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10州 --- 弗吉尼亞,總統之母

(2021-03-03 12:52:28) 下一個

第10州:弗吉尼亞(Virginia,VA)

弗吉尼亞州(Virginia)首府裏士滿(Richmond)

2012年9月6日,當我來到弗吉尼亞州(Virginia)首府裏士滿(Richmond)的時候,天空晴朗萬裏無雲,於是在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的南麵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與大多數州不一樣,這個建築物更像一座普通的辦公大樓而不像議會大廈,因為它沒有標誌性的圓屋頂(Dome)。我前幾次來的時候,都集中精力欣賞和拍攝廣場上的一群雕像而忽視了大樓本身,時間還早,我決定入內參觀。

進去一看,哇嗷,裏邊的內容豐富得很呐。除了每個州議會大廈都有的參眾兩院會議廳和州長辦公室之外,還有幾個很大的展覽廳。有一個廳展出了本州出生的八位總統的大理石頭像,個個形象逼真神采奕奕。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還有一個廳展出了內戰時期南方聯盟的總統,副總統和幾位主要將領的頭像。尤其是李將軍(Gen. Robert E. Lee)的立像更加顯著,全身戎裝手持戰刀,威風凜凜地站在展廳的中央。美國人尊重曆史,即使是敗將也不為寇,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大相徑庭。我拿起相機一個一個地拍攝了下來。

李將軍(Gen. Robert E. Lee)

關於(Richmond)的中文譯名,我采用的是中國地圖出版社的譯法,裏士滿。但港台則譯成列治文。普通話裏的“文”,在廣東話裏發音為“門”。由於滿清近300年的統治,普通話裏的發音深受滿族語言的影響,甚至英語都受到了波及。不信你查一查老式的英漢詞典的(Mandarin)條目,不僅解釋成普通話(國語),而且還附上一個插圖,身穿朝服頂戴花翎的“滿大人”。

由於中國曆史上幾次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漢族士大夫在南逃的同時,也把當時的漢族話言帶了過去。中國的南方方言雖然不好聽,但也許真正繼承了古代的漢語。好了,現在言歸正傳,下麵是本州的地圖。

弗吉尼亞州(Virginia)地圖

弗吉尼亞州的地圖有點像一個倒扣著的炒鍋。炒鍋的扣著麵是本州與南麵的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和田納西州(Tennessee)的分界線。炒鍋把柄的最西端與肯塔基州(Kentucky)相連。炒鍋把柄的北麵和鍋底的西北部分與西弗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相接壤。鍋底的東北部分是大西洋及其延伸的切薩皮克海灣(Chesapeake Bay)。

海灣與大西洋夾著一個半島,半島北部屬於馬裏蘭州(Maryland),半島南部屬於弗吉尼亞州。值得注意的是該州的東北角,隔河與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 D.C.)相望。第一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

弗吉尼亞州的地理樣貌從東向西可以分為五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大西洋海岸平原(Atlantic Coastal Plain),主要是平坦的沼澤地,是潮濕的亞熱帶氣候。第二個區域是往西的山前地區(Piedmont),一個丘陵起伏的過渡地帶。第三個區域是再往西的藍嶺山脊(Blue Ridge),是典型的大陸型氣候。

第四個區域是阿帕拉契亞山穀和山脊(Appalachian Valley & Ridge),由一係列的山穀,峽穀和石灰岩石所組成,謝南道爾山穀(Shenandoah Valley)即在此區。第五個區域是阿帕拉契亞高原(Appalachian Plateau),海拔2千多英尺,有茂密的森林和許多河流。

由於本州複雜的地形地貌,氣候也是多種多樣。當東部平原出現亞熱帶的颶風和龍捲風時,西部高原可能還在雪花飄飄。幸好在颶風和龍捲風到達該州時已大為減弱,所以本州從未曾受到過巨大風災。

英國人於1607年在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居民點,城鎮的名字來源於當時的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 1603-1625)。但是不久,英國殖民者就與當地的印第安人發生了流血衝突。直到1614年,印第安酋長的女兒波卡紅塔斯(Pocahontas)嫁給了一個英國人,雙方才達成了和解。另一種說法是,波卡紅塔斯搭救了一個英國船長的性命,並與英國人合作,才保證了這塊殖民地繼續存在。

