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六篇:東部海洋四省

(2022-05-06 00:20:19)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六篇:東部海洋四省

前一篇講我在魁北克省的旅遊經曆,本篇講我在東部海洋四省(Four Provinces of Atlantic Canada)的旅遊行程,包括新布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新斯科舍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下圖是東部海洋四省(紅色陰影區)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1. 東部海洋四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

圖中的“1”是新布倫瑞克(New Brunswick),"2”是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3”是新斯科舍(Nova Scotia),"4”是紐芬蘭與拉布拉多(Newfoundland & Labrador)。

(1)新布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

1992年6月4-6日,我參加了在聖約翰大學召開的“第10屆加拿大流體動力學研討會”(Tenth Canadian Symposium on Fluid Dynamics,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Saint John,NB,Canada,1992.6.4-6)。下圖是本次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圖2. 聖約翰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新布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NB),是加拿大大西洋地區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加拿大聯邦建國之初四省之一。全省人口75萬,英語法語同為本省的官方語言。約65% 的人口操英語,32% 的人口操法語,新布倫瑞克省是法語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魁北克省。

新布倫瑞克省也是唯一的一個英法雙語均為官方語言的省份。1993年的加拿大憲法修正案,確保本省的英語人群和法語人群,都有著平等的社會權利。“新布倫瑞克”之名源於德語地名布倫瑞克(Braunschweig)。

新布倫瑞克省的南邊瀕臨聖勞倫斯灣,北邊連接魁北克省,西邊與美國緬因州為鄰,東南方與新斯科舍省相連,東北方與愛德華王子島通過聯邦大橋連接在一起。新布倫瑞克省的首府是弗雷德裏克頓(Fredericton),最大的城市是聖約翰(Saint John)。

新布倫瑞克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1”紅色區域。下麵是新布倫瑞克省的地圖。

圖3. 新布倫瑞克省地圖

聖約翰市(City of Saint John),是新布倫瑞克省最大的城市,坐落在聖約翰河注入芬迪灣的北岸,該市人口大約7萬人。從愛爾蘭大饑荒開始,該市的主要人口由英國人轉變為愛爾蘭人,所以該市被認為是加拿大最“愛爾蘭化的城市”。

聖約翰市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新布倫瑞克省地圖中的第1點。下麵是聖約翰市的地圖。

圖4. 聖約翰市地圖

1992年6月5日,輪到我來宣講論文,我的合作者巴倫博士幫我演示幻燈片。會議結束後我就離開了,沒有機會到處旅遊。六年後的1998年,我還真的有機會來到新布倫瑞克省的芬迪國家公園遊覽。

1998年5月30日(Saturday),我與我兒駕車來到新布倫瑞克省的聖約翰,住進“攝政王”汽車旅館(Regent Motel,Saint John,NB,Canada),46加元,住一天。

1998年5月31日(Sunday),我們來到芬迪國家公園(Fundy National Park)。芬迪國家公園坐落在聖約翰(Saint John)與蒙克頓(Moncton)之間,依傍芬迪灣(Bay of Fundy)和阿爾瑪鎮(Village of Alma),麵積208平方公裏。

這裏有著名的阿卡迪亞高地森林和海濱沿岸的旖旎風光。由砂條石和花崗岩鑄成的峭壁,在歲月的風雨侵蝕下,留下觸目驚心的凹痕。芬迪灣浪高流急的海潮更是聞名遐邇,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下圖是芬迪國家公園裏的海邊奇景。

圖5. 芬迪國家公園裏的海邊奇景

遊客們可以在芬迪灣觀賞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潮汐,最高海潮可達15米,每天會有兩次潮起潮落。排山倒海的海潮帶來的逆流瀑布,更是芬迪國家公園獨有的奇觀。遊人可以觀賞到兩次逆流瀑布,漲潮和落潮各一次。

我與我兒駕車來到芬迪國家公園時,正是低潮時刻,一個個砂岩巨石,像“花盆”一樣的豎立著。我們恣意地行走在期間,誰能想象半天之後,滔天巨浪將會排山倒海般地衝過來。下圖是我恣意地行走在巨大的“花盆”之間。

