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STRAIGHT

墨之所及,無所不及;無聊至極,無用之極。
正文

金句 - 閑來無事話古人之陳勝

(2020-06-04 19:43:19) 下一個

金句  - 閑來無事話古人 之 陳勝

這幾天中堂大人提倡的地攤經濟成為街頭熱議。而且據說還出了金句:

自古大佬出地攤!

搜索我記憶庫中似曾相識的金句,找到了這一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作者:陳勝

 

今天就來說說陳勝,以及他的金句。除了那句“王侯將相”,還有兩句中小學生都知道的:

苟富貴,勿相忘。

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

 

史記記載:陳勝從小就誌向遠大。

太史公記錄了如下對話:

陳涉少時,嚐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咱曆屆的中小學都把這段內容放進了課本,大概也是在背書這段軼事的真實性吧。

其實,這樣的對話很常見,也很無聊。

我常常糾結於沒法把握古文的準確含義,不過這裏這段話還算好理解:

陳勝:哪天我發達了,我一定不會忘記你。

對方:你就是個雇農,有啥富貴啊?

陳勝歎息道:你個麻雀,看來不能理解鴻雁的想法啊!

別嫌我無聊,我想了探討一下這段對話的法律含義。

這第一句,“哪天我發達了一定不會忘記你”,這應該是一項單方麵的承諾。

對方的回答:你就是個雇農,有啥富貴啊?這表明對方對於陳勝的承諾不置可否,但嚴重懷疑這樣承諾的前提條件能夠具備的可能性。

結論:陳勝有義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需要兌現承諾。

這很重要嗎?

你還別說,說不定司馬遷可能真的這麽想的。

因為,史記裏麵接下來又記錄另外兩件事:

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翻譯:

陳勝稱王之後,他早年的同伴來看望他說:“家俱真多啊!陳涉稱王,居然住了這樣大的房子?” 這個來客在宮中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勝過去的逸聞。有人對陳勝說此人有損陳勝的威嚴,陳勝便殺死了來客。從此以後,陳勝的舊交都紛紛自動離去。

(上述文字來自維基百科)

我們不能確定,那個來客說的逸聞是否包括我們上麵分析的那一段。但陳勝把那個來客殺了,表明陳勝並沒打算履行當年的“勿相忘”的承諾。

也許你說,這個“勿相忘”也不必非要陽光普照啊,隨便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老鄉,難道也一定要我待如上賓?

為了消除你的借口,司馬遷又寫了下一件事:

顧氏引《孔叢子》曰:陳勝為王,妻之父兄往焉。勝以眾賓待之。妻父怒曰: “怙強而傲長者,不能久焉。 ”不辭而去。是其事類也。”

翻譯:

另外,陳勝稱王之後,他的嶽父和妻兄都前去投靠。陳勝以普通賓客的禮節對待他們。嶽父憤怒地說:“依仗強勢怠慢長者,不能長久!”於是不辭而別。

好了,我們歸納一下:

上麵說到的三件事,其實都是小事,和陳勝的那些標簽:起義、占領、稱王這些讓後人血脈噴張的行為無關,主要用來刻畫人物的品行的。

陳勝小時候的軼事,多半不大會是真的,司馬遷不惜篇幅地寫進史記,顯然是想說明什麽問題。

司馬遷又記錄了陳勝殺老鄉,冷淡家人這兩件事,顯然是拿來黑陳勝的,至少是在說他言而無信。

而且,司馬遷還記錄了另一件事,更是足以讓陳勝的人設崩塌: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翻譯:

滎陽城池堅固,在三川郡郡守李由的堅守下久攻不下,陳勝征召國內“豪傑”商議辦法,任命房君蔡賜為上柱國。章邯兵鋒漸近,吳廣卻堅守、不理會,部將田臧認為應該與章邯決鬥,於是刺殺了吳廣,奪得兵權,陳勝隻能承認既成事實,委任田臧為令尹。

吳廣一直是陳勝堅定而親密的戰友。在為起義造勢中,吳廣身體力行地裝神弄鬼,為陳勝造勢。在圍攻滎陽過程中,吳廣和部將田臧在攻與守的戰略方針不一致的情況,田臧假傳陳勝旨意,將吳廣殺害,陳勝知道後,居然認可既成事實,並重用殺吳廣的田臧。。。

這。。。。

 

感慨幾句:

關於“苟富貴,勿相忘”。   

----- 千萬別當真!

 

關於燕雀和鴻鵠。

燕雀可能目光短淺,但鴻鵠盡管誌向高遠,但他的品德,也實在不咋地。

 

最後再多說一句:

盡管不可能是陳勝的本意,但“鴻鵠”這個詞居然在兩千年以後還會變成一個大坑,讓一位北大校長深陷其中,也讓北大學子們鬱悶不已。

這篇黑陳勝的小文,就當是出一口悶氣吧。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