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老兵

數十年研究國際戰略頗有心得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淺析:台灣空軍作戰實力,以及雷達的部署情況

(2021-01-21 09:12:19) 下一個
所有資料及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及Google地圖,所有分析均為個人觀點,另外本文純粹探討軍事問題,不涉及政治,各種機構、職務名稱直接采用台方叫法。

 

空軍作戰指揮部

空軍作戰指揮部是台灣空軍戰術


與防空作戰的最高指揮管製機構,負責統一規劃、指揮各戰術聯隊的作戰與戰備訓練任務。該部原為空軍作戰司令部,2006年“精進案”中降格為指揮部,駐地位於台北南部的大安區公館福興營區。

 

營區背後的蟾蜍山開辟有大型洞庫,內設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其核心是從美國引進的自動化防空指揮控製係統,通過“訊安”係統和衡山指揮所交聯,負責全台製空作戰規劃、兵力派遣和空戰管製,並協調三軍聯合作戰中的空軍行動。
【 “天網”係統 】
1979年台灣空軍建成“天網”半自動防空係統,包括本地和外島上的13座地麵固定雷達站和3座車載機動雷達站,共有30多部雷達,覆蓋台海周邊500公裏範圍。係統將雷達信號輸入中央計算機處理,然後顯示在工作站指揮儀上,供戰管中心人員進行判讀指揮。1995年“天網”係統從台北遷往花蓮佳山基地轉為備份戰備係統,2009年10月24日退役。
【 “強網”係統 】
1994年8月12日開始啟用“強網”係統接替“天網”,將21座地麵雷達站、海軍“大成”係統10座海基雷達和4架E-2T預警機整合為一個全自動化的C4I防空體係,涵蓋陸海空30多個作戰單位,統一指揮三軍的防空作戰,對低空飛機探測距離為400公裏,巡航導彈為260公裏,無源探測距離超過900公裏。
“強網”係統的核心設備是3套VAX6620中央計算機,配備了56個管製指揮席,采用AMD-44指揮儀(顯控台),分為攔截管製、導彈管製和防炮管製三類。其中責任最重大的是攔截管製席,負責空情監視和目標鑒別。除了電腦屏幕顯示,還設有大陸戰機活動標示板、導彈接戰區和戰備妥善標示板等人工標示板作為備份。

> 2001年時的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內景


“強網”係統具有全天候空情處理能力,可同時顯示600批目標,引導150架己方戰鬥機攔截,並協調地空導彈、高炮、海軍艦艇展開聯合防空作戰。係統發現敵機後將目標機型、速度、高度、航向等參數通過數據鏈發送給空中的攔截機,並提供最多15種攻擊方案供飛行員選擇,從目標判別、作戰方案選擇、命令下達到引導攔截整個過程實現全自動化,在90年代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 高雄岡山空軍官校航空教育展示館展出的兩代顯控台


【 “寰網”係統 】
2012年1月1日,新一代“寰網”係統替代“強網”擔負戰備值班。“寰網”係統由洛馬研製,強化了對“愛國者3”、“天弓3”等新型地空導彈的支持,具體性能指標仍在保密中,沒有對外公布。該係統服役以來問題相當多,2018年發生19次緊急故障搶修,37次一般故障協修,進行了60項軟件改進,2019年又列編了近170萬美元進行係統升級。

 

空軍戰術管製聯隊戰管聯隊隸屬空軍作戰指揮部,是“強網”、“寰網”係統的實際操作者,負責全台的空情偵測、空戰規劃和戰術管製,每當解放軍戰機在台灣周圍活動,台方聲稱“一切盡在掌握”,就是通過這個聯隊來“掌握”的。


戰管聯隊下轄3個區域作戰管製中心,分別是北部戰管中心(駐台北中山區)、南部戰管中心(駐高雄旗山區)和東部戰管中心(駐花蓮新城鄉),這些區域戰管中心平時負責自己責任區內的空情和戰管,戰時如果台北聯合空中作戰中心遭到襲擊無法運作或者失去聯係時,區域戰管中心可以自動接替其職能或者獨立指揮本區域的作戰行動。