圖6. 我恣意地行走在芬迪國家公園裏的“花盆”之間

下圖是我在芬迪國家公園裏的“一線天”(左)和觀景台(右)上的留影

圖7. 我在芬迪國家公園裏的“一線天”(左)和觀景台上(右)的留影

當天下午,離開芬迪國家公園之後,我與我兒駕車來到新布倫瑞克省東邊的“舍地亞克”小鎮,住進“希利”汽車旅館(Seely Motel,Shediac,NB,Canada),46加元,住一天。然後我們駕車來到新布倫瑞克省的蒙克頓市。

蒙克頓市(City of Moncton),位於新布倫瑞克省的東南部,處於加拿大海洋省份的中心地帶,因此發展成該地區的陸路交通運輸樞紐,並得到“樞紐之城”(Hub City)的稱號。蒙克頓市內人口大約7萬,多數是德裔加拿大人。

蒙克頓市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新布倫瑞克省地圖中的第2點。下麵是蒙克頓市的地圖。

圖8. 蒙克頓市地圖

1733年,歐洲裔移民首度進駐蒙克頓一帶,1766年,來自賓夕法尼亞的德裔美國人在此建立居民點,當時蒙克頓為一農業社區。十九世紀中葉,造船業陸續興旺,1855年,蒙克頓建製為“鎮”。十九世紀60年代造船業轉衰,1862年,蒙克頓亦失去其鎮的資格。

1871年,加拿大殖民地之間的鐵路將其總部設於蒙克頓,刺激了該地區的經濟。1875年,蒙克頓恢複了鎮的建製。1890年,蒙克頓升格為“市”。我們在舍地亞克安頓好汽車旅館之後,馬上駕車到蒙克頓的著名觀光景點“磁力山”去開開眼界。

“磁力山”(Magnetic Hill),是新布倫瑞克省蒙克頓市的一個旅遊勝地。該地區的地理特性在上個世紀30年代被發現,因為有開車的人報告說,他們的汽車即使是在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也會不由自主地沿著一座坡度平緩的小山“向上爬”。

這座山很奇怪,沒有平時所見山峰的巍峨高度,也沒有山脈的連綿不絕,隻是一段很尋常的坡路。這個坡路的奇特之處,就是車子在這個坡上,不用動力就可以爬坡,就像是有一種磁力將汽車拉上坡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磁力山”。下圖是一輛汽車在倒著“向上爬”。

圖9. 蒙克頓的“磁力山”,汽車倒著“向上爬”

其實磁力山與“磁力”一點關係都沒有,那裏的“上坡”其實是一個“下坡”,隻是由於周圍參照物的不同,造成人們視覺上的誤差。我與我兒也像其他人一樣,反反複複地試了好幾次。開始感到很驚訝,後來仔細想了想,便豁然開朗了,原來是“視覺誤差”!

(2)愛德華王子島省(Prince Edward Island)

1998年6月1日(Monday),我與我兒從新布倫瑞克省出發,跨過聯邦大橋(Confederation Bridge),去看愛德華王子島省。邦聯大橋橫跨加拿大諾森伯蘭海峽(Northumberland Strait),是連接愛德華王子島新布倫瑞克兩省之間的一座大橋,長達12.9公裏。

該橋是貫穿加拿大東西橫加公路的一部分,設置雙線車道無分隔帶禁止超車,通常限速每小時80公裏,以此速度通行過橋需要10分鍾。聯邦大橋實施單向收費,隻有從愛德華王子島離開時要繳費。下圖是加拿大東部跨海的聯邦大橋。

圖10. 加拿大東部跨海的聯邦大橋

諾森伯蘭海峽的築橋之議,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70年代,但一直未能實現。1910年開始,海峽渡輪開始行駛。1912年,聯邦政府引進汽車渡輪(Car Ferry)。1993年秋,大橋開始興建,1997年完工通車,渡輪則在同年夏天終止。

下圖是我們在開車去愛德華王子島時,我與我兒在聯邦大橋前邊的合影,再下圖是我們在大橋上行車時,我所拍攝的一張大橋的照片。

圖11. 我與我兒在聯邦大橋前邊的合影

圖12. 我在聯邦大橋上行車時所拍攝的照片

愛德華王子島省(Prince Edward Island,PE),常被簡稱為彼伊愛(PEI),是加拿大東部海洋四省之一。愛德華王子島省的全境包含著與省同名的主島及其周圍的離島。該的人口和麵積都是全國最少,人口密度卻是全國最高。該首府夏洛特敦(Charlottetown)。

