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

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評論
正文

2021-02-26 第一章 生命與自由 1.24 生命的基本屬性

(2021-02-26 13:39:16) 下一個
這是一部對意識形態思想,中國傳統文化與曆史,以及未來發展進行思考的雜思錄,在此代為轉發。雜思涉及生命的本質,意識形態價值,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曆史的反思。文字章節或顯粗糙鬆散,拖遝,不連貫,甚或離題,卻有著不同於普遍流俗,非黑即白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與思想方法。思想需要批判,失去批判的思想也許是活知識,卻是死思想。有興趣者不妨留下評語或評判,做為思想相互激蕩的激勵,謝謝所有讀者。
(續前章節)
 
1.24 生命的基本屬性
生物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存在形態,做為一種特殊的物質存在,生物就必然有不同於非生物形態的共同特征,這些所謂的共同特征就是生命基本屬性,什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屬性。
 
1. 記憶,生命都有記憶,生物可劃分為不同的物種,同類物種的生物都具共同的形態及生存模式,生物也隻能在同類物種中繁衍,是什麽限製了生物隻能在同類物種中繁衍,這就是記憶。
習慣上人們將記憶狹隘地理解為與大腦功能相關的記憶功能,忽視了生物的生理機能也是一種記憶,生命機能與記憶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說,基因這種生物獨有的遺傳密碼就是一種記憶,而且是生物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記憶。基因記憶是生命的複製延續衍化老化凋零,是生命過程的模板與基礎,進化因素的必要累積,是生命自然最基本的屬性,所有其他生命自然屬性都是生命記憶屬性的衍生。
 
2. 生存,生長是生命自然過程最基本的形式,是與生命同在的本能,生命在,必求生存,不求生存的生命隻能是病態的生命,必然走向完結,生存是生命基本屬性之一。
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基本的本能以維續生命,植物有從環境中攝取養分,如陽光水分,及排出廢物的生理機能,動物也有尋找食物,排出代泄物的生理機能,動植物都有延續後代的生理機能,這些機能都是生物生存及延續生命所必須具備的,這種必備的生物機能就是生命的本能,於生帶來的,與生同在,隨生命終結而逝。
然而生物這種求生存的本能,完全不需要經過訓練與模仿,卻能夠一代一代的延續,並且能夠在環境改變時為求生存而適應環境,變換生存習性,形成新的習性,並延續下去,這就是新的習性改變記憶或基因記憶以使物種生命更好的適應環境及更好的生存。生存是生物生命記憶的表現,
所有的生物生命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或本能都是生物基因記憶的結果,或者說,是物種生物基因這種特殊基因在生命體的複製與再現。
 
生存與記憶都是生命最重要的基本屬性,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看似乎互為前提,缺一不可,然而記憶仍是第一位的,生物求生存是基因記憶的自然必然延申。一方麵沒有生命就沒有記憶,沒有生命,記憶就失去承載體,另一方麵沒有記憶就沒有生命,沒有記憶,生命體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就失去複製延續的範本,而動物更是失去行為及求生的能力,生命就不可能延續,將在後麵對記憶進行進一步討論。
 