在區域戰管中心之下是分布全島的對空雷達站,裝備美製AN/FPS-117、AN/TPS-77、HR-3000等型號的大型防空雷達。
AN/FPS-117是GE航太(現屬於洛馬)研製的固定式遠程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1980年設計定型,最初是為美-加北極地區的北方預警係統設計的,2020年仍在生產中,15個國家采購了超過120部,至今仍是西方國家的主力防空雷達之一。台灣於2003年采購了7套,2009年交付投入使用。

該型雷達采用L波段有源相控陣體製,天線麵積52.6米²,發射功率24.6千瓦,最大探測距離470公裏,探測高度3萬米。

> 部署在阿拉斯加裏斯本角空軍基地內的AN/FPS-117
為了應對殲-20等解放軍新型隱身戰機的威脅,台灣空軍將在2020-2026年間實施“TPS/FPS-117雷達性能提升案”,耗資14.87億新台幣(5300萬美元),改進這款雷達的早期預警能力,並將具備低雷達截麵積目標探測能力。


AN/TPS-77是AN/FPS-117的衍生型號,兩者有80%的零件通用,安裝在平板車上可移動部署,運輸時天線陣采用液壓折疊,能用C-130和直升機空運,也可以通過卡車、火車運輸。雷達工作在L波段,發射單元數量減半,天線麵積27.1米²,發射功率下降到19.9千瓦,作用距離仍然是470公裏。台灣空軍和AN/FPS-117同批采購了4套。

>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在2007年部署的一部AN/TPS-77,下圖為折疊行軍狀態


GE-592(V1)是AN/FPS-117另一個衍生型號TPS-59的出口型。TPS-59是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專門研製的可移動版本,天線尺寸介於AN/FPS-117和AN/TPS-77之間,性能也十分接近。台灣在1988年進口了2部,另一部過去部署在樂山雷達站。2017年9月20日,退役的樂山雷達被移交高雄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作為教具。

 

> 航空技術學院移交儀式上的GE-592雷達(似乎拆除了上半部天線列陣)

HR-3000也被稱為HARD雷達,就是“休斯公司防空雷達”的縮寫(如今屬於雷錫昂公司),80年代中投產,為固定式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最高功率1.5兆瓦,最大探測距離500公裏,對雷達反射麵積1米²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320公裏。

台灣在1993年和F-16一起打包進口了2部HR-3000,但是這款美國自身沒有裝備而主要為北約盟國設計的雷達在潮濕高熱的台灣明顯水土不服,故障很多。部署地點嵩山雷達站之前在1989年9月28日發生過爆炸起火的嚴重事故,整個戰情中心被燒毀,死亡11人,轟動全台。

> 德國現裝備的4部HR-3000計劃於2023年退役


AN/TPS-75是西屋電氣(現已並入諾格集團)的產品,1988年起從AN/TPS-43(V)三坐標雷達升級而來,采用無源相控陣體製,尺寸較小,全係統可分置在兩輛5噸卡車中進行公路機動或由C-130空運。台灣空軍的4部AN/TPS-75也升級自1977年購買的AN/TPS-43,其中一部交給航空技術學院作為教具。

 

> 美國陸軍在賓夕法尼亞州托比漢納陸軍基地部署的AN/TPS-75


來看看這些雷達的分布情況,因為所有5種型號均為水平方向360°機械掃描,垂直方向電子掃描,且探測距離超過400公裏,下圖中就不再畫出各自的覆蓋範圍(不考慮山脈阻擋的話本島上任意一部都能覆蓋全島空域):

 

北部區域作戰管製中心:


1. 東引雷達站 - 隸屬第五雷達中隊,位於東引島製高點的北澳恩愛山峭壁之上,是台灣空防的最前沿,距離大陸最近處僅47公裏,為台灣本島提供了160公裏的防禦縱深,也成為對台作戰首批要拔除的目標之一。

