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由馬家輝的一句回憶想到的

(2020-05-25 10:54:37) 下一個

盛名之下,其實不符。我不是引用他什麽關鍵話,是句閑話。他在圓桌派《談吃和菜節》一節裏回憶:他小時曾獨自在夜間廚房偷吃一整個芒果,被父親發現訓斥。隨後多年他在家為此事,被數落了總共不下三千遍,因而落下了他對食物的愧疚之情,總是羞愧於獨享好食物。我看著馬先生清臒瘦削,略顯蒼老的麵孔,忍不住歎氣。馬兄!你也太慘了!攤上個固執死板不通情理的爹,哪有我運氣!“偷吃”東西從來沒挨過罰,我那開明的父母哎,謝謝你們,沒給我留下那樣深深的童年烙印!

        70年代後出生的人,大多還對食物有種占有欲,因為供應不足,肚子裏油水不足,總是饞,總是見好吃的眼睛放光,甚或心生“邪念”。印象最深的一次吃食故事是這樣的:我小學三年級某日放學回家路上撿了一塊錢紙幣,揣到口袋裏怎麽也不想第二日上交老師。當晚父母在家做了旗花麵(麵片湯),清湯寡水的,我那頓晚餐怎麽也不願意吃了。即使爸爸好聲相勸,我還是說不想吃出門去了。

         我心裏狂喜著慢慢踱到外麵商業街一處國營飯館,它專賣肉夾饃和雞湯餛飩及小籠包的。那燉雞湯的大鐵鍋就放在飯店外一處炭火爐灶上,大鐵鍋上方大筷子架著一支熟成過的顏色漂亮的裸燒雞,它小半個身子俯就在那一大鍋清湯上,不知營養了多少鍋雞湯。雞啊,你啥時候跳下去呢?我每每路過那家店時都在想。餛飩是由旁邊一個女服務員負責包,她用筷子點著肉餡,手掌裏一摞餛飩皮子,點一點肉餡筷子再一卷,一個餛飩就包好了,一秒鍾就好,包好的餛飩像大雪片一樣不斷飛出去堆在大麵板上。她技法嫻熟,我唯一不滿的是餛飩裏餡太少,更像是麵片湯,餡能多一點就好了!

        當下,我消費五角得個肉夾饃,二毛五分得碗雞湯餛飩。那感覺真舒暢!吃得飽飽後,我應該走到同學家去借抄當日作業,下午上課時忘了。可是,怎麽腳下慵慵懶懶不想去了呢?於是我跳過這一出,回家休息了!美好的一天!願今生如此美好!

        第二天,在學校,我平時關係不錯的中隊委非得跟我要家庭作業。我推說沒帶。她再三再四地要我拿出來,直拖到快十一點多,老師讓我回家拿。這饞貓害得!這事得大啊!我走出教室,飛也似地跑出去,先到母親單位辦公室要了家門鑰匙,再在家裏用個新本子狂抄生詞解釋,半小時四十分鍾後,我裝作沒事地回到班裏,這事兒就算過去了。但其實我因為偷懶惹得禍,品行遭到同學們地質疑,“我這一世清明”給掉地上了。哎哎,這饞嘴懶丫頭啊,犯得哪根筋呢!一貫是乖好學生呢!

       還有我曾經帶領妹妹“偷吃”過家裏的西瓜。經過是這樣的:我家那時住兩間樓房,父母住的裏屋總鎖門,而裏屋桌子底下夏天有時存放著單位分的西瓜幾個。某天我爸走時忘了鎖裏屋門,被我發現玄機,開門進去拿了個西瓜,一切兩半,跟妹妹吃得肚子滾圓,開心死了。我吃完了還把兩部分西瓜皮對接好,放回裏屋桌下,以為“天衣無縫”。再後來家長發現,一些嗔怒,但沒打沒罵,我的好爸媽啊!是不是馬先生爹爹對他管理嚴格,他才取得如此傲人成績呢!我讓您們的溺愛給耽擱了!哈哈!

       對比起馬先生的遭遇,我還真是幸福呢!雖然物質貧乏年代給人的記憶都是相似的,你現在給我一整隻蔥油雞,我都不大動筷。人隻能是得到一點點才感到幸福嗎?饑餓營銷!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