1.25 生命的衍生屬性
生命的基本屬性記憶延申出其他生存屬性,生存是記憶的載體,生命的基本屬性記憶與生存也必然衍生出生命其他的相關屬性,或稱派生屬性。以下是具有行動能力的動物,由其基本屬性記憶衍生的其他派生屬性。
3. 自利 生命基因記憶帶來的生存本能必然產生自利傾向,生存本能產生求生欲望,而自利就是求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對於沒有意識的植物,根部向有營養的方向延申,枝葉往陽光處生長都是與生存有關的由基因記憶產生的自利傾向,具有意識及可移動的生物,自利傾向或行為就更明顯,動物自利行為是自我意識與生存欲望結合產生的必然結果,自利是生命基本屬性衍生的生命自然屬性。
4. 欲望 有自我意識的生物,自利的屬性必然產生欲望,欲望是記憶與自利結合的追求生命利益的意識。
5. 自由 對可行動或移動的生物,有欲望就會有行為,就必然要求行為自由,生命追求自由也是生命本能與自利的必然與自然選擇,是生命自然第五屬性
思想自由 由於人類是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級生物,自由必然包含思想自由,思想自由使人類可以更細膩更複雜的去謀劃,使欲望得以實現。思想是達到實現更多更大自利與自由的手段,自由思想是人類生命自然追求最大利益不可或缺的,沒有自由思想就不會有真正自由,或僅是不完全的自由。自由思想與自由同屬第五屬性,也是衍生屬性。
6. 群體 生物的生存本能與自利屬性,記憶的比較產生欲望,以及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必然導致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大多數或普遍的情況下,群體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與結果,群體是生命的第六屬性,如果某些物種不具有群體屬性,一般而言,不具有群體屬性的物種應該是相對低等物種,或與其食物鏈有關,群體本身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與表現。
7. 秩序 有群體就必然有秩序,秩序是群體選擇也是自由選擇,自由與群體秩序的結合才會產生最大利益,秩序是群體與個體利益,以及個體相互碰撞的平衡,平衡的準則是群體與個體的利益最大化,秩序是生命自然第七屬性
8. 進化 生存,適應,追求自由,這些屬性促進生物記憶累積衍化進而帶來記憶演進或生物進化,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進化是生命自然現象,生命自然第八屬性,違背進化定律就是違背自然屬性,是不具有生命力的,也是不可延續的。
9. 進化不可逆 生命停止進化,必然有某些生命屬性受影響或限製。進化是無數生命延續的漫長的自然現象,進化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更是記憶累積的必然與突破,每種物種的生命狀態都有與之相適應自然環境,進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已改變的環境不可能重新回到前環境狀態,環境退化的結果是可能物種消亡,進化是不可逆是生命自然第九屬性。
 
這兩類屬性,最基本的屬性,記憶,與其他衍生/派生屬性,生存,自利,欲望,自由,群體,秩序,進化等等,與生命的存在與進化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而個體與群體與這些屬性的關係及結果又各有不同。
剝奪生命某些屬性,生命會凋零死亡,這很容易理解,當一個個體生命的基本屬性(基因記憶)出現問題,個體生命就會出現生理病變,某些衍生屬性被剝奪,如失去賴以生存的養分,或失去自我維生的能力,一種記憶的失去,生命必然凋零。剝奪群體的屬性,個體在群體中所獲得利益就會失去,如共同覓食,相互保護,群體會消亡,剝奪群體的記憶,進化將會終止。
 
剝奪衍生屬性則不會導致生命死亡,如剝奪個體的行動自由,屬於在群體中的某些優先權等等,並不會導致個體生命的消亡,生命會對抗對衍生屬性的剝奪,首先是個體的反抗,對群體而言進化會停止,或爆發革命。對群體而言,衍生屬性會影響群體特性,進而影響群體進化。
 
1.26 生命的意義
如前所述,物質的本質是存在,生命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物質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所以生命的本質也是存在,而生,即生存,生長,繁衍是生命存在在不同階段過程的表現形式,這些生命的表現形式與生一樣都是生命的意義,也就是生與存在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有與生命相關的自然屬性,記憶,生存,自利,欲望,自由(自由思想),群體,秩序,進化,都具有生命的意義,這些屬性都體現了生命的本質,即生與存在。
生命的本質也回答生命的意義這一問題,某一個體生命自認或被認為沒有意義並不等於其他個體或總體生命被認為沒有意義,生命的生與存在,使生命這種特殊的物質現象或形態得到認識,沒有生命就沒有認識,意義的本身就是一個認識的問題,作為物種的自然成長,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生,在於存在,在於因生而認識。
而所謂的意義其含義本身就是一種觀察者意識對客觀物質存在的認知或反應,這種認知無關被觀察客體物質的本質,而認知也會因觀察者不同而異,所有這種認知並不具備哲學上的意義。哲學要回答的是總的,最一般的,最本質的與最具普遍性的問題。否定生命的意義意識隻是某一個體或某些個體的認識問題,不屬於最一般,最普遍性的問題,所以生命的意義在哲學上根本是一個偽命題。
 
1.27 尊重生命,尊重存在,尊重自然
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就是生與存在,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尊重存在尊重自然。尊重生也是包括尊重與生命有關的生命屬性,這些與人類生命相關的屬性就是,記憶,生存,自利,欲望,自由(自由思想),群體,秩序,進化。這些屬性的健康正常發揮是生命或人類生命,個體或群體,健康成長的基礎。所有生命,人類生命或非人類生命,以及非生物物質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將包容包含對一切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
 