 


東引島的工事全部坑道化,雷達管製中心位於山體內部,通過隧道和旋轉樓梯通往山頂雷達站。過去東引雷達站擁有兩個大型雷達罩,北側一座從2013年的衛星照片上看已經拆除,如今隻剩下南側一座,容納AN/FPS-117雷達。

> 過去的兩個“球”
 

> 如今隻剩下南側一個“球”,山腰是東引野戰醫院

2. 富貴角雷達站 - 隸屬第六雷達中隊,位於台灣本島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後側,左側雷達罩內配備固定式的AN/FPS-117,右側坡道頂部雷達罩內是機動式的AN/TPS-77。
 


3. 嵩山雷達站 - 隸屬第三雷達中隊,位於富貴角雷達站後方9.7公裏處,新北市三芝區竹子山頂峰,比東北520米外的海軍對海監視雷達站(黑色雷達罩)高40米,配備HR-3000雷達(白色雷達罩),從台灣北部的製高點監視整個北部空域。
 



空軍和海軍在方圓10公裏、垂直高差1千米的區域內布置了4座雷達站、6部大型雷達,顯示出台灣軍方對台北北大門空情、海情的高度重視。

4. 外埔雷達站 - 隸屬第二雷達中隊,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外埔北側的海灘邊上,正對台灣海峽北口,配置和富貴角一樣也是一部AN/FPS-117和一部AN/TPS-77
 

南部區域作戰管製中心:


1. 太武山雷達站 - 隸屬第四雷達中隊,位於大金門太武山頂,負責金門一線的空情掌握,將台灣空軍的雷達警戒線前推到了海峽西側。
 



太武山過去和東引島一樣也是兩部雷達的配置,2006年拆除了西側一座雷達罩,隻留下基座還在,東側的雷達升級為AN/FPS-117。
 


 

2. 拱北山雷達站 - 隸屬第七雷達中隊,位於澎湖馬公正中心的拱北山頂,隔壁就是澎湖縣立殯儀館“菊島福園”

拱北山配置的是一部固定的HR-3000和一部移動式的AN/TPS-77,在金門和台灣本島之間增加一道探測攔截線。

 2017年5月25日,漢光33演習中第七雷達中隊的AN/TPS-77在澎湖進行公路機動訓練


3. 大崗山雷達站 - 隸屬第三雷達分隊,位於高雄大崗山最南端,正對台灣海峽南口。阿蓮區和田寮區的區界正好經過大崗山的山脊,雷達站西側緊貼著區界,行政上屬於田寮區。該雷達站配備了一部GE-592(V1)雷達。

4. 大漢山雷達站 - 隸屬第一雷達中隊,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大漢山頂,1968年根據美軍建議修建,配備一部AN/FPS-117雷達。該雷達站和海軍大漢山雷達站緊挨在一起,距離隻有50米,雷達罩也是空軍白色海軍黑色。大漢山俯視整個南台灣,可以監控台灣海峽南口和整個恒春半島正麵。

5. 鵝鑾鼻雷達站 - 隸屬第一機動雷達分隊,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的墾丁半島鵝鑾鼻,也是海空軍共用,空軍裝備一部AN/TPS-75機動雷達,放置在坡道上的雷達罩內,北側最大的綠色雷達罩是空軍氣象雷達。

東部區域作戰管製中心:


