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不排斥任何感受或理解,不依附於任何感受或理解,明白是全包容的》

(2022-01-13 14:27:29) 下一個
 
這幾天通過和幾位網友交流,好像問出來的問題都差不多,他們的基本問題邏輯就是:“我這樣品味行不行,或我這樣理解行不行”。這樣的問題難以簡單回答:是的,就是這樣,或不是,不完全是這樣。
為什麽我不願簡單回答:是,或,不是?
因為這是無限的全包容。如果我說你這樣的理解是對的,但不等於我的意思是你這樣的理解是唯一的理解形式。比如,你有一個理解:“我和一朵花是一體的”。你問我這樣的理解對不對?我無法簡單回答是對的,我也無法簡單否認這是不對的。我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理解是一種膚淺的理解,不是全盤否定這樣的解釋,而是指出這樣的解釋抽象片麵,現實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我和一朵花是一體”這樣的膚淺邏輯。但我不否認這樣的看法在局限的範疇上理解是可以的。比如,對於一位成熟度不高的人,能夠讓他理解到“我和一朵花是一體的”就已經要費很大口舌之勞了。跟這樣的成熟度的聽者無法說更透徹的看法,更透徹的看法是什麽呢?比如,對我來看,這裏沒有“我”,這裏也沒有“一朵花”,這裏是無法描述的能量流,能量流震蕩出“我”的感覺和“一朵花”的形象輪廓色彩,但不真的有“我”裝在身體裏麵也不真的有“一朵花”這個東西裝在被稱為一朵花的形象輪廓裏麵。既然沒有這兩樣東西真的存在,那麽在不存在的東西之間就無法劃等號了。既然沒有任何東西在,“一體”這個基於“東西存在”的思想概念也不成立了。
THAT不是任何東西,所以不能歸納TA為“一體“也不能說TA為“萬事萬物“,也不能落入把萬事萬物統一到一體這個邏輯上。很多敏感度不高的人會很長時間認為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看法是暫時的片麵看法。
雖然“我和一朵花是一體的”這個看法在某個敏感度(或成熟度)上是對的,但有無限多的其他看法超越“我和一朵花是一體”這個單一的看法。
《明白》不等於抓住某一個單一的看法,把這個看法當成了真理。《明白》就是明白現實可以包容無限多的看法,你可以把這看成是“一朵花”,也可以把這看成是“一團基本粒子雲”,也可以把這看成是“夢幻印象”,也可以把這看成是“量子波震蕩出來的形象”,也可以把這看成是“色彩覺知圖像”,也可以把這看成是“光”,或“覺知”,或“意識“,也可以把這看成“不知道是什麽”……,看法太多太多了,每種看法都有其暫時的合理性。《明白》不是追求一種終極的看法,然後抓住這個終極的看法不放,就是你思想上追求的所謂“真理”。不是這樣的,《明白》就是明白這是無限本身,無限的意思就是無限包容一切看法,卻知道沒有一種看法是真正終極成立的。換句話說,沒有可能找到所謂的終極穩定的“真理”。如果這可以被一種終極穩定的真理來概括的話,無限就不是無限了,變成了幻覺中想象出來的有限的什麽“真理”了。
我不否認你感覺到“這是一朵花”。雖然這個看法是膚淺抽象的,但這個看法在效應上是合理的,所以不否認其合理性。就像我也無法否認昨晚在夢中夢見了“一朵花”。夢中被體驗到的一朵花的效應是不否認的,但真有一朵花嗎?無法確定。THAT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一朵花”這樣的看法,但THAT包容這樣的看法,不排斥這樣的看法。
