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陸止於此 海始於斯

(2021-09-15 11:41:43) 下一個

葡萄牙 (葡語:Portugal) 位於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瀕臨大西洋,國名的拉丁語意為“加裏人的港口”。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的一部分,公元八世紀摩爾人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分地區,在收複失地運動後的1143年,葡萄牙成為獨立王國,15-16世紀是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成為海上強國。葡萄牙於1580-1640年間隸屬西班牙王室,1820年確立君主立憲製,1910年10月成立第一共和國。2011和2015年的夏天,我曾兩次來到這個美麗的國度,享受陽光、海水、美食、古跡,以及拉丁風情。圖為首都裏斯本的宮殿廣場 (Terreiro do Paço),廣場中心是18世紀國王何塞一世 (Dom José I) 的騎馬雕像。

七丘之城裏斯本

裏斯本 (Lisboa) 是歐洲最西的城市,1256年正式成為葡萄牙首都, 伊比利亞半島第一長河特茹河 (Tejo) 從城南流入大西洋。右上圖是宮殿廣場上的奧古斯塔街凱旋門 (Arco da Rua Augusta),以紀念1755年裏斯本九級大地震後的災後重建工程,在這次地震中裏斯本全城大部分被夷為平地。凱旋門由6根11米高的圓柱支撐,上麵裝飾著各種曆史人物的大理石雕像,中間是葡萄牙國徽。右下圖是葡萄牙共和國議會大廈聖本篤宮,起源於1598年裏斯本的第一個本篤會修道院。

羅西奧廣場 (Rossio) 是裏斯本市中心最熱鬧的地區,過去曾是宗教裁判所所在地。左圖 是廣場上的 19 世紀國王佩德羅四世 (Dom Pedro IV) 雕像,他也是殖民地巴西獨立後的 第一位皇帝。雕像底部的四位女性分別象征正義、智慧、力量和節製,這是國王的自我 評價。裏斯本市內坡街遍布,有別名“七丘之城”。右圖的聖胡斯塔觀光電梯 (Elevador de Santa Justa) 是裏斯本唯一的一台垂直升降機,位於羅西奧廣場南側,近代 電梯的鼻祖。20 世紀初由鋼鐵大師埃菲爾 (Gustave Eiffel) 的徒弟篷薩爾 (Raul Mesnier de Ponsard) 設計,新哥特式裝飾,深得乃師真傳。

作為歐洲最古老的國家,葡萄牙的大西洋海岸線曾為地理大發現提供了跳板。裏斯本的貝倫區 (Belém) 在葡萄牙語意為“耶穌出生地伯利恒”,眾多航海家從這裏啟程前往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是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達伽馬 (Vasco da Gama)。葡萄牙的曼努埃爾建築雕塑風格自成一派,得名於國王曼努埃爾一世 (Dom Manuel I),他是西班牙天主教雙王的女婿,1495-1521年間在位。其設計靈感來自於海洋和王權象征,建築特色是扭轉造型的圓柱、國王紋章及精細繁複的雕飾,同時運用大自然圖像,如在石頭上鑲著貝殼、錨等。貝倫區的貝倫塔和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Mosteiro dos Jerónimos) 是曼努埃爾風格的代表建築,1983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貝倫塔建於16世紀初,用於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環遊世界以及防禦該區的港口,是葡萄牙的象征及裏斯本的禮儀門戶,見證了葡國昔日輝煌。曆史上貝倫塔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燈塔,其貯藏室還曾被改造成地牢,與紐約入港處的自由女神像有一拚。貝倫塔整個塔身用當地米色白色石灰岩打造,編織繩樣式的柱子、裝飾華麗的穹頂和長著動物頭的滴水獸雕像均為典型的曼努埃爾風格。貝倫塔還吸取了阿拉伯人和摩爾人的藝術元素,比如胡椒粉盒形狀的炮台。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裏斯本最典型的古建築之一,原來是15世紀中旬一座小教堂的遺址,達伽馬和其他船員啟程至印度的前夜曾在這裏祈禱。16世紀上半葉重建,以紀念達伽馬從印度凱旋而歸,修道院也是達伽馬的長眠之地。熱羅尼莫斯被尊為四位西方教會聖師之一,公元五世紀初完成了拉丁文聖經《武加大譯本》。這座曼努埃爾風格的修道院後又加入哥特式及文藝複興建築風格,修道院內廷是典型的晚期哥特風格,內部裝飾使用了大量從巴西掠奪而來的黃金。在經曆了1755年的大地震後,修道院屹立不倒,甚至沒有什麽損毀,修道院的修女們還發明了美味的葡式蛋撻。2007年12月13日,歐盟各國首腦在這座修道院裏簽署了著名的《裏斯本條約》。

