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竹談今論古之一
2024/10/8
下麵的例子是極度簡化的,但是足以說明上篇所說的三個核心,西方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廣,公有製的成分也越來越多,複雜性也遠遠超過了以下的幾個例子,對於如何在公有製因素中保持競爭力,西方製度進行了一些變通,比如股份製,它是將私有產權細分到個人的一種方式,試圖解決、或輕化公有製遇責則躲﹑遇利則爭的弊病,股份製產生的原因是現代社會需要更多的資本,麵臨的難題是如何融資﹙眾籌﹚,同時又保留私有製,因為私有製能激發人的原動力(SS),這種產權集體所有的變通是西方文化基因的慣性使然,由此可見,西方現代社會公有製因素的加入是圍繞這這三個核心的,一種抽象的公有和與其他幾十萬、百萬股民共同擁有是不同的。無論哪一種變通,原則上隻要有能夠激勵個人的原動力並能避免這種原動力互相消耗就是一種競爭力比較強的社會結構。
以下的例子顯示西方社會如何激發人的原動力同時避免或者降低內耗(以招工為例闡述如何從製度上促使利益共現降低內耗):
例1:一個汽車修理小公司:
業主:不會招一個不合格的員工,哪怕他是自己的家人或親朋好友,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業主自己也會全力以赴,因為是為自己幹。
員工:不會不努力工作因為如果公司業績不好倒閉,自己也必需走人(利益共線);表現不好,老板有解雇自己的權利,當然,對於不好的老板,自己也有起訴/辭職的權利(法律強製)。由此可見,雙方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麵才是最佳的選擇。
權力的幹涉:開公司的渠道暢通——公司登記手續公開,簡單明了,自己(或請律師),選定公司名字、公司性質(有限公司還是其它幾種)、地點(有限製,比如居民住宅區和商業區的規定是不同的),交幾百元就搞定。融資找銀行(私營,市場決定),地點找地產市場(私營,市場決定),服務質量靠競爭贏得顧客(私營,市場決定),依法交稅,即使有糾紛,也是到法庭解決(獨立於行政體係),當地的官員能否插手獲取非法利益呢?假設稅務部門的官員、或者市長,或者是本地區的警察能否修車之後不付錢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業主從開業到經營都不需要諸多的政府許可證,因此不需要熟人打通若幹關節,也就是說沒有這種人身依附關係;其次不可能:稅務部門處理哪個地區的稅表並不是固定的;第三對雙方都不合算:本地市長是民選,警察不能無故抓人(法律強製),這兩個政府職位都無法給業主穿小鞋,即使有人索賄,業主為了自身利益控告,他們身敗名裂;市長和警察本人也有合理的收入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也不必去獲取非法利益,權衡利弊,不合算。
例2:上市大公司(一種產權明晰的集體所有製公司Publicly Traded Company)
業主:不直接參與管理,董事會決定總裁人選。董事會與公司的管理層有著共同的利益,因為管理層也持股,其次公司業績與自己的切身利害休戚相關。在公司的管理上,管理層全力以赴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仍然用招新員工為例:由篩選委員會(search committee SC)招人,其成員包括直接上司,可能還有同組的同事等等。同樣也不會招一個不合格的員工,哪怕他是自己的家人或親朋好友,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新成員不出活兒,影響上司、同事的業績,就算SC裏有其它部門的人,也不會如此做,因為部門之間需要合作,公司的業績與每個人休戚相關,選個能幹而且能彼此合作的人才符合每個SC成員的利益。
員工:不會不努力工作因為如果部門、公司業績不好倒閉,自己也必需走人(利益共線);表現不好,上司有解雇自己的權利,當然,對於不好的上司,自己也有起訴/辭職的權利。由此可見,雙方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麵才是最佳的選擇。
權力的幹涉:與上同。
由此可見這種社會結構有一條暢通的合法通道,公司內部成員利益盡量共線,權力的幹預降到最低,從整個社會看,合力是正方向的。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個人的原動力由企業整合成了一種合力,這種合力又是如何在國家層麵上整合的呢?請注意無論是部落社會還是美國這樣的複雜社會,其結構本質上都是為統治階層服務的,雖然西方社會結構為了戰勝自然、外族、外國的挑戰,不得不讓人民擁有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在國家層麵上,以前是大農場主組成政府,現在是大業主支持的政客組成政府。企業與政府就是用這種選舉、籌集竟選資金、大業主雇傭說客遊說國會立法等方式聯結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從宏觀上看,整個社會組成了一個由自身利益密切共線的共同體。
以美國社會為例,假設你為特斯拉Tesla公司工作,極其愛國,對於美國向中國的電車增加關稅的行為,你會以實際行動愛國嗎(比如辭職,或者買一輛中國產的電車)?大多數人會為了自身的利益繼續自己的工作、買一輛性價比合算的車,也許心裏默默地支持增稅的政策。所以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你隻需要關注自己的利益——辦好你的公司、當好你的雇員,依法交稅就好了。需要擴張,有好萊塢宣傳、有國家、軍隊談判或武力解決。這個社會機器本身的設計就會將這些個人的原動力整合成極具競爭性的生產力。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美國為例,權力分為三級:聯邦、州和地方政府( municipality市),一些市的議員和市長是part-time,以前議員、市長等等都是富有的農場主/資本家擔任,隨著選舉權逐漸擴展到所有的成年人,普通人也有資格參與競選。