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異鄉人之二<不情願的基本原理》

(2020-05-19 17:48:15) 下一個

我在英語課上接觸的第二個異鄉人形象是小說《不情願的基本原理》主人公CHANGZ。

“不情願的基本原理”是巴基斯坦作家HAMID於2002年發表的一本類自傳小說。它講述一個巴基斯坦富裕家庭的有為青年,Mr.Changz,到普林斯頓大學求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經過層層競爭被聘到華爾街大的金融谘詢公司展開他的美國夢的故事。然而911事件是個轉折點,他忽然看到同事環境不同以往的臉色和困局。當他在工作中神思恍惚發生失誤,隨即被解職並失去身份(H1簽證),而他新交的美國女友也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在雙重打擊下,他認清自己的美國夢有多不現實。他憤而返回巴基斯坦,在大學接受教職,積極教學並支持左派學運,煥發新生的人之故事。小說以CHANGZ在小酒館跟你美國遊客寒暄為頭,到話多告訴了美國人他所有美國經曆,並離席回住處為結尾。結尾是個開放式的,因為猜不透美國人是不是CIA派來暗殺他的。

          Changz 小夥經曆了五種狀況是我想為而不得為的。

         一他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金融係。他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錄入名校後,依然刻苦努力,積極參加校內足球隊/板球隊,勤工儉學在超市打工。但他的小心思是到距離學校較遠的超市打周末工,不讓出身本土中產階級的同學看到,丟了自尊心。入名校並努力適應生存這段經曆是我羨慕而不得的。

      二是他勇於突破自我舒適區,交遊本地同。他因此被邀請·參加同學們的地中海旅遊(免費)。在此次遊曆中,一他結識了一個紐約白人女孩(後成為女朋友),二是,他初次見識了什麽是富孩子的消費及心理,如根本不能理會為何酒店老侍應生對他們的畢恭畢敬。

      三是他不亢不卑,有理有節。他應聘華爾街大金融公司時,不亢不卑,如實講他拿學校助學金方能完成學業及打散工的經曆。這讓他在幾百人競爭中,獲得了主審官的心理加分。他在與白人女孩交往時,盡量保持自己的本真:如獲邀參加女孩家的聚會(在曼哈頓上東城),他權衡後穿了他的巴基斯坦白色禮服(一種類長中山裝的民族禮服),效果挺好——正符合女孩家希望派對有異域色彩的求異心理。女孩病了入療養院休養,他每周開幾小時車去探望陪伴;女孩死後,他禮貌周到地去女孩媽媽家拜別,拿走了留給他手寫書稿,試圖弄明白他們的愛到底是什麽性質。他一個亞裔被家境優渥的白人女孩親近,他雖然不太明白為什麽,但他勇敢地應對,他們也經曆了正常交往的男女發生的一切。他都不怯不卑,努力維係這一段感情。這幾項都表現了他有擔當有禮有節。這不是誰都能做到做好的——或者說明人夠優秀沒不良嗜好,能適應大多數中上層階層環境。

       四他的敏感和對人情細致的觀察分析。在金融公司工作,他時常到東南亞的當地公司去評估公司整體價值,敲定收購合同的細節。敏感的他意識到當地公司雇員看他和他的白人同事眼光不同,仿佛他是幫資本公司壓榨當地公司的亞裔走狗。而911後幾天,他與同事出差回到紐約國際機場,他被要求接受特別盤查,而他同事都立馬離場,沒人關心他的狀況。在911後他明顯感到他和曼哈頓的巴基斯坦裔出租車司機及便利店的巴裔夥計一樣,都成了讓人害怕的潛在恐怖分子。他因太過忙碌蓄須後,公司同事對其外表很反感,他直接回應說我的胡子不改變我的工作能力,我還是我。這種不躲避害怕積極應對的姿態對二十二三歲的少數族裔小夥子來說,相當不易。

         五。適時調整夢想,做有為的人。他在失業失戀雙重打擊下,在公寓沉淪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再找工作無望,周圍環境對他認同感太低,他就抵製住故鄉父母希望他紮根美國光宗耀祖的期盼,毅然回國去幫助那些與他擁有同樣夢想的本國青年學子。

       我由此書內容聯想到了許多。紐約少數族裔追求美國夢的道路是何其相似又何其艱辛啊。大家是在同一條船上的。我隻在紐約中國領事館辦事時遇到一位中國學生時哈佛大學的,他報的名號讓使館人員的眼神稍微露讚許。現實是我身邊的許多學子們(留學生/努力進學的本地華裔學生)大多英文不夠好,沒被名校錄取,在普通學校追上課程進度都要使大勁兒,在校園內也很邊緣,融入困難很難不邊緣。我打工的印刷廠工人中,有中國人也有巴基斯坦人。我因做著粗陋工作,心有不甘。他們有些曾是醫生心裏也一樣。但現實是,成年人養家任務第一,為了生存孩子家庭,做粗工開出租,不是各國中年新移民的同樣起步嗎?新移民年輕人的困難中年人的困難,我跟他們一樣親身經曆,感同身受。

           新移民學生找朋友很難出圈。孩子們說白男最搶手,第一白女搶,第二西班牙人搶,第三黑女搶,輪不到亞女,當然這是笑話了。所以像CHANGZ有白女交往,真的是誠惶誠恐。結局怎樣,看緣分看局勢。我也明白本地白人家庭,在紐約經營幾代很多年了,房子多套,有社會地位有人脈關係,要交往亞裔小哥會有很多衝突等等。境遇優渥的女孩追新意也有可能,但更可能的是相似的人交往(如他女友死去的前白男友)。所以CHANGZ的交友經曆讓我頗為新奇,我還無緣見識海邊別墅派對,曼哈頓LOFT青年人狂野派對,及他們父母家奢華的公寓。但是我知道的是,CHANGZ四五年前到紐約時就是兩隻旅行箱,大家都是沒根基的新移民。他有他的努力掙紮,我有我的努力掙紮。他觀察的世情,和我的觀察到的似乎不一樣,又似乎是一樣的,那就是高樓大廈跟我們沒多大關係,做“搬磚工”是我們的“宿命”。

           這樣說消極了。我還是很感謝HAMID寫了這樣一本小說反映新移民追求身份認同,追求自我之路。我驚喜發見美國巴裔中能有人用較優美的英文寫出新移民探索個人成長之路,排除困擾之路,並被大學英語寫作課定位閱讀文本。這反映出在美巴裔學人不光關注自生生存,還關注本族裔人文精神成長(如修英語及社會學專業),努力思索,讓其成果在文學陣地裏發聲發光,這是我們在美中國人應該深思和學習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