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英國的底牌;民族落後的政治原因

(2023-07-25 17:43:25) 下一個

(一)現象

1、“緬甸”現象

現在的緬甸,是亞洲最窮的國家。

曾經的緬甸,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二戰以前,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在大英帝國的治理下,1930年時期的緬甸,發達程度超過當時的日本。高居亞洲第一,位列世界前茅。

1948年1月4日,二戰結束後,緬甸宣布獨立,脫離英聯邦。獨立後的緬甸,每況愈下。僅僅用了70年時間,便從亞洲最富國,變成亞洲最窮國,成為千古奇觀。

2、“南非”現象

南非,與緬甸類似。

南非,也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的治理下,成為發達國家。

1961年5月31日,南非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此後,逐漸衰退。僅僅經過短短幾十年,便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對於緬甸、南非,這些英國曾經的殖民地,獨立後,不是繼續發展,而是迅速衰退。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不同人會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有一點是客觀的,也就是,社會不隻是有進步,還可能會退步。

3、“殖民地”現象

英國,共有78個海外殖民地。

截止1997年,最後一塊殖民地(香港)脫離英聯邦。所有78個殖民地,全部從英聯邦中獨立出來。其中77個殖民地,成為獨立的國家。

這些國家,沒有一個,對曾經被英國統治表達仇恨。並且,有一些國家,對曾被英國統治表達感謝。

至今,仍有56個國家加入英聯邦。其中16個國家,仍將英國國王,作為本國的國家元首。

作為殖民者,作為統治者,居然贏得了被統治者的尊重和愛戴!為什麽?

(二)原因

取得上述成就,在於英國獨特的製度優勢。

人類輝煌的政治文明中,英國貢獻了如下十二項製度:  

1、法治

1215年6月15日,英國頒布《大憲章》,確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則,這便是“法治”的起源。自此,“法治”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2、自由

1644年,即清朝元年,英國出版了《論出版自由》一書,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偉大理念。這便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起源。自此,“自由”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3、民主

1689年10月,也就是康熙34歲的時候,英國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製”的政體形式。這便是現代“民主”的起源。自此,“民主”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4、平等

1689年10月,英國頒布《寬容法案》,確立了“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這便是“平等”的起源。自此,“平等”成為人類普世的、核心價值觀!

5、分權

1690年,即康熙35歲的時候,英國出版了洛克的《政府論》,該書提出了著名的分權理論。此理論後被孟德斯鳩廣泛傳播。這便是“三權分立”的起源。

6、自治

英國的地方自治起源於公元十世紀,具有悠久的曆史。英國是現代“地方自治”製度的發源地和典型代表。英國人認為,地方部落先於國家而存在,地方自治權是天賦的人權,國家不但不應幹涉,而且要予以保護。這便是“人民自治”的起源。

7、廉政

1693年,即康熙38歲的時候,英國推行公務員財產公示製度,距今已經整整310年。這便是現代“陽光法案”的起源。

8、工業革命

1765年,即乾隆54歲的時候,英國開始發起工業革命,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誕生。這便是現代“工業”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9、市場經濟

1776年,即乾隆65歲的時候,英國出版了《國富論》,亞當·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這便是現代“自由市場經濟”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國家。

10、議會製

1861年,英國出版了穆勒的《論代議製政府》,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議會製學說。這便是現代“議會製”的起源。世界大學生辯論賽,便是仿效英國議會的辯論方式。
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議會製國家。

11、政黨製

1832年,英國進行選舉改革,標誌著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的政黨製度走向成熟,兩黨製建立了政黨之間的監督製衡。在野黨和執政黨之間的競爭,避免了一黨專政、權力壟斷。這便是“兩黨製”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政黨製度的國家。

12、文官製

1870年6月4日,英國政府頒布公開競爭考試製度的樞密令,文官製度正式確立。這就是現代“公務員”製度的起源。自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現代文官製的國家。

英國,創造出如此多先進的政治製度。為什麽?

(三)第一因

1、基本邏輯

器物的先進,源自製度。製度的先進,源自理念。理念的先進,源自文化。文化的先進,源自信仰。

信仰,是一個民族文明、富強的第一因!英國的燦爛文明,根源在於“新教”信仰。

2、物質因與精神因之爭

新教,是從天主教中獨立出來的一個教派,又稱改教、耶穌教、基督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基督信仰的三大流派。也是區別於猶太教、伊斯蘭教之外的信仰“上帝”的宗教;也是與天主教、佛教並稱的三大世界宗教。

馬克思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就是,英國的政治製度是有其經濟基礎確定的。

然而,英國製度的真正原因,不是經濟基礎,不是物質因素,而是精神因素,即-“新教”信仰。按照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觀點,正是新教的倫理觀念才催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新教國家

信仰新教的國家全部是發達國家。其他的發達國家,也大都是受新教影響的國家(天主教在新教的影響下也進行了改進)。

信仰其他宗教的國家,差不多都是發展中國家或貧窮落後的國家。

可以肯定,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與新教信仰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

