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食療養生筆記

(2023-04-25 05:47:24) 下一個

1.夏天本來是要出汗的,可是因為現在每個室內都有空調,所以本應該從汗水中流出的濕,全部被密閉在了身體裏。
2.如今衛生條件好了,運動過後人們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洗澡,此時毛孔都是張開的,洗澡時水濕就會從毛孔進入人的皮膚和關節中。
3.生活物質條件太好,吃的東西過於肥甘,酒肉穿腸過,傷了脾胃。脾主水濕代謝,脾虛後,水濕就無法被正常運化和代謝掉,留在了身體裏變成濕氣。
4.大多數人都是上班族,缺乏運動,脾主肌肉,肌肉得不到鍛煉,也會造成脾虛,所謂勞倦傷脾。另外思慮傷脾,過度用腦,也會傷脾。牌虛就不能代謝水濕,結果又是濕氣。
5.如果吃的東西過於寒冷,也會傷脾引起脾濕。
6.肝氣鬱結克伐脾土,導致脾胃功能虛弱,引起脾濕……
上麵所有亂七八糟的各種濕,在身 體裏待久了就會鬱熱成痰,變為痰濕。濕氣就像一根棍子,橫在了人體中間,使身體的圓圈不能再暢快地轉動,如此引起各種各樣的病,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醫認為該病主要分為濕熱下注證和血虛風燥證:濕熱下注證患者,皮疹表現為足趾間浸漬、發白、基底紅色糜爛麵、水皰、滲液,治宜利濕清熱、解毒殺蟲,常選用蒼耳子、地膚子、蛇床子、三椏苦、藿香、苦參、百部、土槿皮、枯礬等中藥浸泡或濕敷,內治以萆薢滲濕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風燥證患者,皮疹表現為足趾、足底皮膚幹燥、脫屑,或足蹠、足跟、足底粗糙、肥厚,或足跟、足底皸裂、出血、疼痛,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殺蟲,常選用荊芥、防風、金銀花、皂角刺、蛇床子、貫眾、芫花、白鮮皮、鶴虱草、苦參等中藥熏洗、浸泡,內服可用養血祛風湯或當歸飲子加減。四物湯是中醫養血第一方,包括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四位藥。四物湯是中醫裏養血、補血的經典藥方。

陳皮茯苓(菌類)土茯苓(百合科植物根莖)山藥(淮山)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這樣論述:“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病人在喘的同時目如脫狀,有臨床意義嗎?請看經方家馮世綸教授經治的這個病例。患者倪某,男,60歲。2009年2月23號初診。咳喘反複發作3年,複發3天。患者於3年前患咳喘,被診為支氣管哮喘,用西藥解痙平喘後緩解。此後反複發作,用平喘藥均有效。3天前咳喘又發,不能平臥,先後在多家醫院用中西藥物治療,咳喘不能緩解。刻診:喘咳重,咳甚則少腹拘攣疼痛,咯痰少,或見少量白黏痰,目脹頭痛,口幹苦多飲,大便日三行,能成形,小便調。舌淡紅,苔白微剝,脈弦細。有銀屑病病史50年。患者在喘的同時,訴說眼睛有要突出來的感覺。馮老主要根據這一點,以越婢加半夏湯加味治療,結果服藥後45分鍾喘憋大減,能平臥,不需吸氧。繼續服藥6劑,喘憋完全緩解。這個抓主症的典型病例,可以說效如桴鼓。

1、柿子

中醫認為,柿子性寒味甘微澀,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潤腸、涼血止血等多種功效。對於秋燥咳嗽有痰的人來說,吃點柿子能有效潤肺化痰。

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便秘的患者來說,澀的柿子不要吃,如果柿皮較澀,也最好去皮食用。因為澀的食物大多含有豐富的鞣酸,這是一種收斂物質,對大便有收斂作用,容易造成大便的幹結等,加重便秘症狀。去皮後,柿子肉中的膳食纖維及果膠就能夠良好地軟化大便,緩解便秘症狀。

2、花生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還能夠增強記憶,可以幫助提高寶寶的記憶力,對寶寶有很大的益處。

所以,凡肺虛之人,不分肺氣虛或肺陰虛,都適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後食用。

3、豆漿

中醫認為,豆漿有利水、潤燥、清肺化痰效果,很適合秋天飲用。豆漿中含有類似人體的女性荷爾蒙,有助皮膚光滑白皙,也可維持體態。豆漿的不飽和脂肪酸高、纖維多,且卵磷脂可以健腦,並可調節血脂、增加鈣和骨質密度,改善停經後的更年期症狀。

4、羅漢果

羅漢果被人們譽為“神仙果”,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養聲潤肺,去除口臭之功效,而且對煙酒過度等引起的聲音嘶啞、咽幹口渴等效果尤佳。並且可調降血糖值,改善糖尿病。可保嗓子,還可治療風熱襲肺引起的聲音嘶啞、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可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症狀。

5、白蘿卜

中醫認為,白蘿卜色白屬金,對應五髒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歸肺脾經,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熱、便秘、吐血、氣脹、食滯、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暢等。

白蘿卜性平,對脾肺皆有好處。可以煮水,吃蘿卜,配合白糖、薑絲可治寒咳;配合菊花、金銀花可治熱咳;配合銀耳百合可治燥咳;配合山楂、麥芽可治積食咳嗽。個人認為白蘿卜是最安全的食療。除體虛咳嗽使用補藥時不能用,其他時候都可以用。

6、薄荷

薄荷味辛性涼,善於疏散外感風熱。《滇南本草》中說它“治傷風咳嗽”,實為風熱咳嗽。《簡便單方》中也介紹單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故凡風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飲頗宜。

薄荷9克、生甘草3克,白糖適量。將甘草洗淨,放入沙鍋中,加水500毫升,煎沸10分鍾,再將洗淨的薄荷加入,煮沸片刻,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攪勻。晾涼後飲用。

7、銀耳

銀耳含多種氨基酸,能緩解皮膚幹燥、瘙癢。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另外,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

可以在煮粥、燉豬肉時放一些銀耳,這樣即可以享受美食,又能滋補身體。秋天多吃冰糖銀耳羹,有潤肺美容之效。銀耳能清肺熱,故外感風寒者忌用。

8、陳皮

陳皮是一味傳統中藥,它能理氣健脾、止咳化痰,對因秋燥咳嗽的人來說格外有用。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經、胃經、肺經,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臨床使用陳皮多治痰濕不化、胸膈滿悶、咳喘痰多、痰白粘稠。

因此如果秋季因為感冒等原因造成咳嗽痰多,不妨搭配山藥、陳皮食用,有助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更適用於在養肺的秋季食用。

9、梨

梨味甘性涼、微酸,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還能軟化血管。

生食梨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10、荸薺

荸薺,又稱馬蹄、地栗、尾梨,原產印度。肥大、嫩脆者最好。可生食,也可煮熟吃或當菜肴。有清熱化痰、生津開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等功效。荸薺的地上莖,中藥名“通天草”,有清熱利尿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荸薺屬於寒性食物,脾胃虛寒及血虛者不宜食用,也不適宜在寒冷的冬季長期食用,以免寒涼之氣損傷人體的陽氣。另外,荸薺中含澱粉較多,糖尿病患者也應慎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