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發現一家VINTAGESTORE

(2020-09-07 10:57:52) 下一個

近日跟孩子遊逛,發現一家頗有名的二手衣物連鎖店。叫“BEACON’S CLOSET‘在紐約“BUSHWICK”。店麵不大,約有130平米,但店內物品頗多新奇,在欽慕時尚的年輕人中很有口碑.

那店子挺有逼格。我孩子的同學很有時尚感覺,超喜歡那家店。它有規定,買進的衣物必須是一定的牌子/特點,普通牌子不收。比如我看見兩件COACH的短皮衣,150美元,但大多是紐約或歐洲某些設計師名頭的小眾舊衣。以我淺顯的藝術分析看,在那裏買衣相當於向某藝術家致敬。比如你可以看見類似電影《飄》中斯嘉麗風格的現代版長裙,也可看見似六十年代電影中英格麗鮑曼所穿著的大肩西裝套褲。。。各類稍顯華貴摩登個性的服飾在這裏似都可找到。。。看到它們,你不覺會嘴角上揚,生活如此美好,有設計師能把你夢想中衣服設計出來,並且價格可以承受,不消為一樁美事(若是當年正時髦時,得折胳膊斷腿驚為天價吧)。。。

西式洋裝再好,與我都認同不大。比如若我裝扮成殖民時代的名媛去參加紐約總統島夏日的主題音樂會,心裏總感覺怪怪的,沒有文化認同之故。或許,殖民時代的中國人看見那些貴婦的洋裝,還有點兒心有戚戚,因為那時代我們中國的老輩長者們,或許還得伺候他們/她們,被當作二等三等公民,說他們的衣物好看有回憶,假惺惺吧。

我覺得溫暖的是發現了一些二手的旗袍和中式外套及夾大衣,大多為紅色,做工精良,這些讓我恍惚時光倒流三十年,進了少見的華人女性衣飾博物館:

如改造成中式領小西裝款的小外套,及長及膝蓋的中式緞麵風衣,有的有香港製造的標簽,現實是我造訪過很多裁縫鋪,見過很多普通或不普通的旗袍或中式衣服式樣,但這裏這些我沒見過。國內特別是西安,裁縫鋪大多出品的是傳統中式衣服,按西式穿衣習慣改良的衣服基本沒見過。隱隱的,我回憶起看電影《花樣年華》時,張曼玉的旗袍秀,及隱約聽說的某裁縫給民國明星蝴蝶做旗袍的故事。我意思是那些1949年前在上海/1949年後在香港的中式服裝裁縫們,與時俱進變換服裝款式,保留中式服裝的核心並不斷變換,才能配合開埠早,洋化風氣濃的上海人/香港人的需要,進而是移民美國的中國人的需要。我看著這些衣服,像看見其背後一群漂泊而來努力適應美國又在心裏固守傳統的人,很感歎。。。這是當我見到大紅小花緞麵小外套上那西式的西裝口袋和墊肩肩袖,及及膝風衣款式的大紅小花緞麵的長外套,及“壽”字符的紐袢及各式盤扣時想到的。。。洋裝麗人又有中國情懷的,多細密的心思。。。推陳出新又保留自己的特色。。。

就像在紐約,美國化的中國人不少見,難得見到的是適應美國社會又存留有中國人特點的華裔美國人。

步出BEACON’S CLOSET二手衣飾店,我感覺很滿足。在紐約,總還是有敏感於服裝自有特質的商家在匯總交流一些文化符號,讓不同族類找到自己的認同感/曆史感。我還會再來的,時尚複古二手衣飾店,因你的存在,讓我多一個有所記盼的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