THAT包容一切看法,這就是遊戲好玩的地方了。看似的一朵花,其實也是最最高的XYZ超級維度,其實也是總能量流,其實也是宇宙的邊緣,其實也是宇宙的中心。現在科學上最有畏懼感的就是黑洞了,說什麽進去了黑洞就被壓到連基本粒子都瓦解了,完蛋了,說什麽進去黑洞了就等於進入另一個宇宙了,如果那位進入的“人”可以幸存下來過得去的話,看法很多。其實,一朵花就等於是“黑洞”了,因為這是同一個THAT的能量同步顯現。某個層麵可以看成是“一朵花”,另一個層麵可以看成是“黑洞”或“時空扭曲”,另一個層麵可以看成是“(N+M-3)(^) N維度”,但無論看法多麽不同,都是同一個TA!TA不排斥任何看法的。
再舉一個例子,盲人摸象,當他摸到象的大腿的時候就說,這就是粗燥圓柱子,當他摸到象牙的時候就說,這是光滑的東西,當他摸到象鼻子的時候就說,這就是柔軟的肉管子。盲人在幾分鍾之內就建立了三個不同的看法,大象可以被其中任何一種看法定義嗎?不能!但是,大象卻包容這三種不同的看法。如果我們把THAT想象成為盲人摸象的比喻,就明白了THAT包含無限多的看法,但THAT卻不真的是任何一種看法可以定義的。“人”或“我”就是THAT包含的某一種局限抽象片麵的看法,在某個敏感度來說,TA確實有“人”的樣子和“我”的感覺,但這就像不可以把大象粗暴地定義為“象牙”一樣,THAT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人,我,世界,時空,宇宙,人生”這些看法。
不少人聽到我說靜坐中進入的虛空境界不是《明白》就問我:“我還需要不需要靜坐呢”?當你明白了我上麵解釋的無限包容,答案就很簡單了,靜坐當然是可以的,靜坐中進入某種特殊的經驗體驗當然是不錯的,但不要對這種特殊的經驗體驗當成了終極絕對的“真理”了。NO,這種看似神聖的“三昧”(SAMADHI)體驗僅僅是無限多樣的看法或體驗中的一種看法,無法說這個體驗就是THAT了。雖然THAT包含“三昧”(SAMADHI),但THAT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可以表達出來的看法或想法或體驗。甚至可以說,THAT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你無法想象的情況。
沒有靜坐的可以去體驗靜坐,靜坐很久就不要對靜坐當真。體驗不同的經驗體驗有很大的好處,就是明白了THAT可以有無限多樣的顯現形式,但沒有一種顯現形式可以概括為唯一的真相。
有人問我說,我知道了感受,思想,情緒,覺知,識別都是空性的,是不是我就應該排斥感受,思想,情緒,覺知,識別?是不是那些感受出來的“悟”就沒有意思了?不用去感受了?是不是思想理智理解出來的“悟”就沒有意思了?排斥實現理智上的理解了?
這些問題其實就是思想理智的排斥功能在運作。思想理智希望能夠確定找到某種絕對正確的品味方法,思想理智害怕犯錯走彎路浪費時間,這些思想邏輯就是隱蔽的排斥不好的向往好的。現實比那些問題的邏輯要無限的微妙。我說,不要排斥感受,感受沒有錯誤,感受也是一種“悟”雖然感受是空性的,但不要排斥。比如說,你有可能會突然莫名其妙的感動了,流淚了,這就是感受,是無限多樣的看法之一。不能說這樣的感受就是大徹大悟了,但大徹大悟了就會包容這樣的感受,我會感動的,有時候我也會哭的,但不是因為難過而感動,也不是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而哭,僅僅是明白一切是自己,而自己無限超越一切,僅僅明白這個就自然而然的感動了哭了。享受這些感受,不要排斥。
