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

"Art is the depth, the passion, the desire,
the courage to be myself and myself
alone."
~ Pat Schneider
個人資料
正文

我所了解的西方傳統出版業,過去與現在

(2023-09-03 07:24:13) 下一個

見樓下有作者抱怨紙質書的出版與銷售,一兩句說不明白,單開一文,以西方的狀況為主(因為國內想咋樣就咋樣,不好總結)。主要有三個時期:1)傳統紙質書出版業被電子書、 Print-on-Demand/Vanity Publishers 等形式衝擊之前的所有年代,統稱為“古代”吧,2)衝擊之後的狀況,算“近現代”,3)被網文和各種多媒體比如Instagram再次碾壓的“現代”。三個時期並非截然分開的。

  • “古代”

早些年基本上沒有作者會直接聯係出版社出書的,因為出版社基本上不會看,連翻都不翻,碰都不碰作者直接遞上來的書稿。澄清一下,本文說的都是小說,creative writing,不包括學術書籍、教科書那些,那類的出版方式可以改天再聊。

那個時候,作家首先要從頭到尾寫完一本小說(例外也有,你已經成名了,為出版社掙到了錢;沒有成名的,即使一個係列的頭幾本賣出去不少,後麵的也還是要寫完一本才簽一本。)

寫完之後,就要開始比求職找工作還要漫長和痛苦的“找書代理 book agents”的過程。這裏麵西方有非常嚴格的業內規定。首先要找到代理的聯係方式,弄清楚他她接不接你這類的題材,這個很重要。就算他是代理“科幻”這一大類的genre,當中也分得很細。有的隻代理硬科幻,有的必須是cyberpunk。用中文來舉例,就算穿越題材的agents,有的隻代理“快穿”,有的“慢穿”……例外雖然有,但是如果你沒碰對口,代理掃一眼你的信就扔到一邊去了,正文都不看。

確定了對口後,寫一封十分嚴格的 pitch letter. 這個在大行業裏有範文,你如果不是已經成了大腕兒,或者有JK Rowling給你做推薦的話,那你最好乖乖地照著每一段的格式,需要涉及的內容,嚴格地來寫。不這麽做,非要標新立異,在代理眼中你就不是這一行的,你“不serious”,人家不會在你身上浪費時間。舉個例子,這封信裏通常都要包括“你看過這個代理幫助出版了的那幾本書,你認為你目前的這本和哪本最像。”這對很多(高傲的)作家首先就是種侮辱——我的書是獨一無二的!和誰都不像!那你就等著吃癟吧,誰在成功之前不得先當幾年孫子啊?中美都一樣。哪行哪業都一樣。

Pitch letter之外還要附加什麽,這就要看這個代理的具體要求了。有的讓你列出全書的synopsis,就相當於電視劇的分集劇情而已。還有的讓你把頭三章多少字以內的範文一並放在書裏。沒有、never ever,哪個代理對於陌生的作者,一上來就要求看全書的(除非是熟人或者你有名氣,或者你已經是大科學家了,突然想寫一個自己領域內的科幻)。不是為了給你省紙,人家沒時間讀。還有關鍵的一點——不懂得提煉概括自己的內容,沒有能力用短短幾行字打動別人的作者,在這一行來說本來就是不合格的。

好吧,恭喜!終於有伯樂agents看中了你這匹馬,也還不一定出版呢。傳統的agents每年代理的書並不多,而且他們自己也要和出版商有connections甚至私交。找一天風和日麗,要請出版商出來吃飯的,再把你的書推薦過去。注意,我下麵說的幾點至關重要:

1,傳統出版商從頭到尾絕不會讓你出一分錢!不是規定你要出錢,再給你免掉,或者給你一部分基金。這還不算,很多後來的“次等”出版商也不要錢。但是,我們在第一階段說的傳統出版商不僅不要你的錢,他必須,在沒賣出去一本書之前,就給你一大筆錢(幾千塊吧,但這在過去就是一大筆了啊)。等你的書開始賣了,通常頭多少本你也拿不到利潤,這是用來補償他們的。過了多少本或多少時間後,你的書如果還有人買,你才能慢慢收到每本書很少很少的book royalty。當然例外是你已經出名了,或者頭幾本賣得很好,你就能要更多。

