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五月花

(2020-07-04 17:20:30) 下一個

為躲避英國政府的迫害和清洗, 清教徒們首先選擇了離家鄉不遠的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萊頓小鎮。幾年之後,因為有限的工作機會, 更因為荷蘭政府與英國的結盟, 清教徒們感到在荷蘭的生活越來越不容易且有隨時遭到清洗的可能。為了信仰自由的清教徒們不得不再次開始尋找新的定居地。 已經有了大英殖民地的北美,很快就成了清教徒們的共同向往:在那裏既可實現宗教自由,又可進行割舍不去的英國文化的傳承。雖然當時的北美還隻是一片新大陸;文化極度荒蕪,食物極度匱乏,疾病大肆流行,還有傳說中十分凶悍的印第安人......但對自由的憧憬終究戰勝了對未知的恐懼,教徒們決定北漂移民新大陸。 

經過不懈的談判和努力,清教徒們終於獲得大英政府的許可,在弗吉尼亞的北部建立新的定居地。1620年9月16日, ”五月花號“載著102名乘客和25~30名船員,離開英國的普利茅斯港,駛向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陸。“五月花號”孤獨地在海上漂流了66天,終於在11月21日到達北美。因為風向的原因,五月花並沒有到達預定的地點。 

因為登錄的地點不是計劃中的目的地, 因此他們與英王之間的合約不再有約束力。為了保證大家能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下自由的生活,船上所有的41位成年男子,共同簽署了一份文件,這就是《五月花號公約》:
●信仰上帝和忠誠英王。

●大家結合為一個社會團體,製定和實行有利於殖民地公眾利益的,公正與平等的法律、法規、條例、規章及管理製度。


●全體成員保證遵守和執行上述法規與製度。

這份文件雖然隻有200個單詞左右,卻是北美第一份在沒人指導、沒人強製的情況下根據“多數原則”形成的社會契約,由此產生了一種叫“自治”的社會管理體製---用“自律”來保證“自由”的權利。為新大陸未來的政治體製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在未來的日子裏,《五月花號公約》的精神被寫進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以下簡稱“美國憲法”),也流進了美國人的血液裏。在這種“自由”與“自治”相結合的社會實踐中,“美式”民主與法治開始悄悄地萌芽了。


“五月花號”乘客上岸後,把這個地區命名為“普利茅斯殖民地”,並組成了自治委員會。約翰·卡弗當選為第一任總督。

當時正是嚴酷的冬天,還有一起肆虐的流行病。北漂的清教徒們白天蓋房子,晚上回”五月花號“休息,直到1621年3月,岸上的房屋才基本建好。 53個幸存者開始了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北漂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