也不要排斥通過思想去理解,當然了,一開始肯定是通過思想理解的,聽的是思想,理解的也是思想,這不錯。雖然我說《明白》不是單一的思想理解,但《明白》不排斥思想理智的理解,因為《明白》就是明白THAT包容了一切。
再舉個例子吧,“人”和“我”是思想理智抽象出來的幻覺概念,但《明白》卻不排斥有“人”和“我”的感覺,就像在夢中突然明白這是夢幻,不會排斥依然是夢裏的主人公,隻是不把夢和夢裏的主人公當成是重要的事情了。也就是說不當真了。
佛教裏麵的說法“不依附也不排斥”,這句話是非常好的說法。不要依附於任何一個單一的看法不放,也不需要排斥任何一種看法。
看人是人,然後看人不是人,然後看人還是人。到了第三句“看人還是人”就和第一句的“看人是人”不同了。因為“看人還是人”並非真的把人當成人,而是不排斥THAT在某個敏感度中有“人”的樣子。就像上帝可以夢見是“人”,玩“人”的遊戲,卻從來不真的是人。
我的建議是,先用思想理智去理解,但不要教條主義,要保持懷疑性,不要建立頑固的理解係統,然後跟不同意的人的辯論。隻要你對一切思想理解也看輕,逐漸地敏感度會自發自動的提高的,你就會明白原來思想理智上理解出來的邏輯還是膚淺了,就會舒舒服服的超越了原來的理解。如果出現一個心理警察說:“你不能通過思想理智去理解!這是浪費時間,沒用的!”,這樣就刻意造作了,反而效果不好。總之,沒必要自己批評自己,這位急迫要避免走彎路的“你”恰恰就是主觀“我”的欲望。其實,就算“走彎路”了,就算跟錯了老師了,這也是必然的,不是個體主觀“你”的意誌。究竟的說,一切都是TA,絕對沒有錯誤。
對自己溫柔一點因為這是自己的遊戲,不是苦難。
==== 問答 ====
【問】:我想問問一個問題
如我相信什麼則Self則會根據我的信而變化出逼真的效應來,可另一方麵這個我如何如何是沒有控製權的,一切都是Self決定。這個看似的矛盾能否用話語解釋?
【答】:好問題。其實,從上麵你說的邏輯看,你已經不自覺地把“我”和SELF(即THAT)分開了,不自覺地分成SELF有SELF的意誌,“我“有我的意誌。請注意,從來就沒有打引號的那個“我“,這個“我“是不存在的,隻有無法定義的無限的SELF。但有一個錯覺,錯覺認為看似有一個“我“在相信什麽情況,對於根本沒有的“我“錯覺看來,一切都立刻就是錯相信的幻覺“情況“了。為什麽你覺得有矛盾?因為你不自覺的已經落入了“我“和SELF分離的對立錯覺中,以為這個“我“是實在的了。
其實,你的意誌就是SELF的意誌,沒有兩個意誌。因為沒有那個分離開來的個體“你“,所以我就方便地說:沒有屬於個體分離的“你“的意誌,因為沒有個體分離的“你“在,隻不過類似做夢那樣看似好像有一個“你“在。這個道理幾乎無法通過語言說清,所以,大部分人以為聽明白了,其實還是沒有聽明白。如果有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昨晚做的夢,夢裏的夢我看似有屬於他的獨立意誌,夢我看似在夢裏做了很多選擇,其中有很多選擇看似是錯誤的,夢我也固執地相信他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一當夢境經驗切換了,就立刻發現那個“夢我“是空的,夢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空的,夢我的意誌不就是你自己(總經驗能量效應)自發自動顯現出來的嗎?