4、新教的獨特性

新教和其他宗教相比,具有兩大獨特性。

一方麵,它繼承了猶太人的“上帝”信仰;另一方麵,它繼承了希臘人的“理性”。

在西方文明史上,有兩個民族居功至偉:一是猶太人,他們帶給人類“上帝”信仰;一是希臘人,他們帶給人類的“理性”人文。僅僅有信仰是不夠的,天主教曾導致了黑暗的中世紀。僅僅有理性是不夠的,古希臘曾被曆史灰塵徹底淹沒。希臘人的理性被重新發掘後,催生了文藝複興,催生了“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把人性從神權中解放出來,誕生了新教。新教的獨特倫理,又催生了資本主義。

這,就是英國、乃至隨後的美國,之所以發達的底牌。

民族落後的政治原因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德】馬克斯·韋伯  著)導論

一個在近代的歐洲文明中成長起來的人,在研究任何有關世界曆史的問題時,都不免會反躬自問: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僅僅在西方文明中才顯現出來的那些文化現象——這些現象(正如我們常愛認為的那樣)存在於一係列具有普遍意義和普遍價值的發展中——究竟應歸結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呢?

唯有在西方,科學才處於這樣一個發展階段:人們今日一致公認它是合法有效的。經驗的知識、對宇宙及生命問題的沉思,以及高深莫測的那類哲學與神學的洞見,都不在科學的範圍之內(雖然一種成係統的神學之充分發展說到底仍須歸到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基督教之名下,因為在伊斯蘭教和幾個印度教派中僅隻有不成係統的神學)。

簡單地說,具有高度精確性的知識與觀測在其它地方也都存在,尤其是在印度、中國、巴比倫和埃及;但是,在埃及以及其它地方,天文學缺乏古希臘人最早獲得的那種數學基礎(這當然使得這些地方天文學的發達更為令人讚歎);印度的幾何學則根本沒有推理的(Rational)證明,而這恰是希臘才智的另一產物,也是力學和物理學之母:印度的自然科學盡管在觀察方麵非常發達,卻缺乏實驗的方法,而這種實驗方法,若撇開其遠古的起始不談,那就象近代的實驗室一樣,基本上是文藝複興時期的產物;因此醫學(尤其是在印度)盡管在經驗的技術方麵高度發達,卻沒有生物學特別是生化學的基礎。一種理性的(Rational)化學,除了在西方以外,在其它任何文化地域都一直付諸闕如。

在中國,有高度發達的史學,卻不曾有過修昔底德的方法;在印度,固然有馬基雅維裏的前驅,但所有的印度政治思想都缺乏一種可與亞裏士多德的方法相比擬的係統的方法,並且不具有各種理性的概念, ——不管是在印度(彌曼差派)的所有預言中,還是在以近東最為突出的大規模法典編纂中,或是在印度和其它國家的法律書中,都不具有係統嚴密的思想形式,而這種係統嚴密的形式對於羅馬法以及受其影響的西方法律這樣一種理性的法學來說,卻恰是必不可少的。像教會法規這樣一種係統結構隻有在西方才聽說過。

藝術方麵也同樣如此。其它民族的音樂聽覺或許要比我們更為敏銳,至少也不會比我們更弱。各種複調音樂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存在;多種樂器的合奏與多聲部的合唱在其它地方也都一直就有;我們所有的那些理性的音程,早就為人所知並且還被計算過;但是,理性的和諧的音樂(不管是多聲部音樂還是和聲),是以三個三度迭置的三和弦為基礎的全音程構成的;我們的半音和等音(不是在空間意義上的,而是在自文藝複興以來的和聲的意義上的)、我們以弦樂四重奏為核心的管弦樂隊以及管樂合奏組織、我們的低音伴奏、我們的記譜係統(它使譜寫及演奏現代音樂作品成為可能,並由此使這些作品得以留存)、我們的奏鳴曲、交響曲、歌劇、以及最後,作為所有這些之表現手段的我們的基本樂器如風琴、鋼琴、小提琴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隻有在西方才聽說過,盡管標題音樂、音詩、全音和半音的變化,在不同的音樂傳統中早已作為表現的手段而存在著。

在建築方麵,尖頂拱門在其它地方也都一直被用作為一種裝飾手段,在古代、在亞洲,都是如此;尖頂拱門和對角拱形的拱頂相結合,這在東方大概也不會不知道。但是,合乎理性的使用哥特式拱頂作為分散壓力和覆蓋所有結構空間的手段,並且突出地把它作為建構雄偉建築物的原則、作為擴展到諸如我們中世紀所創造的那些雕塑和繪畫中去的一種風格的基礎,這卻是其它地方都沒有的。

我們的建築學的技術基礎確實來自東方。但是東方卻沒有解決圓頂問題,而且也缺乏那種對於一切藝術都具有經典意義的理性化(rationalization)類型(在繪畫中就是合理地利用線條和空間透視)——這是文藝複興為我們創造的。印刷術是中國早就有的;但是,隻是為了付印而且隻有通過付印才成其為作品的那種印刷品(尤其是報紙和期刊),卻隻是在西方才得以問世。