一般而言,富人直接當候選人,他們製訂的政策也通常會向富人傾斜,如何既保持自由、民主的牌坊又保障富人的利益呢?通過實際操作來巧妙地實現:對於像紐約那樣的大都市,市長是全職的(full-time),需要雄厚的竟選資金;小的市,市議員、市長是part-time,變相排除了不太富裕的人,首先大多數人不感興趣––薪資不足以養家,畢竟麵包和房租是絕大多數人的首選,其次立法、如何分配市裏的預算與自己關係不大,第三政府的職能範圍有限,索賄難度大風險也大。當然如果窮人要參與,渠道也是暢通的(比如BBC電視係列片中中產階級的孩子Neil Hughes[3]),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樣的人即使當選,也難以影響政策,因為投票表決時往往孤掌難鳴。這一係列的結構保障了被選上台的人總是代表統治階層的利益。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就是從所有製方麵入手的,前麵說到農村實行了責任製(農民有了土地使用權),工業方麵允許私有製企業,比如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解釋一下為什麽國營企業競爭力不如上述企業:以雇傭員工為例:首先所雇成員就不總是最能幹、最能共事的,因為領導決定一切,對領導最有利的是安插自己的人——互相安排對方的家人、親朋好友、關係戶的人等等,這些事領導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而且沒有什麽阻力和風險,招的人不稱職,單位效益不好,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工資和升遷;其次單位內部成員之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互相提防、拆台,表麵上都極力討好上級,如果能抓住對方的把柄,時機成熟時(比如其後台在權力鬥爭中失勢時)用力一擊,自己就可以成功上位。第三如果自己很努力工作,成果很有可能被領導摘桃子;第四作為領導,也希望下麵的人忙於互相傾軋,都來討好自己,領導就可以輕鬆保住自己的位子,集中精力向上爬。所以內鬥、內耗是常態。很多國營大中型企業倒閉,大批工人下崗(失業)。改開以後注入了私有製成分的企業生產力提高,最根本的原因是解決了前麵說到的兩個核心,即私有製和公司內部各成員之間利益共線,但是沒有解決第三個核心,即政府的幹預。企業的對策是找保護傘,當白手套。
由此可見國營單位在激發並整合人的原動力上是失敗的,那麽在國家層麵上呢?依然是內鬥、內耗﹗
前麵談到了對中國的統治階層最有利的做法是保持高位。因此加強政府的職能,管得越多權力就越大,權力越大控製的人就越多,自己的位子就越穩。結果是企業家如果不行賄就拿不到各種許可證、貸款、征地、政府的項目等等。如果找對了保護傘,利潤也是驚人的:“徐明……貸款投資人民幣一點二億元,……薄熙來下達市長令,要求「大連市三十五條主幹線兩側建築以及一百七十五個新老住宅小區,全部使用或改用塑鋼門窗」。……訂單源源不斷,「徐明賺到了第一桶金」。”[1] “經過20年發展,實德集團已形成以塑膠異型材為主的化學建材、石化、金融保險、文化體育等四大產業格局。”[2]這種權貴資本主義同樣不利於提供一個有競爭力、創造力的環境,在權勢的碾壓下,其它的企業如何競爭?能得到貸款、得到土地批文建廠嗎?建築商、零售商是購買有背景的徐明的公司的產品還是沒有背景的公司的產品?其實沒有背景的人,連營業執照可能都拿不到,更別說產品訂單了。
公有製在改開之後演化成了權貴壟斷社會,這種社會結構的缺陷是:
權力霸權壟斷,阻礙競爭;
企業的保護傘一旦在權力鬥爭中失勢,企業家立即成為對手打擊保護傘的突破口,遭受滅頂之災。不利於企業的穩定與發展,而產品研發是提高、保持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權貴與企業家獲得的財富在有風吹草動時會第一時間轉移出國,同樣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也不利。
雖然還沒有出現,但是不排除內鬥(裹挾了外國勢力的內鬥)白熱化到內戰的可能性。
由於沒有一條可以不走後門、不行賄而致富、當官的渠道,職位又是個人唯一的收入來源,因此權力鬥爭如火如荼、你死我活!選擇性反腐是擊敗政敵的靈藥,一抓就靈!從宏觀的層麵上,每一個人自利都處在損害他人利益的位置上,因此內耗成為常態:比如你在大學教書,你發表的文章越多,對領導、同事的威脅就越大,因為高級職稱的名額有限,係裏的資源也有限。
總而言之,中國與西方製度的本質區別是中國的社會結構是以公有製為基礎,讓人處於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損害他人利益的位子上;西方的社會結構實行私有製,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共線,因此前者在激發人的原動力、有效整合這種原動力上不如後者。
1﹒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21302.html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Xu_Ming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Up_(film_series)
世界上領先的民族,也就是以前歐洲幾個國家,以英國、法國、得過為主。這些國家發展快,可能與氣候的變化有關。這幾個國家後來幾乎占領了全世界,美國等國家是這些國家的移民。
並不是中國主動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那個時候,走什麽主義都是不行的。台灣的發展也不怎樣,底子差而已。
中國現在已經發展起來了,沒有必要咬著過去不放。中國同歐洲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但這不是製度造成的。比中國差的國家還有很多,而且那些國家的底子比中國還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