2. 傳統出版社非常清楚的一點就是——他們出版的大部分小說肯定是虧損的,肯定掙不回來出版商給作者的那幾千塊。為啥呢?因為“按傳統”是先印一大批,拿卡車運到各個書店,這些書店擺了一定時間後要是賣不出去,通通送回出版商,一分錢掙不到。對於這一點,出版商很清楚,而且他們本來就不指著“大部分的書”掙錢。他們其實就是靠的少量的暢銷書,像哈利波特,三體這些,幾本就可以把其他所有虧損的錢全都掙回來。當然了,這裏說的都是小說,大家也知道美國賣的最好的書就是"how to"那種實用書,不要提雞娃的數學題了,人家教怎麽做菜、織毛衣的,很可能掙的是你這個寫小說的幾十倍,這是題外話。

  • 近現代

大致上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出現了一些vanity press和print-on-demand,這兩者又有不同。第一個就是壞!就是騙錢的。這麽做的出版商有不少是進了監獄的。你不要看它吹得多麽好,但其實很好識別(無欲則剛是吧?你急著出名,你的眼睛就看不清了,嘿嘿。)

怎麽識別?就和上麵的傳統出版商對照來看。這些vanity press絕不可能在你的書賣出第一本之前就給你一大筆錢,恰恰相反,你要給他們足夠的錢。他們靠的就是一棒子買賣。你的書肯定被列在他們網站上,甚至他們也真的會打印成紙質書,你也可能真的在大書商網站上“艾瑪我的書在Barns and Nobel能找到”。呃,是能找到,會有誰去找呢?這個離“大卡車一車車送去當地圖書館”差得遠了。所以下麵這句至關重要:

出版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幫你打印成書,而在於有個冤大頭願意花錢幫你“宣傳、投資”,幫你打廣告,幫你擺到每個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得見的地方,這才是你成功的關鍵。

這是vanity press。壞蛋。後麵的Print-on-Demand又有不同。這些書商是好的,比如Amazon的出書機製,不指著一上來騙你的錢,但是呢,這麽說吧,最適合的作者是身在名牌大學教書、有名氣的科學家兼教授,是給這些人用來寫教科書的。因為這些書商也是“零宣傳”,他不宣傳你基本上一本都賣不出去的。但是如果你每年教幾百個學生,每個人都需要買你寫的教科書,那麽你就不需要宣傳是吧?

例外是啥呢?當然有例外了,有錢人,二代,啥事都能破例。我就曾經在紐約曼哈頓地鐵上看過不少小說的廣告,你想想,每節車廂都貼你的小說宣傳牌子,這廣告費要多少錢?人家不差錢。人家老爹老媽,或者老公老婆,(或者糖爹糖媽),就願意捧紅人家。

  • 現代

當年電子書,Kindle啥的一出來,對傳統紙質書是一場大的衝擊,後來趨於穩定。總有一部分讀者就是喜歡紙質書。現在各種社交媒體的存在,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微信短視頻……當然了,還有國內的起點、晉江,甚至包括咱們文學城的博客、海外原創,嘿嘿,其衝擊是更加致命的。到處都是“又快又好”,肯讀old style的不多了。

但是呢?作為作者,該幹啥還是要幹啥,想寫啥還是要寫啥。(不跟風、不趨炎附勢的)寫作是呼吸、是生命。另外,總能找到一兩個和你“臭味相投”的讀者,足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最喜歡你最後那幾句話,咱倆想的一樣。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采心才是這方麵的行家啊!我早些年不知道有文學城這些中文論壇,一心想著混英文出版業的,最後也沒堅持下去,倒是從中積累了一些第一手資料,嘿嘿。

黎老的故事真的完了?總覺得還能再寫寫。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哇,高妹對此研究得真透,感覺很多都是網上查不來的第一手資料,學習到很多。

從前聽黎老講起他出版時所遭遇的挫折,涉及到很多出版業的流程,現在看來都是過於傳統和老式了。我覺得如果把寫作的目的、放在“我希望更多人看到”的目標上,找一個讀者群龐大的網絡平台,要比出版不出版重要。如果以賺錢為目的,那麽就得要盯緊往影視業的風向標,賣掉劇本版權,投其所好。

好在,咱們都是以享受創作過程為目的的寫手。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以創作快樂為本,其他的就是副產品,就像高美前些日子在另一篇中所寫的那樣:))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吃飽喝足了,穩坐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