1. 東澳嶺雷達站 - 隸屬第一雷達分隊,位於蘇澳軍港南方5.7公裏的東澳嶺上,南隔東澳灣與海軍烏石鼻雷達站相對,海拔要高出220米,視界更加開闊。

東澳嶺配備有一部AN/FPS-117和一部AN/TPS-77,負責整個台灣東北方向的防空監控任務。AN/TPS-77沒有配備雷達罩,而是在山頭上6處預設陣地交替部署。在衛星地圖上沒有發現AN/TPS-77,可能收納在AN/FPS-117雷達罩北側懸崖下方的坑道內,洞口外是一個帶斜坡的標準移動式陣地。
然而這座被稱為“東台灣之眼”的雷達站多年來飽受塌方的威脅,2010年“梅姬”台風後東南側圍牆外的山體就不斷坍塌,在山腳下海邊甚至形成一個小型衝積扇。基地圍牆崩落到半山腰,連直升機停機坪都歪了,整個雷達站搖搖欲墜。2011年9月13日,2架F-5從花蓮基地起飛執行夜間訓練任務,就在雷達站正下方撞山失事。直到今天雖然台軍進行了部分土方回填作業,從衛星地圖上看山體仍然有缺失,處於不穩定狀態。

2. 美侖山雷達站 - 隸屬第四雷達分隊,位於花蓮市中心的美侖山頂,東側山下就是花蓮縣政府。該雷達站配備一部AN/FPS-117,為花蓮和佳山兩機場的空軍作戰單位以及附近的地空防空部隊提供空情服務。

3. 林田山雷達站 - 隸屬第二機動雷達分隊,位於花蓮市區南部的林田山(即賀田山)山頂,東北距海軍固海營區海鋒第七中隊1.87公裏,可能配備一部AN/TPS-75機動雷達。這是唯一一部不能確認的雷達,其餘雷達在公開媒體上都有報道,因此我推測這是未公開過的第3部AN/TPS-75。

過去台軍對台灣東海岸並不重視,在解放軍獲得蘇-27、蘇-30等遠程戰鬥機和航母後太平洋一側已經不再是安全區,台灣空軍從2004年開始執行“安宇三號”計劃,興建了東澳嶺和林田山雷達站,2007年投入使用。
4. 誌航雷達站 - 隸屬第三機動雷達分隊,位於台東誌航基地東南角,配備剩下的另一部AN/TPS-75機動雷達。

要判讀台灣空軍的大型雷達到底是機動式還是固定式,最簡單的辦法是看雷達罩基座是否有坡道,兩側帶有坡道的就是機動式,比如誌航基地這座。

樂山“鋪路爪”除了這13座大型雷達站,台灣空軍還有一個鎮宅之寶,那就是樂山“鋪路爪”超大型相控陣雷達,隸屬獨立的空軍偵搜預警中心。雷達站位於加裏山主峰樂山之巔,海拔2618米。

一直以來媒體都說樂山雷達站在新竹縣五峰鄉,但從Google地圖的縣界劃分來看站址位於苗栗縣南莊鄉、泰安鄉和新竹縣五峰鄉三個鄉的交界點上,站房主體在南莊鄉境內,不過盤山公路全部都修在五峰鄉,隻能從新竹上山。

“鋪路爪”是英文PAVE PAWS的意譯。“PAVE”是Precision Acquisition Vehicle Entry - 精確捕捉再入載具的縮寫,對應英文單詞“鋪設”,它是美國空軍電子係統的特定計劃代號;“PAWS”是Phased Array Warning System - 相控陣預警係統的縮寫,正好對應英文單詞“爪子”,所以組合起來被翻譯為“鋪路爪”。


這是美國在80年代為陸基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研製的大型固定式相控陣預警雷達係統,單座雷達擁有2個或3個呈120°角安裝的陣麵,高達31米,後傾20°安裝的相控陣雷達陣麵直徑22.1米,安裝有2677個單元,其中1792個為有源發射/接收單元,剩餘的隻是接收單元,單個陣麵的峰值功率為580千瓦,雷達波束掃描範圍橫向為120°,高低角為3°- 85°,具備天頂探測能力。


美國在本土部署過5座“鋪路爪”,冷戰後於1995年關閉了德州和佐治亞州的兩座,加上格陵蘭和英國如今仍然是5座,覆蓋整個北美大陸周邊區域。美國現役的“鋪路爪”已經升級到第三代。80年代的第一代采用AN/FPS-115雷達;90年代更新為第二代SSPARS固態相控陣係統,具體型號為AN/FPS-123(加州Beale、馬薩諸塞州鱈魚角)、AN/FPS-126(英國約克郡Fylingdales,唯一的一座3麵陣)或AN/FPS-120(阿拉斯加州Clear、格陵蘭Thule);從2012年開始升級到UEWR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雷達型號為AN/FPS-132,采用全新的有源相控陣收發單元、信號處理器和後端分析軟件,支持陸基中段彈道導彈防禦係統,到2017年已經全部升級完畢。

