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

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評論
正文

2021-02-24 第一章 生命與自由 1.18 物種基因記憶

(2021-02-24 12:27:59) 下一個
這是一部對意識形態思想,中國傳統文化與曆史,以及未來發展進行思考的雜思錄,在此代為轉發。雜思涉及生命的本質,意識形態價值,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曆史的反思。文字章節或顯粗糙鬆散,拖遝,不連貫,甚或離題,卻有著不同於普遍流俗,非黑即白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與思想方法。思想需要批判,失去批判的思想也許是活知識,卻是死思想。有興趣者不妨留下評語或評判,做為思想相互激蕩的激勵,謝謝所有讀者。
(續前章節)
 
1.18 物種基因記憶
任何生物生命體都具有基因記憶功能,而不同生物物種記憶功能也不同。所有健康生物都有繼承及承傳物種基因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物種基因記憶。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猩猩之所以為猩猩,其根本原因就是存在其生命體中的基因記憶,是物種傳承物種生命的的模板,物種進化就是物種適應環境的基因變異。
 
1.19 生物家族基因記憶是物種進化的原因和基礎
每一個物種的基因都有其共同的基因記憶,以維係物種的生存與延續,同時每個個體又有其獨有的家族基因記憶,這種個體獨有的基因記憶是生物家族個體生命區別於同類物物種其他家族生命的原因或基礎,或可稱為家族基因記憶,也就是具有血緣關係的生命個體都具有共同的家族基因記憶。家族基因記憶同時是物種基因變異的前提,是物種變異,病變,及進化的原因,也是物種基因,變化,進化的基礎。
自然物質世界裏,無論何種物種類別,生物或非生物,有機或無機,總體存在於個體之中,個體是總體的表現及存在的方式,有如古人思辨之馬與白馬的關係。個體是總體的載體,個體的變化將引導總體的變化,家族基因記憶的變異進化,將導致物種基因的變異進化。
物種基因的變異起始於家族基因的變異,這種家族基因記憶,起始的改變,源自於個體生命的經曆,對環境的適應,包括對食物的攝取與改變,生存習性的改變,以及對環境的回應適應,造成了個體物種的習性的改變,這種習性的改變,會通過同物種繁衍將基因記憶交換傳遞到新一代,經過漫長的時間累積會帶來個體生物生理以及器官及功能的逐步變化,並由家族基因記憶轉化形成物種基因新的記憶,這種新的基因記憶又通過物種繁衍成為每個個體的共同基因記憶,完成家族基因記憶最終轉化為物種基因記憶的過渡,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這種家族基因記憶轉化為物種基因記憶帶來的結果,如果是有利於物種對環境的適應,將利於物種的生存延續,比如猿人的前肢進化為人的手,手掌五指的分開,及功能的不同,都是從家族基因記憶的改變開始,逐漸轉化為人類的共同物種基因記憶,成為人類的共同特征的一部分。而那些不利於物種適應環境的物種基因記憶將被淘汰,或萎縮,被新基因所取代。
這些由個體家族基因記憶轉化為物種基因記憶的新基因記憶及原有基因記憶,如果出現物種對環境變化的不適應,既對環境及變化無法產生出或進化出新的基因記憶以使個體適應,進而使物種適應環境,物種將會消亡。家族基因記憶是物種進化試錯的基礎及積累,是物種進化的橋梁。
 
1.20 個體生命記憶
個體生命記憶是家族基因及物種基因在自然環境中的適者生存的基因選擇與積累,是家族基因變異進化的準備。個體生命記憶不屬於基因記憶,是生物三類記憶中,最靈活,最生動,最快速變換的生物記憶,既是生命的表現,也是生命選擇,擇優,學習,成長的基礎。
個體生命記憶使生物體對環境作出的快速反應,逃避危險,選擇積累經曆,學習,成長的最快速途徑,是生命對環境及經曆最直接第一手的累積,個體生命記憶保證個體生命的生存,及經驗或記憶積累,成功有效的積累將演化成為家族習性,長期穩定的家族習性將演化為家族基因,長期的家族行為模式演化為生理模式,以家族基因的方式傳遞到下一代,成為本能,比如同為牛的物種,馴養家牛的耕田肯定比馴養野牛的耕田來的容易,這就是家族習性成為家族記憶影響牛的耕田馴養。家族習性又通過同物種的交配傳遞到新一代,成為物種新本能,無效的記憶將隨生命結束而消失。
個體生命記憶通過經驗累積學習,使個體適應環境變化,養成新的習性,並經過繁衍,新的習性也將成為家族習性,有利於生存與進化的習性會演化成為家族及物種新的基因記憶,成為物種基因的一部分。所有個體生命經曆是生命演化進化的基礎。
 