【問】:是的,有一次找秤,在思想上知道有一個秤,可是完全不知道在哪個地方。就等於那個秤不在,沒有。 在沒找到之前,根本無法確定在哪裏是否有一個秤真的存在。 在找到的一瞬間,思想就開始確定“有一個秤,存在在某地”
【答】:隻要思想上開始解釋分辨,就有一個幻覺“秤“的思想形象貌似出現在意識中了,這個”秤“的思想意識形象是空性的。當找到了“秤”,也不真的有“秤”出現了,所看到的那個被稱為“秤”的東西其實不是東西也不是“秤”,而是無限本身,還是思想理智上解釋出來的意識印象。但思想上就確定為“找到了秤這樣東西”了。其實,一切印象,無論是思想上的印象,還是視覺效果上的印象,都是即時即刻顯現出來的嶄新顯現效應,但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就好像有曆史感覺了,好像有一個“秤”藏著哪裏還沒有找到,然後這個“秤”被找到了,出現了看似的因果曆史邏輯。
【戴穎問】:我想請教先生一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就是不在個我層麵看,也不在THAT層麵看.單在覺知.看,的層麵看.(應該也可以稱為主觀目擊者吧)以這個為前提.以小花和戴穎為例子. 1:小花有一個主觀目擊者,所以戴穎是光投射,戴穎並沒有覺知或者目擊者的看.小花的世界裏的所有的人都是光投射,隻是一種體驗.隻對於小花的體驗,(我知道沒有小花)也就是說THAT夢出了萬物,萬物既是它,但是以小花為視角展開的遊戲2第二:在覺知層麵小花有一個主觀目擊者,戴穎也有一個主觀目擊者.小剛小李,眾生都有一個主觀目擊者.這個主觀目擊者就是TAHT 做夢忘了自己把自己夢見是萬物,體驗萬物.萬物既是that 也有覺知.也能在夢中看.先生以前說過沒法驗證,但是....先生大部分的文章好像在說第一種情況........我.....想知道,,,,,
【答】:你提出的問題有很多概念是不成立的。什麽叫做“不在個我層麵”?什麽叫做“也不在THAT層麵”?這樣的思路已經明確地分辨出有一個層麵是“個我“還有另一個層麵是“THAT“。而且你確定了不在這兩個層麵?這些確定都是無法完成的,因為這些層麵的確定都是思想理智的辯證法,都是忽悠。怪不得會困擾了,是困擾在根本不存在的邏輯概念中了。你說你站在單單是覺知層麵上,其實,恰恰是覺知效應同步升起了“個體我“效應。沒有覺知怎能感覺到“個體我“?恰恰是THAT才會有“覺知效應“或“覺知層麵“,怎麽可以把覺知和個我和THAT分開呢?在你的邏輯中好像有,覺知,個我,還有THAT三個不同的層麵。其實沒有這三個層麵。這個三個層麵是思想理智無中生有的分辨出來的抽象概念。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僅僅是看似有這三層,其實無法真正確定有這三層,或任何層麵。
你提到,“小花有一個目擊者”,你把“小花”個體化了,好像他象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可以有觀察功能了,好像小花有屬於小花的世界了,不是這樣的。“小花”僅僅是能量顯現印象輪廓,就像電影屏幕上用光投射出來的光印象,如果一個動畫片中把小花描述成個體,她就會說人話了,但這些都是動畫片做出來的幻覺,影片中隻有光投影或光能量,不真有任何個體獨立的小花。沒有“小花”也沒有屬於小花的任何功能,看似有目擊效應,但目擊效應不真的屬於任何個體獨立的個體,目擊效應僅僅就像光投影效應一樣是一種能量顯現效應。是空性的。“小花“沒有屬於小花的目擊,沒有屬於”小花“的世界,因為根本沒有”小花“這回事。
同理,戴穎也沒有屬於戴穎的“目擊者”,也沒有屬於戴穎的世界,因為根本沒有“戴穎”這回事。隻不過在THAT中出現了能量上的目擊效應,然後同樣是THAT的能量效應的思想理智就自動地解釋這個目擊效應屬於某個名字叫做“戴穎“或“小花“或“小李“或“老王“。NO,沒有“戴穎“沒有“小花“沒有“小李“沒有“老王“,隻有看似的目擊效應,這個目擊效應就是THAT的無限能量的某種顯現形式。目擊效應其實是非個體的,但卻被思想理智(同樣也是THAT的能量效應)解釋為屬於某個體,這樣的解釋就是錯覺或幻覺。可以暫時說能量顯現效應不是幻覺,但能量顯現效應(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結論概念是幻覺。