台灣在1996年台海危機解放軍發射10枚“東風”後於1997年製訂“安邦計劃”,向美國求購2套“鋪路爪”改進型,以加強彈道導彈預警能力。1998年正式向美國提出采購要求,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2004年3月美國國防部才決定出售2套係統,價值17.76億美元,這也是“鋪路爪”第一次對外軍售。

> 台灣媒體介紹“鋪路爪”時經常這張圖,但實際上它位於美國阿拉斯加Clear空軍基地,雷達型號AN/FPS-120


在招標階段洛馬和雷錫昂分別拿出了以艦載“宙斯盾”為基礎的旋轉陣和以第一代AN/FPS-115為基礎的“鋪路爪”改進型,後者增加了對中、低空飛機和巡航導彈的探測能力。因為雷錫昂在公關和技術上具有優勢,洛馬在2005年放棄競標,雷錫昂方案於2006年5月通過評審。


台軍對“鋪路爪”的部署地點已經考察了多年,正式簽署合同後又與雷錫昂耗費了一年多時間在全島範圍內選址,最後選定新竹樂山和屏東裏龍山兩處,均為雙麵陣配置。樂山麵向西北大陸方向,裏龍山是恒春半島最高峰麵向東南,構成360°環島警戒圈。

按計劃兩座雷達站將按先北後南的次序建造,但是雷錫昂公司因故需推遲3年才能交付雷達,期間成本不斷上漲,最終台軍不得不取消裏龍山雷達站的規劃,集中力量完成樂山雷達站。


樂山工程在2007年8月開工,2008年工地受到台風破壞,美方提出需要加固地基,增加52億新台幣預算。2009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美方又提出要在控製係統中加裝“防情資泄密軟件”,價值12.5億新台幣。2011年工程完工前美方再次追加2億美元用於組件研發和工廠級維護,使總造價達到14.4億美元,接近最初規劃2座雷達站的費用。

> 建造期間的樂山雷達站


而2013年初投入使用後,每年的維護費用高達7.13億新台幣 - 5倍於空軍所有其它雷達的維護費用總和,另需1.7億的水電費。因為台灣軍方隻具備基礎維護能力,美方因為擔心核心技術外泄從未把工廠級維修能力移交給台方,需要雷錫昂的工程師長期駐點,之後維護費用節節攀升,2012-2017年花費110.74億,2018-2022年需110.47億,十年維護費用達到造價的一半。

樂山雷達到底有多少個陣麵一直有爭議,兵器知識2013年第6期的文章說它是單麵陣,國內有學術文章稱是雙麵陣,台灣媒體則說具備360°探測能力(但是被台灣各路滿嘴開火車的名嘴說怕了,實在不敢相信)。整個樂山峰頂範圍都是軍事禁區,民間登山愛好者無法接近,台灣所有官方、民間的報道中都隻有麵向西北這麵的照片,從來沒有看到過背後的樣子。

> 這是網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樂山雷達站近景,其它都是張冠李戴用了美國本土的“鋪路爪”


我在很長時間裏也一直認為應該是單麵陣,這次寫文章研究了半天,還請教了業內專家,都沒能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直到昨天洗澡的時候在腦子裏過了一遍所有看過的資料,忽然明白了,真的是三麵陣!理由有以下幾點:
外形:它和英國Fylingdales基地的AN/FPS-126雷達構型幾乎一模一樣,從頂部看都是等邊正三角型,側麵為3個正方形加3個三角型共6個斜麵,地基為六邊形。不過樂山的尺寸縮小了一圈,頂部邊長隻有20米,而英國的陣麵寬度是30米。

