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唯識十一之:富不過三代

(2022-03-24 10:30:49) 下一個

《唯識二十論》也是世親菩薩寫的。

我們前麵已經講過世親菩薩寫的另外一本論, 《辨中邊論》。

兩本論讀完,

我的腦海中就蹦出一句話:富不過三代。

從彌勒菩薩, 到無著菩薩, 再到世親菩薩,

正好三代。

別人的弟子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唯識宗倒好, 出於藍還不如藍。 難怪唯識宗後來式微了。 出世法不會, 入世法不如淨土宗。 怎可能不垮。

 

宗派就是一個組織。

創立一個組織和成了一家公司沒什麽不同。

做得好, 欣欣向榮。

做不好, 關門大吉。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鎖定的市場。 有的鎖定高端, 以質取勝, 比方說奔馳寶馬。 有的鎖定中低端, 以量取勝, 比方說豐田本田。

禪宗就是以質勝。

淨土就是以量勝。

三論宗, 唯識宗等等, 夾在中間, 不上不下, 既不能以質勝, 又不能以量勝, 注定被淘汰。

密宗之所以沒被淘汰, 是地域壟斷, 沒有競爭。

密宗的市場運銷戰略是高中低端市場都要, 如此就沒有特色, 沒有品牌效應。 如果擱在中土這樣競爭激烈的地方, 一樣被淘汰。

 

說到入世法和組織經營,

台灣的四大山頭, 佛光山, 法鼓山, 慈濟, 中台禪寺, 都做得相當成功。 據說, 有華人的地方, 就有他們的道場。

這世上又有哪個地方沒有華人?

這一點, 是值得國內的宗教團體學習的。

 

但是, 宗教畢竟不是一般的民間團體。

我們時刻不要忘了我們當初成為佛弟子的原因。

我們修行是為了解脫生死。

所以宗教團體, 最終還是要以質勝。

不明了第一義, 入世法再好也是徒勞啊。 你當初成立這個宗教團體的目的, 並不是把它做成世界五百強, 而是度眾生。

既然要度眾生, 就要有能力度眾生, 首先就要自度。

自己都不會, 以盲引盲。

那不叫度眾生, 叫騙子, 叫謀財害命。

 

通讀《唯識二十論》,

還是一個閃光點都找不到。

說的還是天堂地獄, 功德善惡。

你要說這些也可以, 像淨土宗一樣, 把它弄得很簡便宜行, 就是念佛積功德, 一心往生淨土。 偏偏又要搞得很複雜。

結果就是,

大根器的嫌檔次低, 不學。

中小根器的嫌複雜不簡單易懂, 不學。

 

世親菩薩比起彌勒和無著, 已經差很遠了。

世親-陳那-無性-護法-戒賢,

這是唯識宗在印度的傳承。

而唐三藏玄奘是戒賢的弟子, 世親下五代。 其主要工作是學習梵文, 並翻譯彌勒, 無著, 和世親的著作, 帶回中土。

世親已經這麽差了。

其徒子徒孫, 可想而知。

 

入世法, 一定要與時俱進。

經營宗教團體一定要像經營公司一樣。

否則一定失敗。

其實在這一點上少林寺的釋永信大師是對的。

這些道理我都懂, 也知道該如何去經營, 可是我的個性卻是對廟務毫無興趣。 所以我的竹林宗隻存在這網上, 一個道場也沒有, 隨時可以關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