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諸相 2023-09-04 02:00
時不時會遇到一些親友來跟我投訴,說他的孩子怎麽不聽話,怎麽不聽安排。他們一方麵跟我吐苦,另一方麵想請我幫忙也說說他們的孩子。
我通常都會友好地答應下來,不過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我內心的想法是:“孩子聽你的話就慘了!”父母都想讓孩子聽話,小事上完全沒問題,但是在人生的大事上往往出大問題。例如找工作,我看過不少父母對孩子作出各種安排,其實不管哪一種安排,也就是月入四五千塊和月入五六千塊的區別,說白了就是沒有區別。為了追求一種他們臆想中的安穩,硬生生把一個孩子的一生演成自己的模樣。
“馬看到什麽是由人決定的。”
不少孩子在人生重要的決定上,第一缺少高人指點,第二偏偏非常孝順,那就真的沒辦法了。父母的見識成了自己的見識,父母的階層成了自己的階層,再也難以改變。我常常跟年輕人說,做人一定要孝敬父母,至於孝順父母中的“順”就要有所取舍。在人生的大事上,父母的意見必須參考,但是不一定順著他們的意思來做,是否按照父母說的來做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父母是比較成功的人士,那麽他們的意見一定要認真聽,考慮順從的可能性大;如果父母不是比較成功的人士,那麽態度一定要恭敬,考慮不順從的可能性大。為什麽我會這樣建議?
因為父母如果是比較成功的人士,至少說明他們的頭腦思考力不錯,對世界規律的認知,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認知,對人情世故的認知,不能說達到很高程度,但是至少不是低層認知,否則不可能混得好。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直接承繼父母的認知水平,本身就已經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當然選擇順從父母的意見更容易讓自己少走彎路。這種父母通常也很開明,他們的認知讓他們明白,年輕人需要走一些彎路才會成長,需要經曆一些挫折才會成功。因此,當他們給孩子提了建議之後,即使他們是對的,他們也不會強迫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往往會讓孩子自主地選擇。世界陰陽共存,反麵就是越不成功的父母越覺得自己的見解非常正確,越喜歡專製,非得孩子按照自己說的來做,認為這才是唯一對的出路。我認識一位廣東五六線小城的高中數學老師,他家孩子高考報誌願,他讓孩子報了中醫的定向生。我當時問孩子的分數並不差,為什麽要報定向生呢?
他給我的回答是:“定向是國家出錢為我培養孩子,還安排工作。天底有這樣的好事,當然要這樣做啊!”
我聽了之後,點點頭說:“有道理!”接著,我既不願意也不敢多說什麽了。
沒錯,定向生可以在大學期間免除學費和各種雜費,畢業之後就安排好工作,一切看起來都挺好的。不過定向工作的地點都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甚至是偏遠山區。
你在小城混了一輩子,然後讓孩子努力讀書的結果是讓他從小地方回到小地方,甚至去到比你所在小城更偏遠的地區?
