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另一個丟了靈魂的人

(2020-05-18 05:15:28) 下一個

昨日在文學城讀了一則消息,某金融女在城內訴求離婚建議—-因疫情她先生快破產,為防拖累自己,決意離婚。我看了分析及跟帖,腦袋裏就兩個詞,嫁給綠卡的女子和房蟲。由此想到另一個丟了靈魂的人:《向北遷徙的季節》一書裏的主人公Mustafa。

Mustafa是TAYERB SALIH寫的小說《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NORTH》裏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他是蘇丹人,1910年前後,父親是某英國駐軍軍官,母親是女仆,是被母親單獨養大的棄兒。他從小聰慧,從上學開始就顯示了學英語的天分,在當地成了黑皮膚的英國人。他一路被熱心的小學校長提攜,入蘇丹首府讀中學,後又得到到英國深造的機會,出國前,他心裏沒有任何眷戀,也不想見母親,隻想離開蘇丹。

  到英國後,他一路過關斬將,在學校取得學術上的節節勝利,並留校當了助教成了當地英國精英們眼中的“東方奇跡”。他開始了在女人堆裏的巡遊:他白人教授的女兒因熱愛東方文化愛上他,他隻遊戲,對方殉情自殺;他愛上了白女交際花——因對方隻把他看作男人挑逗而不是“東方奇跡”,兩人的感情熱烈畸形互毀,小結局以他暴怒槍殺白女坐牢七年收場。

  他出獄後在英國呆了一段時間就消逝了。1960年左右作者,一個留學英國七年的蘇丹海歸教師,在蘇丹農村家鄉裏遇到一個沉穩沉默又能力突出的隱者。因兩人都熟英國文學,談話投機成了忘年交。作者驚異這位鄉間隱者的生活方式(隱者娶了個年輕鄉村女結了婚,有二孩),回都市中學與同僚溝通時發現了隱者的過去身份——一個讓全校全鄉敬仰的天才學生,“黑皮膚的英國人”。再次回鄉時局勢不穩,隱者把妻女托付作者以備不測。三次回鄉時隱者已失蹤/死去,作者翻看他遺物時讀了他大量日記,非常衝擊心靈,以至於也差點想自殺。結尾是作者沒能突破傳統,再婚隱者遺孀。後來那女子被迫嫁一村中老惡人,並於結婚當晚殺夫及自殺的慘劇。

   中心人物Mustafa.一個曾經因為欽慕膜拜殖民者文化的蘇丹人,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定位,迷失於玩弄女性而自毀一次。回歸故國故土後,又沉寂鄉野間想得到心靈寧靜,卻無法得到而最終自毀的故事。他的經曆仿佛是各國幾代移民心路曆程的縮影。我看到的是一個追尋自我,又丟失靈魂,再重洗鉛華,尋找自我而不得的故事。這其中Mustafa對自我身份的尋找和迷失最打動我。我這樣的移民在紐約的追逐和掙紮又是何其相似呢。

  怎樣不做另一個丟了靈魂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就是一個人渣,非要貼這麽多莫名其妙的標簽,矯情
yanlan 回複 悄悄話 血統和文化!而血統是文化不可或缺的載體。

很多混血兒就有這種迷失。因為迷失而造就了偏頗,而偏頗又造就了同性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