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微甘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明威最愛的漢堡包(Papa’s Favorite Hamburger)/ 雞尾酒Mojito

(2023-12-03 06:42:51) 下一個

我不記得在哪裏讀到過一句話,大意是說:Hemingway is always hungry for life. 他本人倒是說過:Hunger is a good discipline. 他對生活真的有著超大的胃口,寫作、探險、打獵,當然也包括食物本身。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一書裏確實提到了很多吃食,但是我覺得應該做一個更海明威化的食物。

年輕時,他放棄記者這個職業,在巴黎賣文為生,但還沒有寫出別人願意出錢買來讀的作品。他常常兩手空空,腹內也空空、餓得發慌,街邊那些烘焙店、水果鋪,撲鼻的香氣、繽紛的色彩讓他受不了。他隻好躲到公園或博物館,這些地方雖然不能讓人五蘊皆空,至少可以求得一個暫時的六根清靜。他說饑餓是很好的鍛煉,可以讓人頭腦冷靜,感覺敏銳。他在博物館裏“向塞尚的畫學習一些技巧,……寫簡單而真實的句子遠遠不足以使小說具有深度……”

2013年,正是門羅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年,有則新聞說,海明威在古巴的2000份個人文件,數字化後,送往位於波士頓的約翰·肯尼迪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收藏。這已是第二批從海明威在古巴的家中運抵該圖書館的文件。

其實海明威與肯尼迪並沒有私交,肯尼迪圖書館擁有海明威的這批資料純屬偶然。由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古巴爆發革命,加上海明威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他在古巴的住所Finca Vigia為遊客所擾,他於1959年離開生活了 20 年的古巴,回到了美國。直到1961 年海明威去世時,他的許多資料仍保存在他在古巴的家中。

豬灣事件之後,古巴與美國的關係尤為緊張。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瑪麗·海明威向肯尼迪總統救助,在後者的幹預下,她獲許進入古巴,從Finca Vigia取回了海明威的私人物品及大量手稿。1964年瑪麗向總統夫人表示,願意將海明威的手稿捐獻給未來的總統圖書館。1972年,海明威的私人物品和手稿開始陸續送往肯尼迪圖書館。

第一批捐贈給 J.F.K. 圖書館的文件可能學術性較強——他的書的校樣、與編輯的通信等等。而第二批手稿則比較私人化——他的護照複印件、他支付的賬單、汽車保險、甚至還有購物清單、食譜。

有人可能認為這些東西意義不大,這取決於你的角度。我倒是覺得這些東西拚湊出海明威在寫作之外的為人。從這些手稿中我們得以知道他晚年的生活。海明威古巴時期的生活與巴黎時期不可同日而語,他有household staff,我可以理解為仆人嗎?他住在古巴,卻經常從美國采購他所需要的物資(各種食品)然後空運至古巴,我可以想見空運費不會便宜。我們還可以發現他甚至事無巨細參與指導家務人員如何做他喜歡吃的食物,可見他為人處事一絲不苟,對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關注。最重要且最簡單的是,我們可以知道他喜歡吃什麽。

比如他談到牛油果:“我們喜歡牛油果,但不是每天都想吃。......當你吃牛油果時,不要同時吃西紅柿、蘿卜或辣椒。牛油果對我們來說就足夠了。”牛油果也是我愛吃的水果,喜歡它絲滑的口感,家裏常備。

比如從他的手稿裏我們得知,他自家農場裏養的一頭奶牛所產的“所有牛奶都用來喂貓”。他家的貓有福了。

再比如,1957 年 4 月,紐約市一家美食商店 Maison Glass 收到一份訂單,要求“像往常一樣”通過航空快遞將整隻珍珠雞、整隻野雞、鱈魚、龍蝦濃湯以及幾十罐蜜餞(如玫瑰花瓣果凍和昂貴的 Bar le duc)寄往 Finca Vigía。

在他的這類手稿中,有一份漢堡包配方與做法廣為流傳。

這張食單上寫的是:

爸爸最愛的漢堡包,煎漢堡沒必要弄得灰暗、油膩、薄如紙片、毫無滋味。你可以在碎牛肉中加入各種美味——蘑菇碎、雞尾酒醬、蒜蓉和洋蔥碎、杏仁碎、一大勺酸黃瓜醬,或者任何你喜歡的配料。爸爸更喜歡這種組合。

對於漢堡包這種食品,我最初的認識來自麥當勞,所以我一直覺得它就是一種快餐食品,而快餐食品就意味著垃圾食品。但是出國後發現,在許多餐館的菜單上,漢堡包是一道正餐,甚至價格也不菲。後來我也自製肉餅,做漢堡包,給孩子帶到學校當中飯,但是肉餅裏我隻加鹽和胡椒,沒有想到海明威的patty製作如此恣肆放縱。今天就做它了,Papa's Favorite Hamburger!