1.21 個體生命與記憶
生物包含動物及植物,與植物不同,由於動物可以活動或走動,對環境的反應都可以直接觀測到,同一類動物而不同個體對同樣特定環境反應也不同,這就說明個體記憶並不相同,同一個體不同時間段對同樣特定環境反應也不盡相同,這也說明動物個體記憶具有一定的環境差別分辨能力。這種差別分辨能力說明動物具有一定的記憶辨別能力,這是記憶主體的基礎。(這種記憶分析分辨能力是如何產生的?)
個體記憶具有一定的差別分辨能力說明生命記憶不是簡單的影像累積或數據累積,由於動物對環境有好惡的辨別,這種個體記憶是與基因記憶,個體經曆經驗記憶相結合的特殊記憶,比如同一個體動物對不同食物的喜好的不同,說明生命記憶是包含影像及個體生命神經,個體本能經曆的特別經驗對特定物體回應的記憶。這一完整的記憶形成日後這一個體對這一特定物體的特殊記憶及辨別,這些記憶及辨別是生命思考思維的基礎,各種不同生命物種的記憶及辨別過程應該是一樣的,隻是不同物種所具有的記憶體容量及複雜程度的不一樣,其記憶思考思維的能力及複雜程度也不一樣。在地球上,人的大腦是最複雜的,人也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如果有外星生物,其記憶及思維思辨過程也應該是一樣的,如果其大腦或記憶體比地球人複雜,它就比地球人聰明,反之就不如地球人。
 
動物都具有生命記憶,這可以從直接觀察中得到,是否能證明植物具有物種基因記憶及家族基因記憶之外,同樣具有或沒有生命記憶。植物由於無法移動,也就無法或很難觀測到植物對環境的直接反應,即使有所反應,由於過於緩慢,很難辨別這種反應是出於基因記憶還是出於生命個體記憶,比如植物對火的反應,火會灼傷植物,具有生命的植物其本身必然產生與之對應的反應,然而如何判別這種對應是出於基因記憶或生命個體記憶。恐怕永遠無法證明對火的恐懼是植物共同生命基因記憶的反應結果還是這一特定植物具有生命記憶的反應結果。
此外,有些植物長刺,毫無疑問,這些刺保護植物不受動物的侵食,由此可以得出刺是植物適應環境經過長期進化的結果,理由很簡單,在物競天存優勝劣敗的自然淘汰中,有利於生存的基因或器官都會被延續而保留,刺應該可以被認為如同動物身上的器官,不利於生存的基因或器官都會萎縮或被淘汰。保留或萎縮淘汰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對於保留的以刺為例,同一植物物種,沒有刺的比有刺的更容易受到環境的侵食,也就是多了一道環境的天敵,在同樣環境條件下,有刺植物更容易勝出,其基因記憶也由於勝出而保留延申。
對於無用的基因或器官,也許可以這樣理解,生命需要養分或資源的維護,對生命而言,養分就是一種資源,在普遍和一般的情況下,資源總是有限的,資源的分配就關係到生命的健康成長,與無用的基因相關的枝體或器官也必然占有一定資源,而使有用的器官所獲得養分必然減少,這也不利於生命的健康生長,並且無用枝體或器官因無用導致與其相關功能使用減少,以及減少或失去與其他相關聯枝體或器官的聯係或聯動,形成萎縮,成為總體中的多餘者,用則存不用則廢,這應該是適者生存在生命體內的體現,無用的枝體或器官會逐步萎縮,這個適用於動物器官進化的原則應該同樣適用於同屬生物的植物,所以無用的或不利於生存的基因及器官將在衍化中萎縮及淘汰。
 