我第一次聽到波卡紅塔斯這個名字是1996年10月20日,當時我與我妻正在加州(California)的狄斯尼樂園(Disneyland)遊覽,有個露天短劇(Pocahontas Show),講的就是這個北美土著的傳奇故事,她後來好像去了英國倫敦接受教育,變成一個完全西化了的印第安婦女。

1624年,此地正式成為英國人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地。在英國人殖民北美的初期,所有東海岸的殖民地都統稱為弗吉尼亞。這個名字的來源是,有個叫瓦爾特-瑞利(Walter Raleigh)的英國人在完成了探險任務回國後,建議采用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的名字來命名。

因為女王終生未婚是處女女王(Virgin Queen),所以這個殖民地也就成了處女地(Virgin Land)或者(Virginia)。由於後來許多州都誕生於這個大大的弗吉尼亞,所以又獲得了各州之母(Mother of States)的別稱,也稱為老自治領(Old Dominion)。

殖民地的首府於1699年從詹姆斯敦遷到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我於2010年7月23日曾經到過這兩地。詹姆斯敦有一個殖民博物館(Jamestown Settlement),裏麵陳列著許多照片和實物,介紹這裏早期殖民地人民的生活。

詹姆斯敦殖民博物館(Jamestown Settlement)

博物館旁邊還有一個當年碉堡的遺址,以及一個高大的紀念碑和當時殖民地首領約翰-史密斯船長的立式雕像(見下圖)。

約翰-史密斯船長(Captain John Smith)

在威廉斯堡,有個叫做威廉斯堡殖民地(Colonial Williamsburg)的保留區域。在一個長達十多個街區,寬五六個街區的範圍內,再現了當年的場景。有政府大樓,總督府,法院,郵局,學校,印刷廠和監獄等等。

威廉斯堡殖民地(Colonial Williamsburg)

當天我還遇上了一個化妝遊行,軍樂隊高奏著當年的音樂,人們穿著當年的服裝載歌載舞,總督騎著高頭大馬與民同樂。

軍樂隊高奏著當年的音樂(Music Band is Plying)

總督騎著高頭大馬(Governor is Riding)

2007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為慶祝該殖民地建立400周年,曾經訪問過詹姆斯敦和威廉斯堡。提到兩個英國女王,我還有幾句話要說,這兩個伊麗莎白,既不是母女也不是姐妹,她們在位的時間相差近400年,隻不過都叫同一個名字。英文為了區分,在名字的後麵加上了羅馬數字 I 和 II,中文譯成了一世和二世。

其實這是早年翻譯界一個天真的錯誤,正確的譯法應該是伊麗莎白第一和第二,或者是第一個和第二個伊麗莎白。對於其他的歐洲君主,差不多都有類似的錯誤。不過曆史沿革約定俗成,叫了百八十年,大家也都習慣了,沒人去追究是不是母女或姐妹了。

弗吉尼亞人在宗主國英國的重稅壓迫剝削下,早就充滿了反英情緒。1775年,反英的中堅人物派翠克-亨利(Patrick Henry)在其極富煽動性的演說中喊出了“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的口號,表達了弗吉尼亞人的抗英心聲。這與新罕布舍州(New Hampshire)愛國者約翰-斯塔克(John Stark)的口號(Live free or die)有異曲同工之妙。

弗吉尼亞於1776年5月15日宣布脫離英國,並且積極投入獨立戰爭。終於在1781年秋,英軍統帥喬治-康瓦利斯將軍(George Cornwallis)在本州的約克敦(Yorktown)向華盛頓將軍投降,從而結束了戰爭,美國贏得了獨立。

詹姆斯敦和威廉斯堡,還有約克敦,在詹姆斯河(James River)下遊的兩岸構成了一個曆史遺跡的金三角,這個地標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我在2010年由於時間不夠,隻參觀了前兩個,很不滿足。於是在2012年9月7日又故地重遊,專門造訪了的第三個,即約克敦勝利中心(Yorktown Victory Center)。

約克敦勝利中心(Yorktown Victory Center)

在這個公園中,展出了有關獨立戰爭最後一役的情況細節,展廳的門前還站立著勝利女神雕像,是法國巴黎盧浮宮(Louvre in Paris)勝利女神的複製品。

勝利女神雕像(Sculpture of Victory Goddess)

還有華盛頓將軍在椅子上的坐像,遊客可以與他並肩而坐合影留念。

華盛頓將軍(General Washington)

另外在約克敦的海邊,還聳立著一個高大的勝利紀念碑。

勝利紀念碑(Victory Monument)