愛德華王子島的命名源自於愛德華王子(Prince Edward),即肯特公爵(Duke of Kent),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的父親。愛德華王子島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2”紅色區域。下麵是愛德華王子島省的地圖。

圖13. 愛德華王子島省地圖

夏洛特敦(Charlottetown),位於愛德華王子島的中央地帶,因此成為該省的交通樞紐。1號省道貫穿夏洛特敦,西接聯邦大橋,東接諾森伯蘭渡輪碼頭,構成橫加公路的一部分。該城之名為“Charlottetown”,用以紀念英王喬治三世的夫人夏洛特王後(Charlotte)。

1765年,夏洛特敦成為此處殖民地的首府。鎮內的街道和廣場布局亦於1768年至1771年間陸續成型,包括愛德華城堡軍事基地,總督府和殖民地議會大樓。

1855年,夏洛特敦正式設市。1864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市內召開夏洛特敦會議,就成立加拿大邦聯事宜展開首輪會談。1873年7月1日,愛德華王子島省正式加盟加拿大。下圖是我在夏洛特敦維多利亞公園裏的大炮前留影紀念。

圖14. 我在夏洛特敦維多利亞公園裏的大炮前留影紀念

我與我兒還遊覽了愛德華王子島國家公園(Prince Edward Island National Park)。愛德華王子島國家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愛德華王子島省地圖中的第2點。

愛德華王子島國家公園,坐落在愛德華王子島的北岸,正其麵是聖勞倫斯灣。該公園建於1937年,用以保護沙堆和沙灘,以及淡水和鹹水的濕地。這些受保護的沙灘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下圖是愛德華王子島國家公園。

圖15. 愛德華王子島國家公園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愛德華王子島省“薩默塞德”小鎮的凱恩斯汽車旅館(Caines Motel,Summerside,PE,Canada),50.61 加元,住一天。

1998年6月2日(Tuesday),上午10點,我與我兒離開了愛德華王子島,反向通過聯邦大橋。下圖是我在聯邦大橋的前麵攝影留念。

圖16. 我在聯邦大橋的前麵攝影留念

(3)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

當天中午12點,我們到達新斯科舍省的遊客中心(Welcome Center of Nova Scotia)。

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NS),是東部海洋四省之一,主要包括新斯科舍半島,和東北部的布雷頓岬島(Cape Breton Island)。該省麵積5.5萬平方公裏,是全國麵積第二小的省份。人口92萬,是四個大西洋省分中人口最多的,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二密集的省分。

新斯科舍半島通過一個地峽,與北美大陸的新布倫瑞克省相連接。該省的西邊麵向芬迪灣(Bay of Fundy),南邊與東邊瀕臨大西洋諾森伯蘭海峽(Northumberland Strait),將其與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分開。

新斯科舍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3”紅色區域。下圖是新斯科舍省的地圖,其中的紅色方塊區域是大哈利法克斯地區。

圖17. 新斯科舍省地圖

當天下午3點,我們到達新斯科舍省的首府哈利法克斯,哈利法克斯的地理位置,見上麵新斯科舍省地圖中的第1點。

哈利法克斯市(City of Halifax)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首府,也是加拿大北部最大的深水天然港口。該市是加拿大大西洋省第一大城,也是僅次於溫哥華的加拿大第二沿海大城。哈利法克斯市的氣候適宜,冬暖夏涼,是加拿大第二溫暖的城市。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東部地區政府服務和商業部門的集中地。新斯科舍省有45%的人口居住在大哈利法克斯地區。農業漁業采礦林業天然氣提煉,是大哈利法克斯地區的主要資源類工業部門。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位於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城堡要塞國家曆史遺址(Citadel National Historic Site),是當年英軍對抗法軍的軍事城堡。它矗立在一座山丘上,可以俯瞰哈利法克斯市中心。城堡內有新斯科舍省立博物館和兵器軍械博物館。下圖是我在哈利法克斯城堡要塞上的留影。

圖18. 我在哈利法克斯城堡要塞上的留影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新斯科舍省的小鎮“切斯特”的“溫德賈默”汽車旅館(Windjammer Motel,Chester,NS,Canada),46加元,住一天。

1998年6月3日(Wednesday),上午8點,我與我兒離開旅館向西開。經過幾個小鎮:(Lunenburg),(Bridge Water),(Liverpool)。上午10點,到達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新斯科舍省地圖中的第2點。

