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哥隨筆

--社會*信仰*家庭*理財--
正文

與孩子一起成長 – 爬藤篇(上)

(2024-05-15 20:20:04) 下一個

自從我們家小兒子正式回應學校的錄取,確認今年秋天去Stanford 上大學(老大現在Duke 讀大二),我太太和我兩個人陪伴兒子們申請大學的過程全部完成。盡管我們確實希望孩子們能進入頂尖的私立大學學習,但主觀上講,我們並不是推娃爬藤的父母。“盡到努力就好“是我們一貫的座右銘,加上眾所周知“小中男”爬藤的高難度,我們對孩子的升學期待也沒有太高,結果能進入 T10、T5 的私立大學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回顧過去幾年,我們經曆了許多,從中也學到悟到了許多。抽時間把我們的經曆,故事,感想和體會整理出來與親朋好友分享,希望後來的父母們能從我們的過程、故事中有所了解、領悟,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們兩個兒子的大學申請及錄取情況:

大兒子總共 30 所學校, 包括大部分T20 的私校和TOP大公校。由於他的誌向是學商業和經濟,所以申請了UPenn Wharton Early Decision。由於 Wharton 給了Defer, 所以後麵的Regular 申請就有些著急,盡可能多申請了些學校。最後收到14 所學校的錄取, 其中T20 的學校有Duke,Dartmouth ,Rice, Emory,Wash U,USC以及四所TOP5的大公校,其中 Emory和 USC 給了全額獎學金, Dartmouth,Rice 和 Wash U 提供 3-4 萬美元 的獎助學金。最後選擇了Duke。

小兒子的情況有所不同,由於選擇申請 Stanford 的 Restricted Early Action, 就基本上不能申請多數私立學校 Early Action 了,到 12 月 16 日 Stanford REA 發榜前, 隻能申請了幾所跟獎學金捆在一起的 EA 私校和一些 TOP 大公校, 由於拿到了Stanford REA 錄取,原本準備Regular申請的計劃就有所改變,僅申請了幾所藤校。最後除了Stanford 以外,還拿到了Brown,Dartmouth,Vanderbilt,Emory, USC 以及全部 5 所 TOP5 大公校的錄取。其中 Vanderbilt 和 USC 給了全額獎學金,Stanford和 Dartmouth也有 5萬多美元 的助學金。最後選擇了 Stanford。

根據我們家的申請經曆和這幾年的所聽、所聞、所學所悟,我們認為具有以下特征的申請者比較容易得到名校的青睞:

  • 出色的學術成就。許多名校以追求卓越的學術氛圍而著名,因此他們尋找熱愛學業、有卓越成就的學生。在申請時,要表現出自己對知識的熱情、對學術挑戰的渴望以及對卓越學術的追求。還應強調自己參與過的科研項目、實習或獨立研究,以加深對自己的領域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潛力,從而增加錄取機會。旁邊每年都有這樣的孩子,令人欽佩。
  • 豐富的綜合素質。名校希望看到學生擁有多重興趣和成就,包括學術、藝術、體育、誌願服務等方麵的表現。在申請時,需要強調自己的才華和經驗,展示自己平衡學業、課外活動的能力和社區參與度。美國家庭推體育,很有道理。
  • 表現出領導力和積極性。幾乎所有名校看重那些展現出強大領導能力並主動影響學校和社區的人。在申請時,要強調自己承擔過的任何領導角色,無論是體育運動隊隊長,還是成立讀書俱樂部或組織社區服務項目,都能說明自己是一個有領導能力的申請者。我家倆兒高中11年級的時候在繁重學業之外,還帶領組織了好幾個俱樂部,非常鍛煉人。
  • 擁有獨特視角和影響力。申請者的個人陳述是展示自己的好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個性,以及自己多元化的背景如何影響自己的世界觀。做到這點不容易,多接觸世界多了解優秀人群會幫助打開思維象牙塔,尤其華裔可以突破所謂的刻板印象。

那些T10, T5 的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基本都會采用綜合整體評價的方式(holistic review)來評價、錄取學生。學業、分數以外的東西就顯得更為重要。下麵是我們的一些觀察和體會:

  • 高中前三年的GPA,AP/IB 課程數量和難度以及標化考試(SAT、ACT)成績是申請T10, T5 學校的敲門磚:也就是說:優秀的學業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在眾多優秀的孩子中脫穎而出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這方麵我們華裔孩子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如果希望孩子能進入T10, T5的學校,下麵兩條一定要知道、理解。
  • 學術成績以外的東西是能否被錄取的關鍵:大部分的學校會對學生的學術成就按照一定的規則打分,然後根據分數的分布劃線。對上線的申請者進行 holistic review 決定錄取與否。達不到分數的申請者則自然淘汰。以某 T5 學校為例,將學術成績前 30% 的申請者進入第二輪的holistic review。而這樣 review 的對象已不再是學術成績。所以經常會看到 成績好的沒有被錄取,而相對差一些的反而被錄取的情況,取決能否被錄取的是學術成績以外的東西。
  • 傑出性和獨特性是決定錄取的 Game Point:通俗的說法是要有吸引眼球的東西。如上麵所述的T5 學校, 要從 30% 的申請者中錄取 5%,就需要讓閱讀申請材料的招生官在 10-15 分鍾的時間記住你,有足夠的理由推薦你。這些吸引眼球的東西可以是:
    • 著名全國乃至國際競賽的獎項
    • 高水平刊物發表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
    • 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活動、非盈利機構
    • 一定成就的商業及創新項目
    • …… 

最終能否被特定的大學錄取,很大程度取決於看你申請材料的招生官是否喜歡你,即使沒有硬核大獎,這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所以,做最好、真實的自己,完美、獨特的申請,盡量多申請一些學校是我們孩子的基本策略。因為再優秀的人也不會所有人都喜歡,但是總會有人欣賞、喜歡。

與孩子一起成長 – 爬藤篇(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500/202405/1208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誠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市人' 的評論 :
首先澄清以下,UCS 和 Emory 等都是早申的學校。Stanford 的 REA 是允許早申其他私校的帶獎學金的早申。其他 T5 學校的 REA 則不可以。
另外,一個人隻能去一個學校,空出來的名額會有 waiting list 的同學遞補。做好自己,總歸有人會欣賞。
多市人 回複 悄悄話 首先,祝賀!

其次,+1 "早申拿到了夢校斯坦福,還要往排名更低的學校掃蕩。這是不給同校的同學留活路啊。除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金錢,給同學們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多就是給中介增加了一點打廣告的材料。 "
江海寄餘生 回複 悄悄話 早申拿到了夢校斯坦福,還要往排名更低的學校掃蕩。這是不給同校的同學留活路啊。除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金錢,給同學們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多就是給中介增加了一點打廣告的材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