發現者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航海家”恩裏克 (Henrique) 王子逝世500周年,於1960年修建的標誌性建築,坐落在特茹河河口北岸。52 米高的紀念碑形如一艘揚帆遠航的船舶,北麵是一把大劍,訴說著這個國家在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與榮光。碑上刻有最偉大的葡萄牙曆史人物的雕像,屹立在船頭的就是成就了葡萄牙海上霸業的恩裏克王子。紀念碑東西兩側都雕有兩個葡萄牙方型盾徽,還有32位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王室成員、航海家、導航員、文學家、科學家、畫家、傳教士的塑像,其中包括首位經海路到達印度的達伽馬、最早到達巴西的卡布拉爾 (Pedro Álvares Cabral)、首位完成環球航行的麥哲倫 (Fernão de Magalhães)、首位繞過好望角的迪亞士 (Bartolomeu Dias) 等人。

裏斯本四月二十五號大橋於1966年建成,為紀念葡萄牙人民在1974年4月25日"康乃馨革命"中推翻軍政府得現名。橋身全長2277.61米、主跨長度1012.88米,建成時曾是世界主跨長度第五的懸索橋,現在位列第44名。該橋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的外觀和顏色相似,但不是同一家橋梁公司建造的。橋頭的一端是發現者紀念碑,另一端是張開雙臂的大耶穌聖像,高110米,是已經矗立了幾百年的航海保護神,當年人們總是在那裏出發,前往未知世界。

羅卡角 (Cabo da Roca) 位於北緯38度47分、東經9度30分處,是歐亞大陸最西端,可謂“歐洲的天涯海角”。一些葡萄牙人相信,這裏是世界的盡頭。人們在山崖上建了一座燈塔和一個麵向大西洋的十字架,下方石碑上刻有16世紀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 (Luis de Camöes) 的史詩《葡國魂》中的詩句:“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視野中是無垠的大洋,大洋對岸就是美洲新大陸。回想500多年前,先人從這裏揚帆西去,踏上艱難未知的航程,總感覺這裏是葡國最使人驚心動魄的地方。

裏斯本北郊的小鎮辛特拉 (Sintra),是19世紀第一塊雲集歐洲浪漫主義建築的土地,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揉合在一起,被詩人拜倫稱為“輝煌的伊甸園”。辛特拉是歐洲第一個被UNESCO列為文化景觀的地區,1989年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UNESCO專門設立了如下人文景觀類別:山脈及自然公園內點綴著諸多曆史及文化意蘊深厚的宮殿和農場。辛特拉的代表性建築是位於山頂的佩納宮 (Palácio da Pena),19世紀葡國王室的離宮,1840在一座中世紀修道院遺址上修建。佩納宮也是是葡萄牙國家古跡,融合了哥特、曼努埃爾和莫德哈爾風格,是葡萄牙建築和裝飾藝術多元化的典範。

左上圖的摩爾城堡大約建於公元8-9世紀,最初作為瞭望塔使用,是伊斯蘭勢力在這一帶留下的痕跡,收複失地運動之後得以修複擴建。連綿的城牆猶如小號的萬裏長城,站在城堡遠望,群山鬱鬱蔥蔥,辛特拉小鎮盡收眼底,叢林掩映著星星點點的浪漫木屋和奇幻宮殿,勾勒出大西洋海岸線。右下圖是卡斯凱什灣 (Cascais) 海濱,二戰期間這裏被稱為“葡萄牙的比弗利山莊”,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間諜。小說家弗萊明 (Ian Fleming) 曾作為英國的間諜在這裏執行任務,並以真實事件為靈感寫下007係列小說,為卡斯凱什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古城酒都波爾圖