沒有屬於“眾生”的“目擊者”,因為根本沒有“眾生”在哪裏。但思想理智錯覺出好像有我“戴穎”,好像有無數其他的人為“眾生”,好像“我”有目擊的功能可以看到其他人。這些都是思想理智的解釋。不但沒有“眾生”也沒有“萬物”,就像你沒有夢你和夢萬物一回事。可以暫時方便的說有“你,眾生,萬物“的感覺,但不真有這些東西。從上麵看你的邏輯是“夢見”就等於“出現”了。其實不是,夢見什麽不等於出現了什麽,因為“夢見”是幻覺。晚上做夢不等於真的出現了夢中的我和夢中的眾生世界,而是看似的,空的,等於什麽都沒有出現。很多人把經驗體驗到的情況自動的認為是真出現了,其實不是,經驗效應是完全空性的。我們甚至無法確定到底有沒有“經驗”這回事,和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有沒有“夢”這回事一樣,但暫時可以方便的說“有經驗”。如果不這樣暫時方便一下,無法說話了。
【戴穎問】:明亮先生說有什麽問題就問,不要不好意思..我想問,,,但是我覺得我得問題本身貌似有點不對,但又不知道哪裏不對.先生在各種文章裏說了好幾次"我"和THAT能量圖像'別人"也是.既然"看"是視覺效應圖像,'痛"是觸覺效應.這種感覺是不是就像一幅圖畫,我不應從圖畫裏麵的一個人物看,而是要整張圖畫看一樣.對麽.但是同是能量效應,為什麽視覺效應和其他效應都從'我"這個視角呢,我也是效應 應該和別人得效應一樣啊,也是個圖像才對啊,先生說因為根本就沒有"我"啊都是THAT.那為什麽THAT好像'卡'在'我'這個視角裏啊.我不知道該怎麽表達,就是為什麽在"我"這個點上.
【答】:說的對,不從圖像裏麵的“人我“看,而是好像退後一萬步看整個圖象,這是一個好品味方法。你問:“為什麽視覺效應和其他效應都從'我"這個視角呢“, 沒有啊,我可沒有這個感覺,視覺效應,感覺效應,觸及效應,聽覺效應,思想覺效應,都看似在的,但沒有從‘我’的視覺的。那是思想理智上認為有一個“我”在中心,然後這些效應圍繞著這個中心轉,沒有啊。這就是要品味的地方了。看看思想理智說的對不對。如果你注意,敏感度提高了,就會發現覺知好像是在的,但沒有任何“我,你,她“擁有覺知效應,這個覺知效應怎麽來的?誰知道?沒有任何”誰“在了,誰關心答案?這就是奇跡了,無合理性了,也就是三祖說的“玄”了。
也許這就是拉瑪納(RAMANA)建議問“我是誰“這個問題,就是品味為什麽根本沒有誰,卻偏偏出來一個“我“自稱自己為“誰“。在問這個問題中,就會在能量中自發自動的發現根本沒有個體“我“,一切視角其實是沒有中心的,沒有“誰“擁有的,這是無限的總能量顯現出來的效應而已。在上麵第一個問題中,你把非個體的無限的總能量效應分辨成“個人“層麵,還有“THAT“層麵,還有“覺知“層麵,NO,沒有任何層麵,總能量是沒有層麵的。有趣的是,一旦思想理智來分析,就分析出幻覺層麵來了。
====關於《信心銘》的一切探討====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係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複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淨,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 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2]
證道境界,無以言說;一念頓悟,三心不得。
“極小同大“ -- “一朵花”其實就是“黑洞”。。。
“莫存順逆“ -- 不要把”順“看成順,不要把”逆“看成逆,現實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思想理智判斷出來的”情況“。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 不真明白,整天保持沒有念頭的那種“靜”是徒勞的。玄旨這個詞就是指玄妙莫測的道理,不符合思想理智的邏輯合理性的。用我的話說就是無限詭異的神奇。我沒有說有個體的神,我說這就是無限的神奇。老子說這是“非常道”。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 大圓滿如同空性的,不缺乏什麽也不多餘什麽。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 我不太熟悉這種說法,但感覺我明白他的意思,欲要停止什麽,其實就等於動作了,如果糾結在“動“或”止“兩邊,就等於不明白一切都是同一個TA(一種)。不明白無論動止都是大相同的TA,那麽無論你是動還是靜都沒有意義。“動靜”僅僅是空性的效應,“動靜”這對概念區別其實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THAT不懂這個。