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良知與愧疚

(2020-09-07 11:04:32) 下一個
良知與愧疚
(conscience  and guilt)
中國人愛講良心,動不動就是"拍拍自己的良心",或"良心叫狗叼了?” 沒良心的人是拍不出一良心的。
"良心"或"良知"在英語中有一個對應的詞叫conscience。良知是辯別善惡、好壞是非的本領。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認為" 良知 "是娘胎裏帶來的。西方有人認為良知是一種遺傳基因,是母親"刻在孩子頭腦中的印記。"良知始於嬰兒的生理感覺,他知道舒服是對的,肚子餓了是錯的,有媽媽的在身邊是安全的,所以他不哭不鬧。三歲的小孩子如果有人搶他的玩具他會哭,會說"no,no , it's mine." 隨著年令的增長和社會的影響,人的良知會多方麵發展而變的複雜和多樣性。他不會永遠仃留在不應該搶別人玩具的道理上。
良知(conscience) 是產生"愧疚感"(the feeling of guilt)的土壤,先有良知才能自省,才會產生愧疚感。一個虐殺小動物的人不覺得有什麽不對,他怎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愧疚感呢?愧疚感是人類的專屬,每個人都有一些,愧疚感少的人,野性就強一些,動物的成分就多一些,人的成分就少一些。難怪有一句罵人的話“  x xx不是人,是畜牲。”
身在北美的華人對guilty這個字並不陌生。每次接到交通罰單,背麵都有一欄 guilty 還是 not guilty,供選擇。如果選擇了guilty  就是“認頭”的意思,要無爭議地寄出罰款。有人不識guilty是啥意思,忙查字典,一看原來是“有罪”的意思, 嚇了一跳,以為犯了大法,攤上了官司。
guilty(愧疚)的定義到了哲學家的嘴裏就複雜了:
The feeling of guilt is the torture on one's conscience, a wrath on his soil.愧疚(或自責)是對良心的拷問,是對靈魂的憤怒。
引起人們愧疚感的事很多,一般說來, 當一個人真誠的說"I am sorry " 的時候,他己經感到內疚了。有教養的人可以為任何照顧不周的小事說"I am sorry." 一位母親可以為孩子一天過的不開心而自責,為把菜燒鹹了自責,為待客不周而愧疚。而另一些人壞事做絕卻毫無愧疚之心,金口難開從來不說 I am sorry.
最近國內暴出一家大企業生產毒麵粉的負麵新聞。做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不見有人出麵對社會說一聲對不起,不見有任何愧疚的表示。
缺少愧疚之心很嚴重嗎?還是聽聽一位詩人怎麽說:Without guilt
what is man? an animal, isn't he?
A wolf forgiven at his meat.
A beetle innocent in copulation.
 一Archibald Macleish
缺少了愧疚,
人成了什麽?是畜牲,不對嗎?
狼食肉,諒其無心愧疚
,甲蟲濫交,無奈生性自由。
再聽聽我們的老祖宗孟子怎麽說。
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是說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無羞恥,無愧疚之心便失去了做人的基礎和前提,因此“無恥之恥,無恥也。”也就是不知道羞恥的羞恥,是真正的不知恥。
這樣的古訓為什麽不收入中小學課本?因為沒讀過才會有今天這麽多無恥之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