葡萄牙第二大城波爾圖 (Porto) 始建於五世紀,公元711年摩爾人來到這裏,波爾圖成為北部基督教和南部阿拉伯世界商業交換聚集地。12世葡萄牙王國獨立後,波爾圖成為葡萄牙的中心,大航海時代成為造船港口,Porto也是“港口”的意思。波爾圖誕生了六位葡萄牙國王,是倡導航海、遠征非洲的恩裏克王子的故鄉,葡萄牙的第一所大學在這裏建立。左上圖是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教士教堂塔樓,右上圖是1920年建成的市政廳。左下圖是1867年出生在波爾圖的作家Raul Brandão的浮雕,海洋和水手是他作品中反複出現的主題。

特茹河及杜羅河 (Douro) 是葡萄牙的兩條母親河,杜羅河從波爾圖穿城而過流入大西洋。波爾圖盛產葡萄、橄欖、柑橘,以品質甘醇的“波酒”聞名於世,有“酒都”之稱,杜羅河畔坐落著巨大的酒窖,1996年波爾圖曆史中心與周圍產酒區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葡萄牙的國名Portuguesa就源於這座城市,雖然中文“葡萄牙”完全是音譯,但通過波酒似與葡萄也產生了聯係。沿著杜羅河向西行走,兩岸風光曼妙,大西洋的海風撲麵而來,十分愜意,右下圖是杜羅河入海口。

在波爾圖的杜羅河段上共有三座大橋,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城標誌性建築路易一世大橋,橫跨兩岸,氣勢恢宏。這是一座雙層鋼鐵拱橋,由埃菲爾的另一位徒弟Teófilo Seyrig設計,就像在杜羅河上躺平的埃菲爾鐵塔。大橋建於1881-1886年間,以紀念當時的國王路易一世 (Dom Luísi),總長385.25米,重3045噸,拱長172米,高44.6米,跨度是當時世界第一。

波爾圖既古典又現代,上方二圖是波爾圖音樂廳 (Casa da Música),一座白色前衛的混凝土空腔建築。由著名荷蘭建築師庫哈斯 (Rem Koolhaas) 設計,建築師將象征主義、可見性和可訪問性的觀念均融入音樂廳設計中,庫哈斯的另一眾所周知的作品就是綽號“大褲衩”的央視大樓。波爾圖音樂廳逃離了傳統的鞋盒形設計,外形是不規則的多麵體結構,空靈動感,像一顆巨大的鑽石。

法魯和黃金海岸

法魯 (Faro) 是葡萄牙最南端的城市,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遙遙相望。法魯曾是基督教抵禦伊斯蘭教的橋頭堡,先後被羅馬人、西哥特人、摩爾人及穆斯林占領,1249年由葡國國王阿方索三世 (Afonso III) 奪回,標誌著國土光複運動正式告終。左上圖的城鎮拱門是從前的老城北門,法魯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城鎮拱門是葡萄牙最古老的馬蹄形拱門,即始建於 11 世紀的阿拉伯大門。這裏也是通往海路的大門,錯綜複雜的街道從這裏延伸。右圖是為紀念19世紀下半葉的葡萄牙海軍軍官和政治家阿爾梅達 (Ferreira d’Almeida) 設立的方尖碑,阿爾梅達1847年出生於法魯,是法魯君主政治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聖母升天修道院始建於1519年,是一座具有文藝複興風格及巴洛克圓頂的曼努埃爾教堂。現在這裏法魯市立博物館,展出大量繪畫和雕塑,以及羅馬時期和中世紀的考古遺跡 ,左上圖是阿方索三世立像。瓷磚是葡萄牙建築的永恒特征,葡萄牙的瓷磚生產始於15世紀後期,在18世紀達到頂峰,主要以藍色和白色瓷磚為主。其他任何國家的住宅、教堂、宮殿和其他建築物內外部裝飾的瓷磚用量,都無法與葡萄牙相提並論,右下圖是一家餐館的內部裝飾。

位於歐亞大陸的西南角薩格裏什 (Sagres) 是從非洲大陸沿岸返航歐洲的必經之地和重要地標,由於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15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先驅恩裏克王子曾在此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航海學校,並從這裏派出了許多探險隊對非洲西岸進行航海探險,還天文台、圖書館、港口、造船廠。在航海學校中,各國專家學者改進了中國指南針,改造了傳統的歐洲帆船。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由數學家組成的委員會,把數學和天文學理論應用在航海上,使其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恩裏克王子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第四子 (João I),他既不是王儲、也不會航海,卻因其為葡萄牙日後成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石,獲得“航海家恩裏克”的尊稱,他本人曾長期在薩格裏什居住直到去世。

