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關於複旦大學惡性殺人事件的博文,引來眾多博友的感慨留言,故覺得似乎意猶未盡,特再略作些補充。
我在那篇博文裏提到:“相對於海歸,土生土長的博士碩士生存能力就強多了,十幾年來我曾經分別帶過三位國內名校的博士一起工作,他們都能察言觀色,將學術成就與工作人際關係處理的相當好。”
今天就再聊聊這些年我接觸過的年輕土博士、碩士們是如何適應職場的。
2000年,我接到北京頂頭上司的電話,說他清華博士畢業的學弟剛進入我們一個基層單位工作,想來找我求教,望我能盡力幫助。幾天後,那位文質彬彬的小張跟著他的領導來到我辦公室(這點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變成了私相授受,中國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領導同意了才是合情合理的工作)。原來他在清華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屬於典型的學霸。他希望我能給他在技術上幫助,隨便做什麽都行。我說你的學曆那麽高,不缺理論,缺的是實踐。如果願意,就從幫我做基礎工作開始,通過搜集資料,編寫技術報告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於是,在我們領導的同意下,我多了一位技術助理,每年他都兢兢業業地幫我編寫技術報告,我隻需修改把關即能上報或發表(署名自然是他)。兩三年後,他就在其單位裏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幹後步步高升,最後被提拔為總工程師兼國內某核心技術期刊的總編,在成為領導後,為了延續以前幫助我做的工作,還特意安排後續新人繼續幫我幹活,每逢節日我都能收到來自他的問候和祝願。令人極為痛惜的是,小張在幾年前,因突發腦癌而英年早逝,實在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第二位博士小何,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他是交大的本科,浙大的碩士,清華的博士。畢業後作為引進人才來到我們部門工作,報到後領導安排他先跟著我這個老法師幹。我明白其實這隻是對他的考察而已。從此隻要我出差,身邊就總有這麽一位學霸相隨。而他無論事無巨細,隻要領導有要求,都是樂嗬嗬地去完成。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參加一個重要的高層會議,領導布置他帶著錄音機和幾十卷錄音帶,把會議上所有官員的發言都錄音並整理成文字,那個年代還不流行速記打字的技術。按理說這些活應該屬於辦公室秘書的,但他毫不計較地加班加點完成了任務。由於他工作表現中規中矩,結果還不到一年,單位就把他調到另外一個重要部門,沒多久就破格提拔為處級幹部,幾年後又被北京安排到外地一個單位擔任局級領導了。
第三位博士是東大畢業的,先在別的部門工作了兩年,後來轉到我的部門。部門領導同樣安排先跟著我熟悉專業工作,才一年就提拔為科長,從我的跟班變成了我的直接領導。幾年後,單位開始精兵簡政,為了避免與同事火拚,他主動提出去基層鍛煉,結果才去兩年就被提拔為處級幹部,如今他早已回到我們部門,成為本部門的一把手了。
以上三位博士的成功具有一些共同點,首先都是在學校就已入黨,屬於起點較高。其次都是從不以自己的高學曆作為炫耀資本,虛心學習,甘當螺絲釘,無論上級派他們做什麽工作,從不以事小而不為。而在為人處世方麵均能四平八穩,因此在提拔前的民意測驗中獲得高分也是水到渠成。
而以上幾個優點恰恰是個別海歸人士所缺乏的,原因就無需多言了。
相當於男生,女博士、女碩士尤其是漂亮的女生在國內職場奮鬥則難度更大一些。因為《流金歲月》裏蔣南孫和《小舍得》裏的南儷所遇到的性騷擾乃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因此許多聰明的女生都會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時刻注意自我保護,與男老師或領導的關係需拿捏的十分恰當。
我曾經作為交大的客座老師帶過一位女碩士,由於她的畢業論文完全是在我的指導下完成,答辯也需要我的投票。所以她非常感謝我對她無私的專業幫助,有個周末晚上十點了,我突然接到她電話,說在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要送點她暑假從老家帶來的蘋果給我,問我具體門牌號。我正納悶,我從來沒有給過她地址,怎麽會找來呢,後來才知道是有次她和我一起坐地鐵,看到我在馬當路站下車,就判斷我住附近的。我趕緊下樓去,才看到她與男朋友一起開車過來的,不僅為她的細心和謹慎折服。現在她早已畢業,在基層單位成了業務骨幹,也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寶寶。