1788年6月25日,弗吉尼亞批準了美國憲法,成為美國的第10個州。在此之前的1780年,首府已經遷到裏士滿。裏士滿位於大西洋海岸平原區,差不多是東部海灣到西部山區的中間點,它與東部都會區的距離比到西部炒鍋把柄地區要近得多。

因此裏士滿與那些都會城市的聯係也就密切得多,如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D.C.),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多佛爾(Dover),還有費城(Philadelphia)和紐約(New York City)。也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內戰爆發後,南方聯盟於1861年把首都從阿拉巴馬州(Alabama)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遷到了這裏。

弗吉尼亞州是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許多重大戰役都發生在這裏。戰爭的前兩年南方占優勢,直到1863年的蓋蒂斯堡(Gettysburg)戰役才發生了轉折。

在本州發生過的主要戰役有,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牛市(Bull Run)戰役,弗列德裏克斯堡(Fredericksburg)戰役和羌斯勒斯維爾(Chancellorsville)戰役。南軍的湯瑪斯-傑克遜(Thomas Jackson)就是在第一次牛市戰役中,因為頑強的戰鬥而獲得了石牆將軍(General Stonewall)的綽號。

羌斯勒斯維爾戰場(Chancellorsville Battlefield)

李將軍當初並不讚成南方的分裂主義,但卻拒絕了林肯總統讓他出任北軍統帥的邀請。後來他成了南軍最為成功的將軍,發生在弗吉尼亞的幾次戰役都是在他的指揮下才取得了勝利。然而時勢比人強,統一是大勢所趨,搞分裂不得人心,他的軍事本領再大,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終於在1865年4月9日,在阿波馬托克斯(Appomattox),南軍統帥李將軍向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Ulysses S. Grant)投降,從而結束了為期四年的南北戰爭。我於2012年9月8日曾經造訪了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Appomattox National Historic Park),並且專門到了那個他在投降書上簽字的客廳裏參觀拍照。

阿波馬托克斯國家曆史公園(Appomattox National Historic Park)

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是發生在位於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McLean Mansion)裏的故事。1861年7月18日,北軍炮擊了南軍占領的麥克林莊園,從而開始了內戰的第一場主要戰役。四年後的1865年4月9日,南軍統帥李將軍在麥克林莊園的客廳裏簽字,向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投降。真可謂是內戰始於麥家後院,終於麥家客廳。

位於阿波馬托克斯的麥克林莊園(McLean Mansion)

戰爭嚴重地破壞了弗吉尼亞的經濟,奴隸製度的廢除也結束了棉花的種植園係統。弗吉尼亞開始尋找新的農業出路,煙草成了主要的農作物,此外是牛奶,水果和蔬菜。工業有紡織,食品加工和造船。與首都華盛頓為鄰也十分有益於該州的北部,國防和高科技公司為弗吉尼亞人提供了很多就業的機會,老自治領也有了新的開始。

前麵曾提到過的那個切薩皮克海灣(Chesapeake Bay),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海灣。它與大西洋的連接處隻有18英裏寬。1964年開始通車的海灣大橋和隧道組合體(Bay Bridge-Tunnel Complex)把北麵的半島與南邊的大陸聯通了。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和隧道組合體,修建工程非常龐大,有三座大橋,兩個隧道和四個人造島串連在一起。人造島上有休息處,停車場,餐飲部和禮品店。加上兩邊的引道,總長23英裏。工程耗資巨大,但沒花納稅人一分錢,全是集資。

我於2010年7月22日從北邊的半島向南開一直到諾福克(Norfolk)。由於南北行車各走其道,所以並不感到緊張驚險。隻是一會兒在橋上,一會兒鑽隧道,感到很新鮮,的確是一個不平凡的經曆。

海灣大橋和隧道組合體(Bay Bridge-Tunnel Complex)

諾福克是一座海港城市,是開往百慕大和巴哈馬遊輪的始發地之一,也是美國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我與我妻於2004年12月29日曾經到過此城,並參觀了一個海洋博物館(Nauticus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在這個博物館中,有一艘退役的戰艦,曾經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中東的沙漠風暴,退役後停泊在這裏以供參觀。美國的大型戰艦都以州名來命名,如二戰初在夏威夷被日軍炸毀的叫亞利桑那號(USS Arizona),二戰後接受日本投降的叫密蘇裏號(USS Missouri),這艘戰艦叫威斯康星號(USS Wisconsin)。