葡國南部阿爾加維 (Algarve) 大區的黃金海岸線綿延上百公裏,據稱是歐洲最好的天然海灘之一,歐洲人心目中的夢幻度假勝地。陽光將海水照射出深深淺淺的藍,如碧玉般溫潤,隨著海浪撲向岸邊沙灘。每天30攝氏度的氣溫,還有大西洋的各種海鮮美食,想想天堂也不過如此吧。

阿爾加維有不同於歐洲任何地方的海洋地質奇觀,這裏的石灰岩懸崖海岸是典型的蜂窩狀海蝕地貌。長期的海水侵蝕和海風吹拂,形成了壯麗多姿的海蝕洞穴 、 拱門和岩柱等自然奇觀,嶙峋怪石、曲徑幽洞,千溝萬仞隨處可見。每天沿著海岸線徒步十幾公裏,是極美妙的享受。

一日三餐有魚蝦

大西洋沿岸的各種花卉植物,有些豔麗如假花

葡萄牙語“茶”的發音是漢語拚音shà,大概是歐洲語言中最接近漢語的發音。兩次葡萄牙之行,從南到北,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隻是時間過去很久,有些細節不太記得了,很多地方也還沒有去過。那裏的人民熱情好客,期待下次再去!

相關鏈接:安達盧西亞的珍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8/1475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春後雨前SE' 的評論 :
:)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是的,發帖一為自娛自樂,二為以文會友,但總有人搞不清狀況。你的文字空靈有禪意。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春後雨前SE' 的評論 :
我在這曾經潛水若幹年而後曾公開寫文近十年後隱退也就是基本寫給自己或同類,也還是會來偶爾看看其他文字但隻讀投緣文字,比如你的,偶爾也會因為一些緣故打開博客一陣。
說到裏斯本,因看了你的也再去看了些其他人的記錄,覺得挺有意思,讓我想起那次和一些攝影者去西藏後來分別收到這些人的攝影作品,同副場景拍攝下來的展示是完全不同。也許這是分享文圖的意義之一,相對真實的片段或許會形成全局。
我的關閉評論是因為自己想要表達的所有都在所寫文字裏麵,另外也確實是要避開某些特殊評論,有些人有主管惡意有些人或沒有但在別人花園裏種刺當然不對也不好。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收到遠方的問候真開心,謝謝你啊!另外,你終於不隱身了,為什麽關閉評論呢?我是不是也應該關閉呢?可以甩掉無聊之人,但也阻礙了良好的互動,兩難!祝你中秋節快樂!花好月圓。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在加西近天空處問候秋安 :)。
郵政編碼279 回複 悄悄話 我在葡萄牙很多年, 還在裏斯本做過兩年中,葡, 英老師, 你就不要擰了。還不小心混淆了Portugal 與 Portuguesa,到那旅遊拚湊點途聽道說很正常,何苦死撐。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賞讀!四川方言中有一些很文藝的口語,從前我下鄉時,沒什麽文化的農民會說“不雅觀”,但從不說“不好看”。在北方就沒聽過這樣說的,那時我就想,這大概得益於2000多年巴蜀文化的沁潤。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irbus' 的評論 : 是的,葡語是Chá,但我指發音,即漢語拚音shà,四聲,近似於“廈”或某些北方方言中的“啥”。在飛機上,空乘多次問:要不要喝“廈”。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圖文展示了理想的天涯海角 :)謝謝
我也會這樣說這花太豔麗像是假的不知是否源於四川話。
郵政編碼279 回複 悄悄話 在葡萄牙,茶寫作Chá,也讀作Chá,OK?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irbus' 的評論 : 謝謝指正!不小心混淆了葡萄牙 (Portugal) 與葡萄牙共和國 (República Portuguesa),不知為何漢譯中有一顆“牙”?
airbus 回複 悄悄話 葡萄牙 (葡語:Portugal)
而不是 Portugues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