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不吃這一套 ” 讓我想起了《左傳》

(2021-07-01 23:27:55) 下一個

今三月的中美阿拉斯加對話上,中方的首席楊潔篪的幾句話火了:

  •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
  • 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

這種大白話在國內很受熱捧,被認為很解氣。甚至還印上了T恤大賣。

可是這種話可以在這種高級外交場合說嗎?外交是國家的外交,外交人員代表國家。外交人員的素質代表國家的素質。所以周恩來說: “外交無小事”。外交交鋒不是街頭吵架,應當另有一套話語係統。所謂的外交辭匯是也。在外交場合,哪怕你對對方恨之入骨,也不能把街頭的大白話搬來用。你可以笑裏藏刀,暗藏機鋒,但表麵上要文質彬彬、優雅大方,表現出大國使節的風度。

曆經數千年錘煉的漢語,典雅精煉,多隱喻暗示,用於外交不會輸給英語。且從左傳引用一段,看當年戰場上馬上要交鋒之時,兩國的使者是如何對話的: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複,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幾千年前的戰場上的外交對話能如此優雅斯文,如今那些隻會說 “不吃這一套的“ 的高官們對此會不會無地自容?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有怎樣的思維就有怎樣的語言。這類大白話可能暴露了他們的真實素質。

不過,如果他們說這些話的用意主要不是想說給麵前的對手聽,而是說給萬裏之外那些想聽這種話的人並隻能聽懂這種話的人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