配方如下:

1 磅碎瘦牛肉

2 瓣剁碎的大蒜

2 根切碎的小蔥

1 茶匙印度調味醬

2 湯匙酸豆

香料島鼠尾草 1 大茶匙

香料島美顏調味料 (Spice Islands Beau Monde Seasoning)- ½ 茶匙

香料島美顏粉(Spice Islands Mei Yen Powder) - ½ 茶匙 **

1 個雞蛋,用叉子在杯中打散

1/3杯幹紅葡萄酒或幹白葡萄酒

1 湯匙食用油

香料島(Spice Islands)似乎是海明威的首選香料品牌,但這兩樣調料卻讓我犯難,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也許這種香料在 20 世紀 50 年代很受歡迎,現在根本找不到,它早就停產了。不過,海明威說:“您可以在碎牛肉中加入各種美味……或者任何您喜歡的配料。我按此指示,加上了一些Club House的 烤肉粉。以下是我準備的所有調料,右下角為India relish。

做法

在肉末中加入包括葡萄酒在內的所有調料,專業的做法是直接用手攪拌均勻,當然你可以有其他選擇,然後讓肉靜置十分鍾。這時候,香料、大蒜、辣椒、肉和葡萄酒的味道慢慢彌漫在我的小廚房裏。

十分鍾後,再用手捏成四個肉餅。肉餅應該有一英寸厚,因為他說他不懂為什麽漢堡包的patty總是薄如紙(paper-thin),質地柔軟,但不能流油。海明威喜歡煎漢堡,不喜歡烤漢堡。於是,拿出平底鍋。鍋中放油,不用太多,待油燒熱但又不至冒煙時,放入肉餅,大火煎上一分鍾,然後轉小火,再煎三分鍾。將肉餅翻麵,轉大火,重複前度操作。漢堡的兩麵都應呈酥脆的棕色,中間呈粉紅色且多汁(Both sides of burgers should be crispy brown and the middle pink and juicy)。

我吃牛排,有點像川普,medium well 都不行,最好是well done,所以給孩子做漢堡時,肉餅總是煎透變硬,這回我準備好好把握這個火候,堅決按上述時間操作。

不能想象海明威在吃東西時不喝酒,必須要有酒,烈酒。我當然也要配上一份他愛喝的酒。他不愛喝有甜味的酒精飲料,他最愛喝朗姆酒,不管是Daiquiri 或Mojito都以朗姆酒為主,由於家中沒有maraschino liqueur,不好調製Daiquiri,就用青檸加simple syrup加白朗姆酒做了一杯mojito。Simple syrup也是自己做的,很簡單,水和白糖按1:1比例燒開,冷卻後即是。

好了,萬事具備,我開始享用我的漢堡大餐了,烤焦的牛肉散發著大蒜、鼠尾草和各種香料的香味,其中還有一絲新鮮的味道,那是印度調料的味道。經過調味的肉,會產生鹹鮮的複雜味道,漢堡的油渣會被麵包吸收,你甚至完全不需要什麽cheese, pickle, sauce等其他調味品。兒子早就等在一旁,一端上桌,他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這麽厚的肉餅,三下五除二,幾口就吃掉了。我呢,吃一口漢堡,再“washed it down with the crisp taste of” Mojito. 周末的輕鬆愉快全在這美味與美酒之中了。(案:為了拍照放的pickle 和cheese 純屬多餘,肉餅的豐富味道足夠了。請忽略我調酒的技術,冬天也找不到新鮮的薄荷葉了,但味道還不錯。)

一個人自殺後,總是會留下“為什麽?” 尤其是海明威,正如他的朋友 A. E. Hotchner 發出的疑問,“一個被許多評論家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一個對生活和冒險的熱情不亞於他的天才的人,一個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的獲得者,一個在愛達荷州鋸齒山有家(冬天在那裏打獵)、在紐約有公寓、有一艘專門用來在灣流中捕魚的遊艇、在巴黎裏茲酒店和威尼斯格裏蒂酒店有公寓、有穩固的婚姻......到處都有好朋友......的人,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為什麽會用獵槍指著自己的頭自殺?”

我倒是看得開,對於自殺,我一貫的態度是: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難道還不能決定自己的死亡嗎?我支持安樂死,我覺得敢於自殺的人是非常勇敢的人,世上多少人因為怯懦而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呢。海明威晚年各種疾病纏身,飽受折磨,甚至還在接受電擊治療,使他難於繼續寫作,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菲茨傑拉德曾問海明威怕不怕死。海明威回答說:more at some times than at others.

有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我碼錯,福斯特就隻有“Christmas pudding ”。我還在做筆記。
期待錢德勒,隻讀過《漫長的告別》中文版,幾年前。提醒我讀原版了。但是我喜歡錢德勒寫的細節,煮咖啡裏麵倒入酒。
項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我的圓桌出鏡率太高了:)我是想寫菲茨傑拉德的,但又想打破這個規矩,想寫誰就寫誰,比如此時我想寫雷蒙德·錢德勒。另外,我沒有讀過《夜色溫柔》,隻讀過《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及他的許多短篇小說。怎麽寫,心裏還沒有譜。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想起來,海明威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寫野外露營吃什麽,精彩得很,好像麵對麵看他做,連怎麽燒咖啡也寫的好。我讀完福斯特的Maurice,便隻有提到一次Christmas pie 名字,吝嗇得很。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看來你兒子盼著下一次,我猜你會不會寫到《夜色溫柔》,裏麵請客吃飯多。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有一點多倫多人應該自豪一下,海明威初到巴黎,是多倫多星報的記者。雖說生活拮據,還是常在外麵吃飯,酒也不貴,還跑馬,養孩子。現在大都市年輕人一般剛工作還有學生貸款壓力呢。
說起貓,《流動的盛宴》寫到了他在巴黎有兒子,也有貓。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圓桌想起來應該是水曲柳。:)
這篇跳出了《流動的盛宴》,我驚訝了,因為你的讀書麵廣。
關於海明威最後自殺的解釋,我想也有家庭遺傳因素,或許心理學上的問題。
記得在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和《喪鍾為誰而鳴》裏有談及“父親”,我讀書隻是劃線空白處筆記,沒有摘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