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拍攝的Google衛星圖片看,樂山三個陣麵上都顯示出深淺不同的圓形痕跡。

這個圓形是怎麽形成的呢,實際上就是密密麻麻幾千個凸起的圓柱型發射/接收單元,上麵還帶有4個倒刺一樣的小天線,不同光照條件下反光不同,有時候明顯有時候又被埋沒在背板中。

> 鱈魚角“鋪路爪”陣麵的發射接收單元細節
而全球其餘四部雙麵陣“鋪路爪”沒有雷達的那麵都是垂直的,側麵隻有4個麵,地基呈梯形。

下圖是加州Beale空軍基地“鋪路爪”實景,背後一麵是垂直的:

如果隻計劃安裝單陣麵或者雙陣麵,沒必要把第三個正方形的大斜麵也造出來,徒增造價。而且不同光線下照片顯示不同的顏色,也說明那些收發單元是真的裝上去了,而不是簡單地漆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圈作為欺騙手段。


安裝角度:三個陣麵中指向西北的這麵毫無疑問是安裝了雷達的,而另外兩麵中如果隻有一麵是雷達就顯得很可疑了,因為角度不對。如果是東北方向安裝了雷達,陣麵指向日本,這可是台灣甚為依靠的“援軍”;或者監視朝鮮及俄羅斯的彈道導彈發射,這對美國重要,對台灣而言沒有多少意義。如果是朝南的陣麵安裝了雷達,除了海南島基本上碰不到大陸的陸地範圍,盯著菲律賓可比盯著朝鮮更浪費。


所以如果是雙陣麵配置,應該整體逆時針轉60度,這樣才能讓雷達陣麵中心分辨率最高的部分對準大陸腹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整整一個陣麵都浪費在海洋上空。

如果隻是單陣麵,那目前的角度固然是最合適的,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台灣很早就宣稱2012年12月12日朝鮮從東倉裏發射場(距樂山1800公裏)進行火箭試驗時,樂山雷達成功捕捉到火箭發射路徑,跟蹤了從點火到墜落的全過程,比日本還早2分鍾偵測到,並與美、日交換了情報。此外大陸、日本、韓國近期發射火箭的動態也能全程偵測。


東倉裏發射場恰好位於西北陣麵的探測邊緣,雖然精度低一點,火箭點火還是可能照射到的。但是朝鮮的火箭向東飛入日本海,落點就絕對超出探測範圍了,日、韓的火箭發射也偵測不到,所以單陣麵無法滿足這幾個條件。

原計劃是南北兩座雙陣麵雷達,現在南部雷達站取消,環島360°防空警戒的需求仍然存在,那麽把北部樂山這座升級為三陣麵,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切了。

造價:2004年南北2部4陣麵報價17.76億美元,2012年樂山1部雷達的造價14.2億美元,這個漲幅一直被感歎台灣當慣了“凱子”,但如果換個角度看是升級到3麵陣的造價(17.76億 x 3/4=13.32億),那就處於合理範圍了。工程最後一年美方增加了2億美元的神秘組件研發費用,這很可能就是為了這第三個陣麵。


因為唯一現成的三麵陣是英國的AN/FPS-126型,要把售台的AN/FPS-115型從雙麵陣升級到三麵陣,不是簡單添加一個陣麵就可以了,增加的控製、電力、冷卻設備硬件,不同陣麵間的目標切換、跟蹤接力和數據交換等軟件都需要重新開發。


2020年10月13日,蔡英文前往樂山雷達站視察,空軍向蔡英文簡報時表示樂山雷達能360°掃描,全天候24小時掌握彈道導彈動態,這也證實過去台灣媒體報道所言不虛。


關於“鋪路爪”的探測距離有多種說法,3000公裏、3000英裏(4828公裏)、3000海裏(5555公裏)都有,有的台灣名嘴甚至吹到7000公裏。2012年台灣空軍參謀長陳添勝在立法院備詢時聲稱是3000浬,但被有些媒體轉述為3000公裏,從而認為台灣“鋪路爪”的性能被降低了54%。


