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糖雜雜啦啦

不會科研的設計師不是一個愛藝術的農婦
正文

土壤的秘密----種菜先種土

(2020-12-07 06:58:35) 下一個

大自然從來不需要人類,但是人類卻一直依賴大自然;我們處在生物鏈的頂端,從大自然中取食,當然也要盡我們維護大自然的義務;土壤裏的秘密工廠,日夜不停地為我們工作,我們是要破壞它,還是要建設它?答案很明了,可是我們卻常常做錯。

原來土壤裏有許許多多的地下工廠,植物給地下工廠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微生物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一條長長的食物鏈掌控著地下工廠的健康發展,而不至於某一物種數目過量。

植物經過光合作用會製造出大量的糖,而根部會分泌一些滲透液。這些滲透液的主要成分就是糖、以及少量的蛋白質、還有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


這三種成分就是我們在廚房裏頭製作餅幹的最重要的成分了,所以這些餅幹(滲透液)吸引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植物的根部。
隨著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又吸引來他們的捕食者,象原生動物、線蟲和節肢動物,而這些微觀動物的排泄物,就是植物所需要的最好的養分。


植物會精準的分泌出不同含量的滲透液,以吸引不同比例的真菌和細菌。
細菌會分泌一些堿性的粘液,而真菌則會讓土壤呈現酸性,不同的細菌和真菌的比例會影響土壤的pH值。
這就是為什麽有一些植物,會喜歡酸性土壤,有一些植物就喜歡堿性的土壤。
細菌分泌的粘液就好像一種膠水,把土壤裏頭的有機物都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聚合體。
這些聚合體就會構成土壤的團粒結構。
具有健康團粒結構的土壤是有生命力的,它有大小合適的孔隙,能夠儲存氧氣。
細菌還能夠儲藏10倍於自身體積的水分,這樣就把所有的雨水、以及其他的水分都牢牢的鎖在土壤裏,不至於流逝,也不至於輕易的蒸發掉。
所以如果你經常耕地的話,就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會影響這些微生物的生長。
就是把地下工廠不斷的推倒,那這些微生物,就要不斷的再進行重建。
誰都喜歡安寧的國度,要不然你去阿富汗去住一段時間,就會深有體會了,微生物們也不例外。
這裏我們來看一個實驗,關於耕作對土壤的影響。
實驗者取了兩塊不同的土,一塊是從每一年,都會耕地的土裏頭取出來;
另外一個是從來沒有耕過地的土,並且土表還有覆蓋物,然後在模擬雨水的衝刷下,來看一下土地的流失情況。
每一年都耕田的這塊土地土壤流失的非常的嚴重,而且土壤的中間一點都沒有濕;
另外一塊有覆蓋物的從來沒有耕過田的土地,則幾乎都沒有流逝土壤,而且還把所有的水分都鎖住了,土壤飽和之後,流出來的液體,也幾乎都是透明的,就是沒有養分的流失。
所以盡量不要去打攪地下工廠,如果你不停地翻動土地的話,土壤會失去生命,就變成一堆的塵土。
如果確實有必要,比如說像播種,或者是拔蘿卜,那就盡可能少的去翻動土壤。

說到化肥,我們先來看一下堆肥和化肥,各自不同的供給機製。

堆肥裏的有機物是供給給土壤裏頭的微生物的。經過食物鏈的作用,他們的排泄物提供給植物生長,而有益於植物生長的細菌和真菌為了爭奪食物,會和病原體進行競爭,從而抑製了病原體的生長。這樣植物更健康了,提供給微生物的食物就更多了。
你看,地下工廠的工作機製,真的是非常的神奇。


而化肥是直接給植物提供養分


(喝化肥的跑的快,土壤裏的雖然艱辛卻生命力頑強,而且不需要我們的勞作)

前麵我們也解釋過了,每一種植物都有精準的養分的需求,
化肥雖然能夠植物非常快速的生長,但是這個就好像打了激素一樣,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
而且化肥的使用對土壤是有害無益的。
首先化肥是水溶的,植物才能吸收,而80%的化肥都會隨著水分流失掉;
第二個,它會使土壤酸化;
這些都對土壤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至於殺蟲劑和農藥那就更不用講了,雖然他們能夠消滅病原體,但是他們是無識別能力的,
他們也會把所有的有益菌,全部都殺滅掉。
對地下工廠來說,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了。


我們可以從原始森林來借鑒一下如何建造一個高效運轉的地下工廠。
原始森林沒有人類的幫助,不需要耕作,不需要施肥,但是他們卻生生不息。
原始森林的土壤,正是因為沒有人類的幹擾,地氣十足,這裏長的都是參天大樹。

當然我們人類種植,是為了取用地上的食物,所以收割完作物,一定要向土壤進行補充,輸入勞動力(微生物)。
而成功的有氧堆肥就能夠提供豐富的有機物,供給給土壤裏頭的微生物。
我們在種植的時候,還應該進行雞尾酒式的方式來種植,種植的種類越多就能夠吸引越多的勞動力,土壤的生態也就越健康。
另外地麵要有覆蓋物,除了減少水分的蒸發,也減少了雨水對土壤的夯實。


關於土壤的秘密,其實都是公開的事實,隻是因為我們肉眼看不見,就被忽略了;
或者因為我們對微生物的不了解,對細菌和真菌有著恐懼的心理;
其實,土壤裏絕大多數的真菌和細菌,都是有益的,像菌根菌,固氮菌等。
我們人類應該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創建健康美好的家園,來減少我們的勞作,不用每年翻地殺菌,再攪土施肥,因為已經有人在幫我們做這些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