威斯康星號戰艦(USS Wisconsin)

弗吉尼亞州最著名的自然景點是謝南道爾國家公園(Shenandoah National Park)。謝南道爾是印第安語,意思是星星的女兒。公園從東北向西南延伸70多英裏,西邊是謝南道爾山穀(Shenandoah Valley),東邊是山前地帶(Piedmont)。其中最為吸引人的是105英裏長的天際線駕車道(Skyline Drive),兩邊有許多穀地,山澗和小溪。這裏是當地人重要的休閑度假勝地。我於2002年11月30日曾經駕車由北向南走了一遍。

謝南道爾國家公園(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同時,也到附近的魯瑞溶洞(Luray Caverns)參觀了一次。由於該地的碦斯特地貌,這裏有許多石灰岩溶洞,魯瑞溶洞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也是我到美國後參觀的第一個溶洞。眼看著這些鍾乳石,石筍和石柱,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千姿百魅,絢麗多姿,真是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在1980年代出國前曾經到過廣西桂林的七星岩和蘆笛岩,但當時的普通燈光照明不及此洞的彩色照明,想必現在應該是改進很多了吧。

魯瑞溶洞(Luray Caverns)

弗吉尼亞不僅是各州之母,而且還是總統之母(Mother of Presidents),因為該州出生了八位總統,其中包括最早時期五個總統中的四個。

第一任總統(1789-1797)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他的主要紀念地是弗吉尼亞州北部的弗農山莊(Mount Vernon)。我於2010年7月24日曾經去過那裏參觀,下圖是博物館裏他的全家福雕像,再下圖是他故居房子的後院。

華盛頓全家福雕像(Sculpture of Washington Family)

喬治-華盛頓的弗農山莊(Mount Vernon of George Washington)

第三任總統(1801-1809)湯瑪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他的主要紀念地是蒙蒂采洛莊園。位於該州中北部的城市夏洛次維爾(Charlottesville),我於2012年9月5日曾專門拜訪,下圖是莊園的招牌,再下圖是莊園內的主建築物。

湯瑪斯-傑斐遜的蒙蒂采洛莊園(Monticello of Thomas Jefferson)

湯瑪斯-傑斐遜的蒙蒂采洛莊園(Monticello of Thomas Jefferson)

第四任總統(1809-1817)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他的主要紀念地是該州奧倫治的蒙皮利埃莊園(Montpelier),我於2012年9月5日曾經專門造訪過,下圖是該莊園的招牌,再下圖是我與麥迪遜總統在一起。

詹姆斯-麥迪遜在奧倫治的蒙利埃莊園(Montpelier of James Madison)

我與麥迪遜總統在一起(Together with President James Madison)

第五任總統(1817-1825)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他的出生地是該州的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主要紀念地是詹姆斯-門羅博物館(James Monroe Museum),我於2012年9月4日曾經到這裏參觀過。

詹姆斯-門羅博物館(James Monroe Museum)

詹姆斯-門羅的雕像(Sculpture of James Monroe)

第九任總統(1841-1841)威廉-亨利-哈裏遜(William Henry Harrison),他的出生地在該州的伯克利(Berkley),下圖是他在伯克利出生和少年時的故居,我於2012年9月6日曾經參觀過這棟大樓。

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地(Birthplace of William Henry Harrison)

第十任總統(1841-1845)約翰-泰勒(John Tyler),他的出生地在該州查爾斯城(Charles City)的舍伍德森林種植園(Sherwood Forest Plantation),我於2012年9月6日也曾經到這裏參觀過。

約翰-泰勒(John Tyler)的舍伍德森林種植園(Sherwood Forest Plantation)

第十二任總統(1849-1850)紮冾瑞-泰勒(Zachary Taylor),他雖然出生地在本州,但是他四十年的戎馬生涯,主要活動地區是美國西南部,主要功績是打贏了美墨戰爭,我在該州沒有找到關於他的紀念地。

第二十八任總統(1913-1921)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他的主要紀念地是位於該州斯坦頓(Staunton)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oodrow 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我於2012年9月7日參觀了這裏,下圖是紀念地的招牌,再下圖是圖書館大廳正對著大門入口的大理石雕像。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oodrow 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圖書館(Woodrow Wilson Presidential Library)

有關美國總統的紀念地在其他地方還有,具體細節將留給有關美國總統的專題旅遊係列,這裏就不多談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