美國導彈防禦局於2016年7月28日發布的AN/FPS-132性能介紹上標注的探測距離是3000英裏;美國國會研究所2017年10月30日發表的《台灣問題研究》中也說明售台AN/FPS-115探測距離3000英裏;台“國防部”2013年的報告稱“鋪路爪”對雷達反射麵積10米²的目標探測距離5000公裏,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距離為1500公裏。這些都是官方文件,應該比民間報道靠譜很多,但台灣“鋪路爪”的陣麵麵積比標準型號減小了56%,探測精度、目標識別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售台“鋪路爪”按台方要求特意增加了對常規空氣動力飛行器的探測能力,不過無論如何這仍然是第一代“鋪路爪”技術,比起美軍現役第三代“鋪路爪”要落後20年。


雖然台軍一直聲稱完全由自己獨立操作樂山雷達,如果美方需要交換情報資料也得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提出申請。但實際上雷達站內常駐美國軍方和承包商人員,工廠級維修一直抓在美方手中多次談判也不肯移交,再從該雷達對大陸腹地、朝、韓、日、俄火箭/導彈試驗的大量監控活動來看,它主要為誰服務可謂一目了然。


“鋪路爪”對台灣來說性能過剩,並不實用。受地球曲率限製,5000公裏的探測距離雖然遠達巴爾喀什湖,但隻能發現幾十萬米以上高空的彈道導彈類目標。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隻有200公裏左右,和上麵提到的那些大型相控陣雷達相比並沒有什麽優勢。


樂山雷達對中短程彈道導彈的預警時效比約為75%,即導彈飛行1/4距離後將被發現。但是樂山雷達因為帶寬和頻率的限製分辨率不高,無法直接製導反導武器;和“愛國者”導彈以及三軍聯合自動化指揮係統的兼容性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將拖延反導係統的反應速度,最多能讓西海岸“愛國者”導彈的攔截時間增加幾分鍾,攔截距離從無預警條件下的5公裏向外拓展到30公裏左右,聊勝於無。


台灣引進“鋪路爪”最大的意義就是把自己更加緊密地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給美國提供了一個位置極為優越的探測基地,將美國的早期預警網絡從日本和朝鮮半島向西南延伸了1500公裏,可以從最理想的垂直方向窺探大陸西北-東北向進行的各種陸基、海基彈道導彈試驗以及火箭發射全過程。戰時則可盡早發現從華北、西北或南海射向北美的洲際彈道導彈,為美國提供更長的預警時間。

對這隻成為美國幫凶的樂山“鋪路爪”,解放軍準備了軟硬兩手對抗措施。軟性的電磁壓製方麵,在樂山雷達投入使用僅1年後,對岸福建惠安一座730米高的山頭上就建成了一座單麵陣的巨型相控陣雷達,和樂山的直線距離隻有245公裏,陣麵尺寸約為30x20米,麵積是樂山雷達的1.5倍,與之配套的還有多個大型天線罩內的電子對抗裝置。這一組設施除了進行彈道導彈早期預警及反衛星追蹤,另一大任務就是幹擾樂山雷達。

硬殺傷的手段就更多了,解放軍部署在東南沿海的眾多中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台灣目標僅需數分鍾,如果混合采用巡航導彈、遠程火箭炮或者無人機打擊將更難以預警。


而台軍布置在樂山陣地的防空火力隻有傳說中從退役軍艦上拆下來的密集陣(目前衛星照片中並沒有發現)和2座“天空衛士”係統的厄利空35毫米高炮,完全不具備對抗彈道導彈的能力。


所以作為對台打擊的頭號目標,樂山雷達發現來襲導彈之時也就是自己被毀滅的一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多倫多老兵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多倫多老兵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資料詳細,分析到位,點讚!(您前麵印太一文我也喜歡!) 有空歡迎賞光我的全球軍事,曆史,戰略的博客: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7065/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