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哥隨筆

--社會*信仰*家庭*理財--
正文

與孩子一起成長 – 爬藤篇(下)

(2024-05-15 20:23:35) 下一個

大學申請、尤其是名校申請(爬藤)是一個時間跨度長,需要整個家庭參與的過程。回想我們過去10 多年的過往經曆,下麵是我們作為父母所做的一些事情,與有誌於爬藤的家庭和朋友分享:

選擇理想的學區、學校(主要是四年高中)

我太太和我自己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由於我們結婚9年後才有了老大,18個月後又有了老二。雖不算老來得子,我們對相對晚來的孩子的寵愛是可以理解和想象的,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好好培養孩子。我們在12年前搬到了現在的學區。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是我們所在州的公立學校中名列前茅的。所以我們對有誌於幫助孩子們爬藤的朋友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搬到一個好的學區。

也許有朋友問,上好的私立學校怎麽樣?我們的回答是正麵的。如果家庭有這樣的條件,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據說相當一部分的T5、T10 學校是從各地著名私立高中錄取學生,有的還有所謂的 feeder 高中,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招生名額分派到這些 feeder schools。如果孩子能在某大學的feeder school 上學,得到該學校錄取的可能性就會高得多。但是,這些從feeder schools 上來的孩子, 在大學裏學習往往是比不過那些從大公校奮鬥出來的孩子。

回過頭來看, 我們並不後悔當初讓孩子讀TOP 大型公立高中 的決定。孩子們能夠從1000 左右同學中脫穎而出,以TOP 1 % 成績高中畢業,進入 T5、T10 的大學。應該說為他們能夠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開了一個好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倆也蠻為自己當初的決定驕傲的。

訪校、請一個合適的升學顧問

我們很早就開始利用旅遊的機會訪校。記得我們是在2015 年去灣區參加教會活動時第一次訪問了Stanford. 那時為兒子們買的學校文化T-shirt,現在成了我太太的最愛。轉年去東部參加旅遊團旅遊時順便去了 Harvard, MIT 和 Yale。這些都是在孩子們上高中前,不能算真正的升學過程中的訪校。而正是這些走馬觀花的第一印象,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將來到這些學校讀書的初心。

老大的申請季是2021 年,由於還在疫情中,沒有機會去做任何訪校。隻是在做最後決定時去了他的 Final 3 學校。去年老二申請前我們是認認真真做了訪校的,春假在加州從北到南走了一遍,暑假到東部走了一圈,不同 IVY Plus 的學校都看了一遍。

訪校是感官上對這些名校做身臨其境的感受,這對激發孩子們建立目標,並從茫茫校海中選擇 20 所左右去申請是非常重要的。這有點像相親,見麵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老二在現場就把 CalTech 和NYU 給排除了,理由是Caltech 太小,NYU 沒有完整的campus,這都是他無法接受的。

除了訪校這一直觀了解名校的途徑外,請一位合適的升學顧問來幫助孩子了解名校、製定和實施升學計劃也是很有必要的。作為大學申請的專業人士,從曆史、排名到招生數據和偏好,對每一個IVY Plus 的學校都有著深入的了解,這對孩子有針對性地準備是非常有幫助的。總結升學顧問在我們倆個孩子大學申請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麵:

  • 提供有關信息,根據孩子的情況推薦學校讓孩子們去了解,並和孩子們一起建立準備申請的學校名單;
  • 跟孩子探討提議EC ,鼓勵孩子們努力實施;
  • 提醒各主要時間節點,例如什麽時候該去考 SAT 等
  • 幫助修改文書 (essay)並最後把關申請 package,避免出現重大失誤(Red Flag)

在華人圈,幾乎每年都能聽到某牛娃被許多名校拒錄最後去州大的故事。今年我們兩位朋友的孩子,非常優秀,大家都非常看好他們能進T5 的學校。最後實際結果和預期落差比較大。其中一個去了T10 靠後的學校, 另外一個則去了 T20 靠後的學校。他們兩位的共同特點是都有非常能幹、非常自信的家長,覺得家長可以幫忙搞定,沒有請升學顧問。前不久聊天時也承認,一定有什麽地方出了問題。我們的理念是,專業的事要專業的人來做。

一個合適的升學顧問應該是:

  • 孩子喜歡:願意和他/她 work together。高中這個年紀,孩子不一定願意跟父母交流,但會願意跟專業人士合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委托給顧問會讓親子關係更融洽,從而孩子有個好的情緒狀態,這在申校的關鍵幾個月尤為重要。
  • 有成功的經驗:最好有曾經幫助過許多孩子進入 IVY Plus 學校的記錄,最好自己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有親身體驗(parenting經驗很有用)。
  • 最好是 local。        