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Kejimkujik National Park),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公園,有潺潺的小溪,靜靜的流水,寧靜的湖泊,飛瀉的瀑布和繁茂的叢林。這裏已經成為人間景致最優美的仙境之一,遊客可以在此觀賞到各種野生動物,夏季還可以劃艇騎車垂釣遊泳。

下圖是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

圖19. 新斯科舍省的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

我們又經過幾個小鎮:(Annapolis Royal,Digby)。下午2點到達長島(Long Island),那裏有個“平衡石”(Balancing Rick)。下圖是我在平衡石前麵的留影。

圖20. 我在新斯科舍省長島平衡石前麵的留影

當天晚上8點,我們到達新斯科舍省的小鎮“特魯羅”(Truro),住進“帕利瑟”熱門汽車旅館(Palliser Resort Motel,Truro,NS,Canada),44.85 加元,住一天。

1998年6月4日(Thursday),我與我兒離開特魯羅開車向東。下午2點,我們到達悉尼(Sydney)。下午3點,我們到達路易斯堡(Louisburg)。下午4點半,我們到達“巴代克”(Baddeck),那裏有貝爾國家曆史公園(Bell National Historic Park)。

貝爾國家曆史公園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新斯科舍省地圖中的第3點。

亞曆山大-格拉漢-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1870年移民加拿大,1871年到美國,1882年加入美國籍。貝爾的父親,祖父和兄弟的工作都與發聲法有關。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聾人,這一切都深刻地影響著他的一生。

貝爾本人是個聲學生理學家和聾啞人語教師。他對聽力和語言的研究,進一步引導他發明實驗聽力設備。1876年,貝爾被授予第一個電話的美國專利。此外貝爾還發明了測量聽力的儀器,改良了留聲機。除了發明電話之外,他還發明了載人的巨型風箏。

1922年8月2日,貝爾逝世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巴代克(Baddeck)。下圖是貝爾的肖像。

圖21. 亞曆山大-格拉漢-貝爾

由於我們來的太晚了,不能仔細地參觀,隻能粗略膚淺地瀏覽了一下。下圖是我在貝爾博物館裏貝爾照片前麵的留影。

圖22. 我在貝爾博物館裏貝爾照片前麵的留影

當天下午5點,我們離開悉尼往回開。下午6點,我們到達達特茅斯。達特茅斯是哈利法克斯市的一部分,我們住進達特茅斯的“四季汽車旅館”(Seasons Motor Inn,Dartmounth,NS, Canada),58.65 加元,住一天。

1998年6月5日(Friday),我們離開旅館去參觀哈利法克斯的費爾觀墓地(Fairview Cemetery),那裏有泰坦尼克號遊輪沉船悲劇(Titanic Tragic)的遇難者。

泰坦尼克號(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遊輪,也是在其服役期間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貝爾法斯特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的“夢幻之船”。在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下圖是超級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

圖23. 超級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

部分乘客是當時世界上的頂級富豪。還有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正在尋求到美國開展新生活的機會。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發生擦撞冰山後沉沒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當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為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與遊船一起沉沒。泰坦尼克號的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特-巴拉德率領的團隊發現了泰坦尼克號殘骸,該船已經分裂成兩部分,在3,784米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的文物已經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複原並公開展覽。沉船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密爾維娜-迪恩,2009年去世,享壽97歲。

電影《泰坦尼克號》,1997年上映,情節是根據1912年4月14-15日的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而改編。由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男主角傑克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飾,女主角露絲由凱特-溫斯萊特飾。電影獲取了巨大的成功,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14項提名。

下圖是我在費爾觀墓地(Fairview Cemetery)裏的泰坦尼克(Titanic)標牌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傑克-道森(Jack Dawson)墓碑旁邊的留影。

圖24. 我在費爾觀墓地泰坦尼克指示標牌前麵的留影

圖25. 我在費爾觀墓地傑克-道森墓碑旁邊的留影

另外,我們還在參觀了大西洋海事博物館(Atlantic Maritime Museum),那裏有一個專門為泰坦尼克號悲劇設置的展廳,陳列著從沉船中打撈出來的物品,其中包括船上豪華餐廳房間和樓梯的木頭碎片。

