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亂彈老曹的《葬花吟》

(2025-02-02 00:51:44) 下一個

老曹的《葬花吟》得到許多人的推崇,認為它在紅樓一書裏,和林黛玉的氣質、性格、命運、以及故事情節配合的恰到好處,天衣無縫,不愧為一首佳作。

但是,如果把它從紅樓裏摘出來,就詩論詩,隻談論詩的水平,我認為很一般。以下是我的評述: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前句寫“飛花滿天”,一派美麗景象,後句卻說“紅消香斷有誰憐”,轉折有些突兀,如果前句換成“花謝紛紛花樹前”(僅舉一例)之類的句子,前後還連貫一些。

前麵剛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副可憐戚戚的語氣,馬上又接了兩句描寫春景,前後不搭,缺少連貫性。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花鋤”是放在閨房裏嗎?應該在院子裏吧?為什麽“出繡簾”呢?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上下兩句之間關係不大,有些莫名其妙,後兩句還好理解,前兩句啥意思?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前兩句轉折,但是後兩句接上了,沒問題。問題在於“巢也傾”,“明年花又發”,然而“人去梁空”,物是人非,可以理解,“巢也傾”是怎麽回事?燕子明年不來了嗎?當然來了,因為句子裏有“啄”字,既然燕子來了,當然會重新築巢,巢不傾也。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前兩句稍微有點問題,一年裏有秋霜冬雪,但也有明春麗夏,說“風刀霜劍嚴相逼”不全麵。但後兩句稍微做了些修補,提到了“明媚鮮妍”,問題不大,但稍有瑕疵。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想象不到她的眼淚是如何灑到“空枝“上的,明明是桃樹和李樹,不是地上的花叢,難道黛玉身高直追姚明?用手灑也不對啊,因為是“暗灑”。

“血痕”又是怎麽回事?既然是“空枝”,花已落,“血痕”難以理解,難道流的是血淚?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荷鋤歸去”,到底葬花了還是沒葬?前麵沒有交代,就回房去了。前麵說“花落難尋”,想必是找不到落花,就回去了?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至又無言去未聞”,非詩人之語也。花開知春來,花落知春去,何用“無言”與“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花魂”與“鳥魂”如何能扯到一起?花落知“花魂難留”,“鳥魂難留”是怎麽回事?
如果是“悲歌”由鳥魂所發,又怎麽“鳥自無言”呢?
如果是“悲歌”由花魂所發,又怎麽“花自羞”呢?不是“花自悲”或者“花自哀”嗎?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沒啥毛病,特別是最後六句,可以說是佳句,為整篇增色不少,但是也存在意思重複,稍有囉嗦之嫌。

好多人因為喜歡紅樓,愛屋及烏,也對這首詩推崇備至。有的人就算知道,不願意說這首詩的缺點,就算要說,也是留幾分麵子。其實這首詩裏的很多句子,如果單獨拿出來評論,不客氣一點兒,就是胡說八道,比如以下幾句: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這首詩的水平不高,但是一點都不降低紅樓的文學價值,一點也不影響紅樓在文學上的地位,反倒是因為符合黛玉的身份、心情、和當時的情景,和紅樓一書相輔相成,成為絕唱。

下麵是另一篇分析該詩的文章:

https://guoxue.ifeng.com/c/7pA9wVHADU2

著名畫家、作家、詩人木心先生所言:“《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我也同意木心先生的意見,就是說把老曹的詩從紅樓裏拿出來單獨評論其水平,質量確實一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