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那個像猿的男人(五)白猿

(2020-06-23 15:23:30) 下一個

白猿

 

南方有猿。

漢族文明發源於北方,南方則長期處於未開發狀態。

西晉永嘉之亂後,漢族人口南渡,開始大規模開發南方。到梁陳之時,建康已經是六朝金粉,文化昌盛之所。

但五嶺以外的嶺南地區,仍然是蠻荒之地。

對中原人士來說,南方是充滿神秘與想象的地區。

在南方的深山密林中,有數不盡的毒蟲猛獸,洞蠻神鬼,諸多怪異。

還有猿猴。

關於猿猴的傳說很多。

我們現在經常將猿猴並稱,但其實它們非常不同。

古人對猿猴差別的認識,和現代不同。東晉葛洪所撰《抱樸子》一書中,認為:“獮猴壽八百歲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玃(jué),玃壽千歲。”

他認為猴、猿、玃為同一物種的不同發展階段。猴子活了八百歲就變成猿,而猿活了五百歲就變成玃,玃能活一千歲。

而我們現在的動物學中,關於猿與猴的差別,是這樣描述的:猿沒有尾巴,猴有尾巴。猿的體型一般比猴大。猿幾乎不用四肢行走,而采取直立行走。猿的胳膊長於腿,而猴的胳膊短。猿的智能水平總體上比猴發達。總之,猿的生理、形態和行為等方麵比猴更接近人。

因此,在中國古代的異聞傳說中,猿被認為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

長壽,靈巧,通人性,有神通。

白猿,通體白毛的猿,則被認為是猿中最長壽最具靈性的。

關於白猿的傳說,古已有之。

東漢趙曄所著《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未墮地,女即捷末。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在這個故事中,白猿是能夠幻化的高明劍客。他特意在路上出現,考驗了越女的劍術後,翩然而逝。

西漢焦延壽所著《易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猿猴盜婦的記載。

南山大玃,盜我媚妾,怯不敢逐,退然獨宿。

南山上的大玃啊,搶走了我的美妾。我膽怯不敢去追趕啊,隻得獨自回家睡覺。

西漢之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猿猴盜婦的傳說。

西晉張華的《博物誌》卷三中有更驚心動魄的記載。

蜀山南高山上,有物如獼猴。長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馬化,或曰猳玃。伺行道婦女有好者,輒盜之以去,人不得知。行者或每遇其旁,皆以長繩相引,然故不免。此得男子氣,自死,故取女不取男也。取去為室,其年少者終身不得還。十年之後,形皆類之,意亦迷惑,不複思歸。有子者輒俱送還其,產子皆如人,有不食養者,其母輒死,故無敢不養也。及長,與人無異,皆以楊為姓,故今蜀中西界多謂楊率皆猳玃、馬化之子孫,時時相有玃爪也。

在這個恐怖故事中,被猴玃所虜去的婦女,年少貌美的會被拘禁一輩子。而和猴玃一起生活十年後,這些婦女在外形上已經獸化,接近猴玃,並且失去了自我意識,不會逃跑。這些婦女和猴玃所生下的孩子,長大後和人沒有區別,都用“楊”字為姓。現在四川西部很多姓楊的人都是猴玃和人雜交所生,有時候會有返祖現象露出猴爪。

張華和姓楊的有仇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