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蒿素與胰島素

(2022-07-19 10:38:51) 下一個

 

說中國40年裏除了高樓高鐵就沒有取得什麽進步,那是瞎扯。

中國取得的物質層麵的成就可以說不勝枚舉,當然這裏的前提是,中共建政前30年把國家折騰的滿目瘡痍,從穀底翻身,進步不言而喻。

但是,現在動輒叫喊超越美國,怎麽聽怎麽像大躍進式的趕英超美。

因為,在缺乏創造力的氛圍裏,趕超是不現實的,中國高速發展了40年,有哪一方麵的發展是自己的原創?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除了中餐,還有什麽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有!青蒿素,還有胰島素!

我們來聊聊。首先,絕對肯定青蒿素和胰島素是兩項了不起的成就,參與其中的每一位科學家都值得我們尊敬。但是,這兩項成就算得上創新嗎?即按照諾貝爾獎的標準,very first and best.青蒿素不是得獎了嗎?

先說胰島素。中國是首先人工合成胰島素的,但是為啥沒有獲得諾獎?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即文革期間人家主動聯係我們,我們拒絕了。事實上,文革後楊振寧等人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名了,但是沒得獎。因為,胰島素的發現者是加拿大人Frederick Banting,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英國人Frederick Sanger,溶液相氨基酸偶聯的方法合成蛋白質是美國人Vincent du Vigneaud,相比溶液相合技術更先進的固相合成技術由美國人Robert Bruce Merrifield發明。以上四人均獲得了諾貝爾獎。

結晶牛胰島素跟固相接肽法相比,牛胰島素合成純靠堆積人力物力,方法論上並無先進性可言,也沒有導致新的科學發現,更不要說成本奇高,工業上毫無價值。我們隻是合成了胰島素,並不是發現了合成的方法。

可見,諾貝爾獎隻頒發給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成就,單單開發一種藥物並不稀奇,如今每一年都有新藥被開發,尤其是癌症藥物,層出不窮。但是這些都無緣諾貝爾。

同理,發現核裂變現象並歸納原理的Otto Hahn能得獎,參與曼哈頓計劃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的不能得獎。諾貝爾獎是獎勵探索和發現的,不是獎勵工程技術的。

再看青蒿素。屠呦呦對發現青蒿素的功勞是什麽?

1. 選擇了青蒿。為什麽選擇了青蒿?因為在其他人篩選了4萬種草藥的前提下,又篩選了2千多方藥,最後從200多草藥中提出380 藥品。 排排坐,吃果果,終於排到青蒿。

2. 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提取有效成分,是藥物學的常規方法之一,不是屠呦呦的發明。其它方法無效,自然要試一試乙醚。

這些工作談不上什麽創新,也沒有什麽理論技術的突破。況且,在青蒿素之前就有抗瘧疾藥物奎寧(康熙皇帝的瘧疾就是傳教士用奎寧治愈的),青蒿素的發現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連藥物機理和抗藥性都沒有弄明白。

相比屠呦呦,被稱為人工器官之父的荷蘭人Willem Johan Kolff,發明了人工心髒,腎髒和人工肺,都與諾貝爾無緣,難怪屠呦呦在國內受到排擠,至今不能評上院士,國內甚至有人寫信給諾貝爾委員會質疑。這不能完全怪罪其它人眼紅妒忌,青蒿素的發現與諾貝爾獎的確存在一定的距離,青蒿素發現過程中的理論、模式無法導致再發現、發明另一個抗瘧藥,也無法為中草藥的開發打開任何思路。個中緣由,不去猜測了。

如果發現一種新藥就能得獎的話,諾貝爾委員會用不了幾年就破產了。

所以,可以說,自工業革命以來,中國人(大陸)在科技層麵並沒有為世界貢獻什麽創造性的成就。其實,中國人是很聰明的,至少不比日本人笨,可是為什麽日本有那麽多的原創的東西(航母,汽車導航,味精,K線圖,遊戲機,VHS,電子單反,筆記本電腦,攝像機,液晶電視,VCD, 二維碼,DVD,等離子電視,智能機器人等等,日本成了除美國之外的諾貝爾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近20年來,幾乎每年諾貝爾頒獎儀式上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即便他們“山寨”他人,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別人(手表,照相機,汽車等)。日本人發明了日文打字機,可笑的是,中文打字機居然是美國人發明的!

把趕英超美先放一放,先超過我們昔日的學生如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ine21 回複 悄悄話 nice
登錄後才可評論.