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

藝術,人生,求知,求真
正文

認識伊萬

(2020-04-13 02:52:11) 下一個

伊萬家附近

 

與伊萬Evan Flux相識是在墨爾本東區布若尼亞鎮Boronia中心的一條街上,說來有些偶然,也算有緣。他送我一張他的專輯,我們互留了電話並約好以後可以互訪。

 

兩個月後,八月十八日下午,我應伊萬之邀前去拜訪。

 

駕車穿過繁忙的古鎮拜奧格瑞塢Belgrive中心進入桉樹林密布的盤山公路,前方就是凱蕾斯塔Kallista,一個屬於亞拉範圍Yarra Ranges的雨林區。按GPS引導找到了伊萬的家。眼前是一座位於山林中的白色木屋,門旁一棵巨大的桉樹高聳入雲,樹幹直徑足有三米。院內停放著兩輛汽車,一旁堆有若幹取暖柴木。周圍鄰居屋舍相距較遠且尺度大,顯然與普通居住區不同,此可謂真正的鄉野別墅,樸素自然,鮮有雕飾。

 

伊萬獨自迎接我進屋,熱茶與薯片招待。這座從外表看似樸實無華的木質獨立屋卻意想不到裏麵的布置非同尋常。或許是因為密林遮掩還是窗簾沒有完全打開,室內光線略顯黯淡,但有燈光分區照明。紅色飾牆上懸掛的幾幅油畫較為突出,伊萬介紹這些畫都是他的幾位朋友的作品。最大的活動間裏各種樂器擺放有序,儼然一個樂隊的裝備。牆角處的木柴火爐正旺,火焰映出的紅光使人倍生暖意,三兩盞落地燈的局部照明營造出愜意浪漫的氛圍,另有一絲的神秘感。

 

伊萬演奏一曲電聲合成樂曲表達對我的歡迎,旋律婉轉,悅耳動聽,蕩氣回腸。樂聲悠揚傳到室外,在山穀中回蕩。透過大玻璃窗遠眺,山林清秀,雲煙氤氳,視野極闊。僅憑直覺,伊萬的音樂表現的是對自然的感悟與詮釋,是與自然交流的絮語心聲。

 

伊萬看上去四十來歲,光頭,留一撮小胡,一襲黑衣,不修邊幅。他目光溫和,談吐舉止溫文爾雅。通過交談得知他畢業於墨爾本大學哲學係。從幼年時就偏愛音樂,直到今日從未輟棄。他喜歡閱讀,並以此惠及藝術創作,充實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除了在哲學中探索音樂精神意誌的理論基礎之外,在靈感把握中通過身體鍛煉,凝神,調息,並借助適量藥物祈受潛意識中最真實的,最原始的,最根本性的東西——即形而上的把握。

 

伊萬在工作室

 

《易經-係辭》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藝術家窮究畢生的就是這個“道”。伊萬向我反複重複這個“道”和他十年的精神與肉體的體驗和實驗。

 

他入住凱蕾斯塔雨林度過了八年,置身自然之中,呼吸,觸摸自然之息,全時觀察原始雨林,體會自然妙境所反饋的每一次感應,冥想,內省,暗示,啟開創作的靈感,悟得自然的真諦。

 

童年以來伊萬受到許多不同的文化運動的影響。最重要的影響也許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幻覺和革新的反主流文化運動。這對他作為一個兒童來說有巨大的啟蒙作用。他開始對音樂著魔,對藝術和哲學好奇進而探索。到後來,從古代到現代,從德謨克利特到黑格爾到馬克思的辯證法,從諾斯蒂主義到榮格到賴希Wilhelm Reich,從內觀佛教到“儀式魔法”和“混沌魔法”等等思想和概念進行研究。

 

“所有這些不同的的影響在腦海中直觀和辯證地相互作用,抑或是當我在現場表演即興演出時亦然” 伊萬如是說。

 

伊萬受諸觀念與思潮的影響有其文化的根源性與曆史的因果性。也隻有在這種文化思想演變的現實語境當中,你的藝術話語才是真實的,你的藝術行動的起因和結果是原創的。那些場外的,沒有上下文關聯的套取與剽竊別人觀念與形式的近當代中國藝術(包括建築)統統都是偽藝術。