1.22 三類記憶的相互關係
毫無疑義,記憶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記憶就沒有生命,記憶是生命最本質的特征與表現。生物生命的三類記憶,物種基因記憶,群體/家族基因記憶,生命個體記憶,這三類記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對生命繁衍有著獨特不可或缺的功能。
物種基因記憶是基礎,是物種最基本的母版,同一物種的所有生命個體都有同樣的形體,生長及生活模式,物種基因記憶是物種延續的基礎記憶,同類相似,相聚,相容,就是緣以是物種基因記憶的共同基礎。
而家族基因記憶又將物種基因記憶更加具體化到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家族都是一個小的群體,反之亦然,每一個群體都是一個家族,家族成員之間有著比群體外成員更緊密的血緣或相近的基因記憶,群體或家族基因記憶即是個體生命所屬家族區別於同類物種個體的原因,所以也有著對環境適應的相似性,適合現實環境的家族基因記憶將在競爭中勝出,生存,並通過交配繁衍將家族基因基因衍化為物種基因記憶。家族基因記憶也是物種基因記憶進化累積與基礎,一個家族記憶的進化或變異將通過繁衍交配將新基因擴散為物種基因,適應環境的將會延續,不適合的會被淘汰。
生命個體記憶則是個體生存經驗的累積,對環境的靈活適應,獲取生長生存要素,以及基因記憶環境試錯及環境適應的基礎。個體記憶形成習性,進而成為家族習性,長期的家族習性將衍化為基因,通過延續將優秀基因傳續下一代,成為家族記憶,逐漸成為物種記憶。
個體生命記憶與家族基因記憶的關係也有如家族基因與物種基因的關係,從個別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關係。一個物種有如一個大係統,係統內部有許多分支,分支又有分支,這些分支就是家族,家族又許許多多的成員,這些家族成員就是每一物種生物生命的具體表現與存在,這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具體存在與表現就是該物種接觸自然環境的觸須,物種對環境的適應進化就是以每一個體成員為起點,沒有個體生命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就沒有物種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個體的生命力愈頑強,物種的生命力也愈頑強,從個體生命記憶到物種基因記憶是一個個別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漫長過程,中間還有一個家族基因記憶的環節。
三類記憶缺少任何一項記憶,生物生命的存在與進化將成為不可能。一般而言,由於環境變化的遲緩以及基因演化承傳過程的緩慢,自然過程是一個無數隨機與偶然組合的過程,同一物種不同個體相互之間,基因承傳包含許多隨機及偶然的因素,基因的演化及物種進化極其漫長,家族群體這個環節也成為必然,成為特殊到一般的集散點及橋梁。
 
1.23 個體記憶是生命的基礎也是延續及進化的手段
進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一個從個體到總體,特殊到一般,個別到普遍的過程。共性是進化的結果,同樣環境下的趨同效應,個性特性是進化的條件與手段,不同個性對環境的回應也不同。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個體起著非常重要的關鍵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許未必是主觀的主動的作用。每個個體都是總體(物種)接觸感應及主動適應環境的觸須與節點,對有意識的動物而言,每個個體的自我發揮自由發揮對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個體的自我與自由是生命進化的基礎。
簡而言之,自由屬於生命的自然屬性,個體的自由是生命本質屬性的自然的必然的要求。生命的自然屬性為追求生存使生命體本身成為一個自然的在環境中探求生存的有機體或生命生存探索機製,探索環境,接受回饋並形成新探索的機理,這種機製就是一種試錯機製,植物如此,動物更是如此,而個體自由就是動物個體本身探索環境最基本的方式與手段,所有自由個體的探索的集和就是整個物種探索環境的集合,在同樣環境條件下,物種個體愈多,物種適應環境的手段就愈多,物種生存與延續的可能性就愈高。
 
(待續)
大魚 穀歌博客
中國文化與社會的過去,今生與未來, 電子書 中國道路.雜思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