最後一條很重要,因為每一個 IVY Plus 學校在每一個州的招生是有名額的。有的甚至會給到特定的高中。所以我們孩子的競爭對象是我們當地(本州、本校)的同學,而不是別的州的孩子。所以當地的升學顧問更能幫助我們孩子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有利於我們知己知彼。當然可以定期麵對麵交流,效果通常會比線上要好。

提供支持保障,做積極正麵的旁觀者、啦啦隊

說到底,申請大學是孩子們自己的事,父母所能做的有限。話說回來,絕大部分能進入 IVY Plus 的孩子基本都是自推娃。在過去幾年孩子升學過程中,我們基本上是這樣做的:

  • 提供支持保障、陪伴,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總是 available,尤其申校那幾個月更要想方設法保證孩子的身心靈處於最佳狀態,如同運動員賽前一樣;
  • 不給孩子壓力,讓他們自己跟老師或顧問 work out,我們有什麽想法跟升學顧問溝通;
  • 定期跟孩子有簡短的 quality time ( 一般是外出吃飯 ),在言語和行動上給孩子關愛,做積極正麵的旁觀者、啦啦隊;
  • Lead by example, 有理想、有追求、有努力,在我們自己的工作、事業上做最好的自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美國共有3~4千多所授予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隻對大約1400所學校進行了排名。應該說能進入排名前100 的學校都是很不錯的學校。我們華人孩子學習都不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非常有希望進入這些學校學習,本科畢業後無論就業還是到更好的學校讀研究生,都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支持鼓勵孩子爬藤,是因為就讀這些名校確實有相當的競爭優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我的另一篇博文 《美國的名校及其競爭優勢》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500/202405/2565.html

但這些名校的名額畢竟有限,爬藤也不是我們人生的最終目的,更不是生活的全部,盡到努力就好。能在升學過程中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才是實實在在的收獲和意義所在。

對孩子們來說:

  • 學會獨立學習、工作和處理問題,學會與別人(升學顧問)同工。
  • 學會時間管理,能夠在繁忙的學習任務下,安排好EC ,AP考試,參加競賽 等;
  • 培養了情商和逆商。能夠在早申結果不理想的情況下沉著冷靜、繼續努力做好Regular 的申請。

這些方麵的成長對孩子們今後的大學生活及以後進入社會、職場都是非常有益的。

對我們父母來說:

  • 學會了放手,放心讓孩子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當父母的隻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建議,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到位,為孩子們保駕護航,而不是越俎代庖,什麽都替孩子們做好。
  • 學會了交托,把孩子們放在我們的禱告當中,求上帝給孩子們智慧、保守帶領孩子們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 逐步減少我們對孩子們的依賴。孩子們小的時候是依賴父母,隨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對父母的依賴逐漸下降,而我們父母對孩子的依賴則一天天增強,最後轉變成空巢後的失落和寂寞。

這些方麵經曆和成長對我們父母將來麵對空巢,麵對孩子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非常有益,有助於與孩子們建立溫馨和睦的親情關係。

與孩子一起成長 – 爬藤篇(上)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500/202405/1208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顧問還有一個問題,能針對孩子特長因材施教的好顧問和很多很一般的顧問價格一樣,很難區別,而一般的顧問和孩子之間有個能否適應合拍的問題。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用四年顧問不便宜,我家經濟情況就算我在孩子八年級時候知道要請顧問,我也還是不會請。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感謝誠哥分析,應該對很多家長有很大啟發。但我也要發表一下不同看法,升學顧問是有不同種類的,我的朋友告訴我說給他們家娃請的就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顧問,從十一年級後暑假開始,主要就是申請計劃管理,我朋友的話說就是請了個project manager,這樣家長不需要催問和操心,對做事計劃性差和拖拉的孩子比較有效果,其他諸如申請材料基本把關是有的,但並不能稱作真正的顧問。很多年前的價格了,大約$5k.

等我到想起是不是要給我家娃請顧問的時候已經十一年級暑假了,我朋友說最多就隻能青島個project manager還不一定有好的剩下。最後和娃談了一下, 娃說自己能行,鑒於她一貫靠譜,我就撒手不管了,最後雖然在EA還是出了紕漏,但RD還是撈回來進了H。
lightsta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哥' 的評論 : 謝謝,也感謝發文章無私的分享
誠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ghtstar' 的評論 :
最好從將要上高中的那個暑假開始。大部分的升學顧問都是一個價,不管是什麽時候開始。
lightstar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升學顧問是一上高中就請嗎?還是senior申請的時候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