當天下午3點,我們在一個中國餐廳裏吃了一頓自助餐。下午6點,我們在西爾斯商店買了幾件衣服。晚上8點,我們住進哈利法克斯的聖瑪麗大學(St Mary University,Halifax,NS,Canada)的學生宿舍(Student Accommodation),18 加元,住一天。

1998年6月6日(Saturday),上午10點,我們離開哈利法克斯。下午1點,到達特魯羅(Truro)。下午3點,到達蒙克頓(Moncton)。下午4點,到達弗裏德瑞克頓,住進新布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UNB)的學生宿舍,30加元,住一天。

弗雷德裏克頓市(City of Fredericton),是加拿大新布倫瑞克省的首府,位於新布倫瑞克省的中西部,是該省的第三大城市,也是該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麵積約13萬平方公裏。人口約5.6萬。聖約翰河穿城而過,新布倫瑞克大學(UNB)位於該城。

弗雷德裏克頓市的地理位置,見前麵新布倫瑞克省地圖中的第3點。下麵是弗雷德裏克頓市的地圖。

圖26. 弗裏德瑞克市地圖

1998年6月7日(Sunday),上午9點,我們離開弗雷德裏克頓,開車奔向魁北克市。下午3點半,我們到達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的岸邊。下午3點半,我們到達魁北克市的拉瓦爾大學(Laval University),住進該大學的學生宿舍,202.44 加元,住五天。

我將在這裏參加加拿大計算流體力學學會第6次年會(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FD Society of Canada,Quebec City,QC,Canada,1998.6.7-9,CFD98)。

以上是我在加拿大東部海洋四省之中的三個省(新布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新斯科舍)的旅遊經曆。下麵講我在海洋四省中的第四個,紐芬蘭省的旅遊行程。

(4)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 Labrador)

2005年7月31日-8月3日,我參加了在紐芬蘭省聖約翰斯舉行的“加拿大計算流體力學學會第13次年會”(Thir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FD Society of Canada,St Johns,NL,Canada,2005.7.31-8.3,CFD 2005)。

這裏的(CFD)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簡稱。下圖是本次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圖27. 聖約翰斯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的論文首頁(右)

2005年7月30日(Saturday),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0點,我乘坐“加噴”(CanJet)航班,從多倫多(YYZ)起飛,飛行三小時,翌日清晨2點半,到達紐芬蘭省的聖約翰斯(YYT)。聖約翰斯的時區有點奇怪,是西8.5區,比多倫多早1.5小時。

從機場乘坐出租車到達下榻的聖約翰斯酒店(Hotel St. John's),565.73 加元,住三天。我的論文合作者張政,與我同機到達聖約翰斯(St. John's,Newfoundland,Canada)。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NL),是加拿大十省之一。該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個是位於北美大陸東邊的紐芬蘭島(Newfoundland)和附近諸島嶼,第二個是位於北美大陸東岸,與紐芬蘭島隔海相望的拉布拉多地區(Labrador)。

該省於1949年3月31日以“紐芬蘭省”的名稱加入加拿大聯邦,是最後一個加入聯邦的省份。但實際上從1809年開始,英國將北美大陸上的拉布拉多地區,從鄰近的魁北克省劃入紐芬蘭,所以該行政區不僅包括紐芬蘭島,還包括比紐芬蘭島大得多的拉布拉多

從1964年起,為了體現拉布拉多部分,省政府開始稱呼自己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政府。2001年12月6日,加拿大國會修改憲法,將省份的名稱由“紐芬蘭省”正式改為“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但是人們仍然習慣地稱之為“紐芬蘭省”。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總麵積40萬平方公裏,總人口52萬。省內92% 的人口住在紐芬蘭島及其周邊的小島上,其中超過一半居住在阿瓦隆半島(Avalon Peninsula)。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首府,是紐芬蘭島上的聖約翰斯市(St. John's)。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與加拿大的相對位置,見前麵圖1中的第“4”紅色區域。下圖是我所關心的紐芬蘭島地圖,包括聖約翰斯市。

圖28. 紐芬蘭島地圖

聖約翰斯市(City of St. John's),是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首府及最大的城市,也是北美洲最古老的英裔城市,位於紐芬蘭島東部阿瓦隆半島的東側,東邊麵向大西洋,是北美洲最東端的城市。該城市得名於發現紐芬蘭島意大利航海家約翰-卡博特(John Cabot)。

