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午夜巴黎》,穿越到文藝璀璨時代

(2021-06-12 06:14:26) 下一個

來源:梵高博物館(ZT)

  “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在巴黎生活過,那麽以後無論你走到哪裏,巴黎都會一生追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在電影《午夜巴黎》中,不滿現實的吉爾回到了令他魂牽夢繞的黃金時代,體驗了一場流動的文藝盛宴。

  《午夜巴黎》

  在電影海報中,巴黎的午夜奇妙地變成了梵高的星月夜。畢竟,在肆意流動的星月夜下,什麽都有可能發生。????????

  午夜時分,他獨自遊蕩在街頭,一輛意外出現的老爺車帶他穿越到了一個個經典年代。從傳說中的文藝複興到20世紀20年代,那些時候的巴黎,群星璀璨。

  吉爾陰差陽錯地結識了不少風采各異的藝術大師,與他們在沙龍裏喝酒聊天,盡情享樂。????

  他甚至有幸與畢加索的情人跳舞,發生了一段美妙情緣。????

  在電影中出現的19世紀末的巴黎,其實梵高也在那裏。????

  1886年的春天,梵高與弟弟一同前往巴黎。豐富多彩的巴黎仿佛打開了他的色彩大門,使他的作品變得明朗靈動起來,從而成為他藝術上的轉折點。

  當時,梵高居住在洋溢著自由浪漫氣息的巴黎蒙馬特區。這裏有蜿蜒的山丘小徑,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

  19世紀末的蒙馬特仿佛有吸鐵石般的魔力,畢加索、雷諾阿、保羅·高更、盧梭、布拉克等都匯聚於此。不少年輕藝術家也以蒙馬特為據點,因為這裏房租低。蒙馬特的生活也許清苦,卻洋溢著樂觀與夢想。

  在蒙馬特時期,梵高受到印象派和浮世繪的影響,開始注意到光與色彩的關係,而光線的明與暗直接影響到色彩的亮度與飽和。尤其是印象派追求自然陽光的效果,一改傳統西方學院派的黯淡。梵高的筆觸也有明顯的轉變。相比1887年以前的粗獷筆觸,他開始運用小筆觸。那些小筆觸就像一根根刺繡的線,“織”成了繁複的畫麵。

  梵高明顯受到了印象派先驅畢沙羅的影響。畢沙羅喜歡用短而細的小筆觸,形成光點在色彩中流動的感覺。他喜愛質樸的風景,還把小筆觸排列得帶有抒情田園的意味。印象派傾向於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將瞬間的光感附於畫布之上,對光線與色彩的揣摩也是達到了美的極致。而畢沙羅更是戶外作畫的先驅者。

  這一時期,梵高也開始戶外作畫。在《蒙馬特菜園》中,前景幾乎全是用畢沙羅式的小筆觸完成。新鮮的蔬菜肆意生長著,一切都充滿生機。????

  《蒙馬特菜園》

  創作於1887年

  現藏於梵高博物館

  1887年的蒙馬特夏天,到處都是自由熱烈的向日葵,而向日葵也開始出現在梵高的畫作中。令人深思的是,在《土地上的向日葵》中,遠方還出現了煙囪。當時,塞納河岸邊的土地逐漸被工廠收購。工廠改變了原有的風景,煙囪冒出黑煙。梵高的畫中藏著對社會轉型的焦慮,似乎有意表現一種荒涼。

  Van

  Gogh

  《土地上的向日葵》

  創作於1887年

  現藏於梵高博物館

  《蒙馬特大街上的向日葵》

  創作於1887年

  現藏於美國舊金山美術館

  在蒙馬特,梵高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就有唐吉老爹。每一個蒙馬特的年輕畫家都尊稱他一聲“老爹”,因為他很照顧他們,還鼓勵他們在困頓中保持創作熱情。在《唐吉老爹》中,老爹穿著藍布衣,頭戴草帽,握著雙手正坐,好似一個溫和可愛的長輩。

  梵高的藝術人生仿佛在巴黎蒙馬特得到了滋養。種種新印象和新朋友激勵著他去自由嚐試。他不再像印象派那樣準確再現眼前所見,而是用大塊色彩表現出對事物的抽象概括。他開始大膽追求光與色,渴望表達主觀情緒和理想主義。他不再單純地提取自然中的顏色,而是進行藝術加工,來盡情宣泄內心感受。

  如果在午夜巴黎的街頭,出現了一輛時光老爺車,你會有衝動穿越到這個梵高藝術轉折的時代嗎?

  那個時代生機勃勃,一切皆有可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