1.28 生命自然屬性與衍生屬性的關係
前麵說過自利與欲望,這是與生命生存關聯且易於明了的屬性,自由則是與自利和欲望直接相關的屬性。對於有行為能力的生物而言,自由是生物自利屬性的自然延申或必然延申,也是生物生命與記憶基本屬性的派生屬性。
生物由於生的本能而尋求自利,在特定的區域與環境,資源總是有限,有自我意識的人類由於對事物有更為複雜的抽象認知也必然產生欲望,自利及欲望也決定了有意識而有行為能力的物種必然要求行為上的自由,行為自由才能更好的自利,而且欲望必然是利必求其大,生物自利導致逐利行為,行動不自由影響逐利行為,自由的行為也會給生命個體帶來新的生命記憶及器官感知的愉悅,適當行為帶來生命感知的愉悅也是生命生的本能需要,如果任何行為帶來的不是愉悅而是不快或痛苦,生命體必然停止行為或不作為,如過度的運動使人產生不適而停止。而如果不行為是健康的並能延續下去,這種物種必然失去行為的能力,這將是一種生命退化。所以自由的行為是所有具有行為能力的生命體的本能需求。
這些自由的逐利行為帶來的益處及生命記憶與感知器官的愉悅都有利於生命個體的健康與茁壯,也就是有利於生命個體的生長。反過來說,剝奪生命個體的自由將不利於生命個體的軀體健康,一方麵它可能失去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養分來源。另一方麵,即使在維生養分不受影響的條件下,具有行為能力的生物,其行為能力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行為能力本身就是其生物物種進化的結果也是進化的途徑,行為能力其本身就是生物行為自由的結果,是生物進化所需條件的一部分,是生命器官或記憶的健康本能,自由與進化也是一體的兩麵,互為因果,自由帶來進化,進化帶來更多更大自由。
限製生命的健康本能將會影響生命個體兩方麵的健康成長,一是生命器官機體的健康,因為失去適當的活動或運動使相應器官萎縮,二是給生命記憶帶來負麵影響,記憶壓抑及障礙或身心留下不愉快的記憶,這些不健康記憶也會阻礙生命個體的健康生存。
自由是具有行為能力物種的生命自然屬性,不可或缺,即使屬於生命及記憶所派生的自然屬性,卻是覓食獲取必要養分,生命健康成長及進化所必需。
 
1.29 群體
許多動物物種普遍有群居的屬性,在自然環境中,群體往往比分散單獨個體更有利於達到最大利益屬性的需要,例如群體同居有利保護個體對抗惡劣環境及外敵傷害,群體還可以提供許多個體自身無法得到的利益,群體也有利於生命的繁衍。然而有群體就必然產生群體秩序,群體秩序與自由看似相互矛盾的,然而群體與自由都有一個共同的驅動力,就是個體追求最大利益,為最大利益而自然形成群體,而長期的群體群居,必然產生兩方麵的結果,群體群居帶來的習性改變以及進而基因進化以適應群居習性,從而結成群體是一種生命物種的進化。
群體是生命自然的第五屬性,由生命自利屬性,或個體生命為追求最大利益而結成群體,是一種由基本屬性派生的屬性。群體與自由是一個矛盾的共同體,是一體的兩麵,而最大利益是兩者的粘合劑,既群體如果達不到個體獨居的最大利益就不會有群體,或群體走向解體。這種群居的習性有利於繁衍及相互保護,也許從一開始就是生命或物種的生存方式,也許是生物動物物種進化逐漸形成的結果,其動因與行為自由一樣,就是為了生存,驅動力就是尋求最大利益。個體自由是生命本能行為,是為了個體追求最大利益,群居習性同樣是為了追求最大利益,群居習性無論是從物種生命的起始就有,還是由於生存的需要而出現都必然是基因記憶的一部分,都是進化的必然結果。
群體習性並非一成不變,於人類而言,從原始的鬆散小群體群居,進而家庭,大群體,部族村落形成,必然伴隨許多習性的改變,群體習性也成為進化的手段與環境,可以說,群體是人類一切文明萌芽的土壤及起始。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