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依舊

一杯茶,一座城,慢慢說……
正文

最憶荊溪兩岸春:半山亭懷古

(2020-12-18 07:18:54) 下一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曲子道出多少遊子情懷、人世滄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子作為“中國特色”建築語言,或建在溪橋路畔、假山一隅,或屹立湖心半山、臨淵而峙,有頂無牆,四麵開放,“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 我在亭子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我,一座亭子既是一個演繹人生的舞台,也是觀察世界的一麵窗口。

    龍城常州北攜長江,南銜太湖,被譽為“三吳重鎮、八邑名都”,自古乃人文淵藪,“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書香盈巷才人出,枕河人家數百年,滿城書香,名亭星羅,艤舟亭、半山亭、季子亭、落星亭和皇華亭等成為常州的文化象征。

    因為上篇談半山書局,在眾多名亭中,就先說半山亭吧。半山亭是民眾為了紀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常州知府王安石(1021—1086)而建的,位於常州惠民橋西北堍碼頭的石埠上,因為王安石來常任職、離常赴新任,就是從這個碼頭上下船。亭為磚木結構的涼亭,六角形,建在稍高於地麵的石阜上,從地麵可沿石階而上。朝西巷口的亭子圈門上,標有“半山堂”字樣。半山之名取自王安石別號半山,並以其籍貫地臨川為路名,西連北大街,東接西官保巷,直達縣直街,北通臨川裏。巷中央路麵是青皮條石,兩邊有金山石片碎砌,凸顯人們對王安石的尊重。

改革開放後,常州高速發展,1980年代為造新的百貨公司大樓,將半山亭拆除。為留住半山亭這個常州人心中難以釋懷的“鄉愁”,1989年人們將紅梅公園5、6層樓高的土丘“青巒倒影”名曰為半山,遍植日人草野真男捐贈的櫻花,設百米長廊蜿蜒山間,建六角六楹,形若遠飛高舉的亭子於半山之巔,名之曰半山亭,隻是此亭非彼亭而已。2017年在半山亭老位置上建起高達16樓的新世紀商城,有心的常州人將14-16樓的書店起名為半山書局,又以另一種別樣的形式寄托對古代的敬仰情思。

       愛民者民恒愛之。宋嘉祐二年(1057)王安石以太常博士的身份來常任知州,他輕裝簡從,不坐轎,也不鳴鑼,騎一匹駑馬,躬身下民,隨處查訪,革除時弊,常州城自此流傳開了“駑馬躬親”的故事。王安石剛正務實,賑濟貧困、興修水利,政績卓著,在常州雖然隻做了一年的知州,但卻深受百姓的愛戴。為褒其美德示以後人,民眾捐銀在其上下碼頭的石埠上建起“半山亭”,以紀念和宣揚王安石為官清廉的德澤。直至2020年,常州市文化館還推出原創越劇《半山亭傳奇》,頌揚王安石在常州為官期間廉潔自守、勤政愛民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