1583年,紐芬蘭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665年,曾被荷蘭海軍占領。在隨後一段時間裏,曾經三次被法國攻擊。每次紐芬蘭島易主,聖約翰斯的建築工事都會被加固。在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1812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都把聖約翰斯作為軍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約翰斯為美國陸軍航空隊和反潛艇船隻提供基地。二十世紀90年代,聖約翰斯經濟受鱈魚產量驟降的強烈衝擊。在經曆十幾年的高失業率及人口負增長之後,海上油田的發現刺激了該城市經濟的蓬勃發展。

2005年7月31日(Sunday),上午10點,我與張政參加了聖約翰斯市區和市郊的一日遊。下圖是我在聖約翰斯會議中心前麵的留影。

圖29. 我在聖約翰斯會議中心前麵的留影

下圖是我在“長矛海岬”國家曆史遺址(Cape Spear NHS)的留影。

圖30. 我在“長矛海岬”國家曆史遺址的留影

下圖是我(左)與張政(右)在聖約翰斯“彼蒂灣港口”(Pitty Cove Harbor)的合影。

圖31. 我(左)與張政(右)在“彼蒂灣港口”的合影

下圖是聖約翰斯的喬治湖(George Lake)。

圖32. 聖約翰斯的喬治湖

下圖是我在聖約翰斯“信號山”(Signal Hill)上的留影,1901年12月12日,第一個跨大西洋的無線電波在這裏被發射和接收。

圖33. 我在聖約翰斯“信號山”上留影

2005年8月1日(Monday),是會議的第一天。下午2點半,輪到我來宣讀論文,論文的題目是“用計算流體動力學方法研究汽車風振噪聲的綜述”。下午3點半,作為第7分會主席,我主持了分會的會議,直到下午5點才結束。

下午6點,全體代表參觀位於聖約翰斯的海洋動力學研究所(Marine Dynamics Institute)。研究所的研究員劉鵬飛是這次會議的組委會主席,作為海洋研究所的東道主,他仔細地為大家講解了實驗設備:三個巨大的水槽和配備的儀器。

2005年8月2日(Tuesday),下午1點半,我與張政參加了雙層巴士的聖約翰斯半日遊。首先參觀總督府(Governor House)。下圖是我(左)與張政(右)在總督府門前的合影。

圖34. 我(左)與張政(右)在總督府門前的合影

雙層旅遊巴士帶我們再一次去參觀信號山(Signal Hill)。下圖是我在信號山上的留影。

圖35. 我在信號山上的留影

在雙層旅遊巴士帶我們回到聖約翰斯市內之後,我與張政又在市中心和碼頭上閑逛了好大一會兒。下麵的幾張圖是當時拍攝的照片。

圖36. 我在聖約翰斯派拉蒙酒店前麵的留影

圖37. 我在聖約翰斯港口大船前麵的留影

圖38. 我在聖約翰斯港口鐵錨前麵的留影

2005年8月3日(Wednesday),上午9點,我與張政到魁地維地湖( Quidi Vidi Lake),去參觀皇家聖約翰劃船賽(Regatta)。

皇家聖約翰劃船賽,是北美曆史最悠久的年度體育賽事,有記錄證明1816年就有劃船比賽。英王喬治三世的加冕典禮於1761年9月22日舉行。劃船比賽委員會從該日開始舉行周年紀念活動。下圖是一組女子劃船隊在比賽,再下圖是一組獲勝的女子冠軍隊在照相。

圖39. 聖約翰斯劃船比賽中的一組女子劃船隊

圖40. 聖約翰斯劃船比賽中的女子劃船冠軍隊

當天下午2點,我與張政參加聖約翰斯的外海觀鯨遊。下圖是我坐在觀鯨船上。

圖41. 我坐在聖約翰斯的外海觀鯨船上

下圖是我從觀鯨船上看岸邊的海鳥。

圖42. 我從外海觀鯨船上看岸邊的海鳥

下圖是我從外海觀鯨船上看到在海上出沒的鯨魚。

圖43. 我從外海觀鯨船上看到海上出沒的鯨魚

2005年8月4日,上午10點半,我從聖約翰斯(YYT)起飛,下午3點,到達多倫多(YYZ),五天的聖約翰斯開會兼遊覽的旅行就此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