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 記得我前幾天寫的《介紹新的竅門 -- 一切都是嶄新的顯現》一文,一切都沒有曆史,記憶出來的都是幻覺。一切都是即時即刻嶄新的空性的顯現效應。光怪陸離,享受即可,不要抓住什麽東西不放。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 這個”眼“可不是你思想上理解的生理眼睛器官。這個”眼“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敏感度,可以察覺一切經驗顯現都是空性的,能量敏感度提高了等於好像有一隻眼睛不睡了,做夢的時候也可以同步察覺夢境是空性的,不等於沒有夢了,而是對於夢故事不當真了。他說的“諸夢自除“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讓很多人努力消除做夢,怎麽可能?這樣做完全誤解了。他們不知道“努力消滅做夢”恰恰就是夢。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 看似有,等於沒有。沒有總是以“有”的樣子來忽悠自己。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 一切看似是分開的東西,其實都是同一個能量(你自己)的顯現效應,大相同的。你自己(TA)無不包容。這就是本篇文章強調的重點。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 ”運動“或”停止“概念都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謊言概念。現實不是運動也不是停止,現實根本沒有這樣的概念。因為TA不是一樣東西,隻有東西才有運動或停止的邏輯,因為根本TA不是東西,所以東西都是貌似的,那麽運動或停止也是貌似的,沒有真正的運動或停止。所以,三祖指出:無動,無止。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 記得我強調的,敏感度的深化是沒有止境的,因為你自己就是無限,你自己享受你自己是沒有止境的,如果有止境就變成了幻覺上的有限了。“不存規則”就是沒有定數的意思,也等同於我指出的沒有穩定的“真理”這回事。否則,不就是把無限看錯成有限的了。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很多人欲望獲取終極境界所謂的“一乘”而排斥各種自以為低下的“六塵”,且不知看似的底下和看似的終極高尚都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幻覺,現實完全就是自己(THAT),沒有低下境界也沒有高尚境界,根本沒有“境界“或“層次“這類概念。你視覺中看到的肮髒破爛,你視覺中看到的高尚純潔,都完全不是這回事,你能“看到“的隻有神聖的自己,這就是“正覺“了。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 該怎樣就怎樣,這就是“如是“的意思,沒有什麽需要改變的。沒有錯誤,一切OK,擔心什麽?這句話就是要你放心不要擔心不要憂慮,一切都圓滿了。但很多法師理解成為“不要妄想了“。當然這樣的理解也不算錯,卻把簡單單單的“一切OK不要擔心“理解為“停止妄想“,把放鬆當成功課做了,那麽就變味了,明明是一種放鬆享受,變成了思想上要努力完成的功課。讀這些句子非常微妙,原作者沒有那麽多的複雜含義,一旦經過思想理智的理解,複雜含義就想出來了。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 這裏他說信心是關鍵的,品味的怎樣,敏感度高不高都不那麽重要,重要的就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而自己卻不依賴於一切。除了自己,還是自己,無它。所謂的“一切”都是空性的自己的效應。我寫了那麽字就是在說“不二”。明白了前麵這兩句話就是信心了。就算你常常卷入經驗故事中,有時候生氣爆發,有時候後悔,隻要提醒自己,自己就是一切,除了了自己無它,那麽這些經驗故事一點重要性都沒有了。這就是信心。有了信心,一切都容易了。反之,什麽是沒有信心呢?就是以為自己是一個裝在身體裏麵的“人我”會收到傷害,那種受害者錯覺就等於沒有了信心了。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言語說出來的都是不是TA,如果把言語說出來的情況當成了教條,那麽真正的“道“就斷了,誤解了。