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月餅

時評博客,隻為記錄城中的主要發言,供日後參考回味和反思。
正文

聊一聊香港這事(2)

(2019-09-15 16:43:53) 下一個

(看到壇裏有問澳門怎麽沒有鬧的,這個問題剛好我孩子也問過,今天就聊聊這個。)

回國期間,嶽父大人在聚會時提議應該去香港玩,從珠港澳大橋走,讓孩子們看看大橋。說完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著他,然後表哥就說了:香港現在有什麽好去的?(我的理解:人家都不歡迎你,去找罪受啊?)去澳門吧,值得去看看,一天就能來回。也可以走大橋的,就是澳門那一段很短,為這繞路不值。

於是就去了一趟澳門,早上6點半出發,晚上9點半到家,來回路上花了四小時開車。(題外話,建議習慣了國外開車的,在國內不要在晚上開高速,危險。不是說路況不好,一路高速,導航各種貼心的提示,都沒問題。問題在於不知道什麽原因,國內的車有三分一就喜歡開著遠燈,晃眼得很。我要左躲右閃地避開倒後鏡的反光,才能看清路。)

澳門這麽多年第一次去,感覺不錯,應該還會再去,老婆說下次去就住一個晚上。遊人如鯽,商賭業發達,給我一種生氣勃勃的感覺。就一個威尼斯人就讓我們流連了三四個小時,以至於後續的一些計劃隻能中斷(因為定好了一天來回,第二天還有安排)。

香港以前是經常去的,其實大部分就是轉機過境,來往匆匆。隻有兩次算是長時間停留,一次是剛結婚不久回國,順便在香港玩住了兩個晚上;再一次就是帶孩子去香港迪斯尼玩,住了一個晚上。自打能直飛老家後,就沒再去過香港了。印象中,香港給我的感覺有點壓抑,人多地少,行人匆匆。商業也是發達,旅遊業看不出來,因為分不清哪些遊人哪些本地人。有可能是,除了迪斯尼那次,那時候自由行還沒開始,遊人沒有那麽多。也有自己亂逛,主要集中在商業區(沒辦法,老婆就好shopping和找好吃的)的原因。

扯這麽些,主要是根據自己的經曆,讓港澳有一個大概的對比。

扯回來,這是我和孩子的對話:你去過澳門了,感覺怎麽樣?(挺好的呀,很多人啊。)那你覺得他們的生活怎麽樣?(應該還可以吧?)何止可以,簡直就是舒服。(嗯?)一時半會兒說不清。這樣的生活,你覺得他們會鬧嗎?(嗯。。。不會。那他們為什麽生活舒服呢?)經濟環境好啊。(為什麽經濟環境好啊?)中國能讓賭博嗎?(不能。)那中國內地人想合法地賭錢怎麽辦?(哦,明白了,去澳門。)內地人那麽多,特別是內地有錢人那麽多,都去澳門賭博,澳門的經濟能不好嗎?不是說隻能去澳門,其他國家也有賭場,但澳門是最方便的。明白了嗎?(明白了。)

澳門回歸後,雞的屁不斷增長,是澳門抓住了賭博業帶動的旅遊業這個優勢背靠大陸來發展,而大陸又十分合作地不斷放鬆去澳門的旅遊限製。按親戚們的說法,現在去澳門很方便,他們是平均一年會去一到兩次。當然,這跟澳門政府能有智慧把經濟發展的紅利分潤到普通澳門居民也分不開的。為什麽我跟孩子說澳門人生活很舒服呢?這是我的好朋友的反饋。我的好朋友跟一個澳門人合夥在澳門注冊了一家軟件公司。他說,其實澳門政府也希望多方麵發展,所以像軟件這種”高科技“的行業也是十分支持的。商業機會不是沒有,政府支持也不是沒有,但搞幾年了,還是半死不活的搞不起來。他說關鍵就是人不行,找不到或者是很難找到合用的人。”很難找人啊!你想想看,到賭場去當個荷官就能月入一兩萬,又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又舒服,政府還有錢發,錢不是特別多的話來幹IT幹嘛?我們小公司又出不起太高的價錢,而且真出高價的話那些人也不值這個價錢,兩難啊。現在請的那些澳門人,已經工作了幾年了,幾年前的錯現在還在犯,沒有任何進步。而且你看不到他們有self motivation的,好像就是在混日子。到現在了,還是不能放手,隻能什麽事都自己親力親為,累死了。“

這就是我從好朋友口中得來的澳門老百姓生活壓力的印象:地少人少,就業壓力不大,生活有保障。

這主要是受惠於全中國內地隻有一個合法賭博的窗口,就像開放以前香港受惠於全中國內地(基本)隻有一個對外窗口一樣。但這也有一個隱憂,就是萬一優勢沒有了,例如某一天中國大陸也開始能合法賭博了,被迫轉型就會十分痛苦。我覺得香港的經曆是澳門和大陸的寶貴經驗,應該未雨籌謀了。(不過,也許是我多慮,高層人物可能早就看到這點,從好朋友口中,至少澳門政府是有支持的。又或許,大陸隻會在很久很久以後才會賭博合法化,而且是慢慢地放開。)

(囉囉嗦嗦寫了這麽多,累死了,喘口氣,今天到此為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