一切可能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在中國和伊斯蘭世界一直都有,其中的某些機構甚至在表麵上與我們的大學(或至少學院)頗為相似;但是,一種理性的、係統的、專門化的科學職業,以及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卻隻有在西方才存在,而且隻有在西方才達到了它今日在我們的文化中所占據的主導地位。這首先適用於訓練有素的行政人員——他們成了現代國家和西方經濟生活的支柱。

行政人員形成了一種類型,這種類型從前隻是被人偶然地設想過,但卻遠遠不會想到這類人現在對於社會秩序所具有的重要性。當然,行政人員,即使是專業化的行政人員,乃是絕大多數不同的社會中久已有之的一個組成成份;但是,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不曾象近代西方這樣深切地體會到,國家生活的整個生存,它的政治、技術和經濟的狀況絕對地、完全地依賴於一個經過特殊訓練的組織係統。社會日常生活的那些最重要功能已經逐漸掌握在那些在技術上、商業上、以及更重要的在法律上受過訓練的政府行政人員手中。

封建階級的政治集團和社會集團的組織係統自來都是相同的。但是,西方意義上的朕即國家(rex et regnum)式的封建等級國家甚至也隻是在我們的文化中才有。由定期選舉的議員組成的議會,以及由民眾領袖和政黨領袖充任向議會負責的部長而組成的政府更是我們特有的,盡管從操縱權勢、控製政治權力這種意義上講,類似於政黨這樣的組織當然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就有。

事實上,國家本身,如果指的是一個擁有理性的成文憲法和理性製訂的法律、並具有一個受理性的規章法律所約束、由訓練有素的行政人員所管理的政府這樣一種政治聯合體而言,那麽具備所有這些基本性質的國家就隻是在西方才有,盡管用所有其它的方式也可以組成國家。

這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現代生活中最決定命運的力量 ——資本主義。獲利的欲望、對營利、金錢(並且是最大可能數額的金錢)的追求,這本身與資本主義並不相幹。這樣的欲望存在於並且一直存在於所有的人身上,侍者、車夫、藝術家、妓女、貪官、士兵、貴族、十字軍戰士、賭徒、乞丐均不例外。可以說,塵世中一切國家、一切時代的所有的人,不管其實現這種欲望的客觀可能性如何,全都具有這種欲望。

在學習文化史的入門課中就應當告訴人們,對資本主義的這種素樸看法必須扔得一幹二淨。對財富的貪欲,根本就不等同於資本主義,更不是資本主義的精神。倒不如說,資本主義更多地是對這種非理性(irrational)欲望的一種抑製或至少是一種理性的緩解。不過,資本主義確實等同於靠持續的、理性的、資本主義方式的企業活動來追求利潤並且是不斷再生的利潤。因為資本主義必須如此:在一個完全資本主義式的社會秩序中,任何一個個別的資本主義企業若不利用各種機會去獲取利潤,那就注定要完蛋。

讓我們給我們的術語下一個比通常的泛泛而言多少更加精當些的解說吧。我們可以給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下這樣一個定義: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是依賴於利用交換機會來謀取利潤的行為,亦即是依賴於(在形式上)和平的獲利機會的行為。至於(在形式上和實際上)靠暴力來獲利,則有它自己的特殊規律,盡管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免會把它與上述那種歸根結底是通過交換來謀求利潤的行為相提並論,但這其實是很不適宜的。

隻要資本主義的獲利活動是按照理性來追求的,相應的行為就總要根據資本核算來調節。這就意味著,這種行為要適合於以這樣一種方式來有條不紊地利用商品或人員勞務作為獲利手段:在一個商業周期結束時,企業在貨幣資產上的收付差額(或者在一連續營業的企業中,資產的定期估算貨幣價值)要超過資本,亦即要超過用於在交換中獲利的物質生產資料的估算價值。不管它是原封不動地交付給旅行商人的一定量的商品(其過程也可能是通過貿易原封不動地獲得其它商品),還是其資產是由廠房、機械、現金、原料,以及可用於抵償的製成品和半成品組成的製造業企業,這都沒有什麽區別。

在任何時候都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是,要以貨幣形式進行資本核算,無論是用現代的簿記方式,還是用其它不管多麽原始和粗野的方式。總之,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收支問題:在一項事業開始時,要有起始收支;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要有一番計算,以弄清是否有利可圖;在該企業結束時,要有最後的收支估價,以確定獲得了多少利潤。例如,一項克門達(Commenda)交易的起始收支將決定投入該交易的資產的商定貨幣價值(就資產尚未以貨幣形式存在而言),而最後的收支將形成一項估價,在最後進行利潤和虧損分配的時候要以這項估價為基礎。

隻要這種交易是理性的,交易的合夥人每采取一步行動都要進行核算。真正精確的核算或估價或許並不存在,整個交易過程以純粹想當然的方式進行,或隻是沿襲原有的、便當的方式進行,——這一切即使在今天,也仍然發生在所有形式的以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企業中。但是。所有這一切所影響的隻不過是資本主義獲利方式的理智性(rationality)的程度而已。

 

 


作者: 蔚藍的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