另外一位女碩士就是我的關門弟子了,她也畢業於東大,先前在其它部門從事別的專業工作,在我退休前兩年由單位領導安排正式拜我為師。兩年裏她是非常認真地學,我是毫無保留地教,除了辦公室外,每次我去外麵講課,她都隨我而去,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這樣慢慢地熟能生巧,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都已經能獨當一麵了。疫情發生前幾年,我一直遊走於中美之間,我知道她喜愛喝咖啡,每次回去都會帶咖啡豆給她當禮物。她知道我不會收她錢,所以每次在我回美國前,都會給我女兒買小禮物,且都包裝的嚴嚴實實,還不許我打開,因為她與我女兒同年,所以送的那些發夾之類的小飾品還真是我女兒喜歡的。
以上囉囉嗦嗦地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國內現代社會的職場充滿著競爭,但隻要你懂得人情世故,把握好人際交往的火候,就能無往而不勝!如果你不善此道,那就遵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的原則,還是在北美這塊簡單透明的土地上奮鬥,享受悠哉悠哉的美好生活。
願薑的悲劇從此不再重演!
其實以前入職就是鐵飯碗,(不就是終身教職!)但是那樣會養懶人,沒有創新力。而年輕人也就很難找到工作,優秀也沒有用。
但是現在大部分老人老製度,基本鐵飯碗。但是對年輕一輩比較狠,有限的幾個位置讓大家血拚,的確不公平。但是現實如此,每一個生命個體隻能去適應。 996又何嚐不是如此。
-----------------
如果中國大學采納英國的教育係統就不會出現這類事件,英國的講師(相當於美國的助理教授)一入職就是終身教職
在MIT有華人博士生和導師吵(很可能是針對學生問題的吵),畢業後照樣在美國拿到Tenure-track職位。這才是知識分子該有的胸懷。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有骨氣!他還是她?:),這樣的人才也是難得的。”
----- 我的老師是一位先生。
我女流之輩也繼承先生的風骨。
有意思。有網友總結,海歸不海歸的在體製內混世道的三字訣是“忍狠滾”。小薑不過是是一隻被逼急了的兔子而已,固然缺乏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高“情商”,但是即使是吃草的兔子,也得給他們一條活路不是?網友們對複旦募捐消息的反應,大致可以看出不懂人情世故、沒有金剛鑽的普通人還是占人群的大多數。問題是:一個體製,是應該讓大多數普通人能有尊嚴地生活,還是滿足於高“情商”的精英們長袖善舞,呼風喚雨?
ta 的專業能力頂呱呱。 北大給ta 發過多次聘書,ta 都不去,並且ta 不懈於評正教授。 極其有個性。ta 說這是對現實“教授滿街走”的抗議。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 說明這位老師還是保持了海外學者的良好素質。”
海歸其實從曆史上看,有吃香喝辣之樂,也有很多命喪黃泉之悲。
我認識塗序新博士,可是“32歲海龜博士跳樓自殺”,發生在2009年。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072794/
相信還有其他的血案。當然,薑,塗,或者其他失敗的海歸人士,自身因素有關係。可是引進人才不能變成 “掠奪類似薑博士等海歸的資源來給自己添麵子”(TakeMyTime的評論)。這是開國際玩笑了。
對在美國的個人,您的最後兩段是很好的建議。對引進人才的單位,估計還是老方一貼。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這個問題真的要好好分析和回答並做出適當的調整。否則,我想薑文華事件的直接後果就是至少在接下來幾年很可能中國高校不能引進一個類似於薑文華這樣做數理統計研究的高質量青年海歸了,除非直接給終身教職。現在還在美國的薑文華們如果在美國找不到教職的話,估計就會紛紛轉向應用統計和數據分析去公司工作了,而不會選擇回國繼續做他們的研究。而他們中的一部分,其實是有潛力成為世界一流的理論統計學家的。
文中的“東大”指的哪所大學?東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