醫療上的實在是太多了。折算還有個次要作用, 就是可以調整部分市場經濟活動的分類,把有部分支出算成個人消費,讓醫療花費數據看的平衡一些,即使這樣, 美國醫療花費和醫療業從業人數也是嚴重不平衡的。

 

宏觀數據上,折算GDP相當於在股票投資組合裏加了小部分國債(1/7), 讓數據的震蕩小多了。比如這次疫情,多個經濟部門停擺,2020年底最後看下來,數據並不太糟,折算GDP居功至偉。如果市場GDP少一萬億,市場GDP跌5.5%(1/18.03),如折算GDP不變,名義GDP跌4.6%(1/21.75)。 這次疫情,中心城市的出租公寓被逃空,外郊的獨立屋被哄搶,自住房房租應當是增長的。折算GDP增長應該對衝掉一部分市場GDP的下跌。如果折算GDP增加10%,那麽名義GDP就隻跌3.2%(0.7/21.75)。

 

總之,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對標的不應是美國的名義 GDP,而應是市場GDP。這就像比較兩個學生的高考分數,張三的高考裸分不能對標李四的入學錄取分(高考裸分+少數民族加分+體育特長+軍屬子弟)而是李四的高考裸分。

 

言歸正傳,回到題義--中國經濟規模追平美國的時間點。如果用合理對標的數據,兩國經濟增長指標恢複到疫情前常態, 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會在今年(2021)和美國基本持平, 明年(2022)會超過美國。

 

哪些指標呢?

0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民經濟總量對標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公開的nominal GDP (exclude imputation)

1     匯率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增值至前高點 6.1

2     中國經濟增長恢複到疫情前,名義增長率 8.5 (通脹 2.5,實際增長 6.0)

3     美國年度市場GDP恢複到疫情前的高點(2019年)。

 

1,2,3 當然都是分析變量。尤其是3,美國疫情未了,前三月仍有少數經濟門類產出為零,比如郵輪,影院,樂園。產出腰斬的經濟門類就更多了,航空,旅館,賭場,飛機製造,(wsj報喜三月份景氣回升的旅館業雙腰斬,入住率和價格均隻有疫情前的一半)電商外幾乎所有行業仍在受影響,像餐飲等。與中國家長相關的海外教育市場也沒有開放,想給美國經濟貢獻也投奔無門。2021年前六個月大概會是虧空。後半年疫情被控製,經濟恢複應當可期,股票卷商分析部門也許可以通過年化季報,月報,乃至周報的手法,年底報出高增長率以提振景氣信心,年底經濟回到疫情前高點也許有望,但填實前半年的虧空怕還是有些難度。同時美國政府海量經濟刺激,對美國的經濟影響難以估量。美元作為世界通貨,四分之三在海外流通,對各國(包括中國)通脹,經濟增長,匯率,貿易等影響也不可預測。這三個數值相對穩定,以此推演題義而已。

 

/*

中國公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總量 ¥101萬5986億, 首次過百萬億。以8.5%年名義增長率,2021年名義經濟總量應該是¥110萬2345億,以6.1匯率折算美元 $18,071B, 對標美國2019年市場GDP $18,031B, 兩個數值大致相當。鑒於中國經濟增長快過美國,明年(2022年)超過美國應該是合理的預期。

*/

 

聯邦儲備銀行按季度公開主要數據,如名義GDP。市場GDP則以年度公開,而且要滯後一年。所以如果中國經濟規模如果在明年(2022年)超過美國的話, 我們大概要到2025年才能得到數據的確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