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多地出現“搶購潮”,市民“囤積”米麵,超市貨櫃一掃而光

(2021-11-15 18:58:45) 下一個

多地再現搶購

從2號開始,全國部分城市商超出現排隊搶購現象,主要以糧油米麵為主,部分生鮮蔬菜也在搶購範圍內。

網傳視頻中,北京一超市開門後短時間內大部分米麵糧油被搶完,3日情況繼續。不少城市也加入了搶購潮,如河南鄭州、江蘇常州、江蘇南通啟東、重慶、安徽蚌埠等地,市民出現瘋搶,甚至出現因搶購引起人員受傷。

據網上新聞爆料,在江蘇常州,一家大型商超出現了數百個購物車不夠用,超市裏擠滿了來搶購“生活物資”的市民,一車車裏麵堆滿了大米、麵條和食用油,收銀區排起了付賬的長龍。

江蘇南通啟東竟有市民在搶購時一次性購入了數百斤大米;這樣的情況在安徽蚌埠、重慶市、河南鄭州等地同步上演,糧油米麵成了緊俏貨。這不免讓人疑惑,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難道近期物資緊缺了?還是發生啥重大災難呢?

兩大原因導致囤糧

要知道農業農村部近日才預測今年即便多地遭受了千年難遇的強降雨,數以千萬計的農田受災,但是也不影響秋收增產;同時,夏糧也增產,全年實現“18連增”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我國糧食實現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那麽既然如此,為何還會出現多地搶購潮?或為2個原因。

第一,過度解讀了商務部的“備糧令”

近日,商務部印發《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今冬明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切實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在通知要求中,有一句很關鍵的話被媒體單獨拎出來做了標題,即: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而且,下麵一句話也容易引起誤讀:加強應急投放網絡建設,優化應急投放集散地和投放網點,確保投放渠道暢通有效。

說實話,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也有危機意識,什麽事情都會做出最壞的打算。近兩年,我國的外部環境並不是太友好,老美是整天挑事,近些天一直拿“彎彎”來說事,嚴正警告數次繼續我行我素。這要是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早就上去給他一拳了,因而不少人把商務部這句話當做了“戰前準備”的備戰糧。

所以有專家出來辟謠,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針對疫情防控,部分小區臨時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從長期看,也是倡導居民提高應急管理意識,增加必要的家庭應急商品儲備,作為國家應急體係的必要補充。

第二、疫情出現多次反複

正如上文所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這句話正好應景,在10月2日,常州出現3例確診病例,緊急封城,全城停課,多個小區被封閉,好幾幢居民樓的人員被集中隔離。

不僅是常州,今年以來疫情反複無常,好像無處不在,每一輪都出現了多點暴發的態勢,而這些疫情最後溯源全部來自境外。本輪疫情可以溯源到蒙古國,通過邊境的運煤司機、中老年旅遊團,然後擴散到全國十幾個省市,短短10來天造成數百人感染,多地區人人自危,尤其是在醫院、超市等人員密集與病員多的地方,看誰都像感染者。

而疫情帶來的恐慌感不得不讓居民去囤一些米麵糧油,即便目前貨源充足,但是就和農村現在繳納的醫保一樣,村幹部總會說有備無患,萬一得病了呢,沒有保險不是要花更多的錢?所以現在的心態是一樣的。

但是正如商務部所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生活物資貨源充足,供應應該完全有保障,因而廣大市民不必過度緊張,無需盲目囤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但是最後也不得不說,適量的在家裏囤一些糧油米麵也是有必要的,萬一呢?

好在我們是農民,一直在農村,有幾畝薄地,不論什麽情況,米麵糧油還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也許這也是唯一可以自我慰藉的了。

 

 


作者: 傷悲夜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