“非去來今“,這四個字指出來根本沒有來也沒有去,也沒有過去,現在,將來。時間或曆史都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謊言。語言隻能在時間中看似成立,如果這(TA)不是時間,怎能通過語言說TA呢?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 法無異法就是說,法沒有相對的非法。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對立與法的法。究竟的說,現實沒有“相對”這回事,也沒有“絕對”這回事,因為現實不可定論。任何關於“相對”或“絕對”的確定都是思想理智基於“東西存在”的邏輯基礎上定義出來的幻覺概念。妄自愛著的意思就是,幻覺概念是思想理智上分辨喜歡或不喜歡而引起的,我認為“愛著”就是愛某個情況,不愛另外的情況“,那麽,無中生有的編織出巨大的概念空間來了。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智者就是明白的那位,他明白一切都是無為,也就是沒有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作為,而是總能量的自發自動,就像夢境自發自動升起了,不需要理由,沒有因果。我要補充一下,究竟的說,連“智者”這個概念都不真成立,如果有一個“者”就已經是落入了幻覺概念了。“無為”不會是屬於任何“者”的。愚人指的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我”了,他們認為身體的行為出自於“我”。而其他人的行為出自於“他們”。不明白的人都認為,“我”的行為和環境的行為是分開的。明白了以後就明白了一切所謂的行為都是同步同一行為,都是TA的意誌。讀了這句話很多人形成了這樣的誤解:我是愚人,我要成為智者。這樣的理解是幻覺,你不是愚人也沒有可能變成智者,你根本不是“人”,你就是TA。句子所說的是能量敏感度的提高。
==== 隱蔽的當真 ====
【問】:先生說不要把思想念頭當真,但如果不把思想念頭當真,怎能有當下造福於人類的各種先進科技,發明創造都是始於思想念頭本身呀?
【答】:膚淺一點說,造福 人類 先進 科技 發明 創造 念頭 都是TA 同步的同一行為,並不屬於某個個體人的念頭和行為啊!
深入一點說,“造福人類“都是夢裏麵思想理智的抽象解釋,這哪裏是人類?這哪裏是世界?這哪裏是造福,都是把幻覺當真了以後的抽象片麵解釋,這是無限本身,看似好像是人類卻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這個抽象解釋。如果某人說:”我現在開始不把思想理智敘述的邏輯當真了,但為什麽還有XYZ回事?“。 哈哈,一當“為什麽”升起了,而且還要等待答案,不就是對思想理智念頭當真了嗎?所以,聲稱“不對思想念頭當真”的那位恰恰就是思想念頭。這就說明了思想念頭是無比狡猾的,它可以聲稱“開悟”了,它可以聲稱“不當真”了,其實聲稱的“不當真”還是當真了。邏輯合理性就是最基本的當真。隻要想出來的內容或說出來的話看似符合邏輯合理,其實都是隱蔽的當真了。這就是為什麽不要去理會思想想什麽或語言說什麽,當它們是“去他馬“的。當真可要比思想念頭理解出來的當真還要隱蔽狡猾啊。
單單看“造福”這個邏輯吧,很多事情看起來造福了,其實埋下毀滅的因子。比如說核科技吧,比如說生物化學科技吧,發展這類科技的目的是要造福某個國家團體,但卻變成了日後災害的因子。所以,究竟的說,沒有什麽造福或不造福之說。
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受到影響的圓滿。這一切都是你自己,而不是“人類,世界,生活,宇宙“,所以根本沒有什麽”造福“這回事!你自己是無可改變的福本身,而不需要造福。福不是可以造出來的,也不是可以丟失的,而是你自己本身。這點一定要明白。否則老是以為自己是一個東西或個體,也以為環境是一個東西或個體,需要造福,需要改善,這樣去看的話,修多久都等於在夢幻修夢,原地打轉。
英文有一個字特別好:IMMUTABLE。不知道中文怎麽說?大概是“不可變“。你自己是Immutable的,沒可能改變的。Immutable就是大圓滿的另類說法。所以,發展,改善,提高,造福,這類邏輯完全都不真成立。但是,在經驗體驗中總是看似好像有東西在發展,改善,提高,A造福B,B損害A。這些都是看似的效應,不真有這些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