 

伊萬談到近期作品所受的影響包括當代古典主義和電子簡約主義,朋克,多元媒體拚貼藝術,以及互聯網的全球化。互聯網的交互密集信息,催生了這種混合風格的成型。

 

生活在信息化時代,在多元文化相互影響融匯的西方主流文化環境中,身份和角色有時會模棱兩可,但是,社會或集體的無意識卻能顯現人類心靈普遍存在的結構,共同價值與文化形態。 

 

在凱蕾斯塔雨林獨處八年,作為藝術家的冥想與內省的生活曆程滲透到創作實驗的每一個環節。

 

羅列諸類影響可以幫助尋找方位,但往往這個方位隻是一個起點。“我認為重要的是一種冒險感,一種敬畏感,一種內省感,一種遊戲感;一個內部對話的過程,一個進化的過程,而且最可能是一種自我表達至自我完善的過程。有時要與他人溝通,甚至,幽默在作曲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當然,影響音樂創作的因素來自方方麵麵,影響藝術家成長的因素也是複雜多變的”。真正的藝術家的非凡成就來自於他的悟性和造化。

 

“如果我隻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作品的話,那必須是  ‘自然’,因為一切源於自然。如果再進一步,我必須強調’我的自然’ ”。

 

“ 從《緩流》專輯可以看到許多的影響至音樂語言的表達方式。第一首 ‘類似鬆露’ 是一個內省與冥想的片段。我在這個曲子中使用了從1970年代開始的複古模擬 ‘Farfisa’ 鍵盤。樂器的音色本身給了我最大的靈感,它有相當獨特的聲音,如在寂靜平和的深夜森林,一支柔和的蠟燭光給予我許多的洞察力”。

 

“ 這是一種即興創作,後來編輯和分層,慢速後退的Farfisa運行在旋律低調的低音線上。此樂曲既是抽象的又是結構化和旋律化的”。

 

“ 第二首 ‘徘徊逃離’,有儀式或儀式魔法的感覺。從某種程度上可稱之為生命之謎。每當我投入這個作品的創作,我似乎覺得在雨夜中奔跑,或在另外的情景中,如同一個秘密煉金室,演示想象的魔力釋出的儀式”。

 

伊萬談了許多關於他創作的觀念和手法,我不一一累述。不過我願意推薦這位音樂詩人的美妙樂曲給各位欣賞。

 

目前,他正專注於他的三張新的專輯。第一張是他的幻覺變革搖滾樂隊“Opal Ghost蛋白石幽靈”。這張新專輯將與 Melanie Kemp, Roy Torpitch, Zach Aurisch 和 Ryan Brendan 合作。將特定作品與即興自發表演和詩歌相結合。另外還與Paul Rodgers合作組建了名為K. now的兩個電子簡約小組。當下正在從事一個個人項目,靈感來自於他的謬斯阿蘭娜-克拉克森Alanna Clarkson(墨爾本藝術家)。

 

伊萬非常滿足當前的生活,他說他非常知足,他擁有自己的藏書,擁有健康的體魄,擁有滿眼的青山蒼翠,擁有朋友的情誼,有摯愛的音樂為伴,有他的謬斯阿蘭娜-克拉克森Alanna Clarkson. 對了,還有一隻他收養的三條腿的貓琳奈Lenny, 它也是一個角色。

 

當然,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眼看著窗外光線漸暗,山林中天黑的早,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已過,我不便久留,因為道路不熟,況且有一段山路,在天黑之前我必須下山,所以道別伊萬駕車返家。臨別時他又送我幾張他的音樂專輯,我邀請他擇日到我的工作室一敘。

 

本文作者與伊萬在他的工作室

 

本文作者:杜崇剛,生於中國山東省,先後畢業於中國山東藝術學院,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 Art and Design藝術與設計學院,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藝術家,現居澳大利亞墨爾本。

網址:www.duchonggang.com

 

 

 

 

作者聲明:

此文於2017年10月14日發表在微博,今移至文學城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