或許有人說,定向也不過是六年左右,六年之後就可以人身自由了,到時候再去發達地區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啊!說是這麽說,問題在於六年之後,他孩子去發達地區的醫院找工作,人家願意要嗎?醫院的考慮是:第一,應屆優秀的畢業生多的是,為什麽要你一個工作多年的老油條;第二,在偏遠的地區浸泡了六年之後,已經跟先進的醫療係統脫節很久了,很難跟得上、學得來。基於這兩點考慮,發達地區的醫院基本不會接受定向期滿的人。萬一在定向工作的六年當中已經談戀愛,甚至結婚生娃了,那麽人生就基本定局了,怎麽可能還有能耐跳出來,最後就是一輩子在一個相對落後的地區默默度過。節省幾年的學費和雜費換來的是一輩子的平庸,我想不明白一個高中數學老師的數學是怎麽算的。可怕的是這個數學老師的孩子居然很認同他父親的說法,真的按照他父親的安排來報誌願,也真的被錄取了。果然,“馬看到什麽是由人決定的。”我不是說國家這種定向招生的安排不好,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在我看來,什麽人適合報定向生呢?真正有奉獻精神的人適合,而不是家裏窮的人就適合,家裏窮的人應該努力跳出大山。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我叫她曾姐,她和丈夫九十年代就在深圳打拚了。曾姐學曆不高,隻有初中畢業,但是非常聰慧,因為家庭經濟原因,父母把錢都留給了男孩讀書,她作為大姐隻好早早出社會工作。當時曾姐在深圳的一個廠工作,老板是香港人,在深圳有不少產業。她入職一個月就把業務全學會了,三個月就把跟外國顧客交流的常用英語都學好了。幾年下來,她的人品和業績都讓老板非常滿意。有一天老板跟曾姐說自己老了,一輩子賺的錢已經很多,完全夠用,現在打算安享晚年,把整個廠都給了她,不收她任何錢財,廠的所有人力、物品、客戶統統都給她,因為相信她的人品和能力,條件隻有一個,那就是每年把總利潤的一小部分比例轉給他就可以了。曾姐當時對廠的業務很了解,對老板的為人也很了解,她知道這是一片好心,不存在廠有經營不良的隱患,也不存在老板對她用套路。曾姐是有意思想繼承這個廠來做的,不過還是懂事地跟丈夫商量一下,結果丈夫心裏不安,舉棋不定。於是,他就給打電話回去問父母的意見。他的父母一聽,馬上害怕地說一個廠要養那麽多人,還有各種物業開銷,每個月的負擔那麽重,哪裏敢做這樣的事情,千萬別亂來。偏偏她的丈夫是一個孝子,本來還猶豫不決的,一聽父母這麽說,馬上拿定主意,堅決不能承擔這個風險。其實這事根本就沒有什麽風險,不過思想傳統的曾姐出於尊重丈夫,選擇了聽從他的決定。
機會不會等人,那個老板把廠給了另一個女員工。這個女員工跟曾姐是廠裏的工友,關係很好。曾姐後來有了孩子,回到丈夫的家鄉跟公婆一起住,丈夫則留在深圳打一份收入不高的工,每個月轉一點錢回家。曾姐的婆婆性情不好,整天刁難她,為了孩子,她隻好默默忍受。更難受的是每次遇到婆媳矛盾,丈夫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認為問題都在曾姐身上,而不是在他的母親身上。多年過去了,孩子也大了,曾姐也已經人到中年,年輕時候的衝勁和聰慧漸退,歲月給她留下的是一副肥胖的身軀和臉上泛起的老人斑。當年那個女員工繼承了老板的工廠,苦心經營,慢慢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去投資其他項目,產業越做越大,後來就過香港發展了。曾姐跟這個女工友還保持著聯係,他們那時候在廠裏相處得好的幾個女生每年都聚會一下,看著其他人在深圳、香港過得越來越好,我想曾姐內心肯定不好受。
曾經有一個這麽好的機會擺在曾姐的麵前,卻白白錯失。如果當年她把握住這個機會,她的人生又是另一片景象。她給孩子提供的教育和前途都截然不同。是什麽造成曾姐這樣的遭遇?是一個特別孝順的兒子加上一個特別無知的母親!是一個大城市見過世麵的年輕人聽從了一個一輩子在農村種田種地的老婦人的建議!在是否要繼承老板給的這個廠這件事上,曾姐的丈夫就不應該去問他的父母,經營廠屬於工業範圍,跑去問個農民幹嘛?應該去問那些經營過廠的人,去問那些過來人。如果當時曾姐和她丈夫去問一些過來人,問一些真懂的人。這些人能指引曾姐和她丈夫看到更廣闊的視野,格局就不一樣了,人生就不一樣了。
為什麽要去拜訪高人?為什麽要去親近成功人士?無他,就是借他們的認知來打開自己的視野,看到更廣大的世界。
一匹馬不能成為千裏馬,有時候問題不在馬的身上,而在沒有遇到讓這匹馬看到千裏之外的人。
我在文章《每個領域都分層次》說過,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分層次的,要想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就,記住永遠要向這個領域高層次的成功人士學習。
讓這些人決定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在不知不覺當中自然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